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

來源:文萃谷 6.57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

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1

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經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麼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忙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潿喑橄蟮氖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明白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資料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為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2

儘管從教18年了,但對於教育,我沒有什麼真知灼見,總感覺教書是分內事,做不好就對不起台下的學生,對不起家長和社會的期望,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教書是良心事,這也是同事們交流時最常談到的。不管生活有多麼瑣屑,現實有多少無奈,一走進教室,應對着這羣稱你為教師的孩子,你便自然而然活力四射,活力澎湃地講解知識,不厭其煩地剖析要點,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儘管台下的學生參差不齊,有的正處於叛逆期,但他們是你班上的學生,就像是你的孩子,你就得包容他的缺點與不足,並靜下心來研究分析他們的行為,以期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雖然是上世紀90年代拍攝的,但令人感動至今。十三四歲的魏敏芝雖然只是山村國小的代課教師,由於年齡小毫無教學經驗而經常受到學生的嘲笑與欺負,可是她給校長保證,她會在高教師請假回來後把班級交還給她,“一個學生都不會少”——作為教師,哪怕僅僅是代課教師,他們都不會輕易放棄班裏的任何一名學生,這便是一個教師的教育情懷,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良心。

畢業至今,我已經教出6屆的高中畢業生了,在跟學生的長期接觸中,發現他們最喜歡的教師是那些能夠和他們打成一片,公平地對待他們的教師。現代的教育,過分重視精英教育,過分炒作狀元,導致不少教師的眼裏僅有班裏那幾個讀書好的同學,這容易使得其他學生心理失衡。記得剛畢業時,班裏有個學生上課時老是愛搞怪,搞得教師們很頭大,跟他推心置腹交流談心了好幾次,最終他總算跟我説了實話:“教師,你明白我為什麼這麼做嗎?那是為了引起教師們的注意啊!”我心裏一震,是啊,教了他們快一年了,不少同學的名字還叫不出來,實在是不應當啊!從此,我告訴自己,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認識班上的每一個學生,並儘可能地走近他們的內心,讓他們認可你這個教師,那麼你的教育將事半功倍。

經常有家長這樣跟我説,教師,這孩子我管不了了,你幫幫我吧,教師説的話他會聽。儘管心裏在嘀咕,你一個孩子都管不了,那我幾十個孩子要怎樣辦?可是看到家長的焦灼與期待,這話無論如何是説不出口的,只能答應盡力而為。許多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班上總有幾個因各種原因,尤其是沉迷手機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在班裏睡覺混日子甚至搗蛋逃課的`人,每次都被他們氣得説算了不管了,可是一看到他們又忍不住要嘮叨幾句,明知效果甚微,可是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得付出百分百的努力,這是教師的職業病,也是良心使然。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雖然我們未必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但我們能夠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這就是一個教師的良心。

大學關於教育的教學隨筆3

到聾啞學校閲卷,我發此刻每個教室的牆上,竟然有兩個燈泡。雖然大白天,燈沒有亮,但很明顯能看出這是兩個彩燈,一個是紅燈,一個是綠燈。

教室裏竟然有紅綠燈?本人生性愚鈍,百思不得其解,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當我把我的發現和疑問,告訴其它教師後,他們有的和我一樣驚訝和疑惑,有的卻笑眯眯地看着我們。很明顯發笑的教師,早就明白聾啞學校有這兩個東東,並且他也必須明白紅綠燈的作用。

在我們反覆的追問下,這位教師不再賣關子,告訴了我們答案。

原先聾啞學校教室裏的紅綠燈,就相當於其它學校裏的鐘或鈴。因為那裏的孩子很多既啞又聾,無法聽見上課或下課的鈴聲,於是正常的鐘鈴派不上用場。可是他們大多人視力正常,不能聽卻能夠看呀!於是便有人發明了聾啞學校的“紅綠燈鈴”,上課亮紅燈,學生肅靜,教師“講課”。下課亮綠燈,學生自由休息,教室內外放行。

聽過這位仁兄的講解,對這個東東的發明人,我油然而升無比的感激與崇敬。別看這一樣小小的發明,給聾啞兒童解決了多大的問題呀!那裏面又凝聚着發明人多少智慧,多少愛心啊!

我又不禁聯想到其它一些專為殘疾人士發明的東西,比如輪椅;比如盲文;比如盲道,比如助聽器等等,哪一項不是發明人愛心、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啊!

我想:作為普通人,或許我們沒有發明家的才智,不可能給殘疾人太多太大的幫忙,可是我們完全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呀!

首先,對他們不要歧視,不要冷漠,不要刁難!

其次,應當給於他們應有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關愛以及幫忙!

還有一條,那就是:關鍵要有行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