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1.99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精選6篇)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1

孩子是一棵小樹苗,需要陽光,需要呵護才能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環節,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就很重視這方面知識的吸取並儘可能好的運用在實踐中。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到現在我也曾看過不少的育兒方面的書籍,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這本《陪孩子一同成長》特別是書中的兩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並與之產生共鳴。

第一個觀點就是“家長要學會表現無知”。家庭應該主動分享學會孩子的好奇,要學會表現出無知的狀態。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會陪孩子一起玩遊戲,或者一起看一本書,看到最後,我就會用孩子那種充滿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問上幾個問題,讓她來做我的老師。孩子在那個時候就會很認真,感覺到很有“成就感”。記得有一次我問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麼,能告訴媽媽嗎?孩子説她也不知道,於是我就表現出非常想知道的樣子,她就把百科全書翻開經過一段時間的查找,告訴了我她的答案。趁機我就誇讚了她,並説以後還會經常請她幫我解決我不知道的問題。看得出她很開心。

個人認為除了裝無知、裝傻,爸爸媽媽還要讓權,所謂讓權就是隨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把權力交給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當我看到她的書桌很亂的時候為了鍛鍊她能自己整理的好習慣,我就故意説今天你的書桌你做主你想怎麼整理就怎麼整理,你是書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時就會表現出積極的樣子。在週末出去到某處遊玩之前,我有時候就會對孩子説:“孩子,今天出去需要準備的東西我都不知道要帶哪些,你能來做主嗎?”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現出很樂意的樣子。家長學會無知以後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和動力會大大提高,從而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第二個觀點就是“孩子要學會感恩、敬畏、寬容”。一個能懷有“感恩”的人,就會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熱愛生活。當父母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時,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既吃驚又心寒:是誰讓孩子變成這樣的?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為此,爸媽們願傾盡所有,不求回報。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諒,更不知道感恩。為什麼付出了愛卻沒有收到愛的回饋?我們作為父母也許該自我反省一下了。愛的付出也有講究,“不求回報”的愛也並非都是好的。因此,我們應該教會孩子感恩。為此,在平時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都會不失時機的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詩,如“鋤禾”,讓她感到糧食來之不易,讓她認識到能吃到這麼美味的食物應該要感謝農民伯伯,感恩陽光和水還有空氣;有時當孩子在喝着乾淨的水時,我會給她講一些自來水生產的過程,讓她認識到乾淨的衞生的水來之不易,我們要感恩那些能讓我們喝的上這些水的所有人。

讓孩子懂得感恩,我覺得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種節日。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並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裏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父親節和母親節,給爸爸媽媽説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二是及時的表揚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後,不管他是主動還是被動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滿意,父母都要發自肺腑地感謝他、讚揚他,那麼孩子定會大受鼓舞。不管孩子為你做了什麼,都要讓孩子覺得“幸虧有我出手幫助,事情才會這麼順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關心他人的動力。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智慧。“陪孩子一同成長”是一本讓我們學到很多知識的好書,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我將會好好研讀下去。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2

隨着孩子從只會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現在已然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與失敗事關孩子的一生,身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較關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樣才能教好孩子?我們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儘可能的選擇好的學校,課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等等。但是通過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結果來看,越是狠抓嚴管,孩子的學習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師的推薦下我閲讀了著名學者李子勛所著的《陪孩子一同成長》,在閲讀的過程中結合以往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觀有所改變,在這裏與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們需要讀懂孩子的內心,才能真正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們需要建立良好的關係作為保障。在生活中,現在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會對孩子過於溺愛,干預太多,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過着衣食無憂的日子,這樣會慢慢抹殺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並陷入成長困境。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與孩子有效的互動避免生硬的強塞知識,有的時候還需要表現的無知,讓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她在挫折與磨練中讓自然的長大,學會感恩、學會寬容、懂得敬畏等等。週末我時常讓家人帶着孩子來到我的工作崗位上,讓他了解工作的艱辛,生活的不易,讓她對社會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營造孩子的成長環境,我們要先糾正人家怎樣怎樣好的錯誤思想,每一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模板可套;其次規避望子成龍這種心態,我們沒有實現的目標,不能強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學習上的負擔,因為學習不是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環境的基礎,可以給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給孩子充分的關注、耐心、尊重和信任。眾所周知,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緊張是不言而喻。但是,馬克思非常重視對女兒們的教育。將星期日留給孩子,跟孩子們共同度過這歡樂的一天。平常,馬克思也經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跟孩子們遊戲,比如和孩子一起摺紙船,將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還和孩子們一起賽跑,擲沙包等,鍛鍊她們的身體,培養她們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來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對其潛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導孩子的行為,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要為孩子做出榜樣,孩子的觀察力是很敏鋭的,我們的行動更有説服力和影響力。當孩子有了良好行為方式時,我們應適時、適當的給與表揚鼓勵,使孩子獲得一種被賞識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從而強化良好行為的養成。反之,如發現不良行為時,可以採取一點懲罰措施,讓孩子思想上有所觸動,明確不良行為的危害,從而改掉不良行為。另外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稱讚,而且在大家對她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也曾説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因勢利導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摸索着一點一點積累自己的經驗。教育的路很長,作為孩子的家長,我還要繼續探索,繼續為之努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父母的驕傲。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3

