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2.87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在乘方和冪在這節課中,我在引入新知識的時候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比如,乘方和冪在這節課中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我在引出冪的概念時並未直接給出冪的定義,而是讓學生回憶學過哪些運算,學生答:加減乘除。教師接着問這些運算的結果我們叫做什麼呢?學生答:和差積商。教師又問:今天我們又學了什麼運算呢?學生答:乘方。這時我才引入冪的概念:我們把乘方運算的結果稱為冪。這樣我就帶領學生把易混淆的兩個概念分得清清楚楚。學生之所以能分清這兩個概念主要是因為我能夠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出發引入新知識,這完全符合當今的建構主義理論。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本章的最後一節課,在學習了去括號和合並同類項後,學習什麼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初步向學生滲透理論與實際問題應用相結合的數學思想,以使學生藉助實際問題應用來理解整式加減運算的有關問題。整式的加減不僅是整式這一章的重點內容,還是以後學好數量關係、研究整式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用整式加減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後充分有效利用打下基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徵是,他們的抽象想象能力不強,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形象來解決問題。

為使課堂高效、生動、針對性強,我特將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採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並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問題,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靈活的把理論與實際問題應用相結合。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減運算的過程,知道整式的加減實際上就是合併同類項,其結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減運算的步驟是:去括號、合併同類項;

③會按要求正確地列出多項式的和或差的算式,並求出其結果;

2、能力培養

①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的過程,發展符號感;

②培養用代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滲透教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要為生活而服務的辯證觀點.

4、教學重、難點

整式的加減實質上就是去括號,合併同類項,結果總是比原來簡潔,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利用去括號、合併同類項進行整式的加減運算;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算式,並求出結果;

【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以舊引新,通過自己操作發現解題規律.

2.學生學法:練習→總結步驟→練習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兩道實際問題練習,學生解答歸納整式加減運算的一般步驟,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形式完成.

【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本章的最後一節課,在學習了去括號和合並同類項後學習什麼是整式的加減,我用了兩個生活中的實例去滲透知識。

問題一為:

一種筆記本的單價是元,圓珠筆的單價是元小紅買這種筆記本3個,買圓珠筆2支;小明買這種筆記本4個,買圓珠筆3支,買這些筆記本和圓珠筆,小紅和小明一共花費多少錢?

對於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學生活動:

學生自己先思考寫在練習本上,不會的可以互相討論、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舉手回答,同學們再互相更正.説出多種解法.(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過程。)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對我七年級下上半學期的數學教學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我們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等等;作為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2)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三、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以前我認為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現在覺得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於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餘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在課堂的業餘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後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為沒有經驗的我常常埋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認清了問題,要解決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範,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難度降低了,趣味性增加了,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許多人懼怕數學,認為它很難。而新教材刪去了一些繁雜的計算和證明,減少了一些公式。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兩章,對較複雜的方程,如係數為小數的書中沒有出現,對解方程(組)中一些技巧的要求和訓練降低了,但增加了統計與概率和課題學習,擲一枚硬幣100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有多大?中100萬的可能性有多大?——-這類問題一提出來,學生就蠢蠢欲動,極感興趣。第二冊的《多姿多彩的圖案》,《Timesanddates》,<剪五角星》等都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不在感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了。現在數學教師上課再不象以前一根粉筆,一把尺子,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暈暈呼呼。設計軸對稱圖形,剪喜字,設計小區花壇——都需要學生親自參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了。當然,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極大的調動起來了。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反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對於本學期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特作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的思索

1、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特長,都潛藏着許多“閃光點”和存在各自的薄弱點。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做優生的培養又要照顧中等生,更要注意後進生的轉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加強個別輔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儘可能給各類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

2、抓好“三基”教學

“三基”教學是指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國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是國中代數、幾何中概念、法則、性質、公式以及由內容反映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技能是應用基礎知識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驟來完成的動作、能力,是對思想材料進行加工的活動過程的概括。“三基”教學是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基石。

