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變化暑假實踐報告

來源:文萃谷 3.17W

我的家鄉在皖北農村,在農村長大的我對家鄉這幾年的變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衣食住行文衞幾個方面,家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鄉變化暑假實踐報告

穿衣由簡單樸素,難以保暖,到華麗大方,結實舒適。現在的農村人摒棄了曾經的單調乏味的服飾,換上了色彩豔麗的品牌服裝,保暖已不是主要的追求,經濟舒適逐漸成為最終目的。原來的追求填飽肚子,現在的追求飲食營養健康。農民種地原來種地缺乏專業知識,畝產幾百斤,還得繳納農業税,現在農民種地有了技術,知識增加了,畝產千斤以上,同時種地還能得到國家的補助。農村還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收割機,水泵,插秧機,大型的機械讓原本複雜的勞作變得簡單。農村勞動力剩餘,繼而吸引了大批投資商到農村辦廠,既利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又能利用農村成本低的優勢,實現了互利雙贏。糧食產量提高了,農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加上國家的優惠政策讓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生產生活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農村以前的建築多以低矮的草房土房為主,現在大部分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平房,條件好的蓋起了小洋樓,有的年輕人在外工作還選擇在城市裏買房。室內的家居設備也信息化,現代化。原來用電都困難,使用的是煤油燈,土質鍋灶,有個收音機就不錯了;現在用電那是最最基本的,室內從白熾燈過渡到了節能燈,彩電已不足為奇,液晶電視開始受到親睞;農民也開始接觸到了計算機,與信息高速公路接軌,真正體會到了地球村的感覺;太陽能,冰箱,洗衣機,電磁爐等等,全都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在通訊方面,每家每户都裝上了固定電話,手機也越來越普及,人們享受到了無線通訊的快捷與方便。

以前的農村,通的是最難走的泥路,路上跑的是笨重的大三輪,手扶車,牲畜拉的車走起來顛簸不用説,還揚起漫天灰塵;現在村村通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國家的汽車下鄉讓有條件的家庭配上了麪包車,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代步工具。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還通上了公交車,遠近交通都很方便。

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得到了顯著改善。國家重視三農,努力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搞三下鄉活動,使得農民的文化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來的上不起學,買不起書,到現在的義務教育,設立助學金等,農村孩子擺託了文盲的束縛,接收到了文化教育,素質提高了。老一代農村人深刻體會到了沒文化的痛苦,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鼓勵讀書,期盼能把孩子送到高等學府,接受高等教育,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在這樣的環境下,農村的孩子發奮讀書,考高中,考大學,乃至出國深造,在外打拼,讓農村人都揚眉吐氣了。

原來農村人看病難,沒錢看病,也沒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大病小病都沒個着落。而現在,農村的衞生條件大為改善,藥店,診所,大的醫院都基本上能解決農民的身體問題。為了照顧農村,國家還給農村辦了醫療保險,看病報銷讓農村人看病更加省錢,農民有病不再拖延,健康狀況較以前提高了許多。 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改變了中國的道路,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村生活必然奔小康。

家鄉變化暑假實踐報告 [篇2]

新豐鎮,隸屬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簡稱新豐,又有新風之稱,是饒平縣北部最大的兩個鎮之一。幾十年前,新豐鎮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小鎮,幾十年過去,我們看到了新豐鎮逐步發展成為工業小鎮,各方面都顯示出蒸蒸日上的發展態勢,城市化進程加快了。經濟發展了,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在政府和黨的領導下,新豐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我們將走近新豐,回顧新豐人探索之路,目睹生活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並對新豐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現狀加以思考。

關鍵字温泉鐵皮石斛 圍屋 國家政策

一、 謀求出路

先以我的家人親戚的現在的工作地點為例吧,他們都生在新豐,如今父母親、叔、舅在汕頭,姑在縣城黃岡、三姨在深圳,其他一些親戚有的在潮州,有的在廣州,有的在珠海,有的還留在新豐這也代表了新豐人成就事業的兩個基本方向:留下來和闖出去。

1. 留下來

其實大部分新豐人是留下來的,做生意或是進鎮政府工作。現在很多新豐人看中了本地的温泉資源(是粵東地區最大的温泉資源),做起了温泉生意(見圖1)。這是名副其實的硫磺泉,有殺菌、輔助治療的作用,像我之前得過皮膚病是温泉泡好的,還有許多患了肩周炎、頸椎病的人泡過温泉後症狀都能有效緩解。温泉之好,吸引了無數當地和外地人前來體驗,尤其是冬季天冷時,温泉生意更是火熱。因此,新豐的“温泉業”十分繁榮,小小的新豐鎮,經營温泉的不下20家,生意越做越大,生意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另有一親戚,看中當地種植條件,便成立了光宇生物有限公司,專門生產鐵

