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經典散文有哪些

來源:文萃谷 1.36W

席慕蓉是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以下是“席慕容經典散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席慕容經典散文有哪些

席慕容經典散文:寫給生命

我站在月亮底下畫鉛筆速寫。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間用黑色和褐色的鉛筆交替地描繪着。

最先要畫下的是遠處那一排參差的樹影,用極重極深的黑來畫出它們濃密的枝葉。

在樹下是慢慢綿延過來的阡陌,田裏種的是蕃薯,在月光下有着一種淺淡而又細緻的光澤。整個天空沒有一片雲,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認出來的是獵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閃耀着,天空的顏色透明又潔淨,一如這夜裏整個田野的氣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寫本上反映出一層柔白的光輝來,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線條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裏,慢慢地一筆一筆地畫着,心裏很安定也很安靜。

家就在十幾二十步之外,孩子們都已經做完了功課上牀睡覺了,丈夫正在他的燈下寫他永遠寫不完的功課,而我呢?我決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課要在月亮底下做。

鄰家的狗過來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後也就釋然了,在周圍巡視了幾圈之後,乾脆就在我的腳旁睡了下來。我家的小狗反倒很不安,不明白我為什麼不肯回家,所以它就一會兒跑回去一會兒又跑過來的,在蕃薯的莖葉間不停地拔弄出細細碎碎的聲音。鄉間的夜出奇的安靜,鄰居們都習慣早睡,偶爾有夜歸的行人也只是從田野旁邊那條小路遠遠經過,有時候會咳嗽一聲,聲音從月色裏傳過來也變得比較輕柔。

多好的月色啊!滿月的光輝濕潤着整塊土地,土地上一切的生命都有了一種在白晝時從來也想象不出的顏色。這樣美麗的世界就在我的眼前,既不虛幻也非夢境,只是讓人無法置信。

所以,我想,等我把這些速寫的稿子整理好,在畫布上畫出了這種月色之後,恐怕也有一些人會認為我所描繪的是一種虛無的美吧。

我一面畫一面禁不住微笑了起來。風從田野那頭吹過,在竹林間來回穿梭,月是更高更圓了,整個夜空澄沏無比。

生命裏也應該有這樣一種澄沏的時刻吧?可以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希望,只是一筆一筆慢慢地描摹,在月亮底下,安靜地做我自己該做的功課。

對着一班十九、二十歲,剛開始上油畫課的學生,我喜歡告訴他們一個故事。

這是我大學同班同學的故事。我這個同學有很好的繪畫基礎,人又認真,進了大學以後發願要沿着西方美術史一路畫下來,對每一個畫派的觀念與技法都瞭解並且實驗了之後,再來開創他自己的風格。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畫出真正紮實的作品來。

一年級的時侯,他的'風景都是塞尚的,二年級的時候,喜孜孜地向我宣佈:

"我巳經畫到野獸派了!"

然後三年級、四年級,然後教書,然後出國,很多年都不通音訊,最後得到的消息是他終於得到了博士學位,成為一個美術史與美術理論方面的專家了。

我每次想到這件事,都不知道是悲是喜。原來要成為一個創作的藝術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許多知識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許多知識才行的啊!創作本身原來具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排他性。一個優秀的藝術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現能夠達到極致的人,而因為要走向極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別人的腳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裏走完所有別人曾經走過的路。在藝術的領域裏,我們要找到自己的極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極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別人不盡相同的那一點。

因為不盡相同,所以藝術品才會有這樣多不同的面貌。象布朗庫西能夠把他的"空間之鳥"打磨得那樣光滑,讓青銅的雕像幾乎變成了一種躍動的光與速度。而麥約卻要把流動的"河流"停住,在鉛質的女體雕像裏顯示出一種厚重的量感來。畢沙洛的光影世界永遠安祥平和,而一樣的光影在孟克的筆觸裏卻總是充滿了戰慄和不安。

席慕容經典散文:我的抗議

在唱片行買了一卷錄音帶,回家以後很興奮地叫孩子都來聽,因為裏面有一首是蒙古的牧歌,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聽一聲他們母親故鄉的聲音。

這首牧歌原來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調子,當起首那悠長的高音從極弱的感覺慢慢增強的時候,我和孩子們都凝神屏息,彷彿真的置身在大漠的邊緣上,聽着一個古老的旋律從極遠極遠的地方在向我們召喚。可是,這樣的感覺不過只持續了幾個小節而已,然後,音樂一變,各式各樣的樂器就都加了進來,有鋼琴、小提琴,還有種種我根本分辨不出聲音也叫不出名字來的樂器,曲調也變得非常複雜,仔細去聽,原來那個主要的旋律還在反覆出現,可是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的故鄉,我那極單純極美麗的大漠裏的聲音整個被淹沒了。

孩子一起叫了起來:

"媽媽,他們怎麼可以這樣?"

我無詞以對。

其實,仔細聽下去,編曲的人真是用盡了心機,利用了各種樂器的特性來表現邊塞的風光,極盡曲折婉轉的能事。演奏的人也使出渾身解數,每一個音符後面都有幾十年的功力吧,他們好象想合力塑造出一種比原來的曲綢還要包涵着更豐富層次的藝術品來。

可是,他們所努力要得到的東西其實是一種最基本的錯誤!

