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

來源:文萃谷 1.7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1

太陽這個守財奴把滿天的黃金收回西山後的藏寶庫中去,天空母親也羞惱地漲紅了臉,我散盡了全身學業的疲憊,獨自走在散發着熟悉味道的水泥路上。以家為座標原點,走去。

小小的我推開發出“吱呀吱呀”聲的大門,便愉悦地喊道:“哥哥,哥哥你在哪,我來找你了。”每每此時,他便會心照不宣地躲起來,等我來找他,可每次我都十分快速地就找到了他,便會以一種勝利者的姿態拉着他的衣角向門外走去,而他便總以一種無奈而又好笑的神情望着我,嘴角上揚。

微風剛好不噪,黃昏的餘光斜射在牆角,那牆角的一株野菊,正“開巖”地綻放着,而我與哥哥便坐在門墩上,他手裏拿着一本閲讀書,在一字一句念給我聽,有你的時光真好,你朗爽而高亢的讀書聲繞索在我的耳畔,滿天的“黃金”星星點點,在你讀書的微起微伏中漸漸暗淡。野菊仍在牆角奮力地開着,欣欣向榮,它經過了汗水的洗禮成就了今天的生命。

漸漸長大的我們,不知是學業的繁重還是怎的,漸漸地我們一起玩耍的時間愈來愈少,但每天放學後我們仍會在後院一起戲蝶,捉蛐蟈,追蟲兒玩,我們不是未曾長大,而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本能的熱愛,也更是對彼此的一種珍視,每每玩累之時,便會在門口處坐下來,再聽你日復一日的朗讀課文,夕陽下的背影也由一個瘦小的身影變得高大。我喜歡也更享受聽你讀課文的模樣,因為那時的你映射於陽光下,側臉的微微顫動也引起了我內心對你的依念。至今,我仍記得你曾讀過的一句詩:“荊刺叢中的花朵,有着驚心動魄的美麗……”你也曾説過:“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在挫折與磨難中走向成功與未來,我終相信任何的失敗都不會阻擋我前行的腳步。”你伸出手指向那一株野菊,此時那樣耀眼,彷彿在向生命的苦難發出挑戰並勇往直前。你的書聲似那一汪汪洋,浩瀚無邊又似那一尊古鏡,從中看清世界,又似那汩汩細流,緩緩地把知識帶入我的心間。

多年過後,雨後初晴,正在家裏奮筆疾書的我透過窗户,可以看到彩虹,可以看到天上的霧氣正慢慢散去,氤氲散去,而我卻看到了一株野菊——頑強的野菊,正如你曾讀過我聽般的頑強。

我享受你讀書的模樣,正如人享受野菊的開放。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2

很多人常常在一件事情的“過程”和“結果”之間首選——結果。我在兩者之間更加註重過程。

大家都有這樣一個習慣,看到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或到了一個久沒有人住的房前。此時是不是都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衝動,想看清盒子裏、房間裏到底有什麼。當我們極力平撫激動的心跳,用顫抖的手、用蹣跚的腳步,去一層層拆開盒子;一步步靠近房門時,我們心中想着美好的結果,想着驚喜的片刻……。那過程是不是很美好、很刺激。可當我們打開盒子,走進了房子,看到的是一個空盒子,一座空房子,心裏頓時什麼感覺也沒有了,只有失望、失落。那麼相對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打開和走進的過程更加美好,更加享受呢?

