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邏輯思維能力個人感悟隨筆

來源:文萃谷 1.54W

李劼的思想許多與木心相通,然而表達的方式不同。如何不同法呢?李劼的論述主要訴諸於邏輯;而木心是詩的寫法,詩性思維,不很注重邏輯性。

木心的邏輯思維能力個人感悟隨筆

以此,李劼認為木心的直覺極具穿透力,但是邏輯思維能力很差,不擅於作邏輯性的分析與架構。

老實説,就文本而論,李劼這個觀點似乎可以成立。木心的書寫確實常常跳出邏輯,説其然而不説其所以然,很少有中間過程的分析。

但木心好像也不是很需要用到那種線性的循序漸進的邏輯思考。他的觀念大多是體悟多於思考,直覺的,很跳躍,但是每每一語中的。

這就好比,兩個人去一個地方,可能最後殊途同歸,但木心是躍過去的,另一人是一步一步走過去的。那麼,木心的速度當然更快,姿態也更優美,但相應的',路上的風景(中間的因與果的層層關係)在他是一掠而過,可能看得就不是那麼仔細了。

如果要木心回過頭去看看那些略過的風景,也就是説仔細想想中間的因果推演過程,分析分析自己何以如此判斷,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他年輕時是研究過《小邏輯》,兼寫過各種論文的)。

但他或許不會花時間去思考那些的,因為沒必要。而一個人如果對一件事沒有作過思考,他是不可能對這件事有清晰嚴密的認知的。

所以,理論上,木心雖然能夠從現象直達本質,但他對某些事物的知,是直覺式的觀照遠遠大於頭腦層面的理解,中間的種種環節和細節他未必有那種邏輯意義上的清楚。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猜測,事實未必如此,畢竟我不是木心,也沒有他那樣的直觀能力。事實上,木心對於自己觀照的對象平時也未必沒有以邏輯的方式思考過,不然他不會説:頓悟若不置於於漸悟中,頓悟之後就有頓迷來。只不過他不明寫出來罷了。

再者,若仔細看木心的文章,即便意識流散文《哥倫比亞的倒影》,行文儘管思維跳躍,但通篇的邏輯結構卻是相當講究的。所以,我更相信木心並非邏輯思維能力不好,他只是不很需要用,亦不喜歡邏輯論述的笨重罷了。

119/100 《沉默大多數》(七)-p484(完)

對一部作品不停地欣賞下去,就會遇到這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你聽到的是音樂,看到的是舞蹈——簡言之,你是在欣賞藝術。在第二個階段,你聽到一些聲音,看到一些物體在移動,覺察到了一個熟悉的物理過程。在第三個階段,你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最終體會到芭蕾舞和世間一切事物一樣,不過...

吳玉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