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9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1

傳世的經典總是等待時間下了判決才被人們認可,然後媚俗作態地去追捧。

和大多數傳世之作一樣,梭羅的瓦爾登在出版的當時遭遇冷遇,甚至譏評。甚至在它終成世界名著後他仍然像瓦爾登湖一樣在靜靜等候偶爾的寂寞訪客的光顧。譯者徐遲先生説,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

大多數人看不到一本大部分在讚美自然的獨居日記有什麼實際價值,它既不能告訴人們如何獲取更大的財富,也不能給沒有目標的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這恰恰是梭羅的意圖,他不希望所有人在看了瓦爾登後過同他一樣的生活,他珍惜生活的豐富和多樣,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拒絕因襲父輩的生活方式,過着沒有感官的生活。

他也不急於去提出一個振聾發聵的哲學命題,讓學術界爭論不休,這些都離題萬里。正如他在《瓦爾登湖》的結語所言:我寧願獨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話,和宇宙的建設者結伴同行,也不願混在盛裝打扮的人羣中招搖過市,我不願生活在這躁動不安,神經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19世紀,我寧可站着或者坐着思考,任由它悄然流逝。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2

這才真正的理解了:讀一本好書就像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

走進瓦爾登湖,就像面前開始徐徐播放一部老電影,配上緩緩而又動聽的聲音,讓你看清山,看清水,看清花鳥魚蟲,生活百態,並且猶如身臨其境,怡然自得。我驚歎於作者的生活態度,我着實羨慕這閒適而又頗有趣味的生活,就像走進了一場美好的夢,可遠觀而不可求,途中看到了很多人的觀點看法,就像於多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聊最喜歡的事,體會着你不能體會的美好,同時也感歎着這種肆意的生活。

瓦爾登湖是通過黃磊推薦後來看的,看完以後發現一件奇妙的事,他出奇的吻合師父參加過的一個節目《嚮往的生活》就是所有人理想中的美好生活,這種生活看似最簡單,但實際卻最難實現,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資歷,一定的閲歷和歲月的沉澱,假使以一顆年輕而又驕傲的心,又如何能真正的體會這種的生活的美好,讀書過程中看到很多人説不懂作者意,讀不下去,這正是它的體現,如果你並非家庭教育事業有成,以十七八歲躁動的心,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將如何“拋棄家庭,不顧親友”來獨自這樣肆意的生活,又將如何安撫自己那顆展望未來,渴望拼搏的心。

由此,心態不同,所處境地不同罷了。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3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帶給了我看世界的一個新的角度。後來的我開始留意自然,在自然裏找到了最純潔美好的樂趣。

梭羅的歸隱跟陶淵明不同,跟我國古代的多數名人逸士不同。並非因為厭惡官場,也不是出於對污濁世事的失望才選擇隱居湖畔。他的歸隱,讓我想起黑塞筆下的樹:“它們好似孤獨者,它們不像由於某種弱點而遁世的隱士,而像一些偉大而落落寡合的人物。”這一段話,恰能和很好地描述梭羅。

他獨身於林間,每日與壯美的.事物為伴,思考人生的的意義。他曾考上過哈佛大學,曾開過鉛筆廠。可是已經成功了的事,他就不想再做下去。我想他對這個世界並沒有太多的不滿,僅僅是想要體驗這樣一種生活方式。人只要活着,就生存在體驗的海洋,無以逃遁。

當你習慣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你就不會感到寂寞。你會很留意身邊的小事,仔細觀察,而不是覺得只有聲色的盛宴才能帶給你歡愉。“我愛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孤獨更好的同伴了。側身於人羣之中,大概比獨處室內更為寂寞。這樣一來,反而覺得社交生活逃過與擁擠了。我們生活的太擁擠,互相干擾,彼此牽絆,已經缺乏敬意了。”

我想象着,每日與大海為伴,聽潮漲潮落,看雲起雲歸,一個人孤獨地生活。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4

《瓦爾登湖》中沒有敍述什麼波瀾壯闊、曲折離奇的情節。羅梭用樸實而又富含哲理的語言向我們敍説他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故事,書中有許多篇幅是關於動物和植物的觀察記錄。他在這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觀察鳥類、動物、花草和樹木的變化。

剛開始讀時,這些故事情節讓我感覺很枯燥繁複,看了幾頁我就萌發放棄的念頭。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説:“《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我靜心下來的時候,我再次拿起這本書,去讀這神的思想!

他靜靜的卸載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藴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隻有些許吧。

如果你有時間,不妨也讀讀《瓦爾登湖》這本靜靜的書,走近那些偉大的心靈,聆聽智者睿智的語言,不僅讓你提高自我認識,多識大自然鳥獸草木之名,而且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感受,採集到生命的美果,從而獲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和充滿信任的生活,不斷走向更高的生命境界。

學生瓦爾登湖讀後感5

1845年,亨利·戴維·梭羅拿了一柄斧頭,一個人走到瓦爾登湖畔,砍樹伐木,蓋起了一間小木屋。在自己親手建造的小天地重,他默默地聆聽、感受、思索着一切,以自然為師而又非遺世獨立,現實、向上的人生烈焰也時時在他心頭交織升騰。兩年的獨居時光給了他很多,付諸文字,便有了我案頭的這本靜靜的書——《瓦爾登湖》。

瑞士的阿米爾説:“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瓦爾登湖》正是一個纖塵不染的心靈境界。它靜,太靜了。只有在紅日斜墜的黃昏以後,平靜躁動,心清神澈。

看着這本綠色封皮的《瓦爾登湖》,眼晴似乎透過這層綠的書皮,已經看到了湖畔翠綠的森林和那碧波盪漾的湖水。湖邊有一間精緻的小屋。一切都安靜極了。心靈似乎被那清澈的湖洗滌了一遍,也變得安靜,恬淡了。而到萬賴俱靜之時,心便為之神往了。正如徐遲先所説:在繁忙的白晝他有時會將信將疑,覺得它並沒有什麼好處,直到黃昏,心情漸漸寂寞和恬靜下來才覺得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泌人肺腑。動我衷腸而到夜深萬賴俱靜之時,我更為之神往了。的確,在讀這本書時心靈會逐漸寂靜不來,在慢慢的嚼讀中,你逐漸找回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