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知識點之亞馬遜水文

來源:文萃谷 2.66W

由於在整個流域內全年雨季的時間不一致,亞馬遜河的上游每年有兩次汛期,並交替受到發源於祕魯安地斯山脈的支流和發源於厄瓜多爾安地斯山脈的支流的影響。

國中地理知識點之亞馬遜水文

上千年來亞馬遜河不受限制地蜿蜒於遼闊的'洪泛區,出現一系列河曲瘢痕、牛軛湖和近來廢棄的故道。當淤泥和沉積物一旦足以降低河道主流的流速時,在洪峯期河水將溢出現在的天然河堤,沖刷出一條新河道。同樣,新河道在幾年或幾十年內不斷淤積,河流又會再次改道。儘管如此,大部分河段內河水是沿着筆直的河道而流的。但在每一次洪水季節仍不斷有沉積物再次充填由河水沖刷出的寬闊河谷,並有大量的淤泥淤積於沉降盆地內。與河水的流量相比,洪泛區的範圍不算很大。淤積區一般寬19~48公里(12~30哩),周圍為陡峭的懸崖。這些懸崖受到河水猛烈沖刷的地方,產生“陷落的土地”(terra caida)。

亞馬遜河的所謂黑水諸支流──包括欣古河、塔帕若斯(Tapajos)河、內格羅河、特費河及特龍貝塔斯(Trombetas)河──很少或者沒有淤泥,部分原因是發源地的土質為白沙土。塔帕若斯河及欣古河的河水呈淺碧玉色,因為它們同內格羅河一樣不能大量溶解腐殖物。

總結:在這些支流注入主流處因河水受到阻塞形成淡水湖,其形狀、寬度和深度類似海上溺灣漏斗形河口灣。

海潮漲落的影響通常抵達距入海口約966公里(600哩)的奧比杜斯峽谷。一種稱為波羅羅卡(pororoca)的激潮有時於春潮之前出現在河口灣,來勢洶湧,水位不斷上升,以每小時16~24公里(10~15哩)的速度向上遊湧進,一面1.5~4.5米(5~15尺)高的勢不可當的水牆展開在主流及支流的淺水面之上。在這種情況下,亞馬遜河不可能形成三角洲。河流每天注入海洋的沉積物估計有1,500萬噸,大部分被沿岸洋流向北沖走,沉澱在圭亞那地區的沿海。一羣時隱時現的島嶼和淺沙灘已在從北角(Cape Norte)稍北處向南並向內陸到沿亞馬遜河口灣的北緣為止的長160公里(100哩)沿海地帶出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