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生物燃料最佳市場分析

來源:文萃谷 2.77W

有評論指出,美國新一屆總統新能源政策的變化將直接反映在全球整個能源資源市場上,有可能改變全球能源分配及力量對比。那麼,以的新能源設想為觀察點,中國下一代生物燃料的發展又是怎樣的狀況呢?

第二代生物燃料最佳市場分析

走近“第二代生物燃料” 中國是燃料的最佳市場

美國新當選總統日前在其在底特律發表的演講中説:“我的計劃是在下一個十年投入1500億美元,確保清潔和買得起的能源的發展和應用。這將從下一代的生物燃料開始。”玉米乙醇是迄今開發最為成功的生物燃料,一直是玉米乙醇的支持者。在兩年的時間裏,他協助通過的《可再生能源標準》引發了乙醇生產的歷史性擴張。但事實上,對玉米乙醇的過分依賴存在經濟和生態方面的擔憂。“即使將其產量提高兩倍或三倍,還不能取代我們對石油需求的1/10。所以我們必須投資下一代高級生物燃料。”

“第二代生物燃料”是什麼

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的2008年國際生物燃料會議上,關注的焦點便是口中“必須投資”的“下一代生物燃料”———“可以用柳枝稷和木屑等製造纖維素乙醇”。在這個會議上,與會者普遍認為,可持續的生物燃料成為近期最可行的替代能源解決方案之一。通用汽車公司宣佈,將加快基於非糧食原料的下一代纖維素乙醇燃料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並期望這個方案能夠緩解中國對石油的依賴以及減少温室氣體排放。

據清華大學車用能源研究中心的常世彥博士介紹,非糧食乙醇燃料,目前主要指兩代產品:第一代產品主要採用甜高粱、木薯等非糧農作物進行製取,其優勢在於澱粉、糖含量高,能替代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第二代纖維素乙醇則來源廣泛,農作物秸稈和林業剩餘物等都可以製取,可以做到廢物利用,是目前研究的重點。這就是所指的“必須投資的下一代生物燃料”。

第二代生物燃料已不是“紙上談兵”

據記者瞭解,截至2008年8月,全球有超過40個纖維素乙醇示範項目。國內至少有三個非糧食乙醇項目已經進入示範階段。我國的非糧食乙醇燃料技術,已經由理論探討和技術研究轉向實際運作,由紙上的設想邁向現實。

這三個項目中,第一個是已經在2006年投料試車成功的中糧集團黑龍江年產500噸纖維素乙醇試驗裝置,設計原料為玉米秸稈,是世界上首次將連續氣爆技術用於纖維素制乙醇的裝置。第二個是河南天冠集團在2007年10月投產的纖維素乙醇項目,是我國第一條年產3000噸的纖維素乙醇生產線。此外,華東理工大學以木屑、稻殼為原料的600萬噸“纖維素廢棄物製取乙醇技術”項目在上海奉賢也已經試驗成功,目前正準備更大規模試生產。

中國是可持續生物燃料的最佳市場

作為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產國,我國目前乙醇的年產量約10億加侖,主要集中在糧食乙醇的生產上。由於氣候、土壤、生產效率等原因,世界乙醇生產第一大國巴西是用甘蔗作為主要提取原料,第二大國美國則是用玉米作為主要原料。隨着對糧食安全的關注,國家已明確提出生物乙醇發展必須走非糧之路,即“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

“我們相信下一代纖維素乙醇燃料解決方案在中國市場將有很大潛力。”通用汽車中國公司副總裁陳實在會議上説。據悉,通用汽車已經開始評定可持續生物燃料在中國車用能源領域的發展潛力。陳實表示,中國的木質纖維素儲量豐富,可以在非糧食耕作土地上,利用林作物的廢棄物,甚至垃圾生產纖維素乙醇燃料。因此,可持續生物燃料的發展對中國車用能源來説,將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中國是世界率先應用可替代能源動力推進系統的最佳市場。

“纖維素乙醇在中國將會成為一個大產業。”已經開始生產纖維素乙醇的美國Coskata公司首席營銷官韋斯利預計,量產後的纖維素乙醇,扣除工廠的建設成本,生產成本將低於1美元/加侖(一加侖約等於4.55升)。他以中國年產纖維素乙醇500億加侖的生產規模為例計算,如果其售價為1.65美元/加侖,則這個產業的年產值將達到830億美元,大於目前中國IT產業的年產值。此外,據專家估計,燃料乙醇加工行業還可提供近20萬個工作崗位,為農民每年創造更多純收入。

可持續生物燃料大規模生產仍有瓶頸

雖然業內人士對可持續生物能源在中國的發展普遍持樂觀態度,但其進一步發展目前仍存在瓶頸。

常世彥博士介紹説,目前纖維素乙醇的技術鏈條已經打通,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解決大規模生產問題。生產所需大量的纖維素酶、化學藥品以及後期的廢水處理致使生產成本增加,如何降低成本和關鍵裝置的規模化生產是下一步技術突破的重點。另外,在生物質燃料的經濟可行性研究方面,原料收集(秸稈的收購運輸儲存)也是一個受關注的問題。生物質原料極其分散,採集成本、運輸成本和生產成本都可能成為制約燃料乙醇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來看,纖維素乙醇的商業化已經不能單純從技術角度來看,而要從整體供應鏈的角度考慮。

由於乙醇的燃燒值只有汽油的2/3,從能量輸出的角度看,1.5加侖乙醇只相當於1加侖汽油。目前世界各國的乙醇生產都依賴政府的財政、税收支持,如果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其經濟優勢也可能並不如期望的那麼明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