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鑑賞

來源:文萃谷 1.2W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一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説,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鑑賞

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有人説,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還有人説,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説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為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年和2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自古英雄,有膽略還需有情義。曹操在這一點上更值得稱道,當初劉備在曹營,曹操已知劉備野心,若誅之,也無後來蜀魏之爭,可是曹操並未加害於他,直至劉備逃走;曹操安撫關羽,對其厚待有加,與劉備之對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於後來關羽念舊日情分,放其一條生路。曹操不失為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雖説後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但那是形勢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顧他人之理?既有亂世爭雄,便不免犧牲,歷史上的事糾纏不清,也不可以怪罪於一人之上。至於後來曹操見到關羽頭顱嚇出病來,則更可以證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無人性,區區一個關羽,又能奈其如何?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二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有許多許多的經典橋段,裏面許多許多的英雄人物,都讓人很難忘記。劉備是其中最幸運的,他手下的五虎將個個勇猛過人,哪一位不是人人稱讚的大英雄呢?人稱常勝將軍的趙子龍就是其中的一位。

趙雲對劉備十分忠心,為蜀國的江山耗盡了他的心血。趙雲活了七十多年,打過無數場勝仗。手持長槍的他在戰場上為劉備賣命,從不動搖的忠心怎能不令我敬佩呢?在長阪坡上,靠永遠不動搖的忠心殺出了一條血路。孤身一人,將阿斗救了出來。如果當時他丟下了阿斗,阿斗的下場是怎樣,誰又知道呢?歷史上這樣忠心耿耿的人,實在是屈指可數。

在趙雲六十歲左右,敵人有一次來犯。他主動請戰,殺掉了魏國的四位將軍,還活捉了一位。我實在想象不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在戰場上殺敵,是怎樣的一個景象。趙雲在年邁時還如此應用,真是讓人不得不敬佩。

趙雲殺敵的英勇事蹟已成為人們多少年來的佳話。我乃常山趙子龍!多麼熟悉的一句話,這句話令多少敵人聞風喪膽,令多少豪傑自愧不如。這麼一個忠心而有勇猛的虎將,恐怕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豪傑輩出。蜀國大將趙雲,眉頭緊鎖,誓為國效力,滿腔熱血。這是一位愛國將領。

也許,他沒有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但他身披鎧甲,無所畏懼,勢不可當;也許,他沒有劉備的雄才大略,但他久經沙場,肩負重任,精忠報國。是的,這就是趙雲,一個鐵骨錚錚的熱血漢子。他有沸騰的血液,,不凡的功夫,忠誠的真心。他默默無聞,卻所向披靡,鋼鐵般的意志令敵人毛骨悚然。但他,對主公,對國家,對事業,始終捧出一顆感激的、認真的、忠誠的真心的。

在劉備和老百姓們前往江陵的路上,曹軍在當陽追上來了。由於兵力不夠,劉備和幾位大將只好拼死迎敵。趙雲看着因戰爭無辜死去的老百姓,他心裏泛起一陣難過。在敵人面前,他是個剛強的將士,但面對那死去的百姓,這個男人的心裏滿是柔情,此刻,他的心在滴血,在流淚。他怒吼一聲,單騎救主,殺出一條血路,找到了身受重傷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不想連累趙雲,便放下阿斗,自己翻身跳進枯井。趙雲含淚抱起阿斗,看着懷中的阿斗,又看了看身後幾百萬個兵,飛身上馬,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保護好阿斗!

滿身是血的趙雲好不容易甩掉了曹軍,看到劉備等在樹林下面休息,淚流滿面的將糜夫人的死的事講了出來。這時的趙雲,是完完全全為國、為民流淚。他的眼淚裏,是一個將士細膩的情感,是一個男人博大的愛,更是一個忠臣的深情。趙雲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報答劉主公您的大恩!字字鏗鏘,句句落實,話語間,透着視死如歸般的堅強。在以後的戰爭中,他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不離不棄。

孫權聽説劉備進了西川,一心想奪回荊州,用阿斗作為條件,同劉備換取荊州。哪知被趙雲識破,追上了周善的船,説什麼都要將阿斗留下,接而跳上船,與士兵打鬥了起來。後來,由於張飛加入,阿斗得以平安的回到劉備身邊,趙雲再次救了阿斗,而孫權的如意算盤也因此落空了,不得不打消攻打荊州的念頭了。

趙雲的及時救助是個大功,原來他做事竟如此的細緻,而且毫不含糊,蜀國,就需要這樣的人!就需要這樣忠勇、愛國又不失謀略的大將!

合上書,我閉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趙雲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他的戰鬥,他的話語,他的淚水,他的救助,他的怒吼,一一在我腦中回放着。我彷彿看到了他眼睛裏噴發出的氣,憤怒之氣,忠勇之氣,愛國之氣。

愛國,往大了説,不僅僅是在心裏愛着國家,為國着想,而且還要在國家有危機時,挺身而出,團結人民,並以自己為榜樣,肩上揹負着領導的責任和神聖的使命,這是件很嚴肅的事情;往小了説,只要你心繫祖國,即使你力量薄弱,但你只要能做好自己,會做人,做好人,會做事,做善事,也是對祖國最好的`報答。

作為一個國小生,我雖然沒有趙雲一樣的博大情懷,也不是什麼國家的帶頭人物,但我擁有一顆真誠、愛國的心,我無法在危急時刻改變國家的命運,也不能在遭遇災難時重振人心,但我相信,我的力量和影響雖小,總不能不所事事吧,但總歸可以做些什麼吧。

我可以幫助他人,解決他人的難題;我可以給病人親切問候,給他們希望;我可以管理好班級,給老師一個輕鬆的課堂;我可以佈置好板報,為同學創造一個向上的學習氛圍;我可以做好衞生,使環境清爽潔淨;我可以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些疲勞;我可以;我可以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微笑,使他們為我的存在而快樂。這,還不夠麼?!

我愛國的綿薄之力,我卻把它擴大、擴大、再擴大,發展、發展、再發展。我甚至可以讓別人快樂了,難道,這還不夠嗎?

愛國,不是口頭上的承諾,而是要用行動去證明的。一個國家,就相當於一個集體,你是否真正關心它,會在你的細節上體現出來的。不要説你不能,你不會,你做不到,從現在開始,盡你的能力,做好你能做的,做到讓別人快樂,你的力量就會感染別人。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3000字三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和2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