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

來源:文萃谷 3.7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1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閲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説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

1、全神貫注的聆聽。

2、認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

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裏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

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閲,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2

本書提到了77個經典的圖畫書故事,梅教授對每個故事都發表了自己獨到而經典的解讀。很慚愧,這些故事我只讀過一小部分,而且對於故事的明白也僅限於表面,在給孩子們講述時也是蜻蜓點水,照本宣科。

有時自己也想思考:“這個故事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資料呢?它還想向我們傳達一種什麼思想呢?”但是好像總是尋找不到答案,因此漸漸的我也對圖畫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

這些天,當我讀過梅教授的《閲讀兒童文學》之後,我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平時被我忽略的圖畫書中竟有着如此豐富、精彩的生活,這些生活無處不影響着、改變着孩子們,從而讓他們更加的熱愛生活、珍惜生活。

讓我印象頗深的是,此書中梅教授解讀的《爺爺必須有辦法》。這個故事在大班上學期的教材中也有,配合圖畫書來講解,孩子們十分喜愛。在聽完故事後,老師按照慣例又進行了總結,如廢舊物的利用啊,發展創造力啊,培養環保意識啊等等,這個故事就算完成了。而在梅教授的解讀中,這但是一個十分奇妙的故事啊。

這本書寫的不僅僅僅是爺爺。

如果約瑟同意把又破又舊的毯子丟了,而不是拽住了不放,那麼爺爺有辦法又有什麼用?毯子就沒有機會在爺爺的手中變成外套,直到漸漸地變成鈕釦。

故事寫了約瑟的愛惜。寫了一個孩子對於長輩的禮物和愛的珍視,這不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感情。恰好是孩子的幼稚,他們會沒有珍惜的意識,一條“毯子”被扔棄是童年很慣見的事,直到中年和晚年才悔惜,但是“毯子”不可能回來。品味着這些話,我被梅教授的獨特見解深深折服。

而這樣一個珍重的教育契機,卻被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忽視掉了。

梅教授還提醒我們,在和孩子們分享這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時,必須別放下了欣賞每一幅圖裏的普普通通的温暖生活,屋裏的情景、街上的快樂,很多的眼神、很多的笑容。看見了約瑟的小妹妹了嗎?他還有一個小妹妹呢。

看見面包圈和那張開了嘴巴在説話的鸚鵡了嗎?它們是這個社區裏的每一天的聲音和快樂,是孩子們每一天的太陽光和一輩子的惦念。

看見屋頂上最樸實的瓦片和路上最經走磨的石頭了嗎?它們不聲不響地許多年地保護了温暖,別處的人喜悦地走進那裏,也把那裏的期望帶去天下。他們(它們)是這個故事的環境,也是這個故事的原因,要不,這樣的奇妙故事就不會得在這兒出現了。

梅教授説:“我們都是點燈人!”

其實他就是一位最好的點燈人,點亮的不僅僅僅是孩子的心靈之火,還有我們教師和所有關心孩子的人。我想這就是梅教授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我們所有教師的最親切的期望。

這樣的期望是送給老師最真誠的祝福,也是送給孩子最精美的禮物。這是一本凝聚着深情和智慧的書,期望作為老師的我們,能把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我們也能把它帶給孩子。

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暗下決心:從此刻開始,梳理那些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名著,靜下心來品讀那些還沒有讀過的圖畫故事,做好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點燈人”。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3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着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

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好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就應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因此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此刻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不好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裏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就應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就應用你的温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

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

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愛我,連老師都説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4

幼兒教師的質量決定着學前教育的質量,是高質量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每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提高,都應該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不是一躍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堅持學習,不斷學習補充和積累,才能不斷進步。

在大致、簡略的拜讀了《教師易犯的150個錯誤》這本書後,其中所表達的內容讓我深有感觸,回憶我在工作中的教育方式及行為,讓我對於幼兒教師如何正確教育、保育,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每天都會和孩子們在一起,從早上的入園一直到下午的離園,在這一整天的時間裏幼兒教師的一些無意間的不恰當的言行可能會傷害孩子們的心靈,而且這種創傷會一直伴隨學生的成長,並折射到他們成年生活中。雖然我們總是不斷地總結經驗,不斷地提升專業水平,不斷地追求進步,但有時往往會做出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事情,自己卻沒有意識到或不知道如何去調整和糾正。而在《幼兒教師易犯的150個錯誤》一書中,作者就通過反面案例,通過150個真實案例再現了幼兒教師在幼兒園一日生活和園外生活中出現的不適宜行為,引導教師發現自己在幼兒園工作細節中存在的若干問題,並給出詳盡的分析和實用的建議。這樣通過案例和分析建議就能較好的讓我們在閲讀的過程中受到啟發並將各個不同的案例運用的實際的工作中去。

