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八篇

來源:文萃谷 8.8K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教學工作計劃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八篇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國小數學線上教學工作計劃學生學業情況(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課的班級有學生40名,經過努力,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習慣等相對來説已有了較大的改觀;完成作業情況也較好,大部分同學作業認真,態度端正,對數學表現出了較大的興趣。不過,還有一小部分同學由於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種種原因,尚不能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學起數學來感覺有點累。學生樂於口算,基本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有點麻木,不注意審清題目意思,急於動手,以至於粗心大意,沒有很好的解決問題。需要更加的嚴格要求,多動手,多思考。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來。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有餘數的除法,混合運算,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圖形的運動,數據收集整理,數學廣角,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等。

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表內除法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國小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學習的繼續,學生在此學習除法筆算試商的方法,為學習多位數除法打下基礎,也分散了學習的難點。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給學生初步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運動(一)”一章,包括簡單的“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圖形的平移,學會進行最簡單的圖形平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數據收集整理”一章,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運用調查的方法收集數據,學習用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記錄、整理和呈現數據,能對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回答簡單的問題,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並且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數學廣角——推理”介紹了簡單的邏輯推理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嘗試、推理等活動解決簡單的邏輯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一個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小小設計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動,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能熟練地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4.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5.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7.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數與計算的教學內容是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如表內除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和萬以內數的認識。同時,有餘數的除法也是教學的難點。

這冊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萬以內數的認識,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認數的範圍擴大到四位。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再學習萬以上的數就可以類推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認數的重要基礎知識。同時,這部分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的數感的重要素材,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較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會用數與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數感。

另一個難點就是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繼續加強學習慣例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認真審題和計算、重視驗算、規範書寫格式等的教育。

2、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協助學生積累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數學活動的紀律。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和相關思想的滲透。

6、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培養。採取生生互幫與教師輔導相結合、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層面的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課時安排:

(一)數據收集整理(3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0課時)

(三)圖形的運動(一)(2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5課時)

(五)混合運算(8課時)

(六)有餘數的除法(8課時)

(七)萬以內數的認識(12課時)

(八)克和千克(3課時)

(九)數學廣角(3課時)

(十)總複習(6課時)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主要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方法,學習應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教學重點:全等三角形性質與判定方法及其應用;掌握綜合法證明的格式。教學難點:領會證明的分析思路、學會運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教學關鍵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二章軸對稱本章主要學習軸對稱及其基本性質,同時利用軸對稱變換,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質。教學重點:軸對稱的性質與應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教學難點:軸對稱性質的應用。教學關鍵提示:突出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

第十三章實數本章通過對平方根、立方根的探究引出無限不循環小數,進而導出無理數的概念,從而把有理數擴展到實數。教學重點:平方根、立方根、無理數和實數的有關概念與性質。教學難點:平方根及其性質;有理數、無理數的區別。教學關鍵提示: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經歷無理數的發現過程,從而理解並掌握實數的有關概念與性質。

第十四章一次函數本章主要學習函數及其三種表達方式,學習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性質和應用,並從函數的觀點出發再次認識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教學關鍵提示:應用變化與對應的思想分析函數問題,建立運用函數的數學模型。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本章主要學習整式的乘除運算和乘法公式,學習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教學重點:整式的乘除運算以及因式分解。教學難點: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教學關鍵提示:引導學生運用類比的思想理解因式分解,並理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互逆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九年級是國中學習過程中的關鍵時期,學生基礎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將來是否能升學。有少數同學基礎特差,問題較嚴重。要在本期獲得理想成績,老師和學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補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方法,培養能力。上學年學生期末考試的成績平均分為116分,不及格的學生僅有7人。總體來看,成績還算不錯。九年級尚未出現兩極分化,絕大多數學生都在認真學習。本學期還要在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上,在學生學習主動性上下大功夫。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探究實際問題,認識全等三角形、軸對稱、實數、一次函數、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掌握有關規律、概念、性質和定理,並能進行簡單的應用。進一步提高必要的運算技能和作圖技能,提高應用數學語言的應用能力,通過一次函數的學習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思維模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提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的能力,並用有關的代數和幾何知識表達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通過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軸對稱性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通過探究一次函數圖象與性質之間的關係,初步建立數形結合的數學模式;通過對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養學生髮現規律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建立數學類比思想。