在餐桌上,我們吃着美味的佳餚,覺得是一種享受,會對廚師讚不絕口。而對於每天都忙碌做菜的廚師們來説,他們可能享受的不是那些食客的幾句讚美。而是他們自己喜歡的職業,他們喜歡每天看着一堆堆,一盤盤的食物,被他們精心的烹調,從片、塊變成絲、泥,加鹽、加油、加輔料,一點點變成佳餚,那期間的切、剁、控火,才是他們真的享受。

各種體育比賽上,還時常看到有些運動員,在比賽中失敗了,可他們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卻仍能坦然面對,面有笑容,是他們不知道“廉恥”嗎?非也。對於他們來説,能夠與比自己能力、技藝高超的人比賽,那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古有諺語“下棋找高手,弄斧去班門”。説的就是我們在與自己能力、技藝高的人過招時,能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往後努力的方向。這些不是一塊獎牌所能給予我們的。

因此過程才是最重要,最受益,最享受的。如同井底之蛙,如果它沒有看到前來喝水的小鳥,沒有和小鳥進行對話,那青蛙就永遠不知道除了自己頭上的那一片天,天外還有天的事實。雖説這裏的青蛙受到了小鳥的恥笑,被大家所不恥,但它至少在與小鳥的對話中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知道了自己從未看見和聽到的一切,對於那點恥笑和譏諷,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才是享受的,寶貴的。我想那青蛙大概也享受了那美好的過程。而非小鳥最後對它的譏諷。

從上面所敍可以看出,過程真的比結果要重要。所以我在“結果”和“過程”之間也更加最享受“過程”。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3

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喜歡對自己的兒女嘮嘮叨叨的,生怕有什麼閃失,有時候被説多了真是覺得好煩!怎麼總是反反覆覆説一些早已説過不知幾百遍的事!

從小到大,我都是聽着母親都嘮叨長大的。早上起牀吃早餐,媽媽説:“吃慢點!要是燙着怎麼辦!”出門上學媽媽説:“慢點走,還早着呢!不急!上課要好好聽講啊!”天氣熱時,媽媽又説:“天氣熱,流汗了記得快點擦掉,容易感冒!”冬天冷了,媽媽又説:“天冷記得添衣服!彆着涼了!別逞強説自己不冷!”每年每月每日都聽着這些“煩人”的嘮叨,每次都是淡淡的回一句:“知道了!”心裏總是想着“怎麼那麼都多話呀,我都多大了,還天天説,真煩!總是天天都盼望着那些像蒼蠅一樣在腦邊飛來飛去、繞來繞去的嘮叨快點消失。沒想到有一天,我會覺得嘮叨,也是一種享受。

有一天,天氣忽然有點涼下來了,可是我並沒有在意,涼就涼唄,又不是很冷。可是媽媽又在我耳邊嘮叨開了:“天氣冷了啊!多穿一件衣服,晚上回家天氣肯定會涼下來的,多帶一件衣服回學校吧!冷了還能穿上。”説拿起一件外套給我。我心裏想:又不是冷很多,為什麼非得穿那件衣服那麼矯情,衣服放在書包裏又重的。於是我説:“哎呀,不用了,又不是很冷,説不定待會太陽又出來了,放在書包裏礙事。”老媽嚴肅的説:“不行!要是冷了怎麼辦!放件衣服以防萬一!”我撇撇嘴,不情願的放在書包裏,心裏極不情願。

可是一到放學,我發現我錯了,天氣迅速冷了下來,我穿上備好的外套,一點也不覺得冷,別的同學卻在打哆嗦,同學問我:“你怎麼就想到要多帶一件呢?”我自豪的説;“因為我媽媽有先見之明!”同學抱怨起來;“啊,你那麼好啊!我媽都沒空管我的!真羨慕你啊!” 穿着媽媽給為我備的外套,想起了平時的那些嘮叨,那不正是母親對我的愛嗎?平時那些嘮叨似乎都變成了一首首動聽的音樂,我忽然覺得,原來被嘮叨也是一種享受啊!

