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

來源:文萃谷 2.7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1

作為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就要經常溝通,那麼,如何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就成了父母們必做的功課。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和家長工作經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和教師應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多交流溝通,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問題才去找老師。在輕鬆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老師和家長經常交換意見有助於雙方更好地瞭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長時間的交談,老師要顧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內的孩子全被接走時,此時是最佳溝通時機,你可以跟老師較詳細地交談。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

2、將心比心,換位思考。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老師會認為這種家長是通情達理的,也喜歡和這種家長溝通。想一想我們只照看一個孩子有時都會手忙腳亂,更何況老師要天天看護那麼多的孩子呢!所以平時在跟老師溝通時,家長應更多的從老師的角度考慮問題,主動了解老師的需求,積極配合她們的工作。即使真的老師這次做錯了,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認可老師的工作,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這樣老師會感到她以前對孩子的關心、愛護沒有付之東流,會對自己這次的疏忽深感歉疚。

3、通過書信或網絡郵箱與老師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對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會起到關鍵的作用。特別是當家長希望老師聽取自己的意見時,儘量用書信或網絡郵箱的形式委婉的提出,既不耽誤時間也不傷老師的面子。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有道理時,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並積極採取行動的。這種方式也很適用於對孩子所在幼兒園提意見或建議時,能直接把一些當面不好説的話寫出來,如果你的意見比較中肯和實際,我想幼兒園會採納的。

4、感情投資,獲得老師好感,把孩子平日在家愛聽的磁帶帶到幼兒園,或者推薦一些好的書籍、兒歌等給老師作為教材,這樣的家園互動會讓小朋友更喜歡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打印一些網上的育兒資料和老師一起交流,儘量積極參與老師佈置的作業。這樣老師非常感動,覺得家長是在用心支持自己的工作,有了這些感情投資,老師也很願意和家長真誠地交流孩子的點滴。同時也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回避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家庭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但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老師也會針對孩子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我覺得老師和父母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的環境,這才是交流的意義。

5、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人活在世上是需要朋友的,幼兒園老師當然也不例外。對一個媽媽來説,這句話意味着對寶寶的放手和對老師的信任。信任是人與人成為朋友最基本的條件,有了這樣的基礎,就很容易和幼兒園老師成為朋友,也就很容易和老師交流溝通。

6、父母要和爺爺、奶奶多溝通。隔代教育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不過兩代人的出發點都是一切為了孩子,但在實踐中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老人也許不理解教師的某些行為,教師也一下無法和正在氣頭上的長輩們分析原因,就可以藉助父母這個中間橋樑來解決問題,在老師和父母溝通之後,父母一定要和老人多講講老師這樣做的原因,並不是不關心孩子,希望老人們也能理解。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2

記得上個學期的最後一天,由於新園的投入使用,所以有部分孩子將入讀新園,所以當時我很珍惜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這一天,和孩子們將近一年的感情,孩子的天真、善良、可愛都讓我依依不捨。

為了孩子們能有個快樂的一天,那天我幫孩子們準備了好多的小遊戲,如《搶椅子》、《猜硬幣》、《猜猜我是誰》等,都是孩子們平時最愛纏着我玩的遊戲,那次我就和他們玩個夠,一個上午,我們小班的教室裏一直充滿着歡樂的笑聲,看着孩子們那純真的笑容,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心裏有股暖流充斥全身。

"蔡老師,我好喜歡你哦!"正當我回想着孩子們生活的點滴時,班裏的小才女---陳璽雅突然抱着我的腿説道。我聽了,真的很開心,我説:"為什麼喜歡蔡老師呢?""今天的蔡老師一點都不兇,還和我們玩遊戲,所以我喜歡你。"陳璽雅用她那天真的眼睛看着我説。聽了這句話,我不是開心,反而有點驚訝,難道這就是我給孩子們的印象嗎?"璽雅,蔡老師平常是不是真的很兇啊?"我輕聲問道。"也不全是,蔡老師批評我們時的樣子最兇了,我不喜歡,我喜歡今天的蔡老師,一直在笑。"聽了璽雅的這句話,我不禁開始反省自己平時的教態,的確當孩子們犯小錯誤時,我會很嚴厲的批評他們,有時還會吼他們,原來我在孩子心目中是這樣的時好時壞,我瞬間明白這是為什麼:那是因為我由剛剛開始參加工作的熱情到現在的隨遇而安,從心態上我發生了轉變,所以我變了,變得有點心浮氣躁,感覺有點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孩子讓我更全力地付出,人是有感情的,純潔的孩子更有純潔的感情。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3

培養和教育孩子長大成人是家長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如何培養孩子長大成人,怎麼樣使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並且不斷地成長進步,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關愛但不溺愛