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素質教育要求注意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養又依賴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式,因此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深入教學的重要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主要以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4、挖掘教材德育素材,進行思想教育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指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結合知識的傳授,恰當介紹中國古今數學的偉大成就,使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科學貢獻逐步提高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有責任繼承民族的光榮傳統。使學生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純正的思維素質。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落實到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適應21世紀人才素質需要的根本要求。

二、備課的修正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為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點:

1、備教材。

進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學處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往往顯得層次不強,對照例題(習題)精心設計一些鋪墊或引申的題目,形成例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節課的理性審視工作,今天的課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哪些地方還需改進。不斷總結成敗得失。

2、備學生。

我感覺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參差不齊的思維體。要做到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內外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業。盡最大可能親自來到每一位學生身邊,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邊探討,邊批改。改善師生感情,使學生做作業更具有糾正錯誤的主動性。

3、備練習。

要從鞏固教學成果、檢測教學效果的前提出發,精心選擇作業。具體做好三點:①與本課密切對應的最能強化教學重點的練習;②要符合本課的練習,需要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裏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樣誘導;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重新理解的機會,從而深刻理解基礎知識。

三、數困生的轉化

1、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論,許多數學學困生實際上就是在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方面具有弱勢,而在其它某一種或某幾種智力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學生。如果這些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來學習,那麼他們完全能夠像其他學生一樣取得好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不同特點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2、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儘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例如,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時,學生對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難掌握。我教給他們兩種方法。一是口訣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學生覺得易懂、好記、輕鬆。二是數形結合法:先通過畫線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數軸上,再看數軸上被各條線都覆蓋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數,即為不等式組的解集。學生感到這樣的方法形象、直觀,便於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注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其次。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應恰當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及相關有趣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再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挖掘數學的美,進行美的創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設障,營造懸念;可以進行教學的再創造,再發現,再探索等等,使得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誘導下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還應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尤其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失敗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撫慰,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難;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如儘管已經看出學生某道題的計算是錯誤的,但還是以親切的話語啟發學生,使學生既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同時又找到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4、分層設計練習和試題,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

我在一堂課內安排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強化、調節作用,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如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精心設計每個練習,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饋基礎上,重視講評,具體地幫助學困生彌補知識缺漏,使之切實掌握所學知識,並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形成技能技巧。在佈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對學困生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出試卷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嚐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並在考試前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可能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會得較高分數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作出應有的努力。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從學生的作業中反饋出:對去分母的第一步還存在較大的問題,是不是説明過程的敍述不太清楚,部分學生摸稜兩可,真真自己做的時候就會暴露出不懂的,這也提醒我今後的教學中在關鍵的知識點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輕易的解決問題(想當然)。備課時應該多多思考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再修改初備的教案,儘量完善,儘量完美。

在評課中,儘管其他老師沒有多提意見,但我還是感覺到:我講的太多;主動權還沒有放心大膽地交還給學生,否則情況會可能會更好。這也是我的缺點,應該化大力氣來調整自己。另外也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識,把數學課上地生動活潑

在週三的公開課中我帶領學生們一起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二課時,涉及到的重要知識點是含有分數的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的解法。在這個探討過程中主要探討到底是先去分母方便還是先去括號方便。

學生們最終通過討論多個題目給出了最正確的理解:具體題目具體分析。課程結束後我看了達標測試50名同學每名同學都很認真的完成了達標測試。可是發下他們的成績單的時候就發現了很多問題。達標的同學只達到了26人,其中滿分的10人,另外的未達標的同學中有一人是0分,也就是四道計算題全部錯了。我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零分的呢,就拿出來看了一下,感觸很多。因為得零分的同學陳本昇,他在上次的單元測試會考了90分在全班也是名列前茅的,這次達標卻是唯一一個全錯的。耐心看了下他的題目並不是真正的不會計算,其中有一道是移項沒有改變移動的項的'符號,一道是係數化為1的時候除錯了,一道是去括號的時候前面是負號沒有改變符號。這些錯誤都是所有同學們易犯的錯誤,我覺得在這堂課中肯定是當堂掌握情況不紮實。接下來第二節課我在上課前告訴他們課堂結束的時候我們還會進行一個當堂測試。測完之後再看了陳本昇的五道題目,全部做對了。也就是上節課他犯的錯誤通過這節課的再次強調和訓練,再一次做到的時候就解決了。