3、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探究,進一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明確學習數學的意義,並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瞭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數學學習是一個充滿觀察、實踐、探究、歸納、類比、推理和創造性的過程。養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良好思維品質。瞭解我國數學家的傑出貢獻,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增強愛國主義。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測量,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字編碼,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除法的基礎。例如,兩位數的乘法中要把兩個部分積加起來,實際是計算三、四位數的加法,同樣,多位數乘一位數也是學習兩、三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不論因數是幾位數,在計算過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幾個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是數概念教學的一次擴展,學生理解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本冊出現的內容是最初步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實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分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學習小數和進一步學習分數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四邊形一單元,這是教材的另一個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瞭解周長的含義,學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同時使學生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的是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質量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感受和體驗以及實際活動,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着不確定現象,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發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本冊教材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一)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二)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三)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四)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五)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七)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八)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九)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十)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後要加強輔導。

四、教學措施

(一)深鑽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二)改進課堂教學,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瞭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注意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力爭使他們逐步趕上來。

(五)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並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六)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七)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鑽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意圖。

(八)用好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九)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0名,其中男生22名,女生18名。通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們都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 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於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仍有個別學生的行為較為散漫,聽課不專心,作業不按時完成,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不太好。在本學期中必須進行積極引導。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這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在量的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出現釐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通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先現象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本學期教學總的要求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多鑽研教材,認真備課、上課,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抓好“雙基”教學。

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徵,並藉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表內乘法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使學生熟記乘法口訣,能用乘法訣進行乘法計算。

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讓學生通過觀察、操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利用課餘時間做好優、差生的輔導工作,讓優生更優,差生脱差。

5、做好“家校通”工作,讓家長與學校互相配合,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五、課時安排:

內容 課時

一、長度單位 4課時

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4課時

1、兩位數加兩位數 (3課時)

2、兩位數減兩位數 (5課時)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4課時)

4、整理和複習 (1課時)

5、我長高了 (1課時)

三、角的初步認識 2課時

四、表內乘法(一) 13課時

1、乘法的初步認識 (3課時)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 (2課時)

2、3、4的乘法口訣 (4課時)

6的乘法口訣 (3課時)

3、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五、觀察物體 4課時

六、表內乘法(二) 13課時+1課時

1、7的乘法口訣 (5課時)

2、8的乘法口訣 (3課時)

3、9的乘法口訣 (4課時)

4、整理和複習 (1課時)

看一看擺一擺 (1課時)

七、統計 3課時

八、數學廣角 2課時

九、總複習 4課時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並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少數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上課發言不積極。我本學期需要較多地關注同學們業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的內容: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認識多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用計算器計算;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算律;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確定位置;整理與複習等。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本冊教材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與生活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靈活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學觀念和學習觀念,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本教材既注意體現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的數學教育內涵,使我們的實驗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算法和運算律的過程,掌握有關的計算方法和運算順序,發現並初步理解一些簡單的運算規律;初步認識自然數的一些特徵;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基本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些常見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簡單變換的過程,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及其特徵,瞭解圖形的對稱和圖形位置關係的簡單變換。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探索計算方法、發現運算規律的過程中,開展類比、猜想、歸納、驗證等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數的一些特徵,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3.在探索平面圖形的特徵、對圖形進行簡單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理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初步學會用

畫圖的策略整理和表達信息,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逐步增強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意識。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繫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數學內容以及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發現錯誤能主動改正。

4.能主動、認真地閲讀一些數學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混合運算,找規律,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用字母表示數。 四、教學措施

(一)認真備課,精習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質量。

(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四)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的快樂。

(五)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六)教學進度安排表

周次 課時

教學單元

第一週 5

一.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第2.3周10

二.認識多位數

第4.5周10

三.三位數乘兩位數

第6周5

四.用計算器計算

第7周5

五.解決問題的策略

第8-10周 15

六.運算律

第11-13周15

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第14周 5

八.確定位置

第15-17周 15

九.18周 複習考試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6

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有計劃性的,在正式上課之前,對要進行的教學任務及流程進行詳細的計劃,有助於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潛能的充分發揮。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分析:今年我任教一年級三四班數學,學生人數93人。全班學生剛進校門,年齡小,愛説、愛動、愛表現,天真爛漫,喜歡玩耍,對於學校的生活充滿了渴望,對於學校班級的各項紀律、規定都不瞭解,良好的學習習慣處於初步形成期。

2、認知能力:學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對於點數、數字的書寫有了一定的基礎,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經驗;而有的學生,對於數字和數學語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認識,學生的程度深淺不一。

3、學習態度及習慣:每個學生都抱着美好的願望來上學,開始他們的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來接受正規的教育。但是談不上什麼“勤奮、鑽研、細心”的精神,學習目的還未明確,學習習慣正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

4、培養目標: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養成喜歡數學,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5、其他:本學期我要狠抓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讀寫姿勢,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數學的能力。並且,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安全,培養形象思維能力。

二、全冊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及特點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的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瞭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