在工作中要對幼兒實施創新教育,首先教師自身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具備創新水平。在本書不不同的活動案例中提醒我們老師在運用非語言和言語與家長溝通時語速語調要恰當,語言要簡單明確,説話態度要友善。在與幼兒交流時要有目光接觸。要在尊重、平等、接納的基礎上進行溝通,不否認孩子的體會,不批評孩子,在影響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説話的機會。在與家長溝通時要學會換位思考,認真傾聽家長話裏的意思。對幼兒批評時教師要語氣委婉、態度温和,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認識錯誤,批評前要明確應重點針對什麼事情進行批評,不能一次批評所有問題。批評時對事不對人,在批評幼兒時要針對做事情的過程進行批評這樣能使幼兒意識到本次失敗是方法用錯了,不是自身能力有問題。這些種種都在提醒我們作為幼兒教師該如何與家長和孩子相處,讓我們從中得到了良好的啟發。

教育是事業,而教師是職業。我們從事的是教師這一職業,擔負的卻是教育的責任。師與生之間,維繫在一起的是愛,因而愛也就成為了教育永恆的主題。本書是幼兒教師觀察幼兒、反省自身、提高專業成長的有力工具。我們正是要懷抱這種虔誠的心態來面對幼兒,面對幼兒教育!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5

今天讀了上海市金童幼兒園仲蓉蓉老師的文章《我“看”幼兒角色遊戲》,很有啟發。她在教師如何“看“角色遊戲”這個問題上,給我們分享了她的經驗,我覺得非常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

遊戲是幼兒園活動的重頭戲。我們幼兒園也一直在不斷地加強對區域遊戲的創設和管理。各班三位老師齊心協力,共同發揮能力,集思廣益,為班級孩子創設了豐富有趣的遊戲內容,還發動家長與老師共同準備了遊戲材料,為孩子能開心地遊戲,做了大量的工作,非常值得人欽佩。現在不管走到哪個班,走到哪個走廊過道,都能隨處看到佈置整齊、材料豐富的遊戲角,彷彿置身於美麗的童話世界一樣……置身於這樣的世界,孩子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但光有這些充足的遊戲材料和內容是不夠的,我們老師經常在“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和“如何指導幼兒更好地遊戲”之間徘徊。這個問題我想很多老師都存在,我也不例外。面對四十多個孩子,開放十幾個區域,如何能讓孩子玩得更有意義,是對我們的一個考驗,也是最為教師必須要有的能力。

看了仲老師的文章,我受到了很大啟發,覺得她的經驗和做法,會給我幫助。我會試着根據班級孩子的特點,來借鑑仲老師的一些經驗來嘗試,比如:在遊戲中進行“粗看”和“細看”,藉助“粗看”瞭解幼兒在遊戲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及時給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藉助“細看”,瞭解遊戲情節的發展,關注個別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及時進行個別教育和指導;看懂後,也試着學習仲老師的做法去“適時地“推”一把”,我的理解也就是給幼兒的遊戲增添一些合理有意義的內容和情節;適時地“退”一步,我的理解是教師不要急於去幫助與指導,不要把老師的觀點和建議強加於幼兒,而是,引導幼兒把他們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運用到遊戲中,增加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和熱情;適時地“引”一下,目的是幫幼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希望通過學習和借鑑,我在指導幼兒遊戲方面的能力上能有很大的進步和提升。我也希望其他的姐妹們也能讀一讀仲老師的這篇文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地在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6

一本好書就像一粒幸福的種子,可以在閲讀者身上開出美麗的花朵。莫源秋教授的《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這本書,就像這樣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到我的心底,平凡細膩的筆觸讓我感動、反思。這本書闡明瞭愛是雙向的,只有教師愛幼兒,沒有幼兒愛教師的愛是不完整、不科學的。這本書中讓我受益頗深的是這樣兩個觀點。