我在這堂課中在講例題4的時候學生中出現了不同於課本的另一個解法,直接先去括號再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可是該同學

去掉括號之後遇到了分數之間的合併同類項。這就體現出來了先去分母的優越性,在這個時候補充給學生是最關鍵的。對於教材的前後聯繫還是掌握的不是很好。比如等到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節課之前我們第七章第一節內容是等式的基本性質。為什麼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呢,是因為係數化為1中用到了等式的基本性質2,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上或除以(除0外)一個共同的屬這個等式仍然成立。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移項合併同類項係數化為1等基本步驟,但是在這節課的達標測試裏還是有學生移項時沒有改變符號。所以知識的紮實才是接下來的學習的基礎,接下來希望能抓住孩子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步驟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一號同學能幫助四號同學,小組內的學習氛圍也很關鍵。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下面,我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對本學期教學進行反思:

一: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圖形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有幾個不同的展開面,我想,如果直接給學生答案有11種基本圖形,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麼,也想象不出來這11種基本圖形會是怎樣形成的,於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正方體圖形,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剪,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二: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由於在新教材中沒有“代數式”這節課,但在選學內容中,卻有“代數的故事”為了讓學生能簡潔地明白代數式,我採用了由生活實際出發,只要讓學生能明白代數式實質就是用數來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學目的,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説一個事實,如“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學生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三:實踐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幾何體的切截”的問題,我想沒有實踐學生是不會有立體感的於是,我就讓學生帶來土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在本學期中我還採取了激勵政策,我從家中拿來印泥,如果某個學生回答的問題比他本人的能力強,就獎勵給他一個大獎,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論什麼檔次的學生都有獲獎的可能,使學生能抬抬腳就得到滿足。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繼續努力,邁上新的台階。

反思二

作為一名學從教數學多年的教師,不斷摸索和學習中開展教學工作是我的工作本色。對於本學期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我有所收穫,也遇到了許多問題。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1、對教材內容的反思

教材是如此安排,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遵循教材的編排原則,先易後難的教授學生。提到教授學生,目標新課標要求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應該説成教學生方法,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帶着問題去學習,去思考。教師應該總體瞭解整個國中數學中所學習的內容有哪些,以便有針對性地教學。

2、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學生是主體,教會他們方法才是重要的。以畫圖為例,尺規作圖法,不是教他們如畫角平分線,而是教會他們用尺規作圖的方法,學會了這種方法,無論是畫角平分線,還是畫中線,高線,或者找中點等等,提示他們用尺規作圖法,學生便知道怎麼做了。再如等式的性質,只要教會他們用等式的性質的方法,在解方程時他們就覺得簡單了,就算是解不等式時遇到移項,提示一下,他們也能夠想到借用等式的性質。

3、對教學對象的反思

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我這裏重點要講的是後進生的話題。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優點,他們中有先進、中間、後進的不同層次和狀態。後進生變差的原因又很複雜,多是外在的、客觀的,很難憑藉他們自身的力量去解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要充分了解後進生,正確對待後進生,關心熱愛後進生。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將其邊緣化。

4、對教學反饋意見的反思

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範,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和國小數學相比,國中數學的內容多,抽象性、理論性強,因為不少同學進入國中之後很不適應特別是七年級年級,進校後,代數裏首先遇到的是負數這使一些習慣於自然數運算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產生恐懼心理就使一些國小數學學得還不錯的同學不能很快地適應而感到困難,新生進入國中數學課堂。然而,有50%的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最難學".通過調查瞭解,數學教學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們該如何學好數學?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不能忙着上新課而是首先教會學生如何學數學?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首先要對數學感興趣

有些學生感到數學枯燥無味,就不喜歡學數學,其實數學和現實生活中的聯繫非常密切的,只要我們對它感興趣了,學習它就非常輕鬆來了。

二、要改變觀念

國小階段,特別是國小六年級,通過大量的練習,可使你的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是因為國小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淺顯,更易於掌握,通過反覆練習,提高了熟練程度,即可提高成績,既使是這樣,對有些問題理解得不夠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國中數學的理論性、抽象性強,就需要在對知識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三、提高聽課的效率是關鍵