皮石斛這種植物原藥材。公司預計有不錯的銷售前景,目前該公司種植“仙草”的面積正在擴大。其他的,投身礦石、陶瓷等(新豐是中國現代日用陶瓷主要生產基地之一)。有一當地村民如是説:“新豐人做生意很聰明,這種聰明往往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善於利用這裏的條件,非常踏實。”

2. 闖出去

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越來越多人思想由保守變為開放,許多人和父親的想法一樣,於是便陸陸續續進城,大部分去了汕頭和深圳(被劃為第一批經濟特區)找工作,而且都是幹正經工作,沒聽説誰幹了什麼見不得光的,個個守法,踏踏實實。如今看來,當初往城裏發展的如今大多數都過上了滿意的生活。每每閒聊時總能聽到鄰里鄉親説:“他啊當初進城發展,現在自己開小車了!”先富起來的那幫人也沒有數典忘祖,不時會回鄉為公路、路燈、學校等捐款,過年也會回家看看,目睹他們的家鄉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新豐人,家族觀念根深蒂固。

二、 昨今生活面面觀

1. 衣

好不容易找到張30年前老照片(見圖2),是我父親小時候和弟妹的合照。這張照片中,穿的是布衣布鞋,被的是布包,穿着十分簡陋。我奶奶跟我講:“你爸是到長大是才有鞋穿的,上國小時大家都是赤腳或者穿着木屐鞋的。衣服以前也不像現在這樣易買,一件衣服穿破了補了又補,不忍心扔掉,有時三個小孩輪流穿。現在,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了,衣服鞋子質量好,款式又多。”的確,走在公路上,可以看到路邊多了很多賣衣服鞋子的商店,甚至有名牌商店在此設點經營(見圖3)。

2. 食

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既然新豐之前是個農業小鎮,人民的食物大多是自給的,菜自己種,雞鴨鵝自己養,多了就拿去賣,因此食物供給應該不是問題,為什麼聽大人們講以前每頓吃得很少,温飽沒有保障呢。帶着這個問

題,我請教了新豐一位農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國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農民種的東西有相當大一部分要上繳為公糧,再加上當時糧食產量低,農民留下的糧食可謂非常少。“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後,黨和國家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總結經驗教訓,探索解決土地所有制問題的方法,並於1980年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田為農民私有,交足國家的,剩下的留給自己,農民生產積極性有很大提高,再加上種植技術愈發成熟,產量越來越高。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城市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民棄耕從商,種田的人越來越少,有人把地賣給了開發商開發,導致農田面積越來越小,再加上人們對食物種類選擇要求日益豐富,從外引進的食品增多了,種類更是多樣。

3. 住

饒平新豐是山地和丘陵地區,是早些時候客家人居住的地方。當初為防外敵及野獸侵擾,客家人聚族而居,建起了圍屋(也叫圍龍屋)等建築。據説圍屋具有防火災、防地震、防寒暑、防兵亂的“八防”作用。到了我父親那個時代,仍很多人住在圍屋中(見圖4)。而到了我現在這一代,很多圍屋都倒塌了,而人們收入增多了,在路邊建起了同城市一樣的現代化的房子,而且通常是二到三層樓高,儼然一棟別墅(見圖5)。人們也用起了煤氣爐,安上了空調,修了獨立浴室和廁所

4. 行

在我讀國小的時候,新豐公路尚未修完,四處坑坑窪窪,讓經過的車輛無不顛簸。後來政府投入資金大修公路和路燈,路面狀況這才好轉。另外在我小時候,對新豐最大的印象就是三輪車(見圖6)。這種大型的三輪車,用於載人運貨,聲音很大,是一個農村的顯著標志。以前這裏的人,有錢的騎摩托和自行車,窮的人來回兩地只能靠這種三輪車和步行。現在可謂天壤之別啊,在公路上不時能看到一輛小車馳騁而過,一到重大節日時,小車更是跟接龍一樣一輛接一輛(見圖7),而且不乏名牌車,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有了摩托,出行很方便。

三、 現狀和思考

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必然會帶來許多問題,新豐也不例外。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赤裸裸地擺在面前,也迫使新豐鎮探索新的發展之路。“以後的路該怎麼走?”這個問題讓我們深思。

1. 環境與資源

天空似乎不再那麼蔚藍,路邊看不到樹的影子,汩汩清泉,片片綠田,只存在我們的記憶中。生活垃圾堆在路邊,堵塞河道,牲畜糞便往往而是。幾十年前大家一起洗澡的那個池塘,由於後期作為公廁和工廠的排污點,已經成為一片死水這讓我們感歎留戀過去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資源也是越用越少。自從新豐人做起了温泉生意,為獲取温泉資源,地越鑽越深,水位越來越低,使得温泉和水資源越來越少。這次暑假回老家,大姨那家温泉店突然泵不進温泉,心急如焚,花了幾十萬買了個能泵得很深的水泵,買回來後,温泉有了,冷水卻也泵不上來了。這正是資源枯竭的'警告啊!