孩子誰家都是一個,可以説孩子身上寄託着父母的希望和快樂,生活上的百般關愛自不必言,但關心過多就對孩子沒有多少好處了。俗話説“早媽媽早長大,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教會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很必要的,如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並且要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去關心別人,讓孩子在被關愛中心懷感激。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溺愛他,事事家長包辦,事事家長干涉,那就可能成為一個既無生活能力又自私自利的人。因此關心、體貼、照顧孩子是應該的,但不能過分地寵愛,否則將適得其反。

  二、嚴厲但不嚴力

對待孩子一定要公正,經常講道理而不是倚老賣老,孩子做任何事總有他一定的道理和主意,即使是做錯了,也先不要批評,要講道理,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耐心開導,對症下藥,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孩子想通了自然就改了。不要一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對孩子亂罵亂打,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看似見效快卻間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故在管教和培養孩子時要嚴格要求但不蠻橫無理,更不能施加壓力。“望子成龍“的心情人皆有之,但適當地減負減壓,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長進步更為重要,父母在管教孩子時一定要方法得當,吸取”拔苗助長“的教訓。

  三、撫養但不順養

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是一種學問,在生活中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都順着孩子的做法是不對的。孩子就象一棵小樹,缺點就象沒用的枝叉,修剪時小樹會疼,但不修剪,任其自然發展,那他永遠長不成一棵大樹,我們主張對孩子的缺點要毫不留情地去批評並監督改正。縱子如子,縱容孩子的缺點無異於將孩子推向邪路。因此培養和教育孩子時,要經常的把握孩子的成長進步,適時地校正方向是必不可少的。

  四、正孩先正已

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正直、無私、勇敢、大度、明辨是非,這些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他生活的社會環境中逐漸磨練出來的,在兒童時期,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一個很重要有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言行舉止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從

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孩子面前,你的做事風格和言談舉止是孩子的樣子,你不文明就別怪孩子亂扔亂吐;你大大咧咧就別怪孩子馬馬虎虎;你遇事得理不讓人就別要求孩子心胸寬廣。總之,要求孩子做到的你首先要能做到,要讓孩子成要讓分成人,要讓孩子成人先要自己學會做人,父母在生活上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4

幼兒園處於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瞭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否則,還真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氣壞呢。小朋友喜歡的老師長頭髮的,可以梳辮子、漂亮的、年輕的、知識多、懂科學的、有本事的。

每年新生入學的時候我都向家長介紹老師的工作是非常瑣碎和清貧的,這是由幼教的任務和性質決定的。幼兒園是保教機構,既要保育又有教育,保育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教育是指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地成長髮展。幼兒園教師還有解決家長後顧之憂、支持家長工作的任務,所以對幼教來説師德更重要。幼兒園階段處於一個奠基的階段,從大的方面説要對孩子終身可持續發展負責,從細的方面講就是對孩子人身安全、喜怒哀樂、當天的心情負責。

如果沒有愛心,幼教工作可能根本不能幹下去。孩子非常需要老師關愛,比如經常要抱着他們,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老師,可能鼻涕、眼淚就都蹭到老師的衣服上了,這是很正常且經常發生的事。這就是孩子,他們就是這樣的,這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呵護。

幼教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一天8個小時都得目不轉睛地跟着孩子,必須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很多事情需要老師幫助才能完成,下班時間還要給孩子做教具、備課、佈置環境,週末還經常組織親子活動,自己的業餘時間非常少。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對幼兒園來説是1/400,對一個家庭來説就是100%。所以無論在生活照顧還是教育教學上都要精益求精。

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他一出生就藴含着強大的精神能量,並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成長,我們的教育也會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個性特點。比如:小班寶寶的思維是形象具體的,他們的思維必須依據形象生動的參照物,並且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相關,小白兔,紅蘿蔔是他們易於理解的,而抽象數字1、2、3的實際意義,對於他們來説理解起來就很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會使用孩子易懂易於模仿的語言,使用簡單不會讓孩子混淆的概念,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具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等等。

幼兒園教師就像百寶箱,什麼知識都要通曉一二,要有較強的綜合藝術素質,包括對色彩的理解能力、對音樂的感覺能力,包括穿着,怎麼樣穿着得體,讓小朋友喜歡又符合教師的身份,這些都是幼教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還有語言表達能力也很重要,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幼教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橋樑,對小朋友説話要簡練,聽得懂同時注意層次性。對家長的建議要有指導意義,對孩子的評價措辭要準確、委婉。