學生在校期間,在課堂的時間佔了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着學習的成績的好壞,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

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識,可進行有針對性的聽講;預習後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合理安排聽課過程

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得上課時不至於出現書、練習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對於課堂中講的知識及時的回顧、反思

四、做練習及時鞏固

有的同學覺得上課老師講的我也都會,可過幾天在做題就忘記了,問題的關鍵在於做題不夠多,沒能及時的鞏固,所以要想學好數學就應多做題,才能達到靈活運用。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歲的少年,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方我談談這一學期來我對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性七年級學生學習用心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

二、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他的知覺就會清晰而明確,記憶會深刻而持久,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個性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如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出一般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忙學生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此外,我還利用學生每一天的作業反饋和單元測驗成績的反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適應生理和心理特點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往往直理解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為了適應學習注意裏不能長時刻集中的生理特點,每節課授課不超過分鐘,剩下的時刻看書或做練習。

四、寓數學思想於課堂教學中數學觀念、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是數學科學的靈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課本中沒有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於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質。如有理數這一章個性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説數的對應關聯,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練習時引導學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結論,從中滲透歸納的思想方法,促進其思維潛質的構成。

其實,數學思想滲透到概念的定義、法則的推導,定理的問題證明和具體解答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課本的字裏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講出決策和創造的方法,精心提煉,着意滲透,經常運用。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1、結合國中數學大綱,就國中數學教材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要通過對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體系和脈絡,統攬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後,建立各類概念、知識點或知識單元之間的界面關係,歸納和揭示其特殊性質和內在的一般規律。例如,在“因式分解”這一章中,我們接觸到許多數學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這是學習這一章知識的重點,只要我們學會了這些方法,按知識──方法──思想的順序提煉數學思想方法,就能運用它們去解決成千上萬分解多項式因式的問題。又如:結合國中代數的消元、降次、配方、換元方法,以及分類、變換、歸納、抽象和數形結合等方法性思想,進一步確定數學知識與其思想方法之間的結合點,建立一整套豐富的教學範例或模型,最終形成一個活動的知識與思想互聯網絡

2、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將數學思想方法有機地滲透入教學計劃和教案內容之中教學計劃的制訂應體現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綜合考慮,要明確每一階段的載體內容、教學目標、展開步驟、教學程序和操作要點。數學教案則要就每一節課的概念、命題、公式、法則以至單元結構等教學過程進行滲透思想方法的具體設計。要求通過目標設計、創設情境、程序演化、歸納總結等關鍵環節,在知識的發生和運用過程中貫徹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知識、方法和思想的一體化。應充分利用數學的現實原型作為反映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數學思想方法是對數學問題解決或構建所做的整體性考慮,它來源於現實原型又高於現實原型,往往藉助現實原型使數學思想方法得以生動地表現,有利於對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始終貫穿於整個數學教學中。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所討論的對象進行合理分類(分類時要做到不重複、不遺漏、標準統一、分層不越級),然後逐類討論(即對各類問題詳細討論、逐步解決),最後歸納總結。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分類的方法原則,形成分類思想。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應根據教學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在知識的概念形成階段導入概念型數學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與未知互相轉化的思想、特殊與一般互相轉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識的結論、公式、法則等規律的推導階段,要強調和灌輸思維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數的數與形的轉化、判定兩個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識的總結階段或新舊知識結合部分,要選配結構型的數學思想,如函數與方程思想體現了函數、方程、不等式間的相互轉化,分數討論思想體現了局部與整體的相互轉化。在所有數學建構及問題的處理方面,注意體現其根本思想,如運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應注意為簡便而採取的移項法則。