樂評家可以用豐富、華麗、華美、雄偉、多彩或者任何種類好聽的形容詞來形容這一首經過改編後的蒙古牧歌。

可是,我不承認,我不要,我要的是我原來那一首簡單的歌。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一個人孤獨地趕着羊羣的時候,他要唱的那一首歌。

那樣的一個旋律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那樣的一首歌是從曠野上世代牧着羊的人心裏生長出來的,一代傳給一代,就像一棵樹的種子一樣,是有着淵源有着來處的。

所有最美最好的藝術品都是從人的心裏自自然然生長出來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去改編去塑造的。

請那些要塑造藝術品的專家們去塑造交響樂或者協奏曲吧,所有有音樂修養的學者們嗎!如果你們真要創作,我懇求你們去想一些新的調子,去聽聽你們自己心裏的聲音,去尋找一種真正的從心裏生長出來的藝術品,那才是你們該負的責任,該走的路。

請你們不要碰我的牧歌,不要輕易毀損了一個民族那麼多年所傳下來的聲音。

請讓一首蒙古的牧歌留在那一望無際,空曠和單純的草原上。

請把那樣的藝術品還給我。

席慕容經典散文:美麗的聲音

音樂是無形的繪畫,是無字的詩,是一種抽象的最高的藝術,它之偉大是因為它超越了一切的限制。文人雅士能欣賞,鄉間小兒也能欣賞,它能直接引起心絃的共鳴,被感動的人,不一定要明白音樂的理論或技巧。

托爾斯泰説過:“音樂對於人類的理性與想象皆不起作用,只是使人陶醉。我聽音樂時,不思考,不想象,但覺有一種喜悦而不可思議的情感,使我徘徊於無我的境界。”

這種無我的境界,也是美感教育裏追求的一種境界,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説,也許早了一點,因為他可能對聲音沒有反應。但是,只要稍微長大了一點,各種聲音便開始進入他的世界,所以,我們要儘量供給他一些比較美麗的聲音。

我們若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四、五個月的嬰兒聽到音樂時會有極喜悦的表情,有時甚至會手舞足蹈。一歲的嬰兒會情不自禁地隨着節拍跳躍或扭擺,更大的孩子會敲打東西來配合拍子。觀察他們的表現,有時不禁會做出一種猜測,那就是説,也許,也許原始部落的歌舞便是這樣開始的吧。

在選購嬰兒最初的玩具的時候,就可以買一些能發出美妙的叮咯聲響的小鈴或小鐘。再大一點,可以給他們一些在上緊了發條以後,能發出優美的催眠曲或兒歌之類的玩具,注意孩子們的表情吧,他們一定會在起初睜大眼睛,好奇地聆聽,然後脣邊會顯出微笑。在以後,你給他們聽這些熟悉的曲調時,他們會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天真的心靈竟然能欣賞世間最抽象的一種藝術,這該是多奇妙的一件事。

不過,在嬰幼兒時期,耳朵的保育極為重要,因此,我們必須要供給他們清晰、美好、正確的音色,同時還要注意不要讓他們感到疲勞。最重要的是,播放時聲音寧可小聲一點,切忌過大過高,在玩弄鈴鐺或音樂鍾時也別太靠近孩子的耳朵,以免引起過大的耳內震動,若傷害了幼兒脆弱的聽覺,那就悔之莫及了。

在我們的幼稚園或國小裏,仍然有部分老師要求學生上音樂課時大聲唱歌。看孩子們吼得聲嘶力竭,教室又毫無吸音的設備,水泥牆,水泥地,可憐孩子們的耳朵與喉嚨可不是水泥做的,那樣一堂音樂課臉紅脖子粗地下來,不知道能得到多少美感效果?

因此,在有一天,我經過桃園市一所國小的時候。竟然聽到有一位老師在教小朋友小聲地唱一首民謠時,我在窗外不禁站住了。多美麗的聲音啊!孩子們自由自在地輕聲唱着,不必擔心別人的聲音會蓋住自己的,也不必擔心會聽不見老師的伴奏,可愛的童音把樂曲的表情解釋得十分地貼切,讓在窗外的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樂,也能想象得出他們臉上的笑容,象春日裏潔白的百合花。

這樣的好老師我們一定要感謝他,他對孩子的影響極為深遠。讓孩子在領略到旋律的美感時,也能領略到合羣的重要。合羣不只是步伐一致,目標一致而已,合羣還是一種超越,用很温和,很體貼的方式表達出來。把自己的聲音變小,來適合大家的聲音,小朋友會很驚訝地發現,這樣一來,反而會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清晰、更美麗。

請不要輕視一位喜歡教孩子小聲唱歌的國小老師,一個快樂的民族的開始很可能就是一堂快樂的音樂課。年輕的母親們,也請你們不要忽視了自己的力量,請讓你的小寶貝從你懷中就能開始領略音樂的美妙,請幫助他成為一個快樂的中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