作為幼兒教師,我認為理解、愛和尊重是與孩子溝通必不可少的方面,因為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着在心理成長之上的。再有,愛和尊重是貫穿教育始終的,肯定與支持孩子按照精神胚胎的內在規律自然發展,對他們的自然發展表示尊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適宜的精神與物質環境,我們的總園長朱敏女士就提出過這樣的教育思想“蹲下來講話”“抱起來交流”“牽着手教育”。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同時讓孩子在自然發展中體驗到了無盡的愛和自由,這對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鋪墊輝煌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兒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的遊戲、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遊戲和生活中不斷出現在幼兒面前的真實問題情景使他們不斷調動和運用已有的經驗,並在不斷地面臨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經驗。因此在我平日的工作中總是將教育生活化———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會了,讓環境問題化———讓孩子玩着玩着就學了。這種説法看似簡單,其實對老師的觀察、分析、提煉、創設能力則有着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支持幼兒解決問題,進而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社會生活中去。

幼兒教師不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只要會唱歌跳舞就可以了,作為幼教必須要有事業心、愛心、責任心。幼教是通往兒童心靈世界的橋樑,是孩子的忘年交,老師和孩子之間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應給予孩子更多的愛,關注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同時我覺得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所應必備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素質是發展的眼光和未來社會意識。因為我們現在教育的孩子是為未來世界服務的,那麼我們就要用未來社會的眼光、標準培養教育我們今天的孩子。未來的世界將會是一個環境資源匱乏、競爭激烈、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世界。

在幼兒園時期,我們就要樹立孩子的環境意識,通過各種活動、情景讓孩子們懂得節約資源、珍惜資源、如何將資源再利用。我們的教育要多元化、開放化,要使幼兒善於與他人合作,能夠與他人交流。

孩子入學了家長隨筆5

“媽媽,我喜歡上幼兒園,那裏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唱歌跳舞玩遊戲……”寶貝,這是你現在最經常和媽媽説的話了。媽媽聽了很開心。從你哇哇落地那刻起,媽媽的生命就是圍着你,你的冷暖温飽,你的喜怒哀樂,你所有的一切點點滴滴,媽媽都瞭如指掌。現在你上幼兒園了,媽媽真有些捨不得。記得暑假送你去苗苗班時,剛到門口你就哇哇大哭,抱着媽媽的腳不肯進門,媽媽心一軟抱起你就回家,爸爸説這樣也不是辦法,一定要讓孩子獨立起來,不然到上幼兒園時就麻煩了。

那天晚上,爸爸和媽媽一起為你制定了一套鼓勵你上幼兒園的計劃。那些日子,媽媽不斷地給你灌輸要上學的思想,“要上學了哦,要揹着書包坐車車哦,要跟着很多同學,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分享哦,會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朋友,有喜歡的老師了......”説了很多很多,剛開始你都很仔細的聽着,並沒有什麼表示。媽媽不灰心,找了很多故事書,晚上給你講故事的時候,特地找了有關幼兒園的故事,“你好,幼兒園”是你最喜歡的一篇,裏面有你最喜歡的布奇小獅子。書上畫着很漂亮的滑滑梯,有好多小朋友一起玩,有阿迪,小米…這些都是你喜歡的故事人物這兩幅圖畫裏的故事內容,你特別感興趣,不斷的讓媽媽重複故事。媽媽照着書本給你講幼兒園裏的趣事,書上還畫有好多小朋友一起吃飯,這讓你很感興趣,彩色的桌子,彩色的椅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盤,媽媽在慢慢灌輸你幼兒園印象,你會問媽媽“學校有玩具嗎,有小熊嗎,有車車嗎,我也會有自己的椅子嗎?”媽媽知道你已經有些喜歡幼兒園了。

第二天,散步的時候媽媽帶你經過幼兒園,指着裏面的滑滑梯,你看,有好多朋友在做遊戲,他們的歡聲笑語,吸引了你,“媽媽陪你一起去看看好嗎?”媽媽看見了你眼裏的期待。那天早上,媽媽陪你在幼兒園裏度過,剛開始你還有點拘謹,後來在小朋友的邀請下,你和他們一起做遊戲,一起玩耍,剛開始你時不時還會看看媽媽在哪裏,後來你完全融入到遊戲中去了,排排坐,一二三,媽媽看見你笑的很開心。媽媽陪了你一次,兩次,漸漸媽媽提前走了,媽媽告訴你“媽媽先回家一會再來接你哦”你會和媽媽説“媽媽拜拜!”這時,媽媽知道,説服自己是該勇敢的放手了。每天都是媽媽牽着你的小手,形影不離。媽媽知道這是第一次放手,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你會長大,就算媽媽不願意,捨不得,也要勇敢給你鼓勵,讓你展翅高翔。加油,學會第一次放手的媽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