3、重視課堂教學實踐,在知識的引進、消化和應用過程中促使學生領悟和提煉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知識發生的過程也是其思想方法產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確的直觀背景材料,創設使認知主體與客體之間激發作用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對知識發生過程的展示,使學生的思維和經驗全部投人到接受問題、分析問題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戰之中,從而主動構建科學的認知結構,將數學思想方法與數學知識融匯成一體,最終形成獨立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概念既是思維的基礎,又是思維的結果。恰當地展示其形成的過程,拉長被壓縮了的“知識鏈”,是對數學抽象與數學模型方法進行點悟的極好素材和契機。在概念的引進過程中,應注意:①解釋概念產生的背景,讓學生了解定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綜合概念定義的本質屬性;③鞏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讓學生在變式和比較中活化思維。在規律(定理、公式、法則等)的揭示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灌輸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性思維能力,並引導學生通過感性的直觀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識發現規律,不過早地給結論,講清抽象、概括或證明的過程,充分地向學生展現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學生領悟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4、通過範例和解題教學,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一方面要通過解題和反思活動,從具體數學問題和範例中總結歸納解題方法,並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題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範例教學通過選擇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和審美性的例題和練習進行。要注意設計具有探索性的範例和能從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規律的範例,在對其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展示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對某些問題,要引導學生儘可能運用多種方法,從各條途徑尋求答案,找出最優方法,培養學生的變通性;對某些問題可以進行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論,讓學生大膽聯繫和猜想,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對某些問題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慣性思維束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對一些條件、因素較多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全面分析、系統綜合各個條件,得出正確結論,培養其橫向思維等等。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解題以後的反思,優化解題過程,總結解題經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七年級是我校學究將用新模式的試點年級,所以我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缺乏意識或者有時候抓不住重點和難點,缺乏對教學診斷、調整、糾錯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逐漸提高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敏感度,養成對教學的自覺反思,階段經驗總結,遵循“先學後教”的教學原則,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對於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反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分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一是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二是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是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相符合;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生活中的數學。

二、反思教學設計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反思聽課感悟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的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

四、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一是要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二是要注意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五、記錄學生的獨特見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見解。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對此,教師應將這些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

以上是本人上完七年級課程之後的幾點感悟,我一定會緊跟新時期課程改革的步伐,抓住學校學究將用模式廣泛推進的契機,努力實踐、勇於創新,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從平時的練習和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惰性表現突出。在新授課中,理解的內容多,記憶的內容少,特別是學生對記憶,掌握不夠,容易出現三天不記,幾乎忘記的現象。另外家庭實驗動手的少,上課提問鴉雀無聲,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數學觀的轉變,特別是實現對上述問題的不自覺的認識向自覺認識的轉化。

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學生自覺自理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主動參與性,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不以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更不要以學生的分數論英雄,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為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對於七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分教師來説我自認為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夠全面、開放。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相符合;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點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四、對教學誤區的反思

誤區之一:教師講得清。學生就聽得懂

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而聽,則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清晰透沏且帶有啟發性的講解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時先決條件,然而,教師講得清,學生卻未必聽得懂,往往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如墜雲霧,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於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餘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為了做到教師講得清,學生聽得懂。教師必須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嚴格按“盡力性與量力性相結合”的原則,把握起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析難點,用事先準備好的語言,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地將學生引入知識的“最近發現區”。在課堂的業餘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後發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要及時反饋學生,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誤區之二:教師覺得簡單,學生就學得容易

教師常常埋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況且,有時教師對教材的難點不清楚,習題講得不透徹,也會導致簡單問題變為學生的難點。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當然,問題的解決並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只要我們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範,把新課標的精髓滲入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最近我上了一節七年級新教材的數學公開課:等式和它的性質,在教學中我採用了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配合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操作、觀察、歸納出等式性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主體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導引探的教學理念。

以下將教學過程作簡要回述: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概念,我採用“歸納思維模式”教學,第一階段:創設情境——請同學們舉出幾個等式的例子;第二階段:形成概念——讓學生觀察這些等式的共