任何一個孩子對他們的父母來説都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是夢想,是希望,更是愛的延續,但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孩爸爸、孩媽媽來説,他們卻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女兒樂樂一天天長大,從呀呀學語到喋喋不休,從蹣跚學步到奔跑跳躍,我也一步步地在前行,每一本育兒經典都是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很偶然的一天,我的一個朋友對我説:“哎!有一本書不錯,叫《陪孩子一同成長》,看看吧!”當看見書中那一頁頁可愛的插圖時,我就已經喜歡上她了,就像別人説的“第一印象”吧!

捧着她如飢似渴的讀了一遍,就像和一個朋友在聊天,曾經困擾我的樂樂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似乎就在書中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案例中迎刃而解了,感覺心就象雨後的晴朗天空,清爽了、明亮了!

用心去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地方都能引起我的共鳴。“同孩子一起玩”帶給了我很深的思考,書中有一段話“如果説,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天空,那麼,愛就是陽光。試想,孩子在天空下享受着陽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玩遊戲,他會感到多麼的快樂和幸福呀。”樂樂兩歲之前都不是很黏人的,可是一過了兩歲就常愛纏着我,不管我在做家務,或煮飯,或和朋友打電話,她都會來要求我陪她,和她玩,這使我常常做不完家務,也無法和朋友暢快地聊天。為這我曾很煩惱,感覺女兒的到來讓我的生活完全不一樣,沒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間。但是現在的我明白了,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很快,她將有她自己的世界,也許到時我要陪她,她也不讓我陪了,所以要趁她要我陪的時候多陪陪她,她不是一盆花,也不是一棵草,她的成長是需要愛來澆灌的。

在“享受閲讀的快樂”一文中最開始的一段話對我受益非淺,“人們常説:‘書籍是人最安靜、最永恆的朋友,也是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師。’”當女兒還是襁褓中的寶寶時,我就常在她耳邊哼歌,講我小時聽過的故事;當她呀呀學語時,給她講《嬰兒畫報》裏的故事,不在乎她懂不懂,只想讓她養成閲讀的習慣,雖然她並不愛惜書,經常是支離破碎;現在樂樂已經是一個愛喋喋不休發問的小女孩了,書成了她最好的夥伴,從看最初的《嬰兒畫報》到現在讀《格林童話》、《西遊記》,我想樂樂已經完全享受到了閲讀的快樂。睡前故事是樂樂的必修課,大概是樂樂3歲時,有一次我在給她講《小豬鬧鬧冒險的一天》時,突然發現她可以跟着我的節奏稍微給些小小的提示就可以自己把這個故事講完了,而且還指着一些字告訴我“這是小字”,“這是了字”當時對我來説真的是一個很大的驚喜,現在女兒對認字有了強烈的慾望,在享受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也認識了字,完全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每個月我們都會領着樂樂去圖書城,在那裏樂樂完全融入到書的海洋裏,對新鮮的故事她會要求我們念給她聽,有時她也會拿着一本大大的彩頁故事書,自已坐在角落裏講故事,但是她總是很害羞,會説“媽媽別離我這麼近,遠一點”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還沒聽她清楚的講一個故事,看來克服她害羞的情緒我還要努力呀!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們有着一雙永遠充滿好奇的眼睛,書中的第一章就是“懂得愛”,我想我們首先要讓孩子們感受到愛,他們才會更好的去愛,就象一位哲人説的“我們怎樣愛孩子,孩子會怎樣愛世界”!我曾看過一張攝影作品,是一個結實的男人背影,他用肩小心的託着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象託着一個非常易碎的心愛之物,寶寶滿是皺摺的小臉和爸爸健康的脊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照片的後面有一個故事,因為先天不足,這個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面臨死亡,他年輕的爸爸,從瞬間的喜悦跌落到無邊的痛苦,他對醫生説想抱抱他的孩子,就是這一瞬間成就了這幅作品,有人問從這張照片看到了什麼?有人説是堅強,有人説是依靠,但我覺得更多的是愛,沒有任何語言的愛。堅強的脊背、依靠的肩膀這些都是天使的翅膀,愛的力量。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4

“人生如夢,人生苦短”,人一生有兩件事最重要:一是參加社會實踐,獲得事業的成功。二是家庭子女教育,完成自我生命延續。下面,我就近期閲讀地《陪孩子一同成長》這本書,簡單談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孩子的成長應該是立體的、多方位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立體。全方位式的教育,僅僅依賴學校教育,忽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缺憾。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面對調皮淘氣的兒子,經常愛犯錯誤,我們不批評那是肯定做不到的,但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尋找他在生活中那些值得表揚的閃光點,再給他一個個淺淺的微笑,讓他認識到犯錯誤不可怕,只要改正的及時,父母一樣會疼愛他們。所以我們家長不能在批評完孩子以後就撂下不管了,這會讓孩子與你的心越來越遠。

