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主題班會教案2016

來源:文萃谷 2.83W

往年的冬至祭掃活動中,燃放鞭炮、焚燒祭品等祭祀陋習破壞了冬至的寧靜和莊嚴,更造成了火災隱患、鋪張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為確保祭掃活動的安全、文明、和諧、有序,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冬至主題班會教案2016

小手牽大手,以孩子的影響力來帶動家長,做一個文明祭掃的文明人。

  一、瞭解農曆、24節氣

1、欣賞校本課程-24節氣圖片。

2、瞭解農曆與公曆區別。

3、瞭解24節氣由來。

4、讀、背24節氣歌,清楚24節氣名稱。

  二、學習冬至習俗、傳説。

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節氣嗎?(冬至)

1、那冬至的具體時間是哪一天呢?(每年12月22日左右,12月21——23日),今年正好是12月22日這一天。

2、冬至有什麼特點呢?誰來給大家介紹?

3、讀“九九歌”。你知道這首九九歌和冬至的關係嗎?(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進九”。 數九寒天,就是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天氣就暖和了。)

4、還記得冬至那天晚上你們吃的什麼嗎?怎麼都吃的餃子呀?難道有什麼講究嗎?(學生交流,瞭解冬至吃餃子的故事)

5、原來還有這樣的習俗和傳説!那你還知道冬至有哪些習俗和傳説嗎?

(1)冬至大如年: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2)冬至吃狗肉。習俗從漢代開始。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狗肉,覺得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3)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4)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説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户户吃餛飩。

6、同學們蒐集的`習俗和傳説還有很多,下面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注意剛才交流過的就不要重複了。

  三、交流冬至諺語。

  四、交流冬至詩詞。重點誦讀《邯鄲冬至夜思家》,學生在誦讀中體會詩意,感受詩人情感。

  五、總結。

  六、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諺語、詩句,並抄寫到農曆遊記本上。

2、蒐集有關梅花的詩詞、圖片。

3、下一個節氣是小寒,蒐集、準備資料。

  課後反思:

這節課是一節全新的課,對於學生、對於家長、對於我來説都是如此。由於要對家長開放,所以心裏一直有些忐忑:家長能接受這樣的課程嗎?課堂上該以什麼為重點學習?學生們的準備能不能達到預期設想?學習效果會怎樣?……眾多問題困擾着我,在上課之前心情一直是緊張的。但最終的展示結果還是很令人欣慰的。孩子們課堂上充滿了興趣,表現的很精彩;家長們反映也很熱烈,覺得這樣的課堂很能鍛鍊孩子的能力,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也讓孩子對詩詞的背誦更有興趣,都表示會支持我們的校本課程繼續開展下去。儘管課堂上取得了令人高興的效果,但不足之處還是很明顯的:

1、由於是第一次開課,所以對於課堂模式還是不很清楚,整節課下來環節不夠緊湊,重點不是很突出。

2、課堂容量過大。由於是第一節課,要把農曆、24節氣的知識都介紹給孩子,所以課堂內容有些多,導致整個課堂比較急,每個環節都不能深入進行,有些浮於表面。

3、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瞭解也有待深入。以後每節課前要做大量準備,這樣才能保證課堂上有的放矢,避免出現不知孩子在講什麼的情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