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的滾冰節經典散文

來源:文萃谷 3.11W

粗獷豪放的北大荒人在建設開發北大荒的同時,也發展了獨特的北大荒冰雪藝術和冰雪文化。滾冰節是北大荒人發明創造羣眾性娛樂活動。

松花江上的滾冰節經典散文

滾冰節在正月十五鬧元宵的夜晚舉行。當茫茫的夜幕遮住太陽最後一縷餘暉的時候,在松花江沿岸的老親少友們便呼朋引輩地湧向松花江畔。這時,銀盤當空,月光如水,冰封雪蓋的江面頓時成為歡樂地海洋。扭秧歌,耍龍燈,放焰花,搞舞會。人潮隨着秧歌湧,月光映着龍燈行。樂曲跟着人羣飛,雪花伴着鼓點舞。此情此景,煞是壯觀。當然,人們都忘不了傳統的民俗,也是滾冰節的壓軸戲——滾冰。滾冰分為“序幕”、“發展”、“高潮”三部分。“序幕”也可稱作滾冰的前奏:人們將不計其數的蠟燭點燃,在冰面上擺成各種圖案,或將煤油拌的穀糠、鋸屑撒成龍形,或擺成間隔相等的小圓錐,將他們同時點燃。遠遠望去,遼闊的江面上人海茫茫,火光串串,燭光點點,煙霧慢慢的形成一片光的世界,火的海洋。“發展”就是正式進入滾冰角色,跳滾冰舞。滾冰舞也叫蟒式舞,以其雄壯矯健的氣勢和舞姿,展示了陽剛神采。《柳邊紀略》記載:“有大宴會,主家男女,並更迭起舞,大率舉一袖於額,反一袖於背,盤旋作勢,曰‘蟒式’。”可見滾冰舞因其動作的、身形似蟒,故而得蟒式舞名。大型的滾冰舞分“九折十八勢”:九折即“起式”、“拍水”、“穿針”、“吉祥”、“單奔馬”、“雙奔馬”、“怪蟒出洞”、“大小盤龍”、“大團圓”等動作。“十八勢”則包括手、腳、腰、轉、跳各三式、肩三式、走一式。風格豪放,富於變化;節奏明快,氣勢恢宏。清代康熙四十九年,五十七歲的康熙皇帝曾為皇太后七旬大慶親自為太后跳起滾冰舞。此後,滾冰舞引入宮廷,漸漸演化成慶龍舞,後又分文武兩種;文稱喜起舞,舞稱揚烈舞,一隻延續至今。“高潮”就是真正的滾冰狂歡開始。此時不分男女老幼,輩分高低,皆忘情地在冰上打滾,翻騰。先滾頭,後滾腳,再滾腿和腰。滾得認真,翻得利落。男子漢動作誇張,女孩子們姿態婀娜,到歲數的人則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滾得輕鬆加自在,我行我素了。頗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居一格降人才”之感,有趣極了。北大荒人認為,滾冰能滾掉身上的病氣、晦氣和災氣,一年能平安健康,萬事順利。一切不吉之氣,通過在冰上一滾,便都讓冰雪沾去了,然後就凍死了。春天冰雪一化,就被水沖走了。置於這種感覺這種心念,在扎骨的堅冰上打滾,不但不覺得寒冷,而且會覺得有一縷縷春風拂面,有説不出的'怡悦。北大荒人説,如果正月十五晚上沒趕上滾冰,一年都覺得遺憾呢。

夜深了,到歲數的人都知趣的陸續散去,姑娘小夥子們則沒進行,滾得正酣。這時,正是小夥子獻殷勤的時候,草草地滾幾招兒,便匆匆地向女人奔去。此時,他的女友正偷偷地用眼睛瞧他呢。北大荒的老一輩兒傳下來未婚男女雙人滾冰的習俗。據説,未婚男女摟抱着在一起滾冰,保證能天隨入願,心想事成。滾冰時,男人樓女人的臀,女人抱男人的腰,兩人要同時誦着冰歌,邊誦邊滾:左滾一,右滾一,順順當當不惹氣;左滾二,右滾二,年輕夫妻老來伴;左滾三,右滾三,生龍生鳳抱金磚;左滾四,右滾四,事事隨心得大志;左滾五,右滾五,五福臨門全家福;左滾六,右滾六,親臉親嘴親不夠;左滾七,右滾七,當好丈夫當好妻;左滾八,右滾八,來年抱上胖娃娃;左滾九,右滾九,白頭到不分手。也許是異性相吸,也許是初嘗男女摟抱的甜蜜,滾冰的人海里,不時傳來女人嘻嘻的罵聲,俏罵男人摟得緊,卻心滿意足地讓男人摟個夠。此時的松花江冰面,如同偌大的海濱浴場,青年男女盡情地滾,滾去一年的煩惱,滾去心裏的積怨,留下的,是幸福的甜蜜和美好的憧憬。滾得大江匆匆地撩起霧幛,遮住那些想看不該看的地方。此時,風兒也變得柔了,學得乖了,輕輕地傳遞着那些情意綿綿的悄悄話,錄下那歡笑嬉戲的圓舞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