執一份心的靜好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7W

傻傻的習慣不習慣的,傻傻的將就不該將就的。傻傻的明白不明白的,傻傻體會體會不到的,偌大的人世繁華,我們又能奈何。個人的生活抉擇,懂的還只是需你個人。

執一份心的靜好散文

像沒了影子在穿梭,也像軀殼沒了靈魂。任由四處遊蕩,任憑萬物零落或吞噬。只是每個人獨立行走背後,必然是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是我們無從去知曉,也是我們,無法從尋常的角度,去發覺到它的`神奇與獨特之處。

世人,依附羣體而自行,靈魂依附萬境而存活,相同的道理,卻有着天壤之別的差距。相同點就在於,生活是需向前,而靈魂,也是可以創造的。

從,我們的青春,高調開始、卻悲傷落幕。這是一個容易被互相吸引,卻談不上愛的時代,是一個、慾念永遠也都填不滿的時代。

或許也是到了,到了我們可以,以一種出世的姿態,來面對你今後,所有一切想要答案的年代。身在紅塵中處事,心也可以在俗世外修行,那麼就當是我最後在傻一次把!

人心隔山又隔水,人性隔真又隔假。在清代紀昀聯一言中就曾講解到,“事能知足心常態,人到無求品自高”。而這裏所説的“無求”意思是,是想告誡人們要捨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這裏的“無求”,並不是説、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想告誡人們要擺脱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但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然説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它的確是渴望而難及的境界。

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無為而無所不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這才是“無求”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也是一種胸懷,又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心態。

若能做到這樣的心境,的確還是很困難的。因而這樣的心境,是需要時間的磨礪,需要坎坷人生的錘鍊,更需要坦蕩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態。而這種淡泊的心態就是無求中的平凡,孕育着無尚的偉大,攘括着古往今來的憂思。

而人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這樣的淡泊便是一種崇高的境界和心態,更是對人生追求在深層次上的定位。是來自清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所撰的一副聯書。

等我們跋涉過千山萬水、等我們歷經過人事種種浮塵、等我們期盼過一季又一季春夏秋冬的“花落花開知時節”,等過一輪又一輪人心的百轉千回,相同點就在於我們同樣還是可以以,“百折不怠,不屈不饒”的一種精神來,佇立、紮根於斯人也。

也許是我本不該來這世上走上這麼一遭、也許是我本就不屬於那些繁華的大都市、心善的你,還請尊重我的抉擇。不打擾,成了我最終想要的歸宿!

趁着鄉下可以乘着有風的涼,趁着人心還都未離去,“執一份心的靜好。”學會在空中悠閒的雲朵間,坐觀緣惜緣盡!

相聚時,不知友誼的可貴;分別才知那是人生最需要的東西,猶如鹽,少它還有什麼滋味?而這些他人所寫下過的名言名句,與字句箴言間的至理名言,你不得不承認,在某些個時間段,還是有着一定的分量。

也許我本來就是,一直懸浮在空中,一顆毫不起眼的沙,只是一個不小心,掉落到了這紅塵,卻又在這世上,學會了沒心沒肺的微笑,卻把心,留在了天地之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