事實上,新豐鎮出現的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的問題早在其他發達城市出現過,如何解決經濟的發展和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的矛盾呢?早在1992年6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里約召開,會議提出並通過了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1世紀議程》,並且要求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制定各自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計劃和對策。黨和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經過一番運籌帷幄,在1994年7月4日,國務院批准了我國的第一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也許是農村的滯後性,再加上鎮政府在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理念尚未深入新豐人民人心,發展模式仍大多為傳統模式。此次“温泉無水”事件必會反映到鎮政府,温泉業是新豐的一大特色,相信鎮政府一定會重視並會有所行動。可以向村民們説明現實温泉資源狀況,加大“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教育和宣傳力度,鼓勵大家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讓新豐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鄉鎮。

2. 消失的圍屋

農村有着比城市豐富的耕地資源,近年來,許多開發商都來新豐買地,

甚至把舊的圍屋拆了(當然會給住户補貼)建基地。如今,很多這些有着深厚歷史積澱的建築不是因老舊而倒塌就是被強拆。也許,人們沒有認識到一個地區文化的重要性。區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特色,是一個地區的財富,它已成為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和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圍屋代表着當地的客家文化,我認為鎮政府應該加以保護和修復,不該眼睜睜地讓自己寶貴的文化流逝。以後如果居民都搬走了,還可考慮將這些開發為特色旅遊景點。

另外,和新豐一樣,全國大部分農村農田面積減少,農田拋荒現象普遍,對於有第二業的農民來説也許沒有很大影響,但對那些以農為生的農民而言,本來收入就不高,現在農田面積還要減少,如同滅頂之災。黨和國家是否能及時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進行調整,給予農民更大自由和優惠?

3. 轉型“旅遊名鎮”

就在今年2月4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新豐鎮“第二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也是粵東首個榮獲此稱號的鄉鎮(見圖8)。除上文介紹的擁有圍屋、土樓等客家建築外,新豐還是著名的“克拉克青花瓷”故鄉,擁有粵東地區最大地下温泉資源,還有藴含客家文化教育的桂山書院遺址,700多年陶瓷生產史和古窯址前面説到温泉資源有枯竭的一天,新豐發展不能單靠温泉業,因此旅遊業也許是新豐接下來的發展模式,以特色文化帶動經濟的發展,而且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但關鍵在於人們對發展當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是否認同,發展模式的轉型將可以説取決於人們對之的態度。

4. 特色農業

新豐本是個農業小鎮,有不錯的土地資源和種植條件。然而若想在農業方面提高競爭力,則必須考慮可否再發展一種特色農業。近幾年,新豐鎮所在的饒平縣致力於經濟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經濟效益高、市場前景好的鐵皮石斛產業。鐵皮石斛是我國最珍貴的中藥材之一,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具有滋養陰津、增強體質、

補益脾胃、護肝利膽、強筋降脂、降低血糖、抑制腫瘤、明亮眼睛、滋養肌膚、延年益壽十大功效。饒平縣已經成立鐵皮石斛產業領導小組,作好發展規劃,一方面爭取資金扶持並與科研單位合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創造適宜的種植條件,為該產業的發展打下基礎,今後將以新豐鎮為中心逐步向中、北部地區輻射帶動,壯大產業規模,打造特色品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鐵皮石斛的市場廣闊,我覺得這對新豐發展經濟,提高區域競爭力是個難得的機會,鎮政府和人民應當抓住機遇,積極生產。

四、 總結

改革開放後,新豐鎮迎上時代潮流,人民積極探索發展之路,艱苦奮鬥,讓新豐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新豐鎮的可喜變化不僅僅是當地人民的辛勤汗水換來的,更是由於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我們發現,新豐鎮的每一次變革,都是以國家推行的政策為大背景的,黨和國家的正確決策,為新豐人民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讓新豐人民在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順暢。雖然避免不了失敗挫折,雖然浮現了新的問題,但憑藉新豐人吃苦、踏實的品質和政府正確的指引,我們相信難關終究會攻破,問題將得到解決,新豐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羊城晚報:饒平新豐鎮成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2012-02-07

2.《中國新聞網: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廣東饒平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2011-06-10

家鄉變化暑假實踐報告 [篇3]

1. 實踐報告背景:

在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部署下,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口號,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新型農村、和諧安康的社會。

我利用暑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裏,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2. 總體狀況及分析

生活水平提高

這幾年來,家鄉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

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居民的消費習慣、消費觀念在逐步改善,食物消費注重結構的調整,注重講究營養。主要表現在主食消費比重下降,各種營養結構較豐富的副食類消費增加。