同特點,想一想什麼叫做等式;第三階段:應用概念———讓學生識別哪些是等式,哪些不是,並説出為什麼?第二部分是探索等式的性質,採用體驗探究的教學方式,首先由學生兩人一組動手實驗,要求分別放上砝碼使天平保持平衡,並填寫實驗表;再讓學生觀看電腦演示的書中71頁的實驗,提出問題:通過天平實驗,要使天平平衡,你覺得應注意什麼?你能聯想到等式有什麼性質?由學生獨立思考歸納出等式性質1,然後讓學生觀看書中71頁第二個實驗的電腦演示,並引導學生從天平左右兩邊的數量關係上思考歸納出等式性質2,最後通過練習鞏固等式的兩條性質,並讓學生從練習中思考運用等式的性質時應注意些什麼?第三部分是拓展與提高,通過兩個填空,揭示等式的對稱性和傳遞性為後面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作好了鋪墊。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一個學期下來,從學生的變化來看,課堂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一、成功的經驗和感受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説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説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説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查閲資料的同時,精心指導,以七年級數學下冊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説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説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悦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閲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二、不足和今後在教學中應注意

1、營造有利於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力求建立更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的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所教班級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實數》第一課時授課後,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礎。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達到教的輕鬆、學的專心的教學目標,就必須用教學語言,營造民主、和諧、愉快的教學環境。我在開課前鼓勵學生道:雖然這是下午第一節課,但同學們的精神狀態很好,希望我們合作愉快。接着,我與兩位同學交談,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説;只要同學們放鬆心情,放活思維,我們會順利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的,同學們加油哦。幾句鼓勵讚美的話,就能使學生樹立起克服困難、積極進取的信心和志氣,因而在課堂上同學們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

二、多種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增加了課堂的靈活性。

俗話説:百聞不如一見,由於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其直觀性、成因動態性使學生對於知識重點的掌握、難點的突破,就容易多了,也減少了教師課堂上寫、畫的工夫,節約時間,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較多的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有效地解決了內容繁多課時不足的矛盾。多媒體手段的使用確定好最佳時機,才能發揮其最大功效。在這節課中我恰當地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設置練習、到新知的歸納,尤其是在數軸上找表示點時,採用直觀演示,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了任意一個無理數都可以在數軸上找到一個點和它對應,降低問題的難度,學生很容易就接受了,從而擴展了數學空間。

三、增強了提問的有效性。

在這節課中,有這幾個問題提的很好:1、化成小數是一個什麼樣的數呢?你能根據有理數的分類方法對實數進行分類嗎?2、有理數可以在數軸上表示出來,那麼無理數又如何?實數呢?這些提問在教學中一方面為學生提問起了示範作用,另一方面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

當然,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看我知道了我自身的欠缺。

一是時間安排較緊。對學生而言,只看問題的表面,不能夠舉一反三,同一題目不能歸類去解決,造成做練習時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我而言,由於第一次給這些學生上課,把學生的程度估計太高,題量大、難度也有點大,致使有些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能及時回答問題,造成時間的浪費。

二是鼓勵性語言使用得不夠多,沒有大面積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另外,有的同學回答問題後沒有及時給予肯定。

總之,本次教學,我堅持從興趣入手,從差異入手,做到了在細緻處求真求創意,真正地使學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闡述自己的觀點,大膽表現自我,張揚個性,體現出他們這個年齡應有的特點,因此,我認為這節課不僅很好地實現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對於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目標的實現也非常到位,是比較成功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追求更高目標,努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真正在快樂中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

“0是表示有還是沒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這是一種常見的問題教學的設問方式。

在具體施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深蒂固的傳統教育的侷限性仍然不時地蠶食着我們依然幼稚的創新思維。其一,原有國中數學教材、大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殘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師思維發展的進程,束縛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十分不利於七年級數學教與學的和諧發展,也與時代的創新發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試為目的、以灌輸為手段、以教師為中心、以死記硬背為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仍然沒有根本改變,其現實的殘缺存在與“強調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改變”的理念大相徑庭,已經越來越變成一種遏制學生自由探索、發現或提出問題的障礙。其三,不少教師的七年級數學“問題教學”採取的是簡單的“教師問與學生答”或者“學生問與教師答”的問答式教學,有的是教師一問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導地、單一地讓學生泛化提問,因此不可能使學生在疑問與釋問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自覺培養創新精神。

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策略,我覺得可以按照以下邏輯思維展開探討:

