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語錄38句

來源:文萃谷 2.76W

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 墨子《天下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中華,語錄38句,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語錄38句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諸葛亮《誡子書》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范仲淹《岳陽樓記》

3、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4、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載《正蒙》

5、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弟子規》

6、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是日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7、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8、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易經·繫辭上傳》

9、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和,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繫辭上傳》

10、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徳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徳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易經·繫辭下傳》

11、蒙以養正,聖功也。《易經·蒙卦》

12、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13、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墨子《修身》

14、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墨子《親士》

15、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墨子《魯問》

16、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孟子·離婁下》

17、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離婁下》

1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9、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21、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22、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23、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24、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嚐出乎眾哉!

26、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27、"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大學》

28、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大學》

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中庸》

30、"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而》

31、"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論語·堯曰》

32、"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為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

33、"仁則榮,不仁則辱。" 《孟子·公孫丑上》

34、"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孟子·公孫丑上》

3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3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中庸》

37、"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38、"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衞靈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