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

來源:文萃谷 1.25W

一位從事多年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老師,對現如今的工作的一些總結,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你。

資深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今年我又擔任高三年級文科班的語文教師。一學期又快結束,在這裏我對一學期來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總結。

語文在大學聯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近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1. 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表現

1.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

1.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於大學聯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1.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

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隨着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迴之後,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1.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大學聯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

  2. 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成因

2.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閲讀、一次一次説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較之其它學科,大學聯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説的“漸進性”。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漸進性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

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2.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複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餘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雲外了。

 3.對 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的調控措施

3.1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着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現知識上的“空洞”,產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他們就能付諸行動。筆者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個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裏的重要課文分配到個人。然後收集整理的資料,並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後,班上組織交流。最後教師收齊,裝訂成冊,

作為一個學生課題來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同學,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同學,也大有收穫,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

因此,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3.2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複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陝北民歌。講“興”時,我引了陝北民歌歌詞:“這麼長的辮子探不到天,這麼好的妹子見不到面”,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

3.3分解大目標,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俗話説,“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對於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

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學語文,最怕的有作文、現代文閲讀和詩歌鑑賞。在開始進入詩歌鑑賞複習階段,我採用了分解法教學:瞭解詩歌的常識——鑑賞詩歌的形象——灌輸詩歌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訓練答題步驟——品味詩歌語言。經過幾周的訓練,學生覺得“詩歌鑑賞也就這麼回事情嘛,沒有什麼好怕的”。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使自己的專業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