一、努力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前提。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習者個體在學習認知活動中,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所產生的一種困惑、焦慮與主動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或傾向。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牛頓就不可能從“蘋果落地”的簡單常見問題中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可見,“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現階段,不少地方已經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我們的數學課堂如果依舊殘存“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勢必就會造就沒有問題的課堂:七年級老師“滿堂灌”、學生“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喜歡提問或愛提問、好提問。例如,在“正數和負數”教學中,為了加深對該概念的理解,並開拓思維,可以預先讓學生收看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氣温圖、觀察温度計上的刻度、查找地圖冊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圖、查閲父母親存摺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介紹他了解的知識,同時要求其他學生向他提問,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相互提問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意識。

二、教師精心組織設問,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基礎。

為了有效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教學,必須積極超前準備與目標提問相關的設問因素。這裏的設問包括教師如何提問與如何引導學生提問。

一般來説,衡量問題教學提問效果的關鍵,主要是考察提出的問題能否幫助教師最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為此,教師要十分注意提問的策略。第一,提問的針對性即提問的對象與層次:根據不同層次或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提問,並通過不同的提問技巧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教學中,我常設問:①正數與負數相加時,實質上就是把加法運算轉化為“國小”的減法運算,對嗎?②如果兩個數都是負數,它們的和一定是負數嗎,為什麼?③如果兩個數的和是負數,這兩個數一定都是負數嗎,為什麼?教師引導有助於幫助學生在討論中歸納出有理數加法的一般法則,良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第二,提問的

水平:提出的問題必須與教學目標或內容、學生的需要和特點相適應。有些教師的提問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思維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沒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第三,注意提問的程序性即順序性。例如,講授相反數知識,教師要依次明確設問:相反數的定義;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徵;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第四,注意問題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師應根據知識的實際和學生主體的現狀引導設計出學生跳一下就可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多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可設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五邊形呢?正多邊形呢?不規則多邊形呢?

三、學生敢於善於提問,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關鍵。

1.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教師必須努力轉變教育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鼓勵學生鍛鍊提問的勇氣或膽量。

2.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鼓勵學生善於提問,教師必須精心設計疑問,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和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想問問題或想提問題。

怎樣設疑激發學生探究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探究始於問題,問題源於情境。因此,教師要高度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諸如利用熱點、多媒體、小實驗、生產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識的呈現方式和呈現契機,動搖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平衡狀態,引發其認知衝突,誘發其問題意識,從而使其確實感到有問題需要去解決。例如,我們可聯繫鳥巢體育館的建築構造談圖形等,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質疑興趣。

四、提供足夠的時間空間,是有效實施問題教學的保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必須採取哪些措施以保障問題教學時“學生為本”理念的真正踐行?

其一,我們必須保證在學生有時間思考、有時間提問,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認真品嚐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快樂。其二,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教學實踐,包括觀察、實驗、參觀訪問、調查、室外考察、圖形制作等活動,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自思、自疑、自問。

時代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需要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時期的問題教學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有待於我們去摸索、去探討、去解決。

七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讓學生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鑑於本班學生上課較活躍及思維靈活的特點,及現行課改情況下,要讓學生們多參與課堂活動,就採取瞭如下設計思路: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瞭解到建造房屋,製造零件必須先要有圖紙,因此,我從實際例子出發(學生觀察茶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體會從不同方向看同一物體可看到不同的結果,從而引出視圖法(正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然而再回到問題中,讓學生討論每位同學所看到的三視圖是否一樣,使學生們認識到:正視圖、俯視圖和左視圖都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的。相對於不同的觀察角度及物體的擺放方式,其三視圖可能是不同的。

接下來,通過例題讓學生了解基本立體圖形的三視圖。由於課改趨勢是讓學生多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我讓學生做遊戲,要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一個搭立體圖形,一個來畫三視圖,使學生有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提高了課堂氣氛,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動手探索,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是,本節課執行下來,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比如:不能很好地組織課堂教學;上下銜接不緊;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範圍太小,涉及面窄。

對於這種課堂教學,我們要儘量從生活中出發,讓學生有所瞭解,着才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多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高課堂氣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