  二、與孩子一起閲讀書籍

家長與孩子共同閲讀,孩子可以從中得到快樂及滿足,能感受到愛及温暖,有時超過對書本身的興趣。才開始要去發現孩子最感興趣的書籍,鼓勵他去閲讀,要物質鼓勵他,並讓他把那些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講出來,再加以讚揚,讓孩子再講得過程中獲得一種滿足感。這樣就能調動他的閲讀興趣。

  三、表揚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賞,孩子當然也不例外,來自父母的讚美會激起孩子內在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感,促使他們進一步強化良好的行為,直至養成好性格。

  四、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從興趣出發,才能讓孩子樂學,現在社會上有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要學很多門知識,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就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所以我希望父母從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温加油,讓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

  五、做錯事允許孩子申辯

申辯也是一種權利,有的父母喜歡那種腑首帖耳“聽話”的孩子,父母怎麼講,孩子就怎麼做。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打罵孩子。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還會使孩子滋長一種牴觸情緒,為推脱責任埋下惡根,孩子申辯本身是一次有條理地使用語言的過程,也是父母交流的過程,如果父母能意識地找一些問題來與孩子辯論,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訓練。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5

一本好書可以啟發人的智慧,洗滌人的靈魂。讀了孫雲肖教授的《陪孩子一同成長》一書,感悟頗深,受益匪淺。

書中孫雲曉教授談到“沒有體驗就沒有成長”,這句話我很贊同。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生活,培養能力,戰勝困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兒子已經10歲了,其他同齡的孩子都會游泳,而他只是鑽在救生圈中亂胡鬧,一直不會游泳。為了克服他的膽怯心理,我一直鼓勵他,並親自給他報名參加了暑期訓練班,兒子終於丟開了救生圈,邁向了游泳池。現在兒子雖然只會簡單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為兒子畢竟克服了膽怯,戰勝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親身體驗到了水的力量,體驗到了與水嬉戲的快樂,這種體驗兒子是不會忘記的,這就是兒子的成長啊。

細細品味這本書,淺顯的文字卻將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讀後非常受啟發。好的教育方法可為孩子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所作為。通過這次學習,也感覺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處,今後會加以改正,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真誠的愛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茁壯成長。

  陪孩子一同成長讀後感6

我讀了這本書後,感觸頗深。

小卡爾的成功,不是所謂神童的一時光彩照人,繼而寂寞無聞,這個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爾在本書中所宣揚的教育,小卡爾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證。卡爾。威特的教育,實際上是父子倆共同創造的一個傑作。

當今的家長基本上只是將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質享受,孩子的身體健康,少數家長也只是有意識地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教孩子説話走路,做一些簡單的知識和技能訓練。一旦孩子入學,也就將孩子的教育完全的託付給了教育機構。家長們覺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擔一樣,自己可以長舒一口氣,放心了,也自由了。經年累月之後,當孩子成人後出現無法挽救的問題,家長才意識到自己在孩子小時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時已經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學校教育,它也只覆蓋到孩子的在校時間,孩子在學校外的時間更多,更何況從出生到三歲前後這個時期,根本無法交付給學校。而研究證實,這個時期是孩子一生中進行教育的一個黃金時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導的教育,理所應當在孩子教育中佔據一個重要位置。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教的差異,是決定孩子未來發展差異的根源所在。小卡爾的成功,其關鍵在於其所接受的家教,來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親精心的培育。老卡爾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豐富的知識和技巧,從書中一覽無餘。老卡爾的教育中不僅有若干精心設計的遊戲,充滿技巧的教育實踐(比如“留心看”的遊戲,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比如講故事故意“半途而廢”,下次講先讓孩子“編造”,培養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對道貌岸然實際上是賊偷的人進行跟蹤,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會是複雜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學理論的指引(比如孩子的聽力先於視力得到發展,比如關於兒童潛能遞減法則的理論等)。母親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爾母親是夫唱婦隨,有時候甚至親自上陣,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飲玩具。可以想見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這位母親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沒有老卡爾這樣豐富的學識,但我認為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們缺乏耐心,不僅缺乏去學習新知識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對於一個初來乍到的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渴望成長的扶助的耐心。實際上,老卡爾也並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數學的教育上,就能夠去請教數學家,在孩子天文學、音樂的才能方面,更是善於藉助外力,通過其他人來教導孩子。在孩子問自己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懂,絕不含糊過關,而是與孩子一起去查閲資料尋找答案。家教成敗的關鍵在父母。父母對於孩子未來的定位,父母對於實現這個定位所擁有的知識和技巧,父母能夠為此定位的實現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這是家教的三個重要因素。老卡爾對孩子的定位,是一個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長的自我教育,家長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斷的去通過學習和思考完善自己。一個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這是孩子教育的目標,何嘗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應該追求的人生目標。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會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長一定離不開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師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父母,孩子成長的天空將少些陰霾,多些陽光和雨露。本書多側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注意的教育要點,希望有助於家長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內心世界,有效地引導孩子,同時也能使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親、老師這三種角色的樂趣。

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我們在鼓勵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應該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