密切主題素材之間的聯繫,構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根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幾個主題情境。主題情境是包含有多個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現形式是把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劃分為幾個情節,編排成“故事串”,從而引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問題;也可以把一個現實活動的各個環節完整地反映出來,從而引出一系列有邏輯聯繫的問題——形成“問題串”。構建開放的、具有一定思維跨度的板塊編排方式

為教與學留有儘可能大的思維空間。本教材多構建的“板塊”編排方式,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在一個單元裏,減少例題,強化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擴大教與學的空間,如“20以內的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單元;二是減少欄目設置,構建了簡單明瞭的結構。教材在綜合情境圖之後,安排了“你説我講”板塊。這個板塊分兩個層次,標有紅色圓點的一般是需要學生合作探索、非常規性問題,標有綠色圓點的是讓學生獨立常識解決的問題。

“自主練習”板塊,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技能,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應用意識。“回顧整理”板塊,是讓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與深化。“我學會了嗎”和“豐收園”板塊是在一個單元的學習結束後,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與評價。本教材打破過去過於嚴格的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本冊教材重點、難點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冊教材共有九個單元:快樂的校園、媽媽的小幫手、走進花果山、誰的手兒巧、海鷗回來了、有趣的遊戲、小小運動會、我換牙了、雪山樂園。

教材重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教材難點:體會20以內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初步形成空間觀念;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過程,形成初步的統計觀念。

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題要精選,不搞機械重複;練習形式要豐富多彩,能吸引學生;練習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和個體差異,如就同一問題情境,允許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在合作、探索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等,總之要最大限度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力潛能,使全體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另外練習一定要強調高效率。

3、根據學生實際和新課程理念,你準備如何科學、靈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冊新教材與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開書一幅色彩鮮明的開學圖呈現於學生的眼前,內容豐富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經歷自然有趣的看圖數數活動過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經驗,為學新知識打好基礎。初步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學習這課時,我會組織學生有條理地觀察,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並且引導學生説一説,説的時候也要注意條理性,並且有意識地使用圓點來表示

數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詞語,從而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形成連貫性。本冊書突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如:第一單元《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中信息窗2,圖中的主信息是教師和學生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副信息是幾個同學在操場上跑步,遠處的綠地裏還插着標有班級的牌子。這一情景圖中的顯性問題是“扎小辮的同學排第幾?”在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並提出這一問題。如學生有困難,我就來提出。

圖中的隱性問題,要由學生在顯性問題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幾?”等等。我還會重視“合與分”的教學,結合具體的實物和習題的聯繫,讓學生感受數字的意義。再如,本冊教材中的“聰明小屋”,背後藴涵着一種開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與學的方式。對一些掌握了基礎知識後,具備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學生,我會放手讓他們獨立解決,提高部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激發他們熱愛數學、勇於探索數學的良好習慣。我還會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獨立探索出各自的計算方法,然後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樣和學習的個性化在這裏得到較好的體現。

教學中,我還將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這個大課堂,充分利用書籍、電視、報紙、家庭、網絡等渠道,觀察、調查、參觀、訪問和蒐集查閲資料等,在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在生活這個大課堂裏讓學生學好數學。例如在學了《分類與比較》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技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分類統計,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房間等,讓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數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教學中,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將故事、做遊戲、搞比賽、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綜合情境圖的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由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分析提出問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選擇信息、組織信息、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緊密聯合起來。

三、本年級教學目標

根據學科、年段和本冊教材,結合三個緯度擬定板塊式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經歷用2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事物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成中,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空間與圖形

通過事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所任教的四年級,共有學生68人。在經過了三年半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還比較好。對本班的學生,我認為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培養本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本學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二、教材情況。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四則運算、位置與方向、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㈠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㈡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㈢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㈣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㈤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

㈠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㈡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㈢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㈣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㈤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

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㈥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㈦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㈨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㈠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㈡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㈢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㈣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㈤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㈥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們班學生共有75人,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學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綜合為20以內數的認識、加減法的處理、空間與圖形安排、分類與統計、實踐活動。第一部分結合生動具體的情境,通過觀察、記數、操作等數學活動來呈現實際學習內容,加減法的處理不以10以內數的合成與分解作為學習加減法的邏輯起點。但教材並沒有削弱對數可分可合的認識,強化數的分解與組成的意識,加減法學習混合,算法多樣。空間與圖形包括確定物體的位置與順序、形狀、大小。分類與統計都重視對過程的經歷。

目的要求: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20以內數的意義,會認、會讀寫0—20的數。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經歷比大小、高矮、、輕重、長短的過程。體驗“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感受日常生活與其的密切聯繫。

3、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整時、半時、記時方法,體驗時間的長短。

4、認識物體的位置、順序、大小以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5、學會簡單分類、統計,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

四、重難點:

1、認識2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