一、幼兒犯了錯誤,不需要大家幫助。

教師想贏得幼兒的喜愛,除了為幼兒營造充滿愛的環境,還要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的氛圍。許多教師容易走入這樣一個教育的誤區,即一個幼兒犯了錯誤,讓所有的幼兒都來“幫助”他。其實,犯錯是幼兒個人的私事,有時更是幼兒個人的隱私,不需要大家都來關注,更不需要大家都來批判和“幫助”。否則,大家都參與進來,可能會讓犯錯誤的幼兒在他人面前失去尊嚴。

諸如小朋友經常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如若老師處理不當,孩子很可能會因為擔心被同伴取笑而厭學,在全班面前失去尊嚴,我們如能運用“高超的手段”保住孩子的面子,尊重他們“犯錯誤”,不公開羞辱孩子,教師肯定會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尊重,尊重不代表着教師對幼兒的尊重,更意味着幼兒之間的相互尊重。回想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為幫助某一特調皮,缺點“一大筐”的孩子改正錯誤時,往往會動用集體的力量,開場白往往是“某某小朋友實際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他身上還有很多的缺點,今天我們幫他來找找吧。”通過閲讀此書,發覺自己的這種方法完全是錯誤的。當孩子犯錯誤時,教師應該和相關的幼兒私下“了結”,或者讓幼兒自己“了結”,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改正,過於張揚幼兒所犯錯誤,不僅不利於幼兒改正錯誤,也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使幼兒過多的去關注別人的短處,如果過多關注別人的短處,孩子的心理不會十分陽光,過多關注別人的孩子多了,班級的心理氛圍決不會和諧。

書中“缺點”屬於孩子的隱私,這句話説得非常有道理,莫老師還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老師在家長來接孩子時,先將孩子的進步之處大大肯定了一番,然後想將孩子存在的.缺點也告訴家長,家長也急切地想知道,但該教師卻直接將缺點偷偷告訴了幼兒,讓幼兒暫時保密,等改正了,再向家長報喜,我覺得此教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學習,把孩子的缺點當作隱私來保護,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激勵幼兒在無人知曉中快速地將自己的缺點改正,進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在平時,我要樹立一種保護幼兒隱私的意識,只要是影響到幼兒健康發展的事情,都應該視為幼兒隱私,都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和保護。

關注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幼兒園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幼兒園就會成為幼兒嚮往的地方,教師就會成為受幼兒尊敬、喜愛的人。

二、做個富有幽默感的幼兒教師。

幽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兒也特別喜歡“幽默”的教師,幽默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歡樂,而且能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受到教育,獲得發展。

平時多使用幽默批評,許多時候,幽默化的間接批評比直接批評更易於接受,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天,喝完牛奶,自由活動時間,好幾個幼兒都爬到桌上,老師沒有生硬制止,她幽默地説:“小淘氣們,快下來,要不都要變成小猴子了,變小猴子可要長尾巴的啊。”聽老師這麼一説,孩子們馬上笑着爬下了桌子,天天説:“我可不想長尾巴。”老師的話使幼兒的“違規”行為在笑聲中消失,因為孩子更樂意接受寓於幽默的勸導,老師的幽默也使師幼關係更加融洽。教師可讓幽默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如利用一些閒暇的時間,教師或幼兒輪流講一些幽默的故事,進行“説與做的不一樣”的遊戲等等,這些活動充滿趣味性,又有一定挑戰性,對幼兒思維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的訓練都有一定作用。

幼兒不喜歡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教師,更不喜歡一本正經、沒有言笑的教育和生活,他們喜歡富有幽默感的教師,喜歡能給他們創造幽默感的教師,喜歡幽默情調的教育。因此,今後,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幽默意識和幽默能力,以一種積極、樂觀和開放的心態對待幼兒,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受到啟發,獲得發展。

羅曼·羅蘭説:“要撒播陽光到被人心中,總是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追求快樂是人的本性,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給孩子帶來陽光的幼兒教師,定會受到孩子的愛戴。所以,我願意做幼兒喜愛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幸福地成長!

幼兒教師讀書隨筆筆記優秀7

對於成長於文化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人生格言,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閲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演講稿,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説,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