打開家門,媽媽的嘮叨有撲面而來,我不再覺得煩,只是愜意的.享受着。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4

對於離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有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充滿了悲涼與愁緒,或許他和友人的餘生就要在對彼此的思念中捱過去。

有高適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充滿了君子的灑脱豪爽之氣,塞外飛雪不但不會給他們的離別徒增傷感,反而是他和友人的感情在冰凍三尺的環境之下更加堅固。

有岑參的“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看似並無新奇的詩句實則讓人悲從中來,作者當時的心境可謂是悵然若失的。

相比而言,我更喜歡高適的這種離別,而且我認為真正的離別應當就是這樣。離別是人生中必定要經歷的一場情感浩劫,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對一個人心境的考驗。高適的心境勢必會讓他們的離別少了一絲冷酷,多了一絲温暖。原因很簡單,不是因為他冷酷無情,而是因為他懂得如何去享受人生,甚至失去享受這誰也難以承受的離別。

或許是高適的這種心境過於高深莫測了,以至於我們試圖去仿效,也總是以失敗告終:前幾個星期,班裏的三位同學剛剛調到別班去。我們畢竟曾在一起走過金秋歲月亦或是寒冬時節,我們一起跌跌撞撞的走過了數不盡的時光。正印證了學長的話語,還是國中時結下的友誼最深,即使我們試圖以淡定的面孔去掩飾那實際已經千瘡百孔的心靈,但還是無濟於事。也許是我們經歷過離別的痛楚太少了,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接受離別,更別談去享受它了。

而高適恰恰就做到了這一點:如果我們是以心靈的脱俗或是平庸來論述詩人水平高低的話,我想高適必定能位列第一。那些號稱是名流雅士的人,其實在心靈抗壓能力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來走。我想,當他第一次接受離別之痛時,他或許也是像一般人那樣伏案痛哭,用酒精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但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離別後,他也就懂得去感受離別中隱藏的那份希望與美好——一次離別,意味着下次的重聚會更加美好。這不是心靈的麻痺,而是心境的曠達。其實人只要想通了,很多不該承受的痛苦就會離你遠去。

不是生活中所有令人痛苦的事物就該令人憎惡,我們可以學會去享受它們,離別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享受離別,或許就會給你帶來那原本可望不可及的堅實情誼和曠達心境。

關於寫享受的隨筆五篇5

喜歡捧一本書,在綠蔭下品讀,享受文學的薰陶;喜歡舉一本書,在晨光曦微中朗讀,體會文字的韻律;喜歡帶一本書,隨時隨地默讀,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我喜歡讀書,世間成物都是我的書,我的享受。

讀春,我體會到了勃勃生機。在小村莊中,一片翠竹,一江春水,三兩枝桃花便是春,不覺吟詠“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洞庭湖畔,榆柳蔭下,品味“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春意,步行白沙堤,似乎追溯歷史,尋到了白居易的雅趣。追尋朱自清的腳步,我也尋到了春的蹤跡。青翠欲滴的小草亮得“逼人的眼”,嬌妍的花朵“紅的、白的、粉白”一齊在枝頭綻放。

桃花香味散去,荷花清香浮動。我讀書品夏,夏亦是書,書亦是夏。清淺荷塘,淡淡日光,漫步在《荷塘月色》中的曲曲折折的小路,走過密密的荷葉,走過出浴的荷花,走過參差斑駁的月影,我走到了西湖。輕嗅一抹馨香,賞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我又想到了周敦頤,想到了他如荷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微風拂過,荷葉四散開來,水波激起了層層漣漪,我似乎瞧見荷塘那邊的美人,“荷葉蘿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品了桃花,賞完荷花,菊,桂便也相繼盛開,於是便有了秋的韻味。千古隱逸之宗的陶潛不正是歷史長河中一枝菊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味便藏在秋菊之中。元稹曾道: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秋是花落的季節,是無數詩人愁思的季節。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悽清悲涼,“百年多病獨登台”,孤獨之感,、羈旅之愁,思鄉之切便也噴湧而出,問千古誰人能敵?然總有那麼一個人打破常規,頌秋而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喜悦團圓的季節。中秋佳節,團圓慶宴。我愛秋,不是因為秋之愁亦不是因為秋之喜悦。我愛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寧靜。

漫天白雪的冬亦是有詩味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這正是那雪中一枝梅的驕傲,是梅那堅韌的精神的寫照。

四季如書,書有四季。我在書中享受自然萬物,享受喜怒哀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愛書,我享受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