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組活動促進英語口語

來源:文萃谷 5.67K

為了為學生創造英語口語交流的環境,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口語小組,讓學生在自由放鬆的環境下練習口語,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起來看看:

以小組活動促進英語口語

【關鍵詞】分組;因材施教;合作學習

自2000年以來,我通過不斷研究,不斷實踐,摸索出一種辦法,就是分組進行英語口語教學,極高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差生的英語成績,較好地解決了兩極分化問題。

一、在調查瞭解摸清底細的基礎上分組

分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瞭解每個學生在學習目的與動機、學習習慣與方法、智力水平與接受能力上存在着的差異,如果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墨守陳規,這就往往會適成許多學生“大一勁頭十足”,“大二情緒低落”,“大三放棄不學”的局面。到了大三,英語教師面對眾多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且對英語失去學習信心的學生,真是棄之不忍,教之無策。

如何擺脱這樣困境,變被動為主動?我採用了分組教學的方式。

分組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將學生分成人數大約均等的若干小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面對這種形式教學可使各組學生在45分鐘內各有所獲,逐步達到人人達綱、整體提高的目的。

(1)摸底分組

首先分組之前,教師對全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瞭解與分析。要了解他們英語知識究竟掌握多少,實際運用能力有多高,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如何?瞭解的方法可採用問卷、測驗、談話、看學習檔案等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分組,並分別提出適當的教學目標。

2010年10月,我接了10英3後,在全面瞭解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逐一做了認真細緻的分析。從入學成績上看,該班53名學生,英語總分與及格率均為全年級之末。各分數段情況如下:80分以上8人;70分16人,60分14人,60分以下15人。兩極分化相當嚴重。大多數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沒有語言環境,難學易忘,因為基礎沒打好,對提高英語成績失去信息。我摸清底子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分組教學計劃。我把53名A、B、C三組。A組由60分以下的15名學生組成,B組由14名中等學生組成,C組由24名70分以上的學生組成。每次上課我讓三個小組的學生各自坐成一個圓圈,聽完課後,每個學生在小組發言自己的收穫,然後提出自己的問題。因為每個小組成員的水平相當,他們不僅可以得到均等的發言機會,而且發言更自信。

(2)實行組間互幫互學

小組討論後會有很多不明白的問題,我就建議小組間互相幫助,讓C組成員幫A、B組成員,實行個人承包責任制,即由C組或B組的一個學生幫助A組或B組的兩個學生,看誰能儘快將自己所負責的兩個成員拉入C組和B組中。建立這種承包制的依據是:“合作學習理論”。這種做法的優點有二,一是便於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優生帶差生,差生促優生的良好學風,利於增加班內凝聚力,啟動學生的`內部活力。二是便於教師的指導檢查。

(3)實行動態組合

分組後,各組成員並不是一成不變。每隔一段時間,經過了解、檢測分析後,要就各組成員進行個別調整。如將A組個別學生調到B組,將B組學生調到C組。由於調整是在表揚鼓勵的基礎上進行的,增強了差生進步的信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實行目標激勵機制

在實施分組教學一段時間後,通過搞英語口語演講、英語表演賽等口語活動,讓同學們充分展示自己。對於進步明顯的學生給予精神上表揚甚至物質上的獎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讓他們對學好英語更有的信心。因為樹立學習信心是教學活動的心理準備工作,要變信心為行動則需要有追求的目標。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追求目標愈高則行動的內驅力愈大。但是面對心理素質還不穩定的學生,如果教師所提(下轉第176頁)(上接第174頁)的目標過高,使學生可望而不可及,那麼所定目標也就成了空談。所以在分組以後,我總是先由學生自己提出切合實際的長遠目標,然後在分析個體情況的基礎上為每個學生修訂目標,提出更加具體的近期、中期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運用目標激勵的作用,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當學生在困難面前退縮時,我就用奮鬥目標激勵他們,使他們重新鼓起奮發向上的勇氣,向着目標努力。

三、分組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

實施分組分層次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在45分鐘的有限時間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我們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容易,但教室只有一個,教師只有一人,如何處理好分組講解、分組練習與重點講解、具體練習的關係就不容易了。處理不好,就會造成課堂失控,產生新的分化。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教師要把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向學生講清,讓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學習本節課的具體目標是什麼,練什麼,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訓練等。通常我的做法是:面對全體學生先講最基礎的東西,然後為A組講練,在A組聽講的同時,安排B組練習與C組預習。B組練習內容是我課前設計好的,學生練什麼,練多少都做好時間和數量上的規定。C組學生以自學為主,對C組學生的練習內容我只做一點規定,就是每個學生必須練習閲讀與理解,然後自己查資料廣泛閲讀,擴大詞彙量和知識面。採取這種安排的好處是,A組與B組同學的練習量與內容完全控制在教師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調查講練內容,直至學生練會為止。而對C組學生則採取開放式、自學式與問答式的練習方法。因為C組是由班上英語學習相對好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學生組成的,所以他們的學習目的較明確,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的自覺性較強,他們對自己做練習時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大部分能通過同學間的相互幫助與討論自行解決。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能利用課餘時間主動找老師詢問

我把這種分組講練的教學形式概括為“A組先講後練、B組先練後講、C組自練解答”的模式。如此教學,就會使雖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動耳聽、動腦想、動口説,動手寫,達到既照顧到不同學生,分類指導,又能省時高效,提高單位時間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經過近三年的分組教學實驗,10英3班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學期口語測試及格率達到93%以上,極差生的口語成績也由以前的20-30分上升的40-50,從根本上扭轉了兩極分化的局面,大面積提高了英語口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庭薌.外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束定芳,莊智象著.現代外語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李俏.合作學習的研究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3.

[4]楊敏毅.學校團隊心理遊戲教程與案例[M].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5.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