特別是蔬菜、水果的消費量增加許多。

另外還表現在住房上邊,很多人都去縣城買房,在家鄉的房子也愈來愈大,愈來愈豪華,愈來愈和諧。

過去農民不富裕,常是一季多衣,現在非常注重服飾面料、款式和品牌。過去的布鞋、膠鞋也被各式皮鞋所取代。其中人均服裝支出呈上升趨勢;與之相反,購買面料支出下降較快。 在家電方面,人們開始買電腦、冰櫃等高檔家用電器,家電下鄉活動愈來愈烈。 人們的精神文化不斷提高

人們不再是單純的去地幹活兒,而開始注重享受生活,家鄉定期會有電影放映,人們都會積極去觀看。娛樂設施也不斷完善。人們的科學意識也不斷提升,會科學地解決一些問題。比如通過法律手段去解決一些糾紛,違法事件。

學習環境的改善

我原就學的是中學,那是村唯一的一所中學,破舊的教室,狹窄的操場年初學校又進行了擴建,家鄉的孩子們在寬敞的教室裏學習,教學設施齊全。假期我不再是隻能在家裏看電視,我和同學們可以到社區裏去看書、打乒乓球、羽毛球、枱球、上網 交通的便利和通訊的發達

本來家鄉只是土路,下雨天人們無法出行,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力倡導下,政府終於修建了村村通,這下可好啦,人們出行方便了許多。俗話説:致富要通路。這下家鄉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人們的精力可謂大大節省。

在通訊方面,幾乎家家都有電話或手機,人們之間的距離愈來愈近,方便多多。 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大力實施種植業和牲畜業良種工程。引進推廣辣椒、玉米等作物優良品種,建設各類種子繁育基地,推廣優良品種,農作物優質品種率達95%以上。建設了許多大牲畜凍配站點。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應用水平。對廣大農民進行多項目、分產業、逐層次的科技培訓。請科技户、種田大户及青壯年農民幫助和支持搞生產。特別是大棚花木的建設和優質經濟樹木的栽種,潛力很大,相信定會給人們帶來很大收益。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迷信活動

佛教徒大約有80%,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其他人存在燒香等迷信現象。

(二)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略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羣體文化活動的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最後通過分析家鄉的變化,提出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

新形勢下必須準確把握農業發展定位,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則,採取綜合措施,確保農民增收實現新突破。

圍繞結構調整夯實增收基礎。切實把經濟結構調優、主導產業調強、運行機制調活、經濟效益調高,構築具有家鄉特色的質量效益型農業基礎。調優經濟結構,就是在糧牧企、產供銷、農科教、一二三產業之間,建立起協調發展的關係;調強主導產業,就是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等專業化、規模化生產,壯大區域主導產業;調活運行機制,就是積極完善健全土地經營、金融服務、中介組織聯結機制等,大膽探索和建立農業保險、政府保障等農業經營風險保障機制;調高經濟效益,就是按效益最大化原則,建立全新的產業結構,真正實現農民增收目標。

圍繞科技創新挖掘增收潛力。加快培育、引進、推廣農畜優良品種。種植業選育、引進品質優、產量高、抗病性強、成熟早、脱水快的優質品種。加大技術推廣力度,開發和推廣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技術,農產品貯藏、保鮮、包裝技術。注重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提高農產品生產的標準化水平,確保產品的商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增強農民依靠科技增產增收的自覺性。

圍繞項目建設加大增收力度。利用結構調整上項目,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項目,實現農產品增值。通過技術改造、機制創新發展和培育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龍頭企業,建立一批高技術、高起點、高附加值、高效益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和商貿型的龍頭企業。

圍繞家鄉建設擴大增收載體。建設以工業生產為主體的工業主導型鄉鎮;建設以從事商品流通和為城鄉人民提供生產生活服務為主體的商貿主導型鄉鎮;建設以遊客和貨物集散為主體的交通運輸主導型鄉鎮;建設以旅遊服務業為主體的旅遊休閒主導型城鎮。完全放開農民進入小城鎮的户口限制,與原居住居民在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圍繞市場流通搶抓增收關鍵。大力支持興辦各類經貿公司,支持發展農民經紀人隊伍和各種民間流通組織。積極發展訂單農業。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增加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

圍繞非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引導農民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與市、縣、鄉三級勞動信息管理的交流,形成家鄉農村勞動力的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勞動管理部門主渠道作用,在家鄉建立勞動保障站,在勞務輸出人員集中的地方設立辦事機構,加強對外出務工人員管理。

圍繞減輕負擔強化增收保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有關政策,堅決杜絕加重農民負擔。進一步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全面推行村級財務公開和村務公開。紮實開展農村“三亂”的專項治理工作。把減負工作與農民增收結合起來,與改革和規範農村税費制度結合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