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三峽優秀讀後感作文

來源:文萃谷 2.22W

三峽,多少次在縹緲的夢際縈繞,多少次在渴望的目眸幻化,多少次在嚮往的心底激盪。讀過《巴東三峽》,字裏行間都是三下的雄偉與浩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三峽讀後感,希望能幫到你喲。

酈道元三峽優秀讀後感作文

  三峽讀後感篇一

我從未親身去過詩情與戰火交融的白帝城,但我讀過李白為它寫下的詩詞歌賦,也瞭解過劉備那段戰火紛飛的歷史。同樣的,我從未親臨到過三峽,但我讀過餘秋雨真實優美的現代文《三峽》,也細細品過酈道元娓娓道來的古文《三峽》。

但我發現讀完後,不論是白帝城還是三峽,都呈一種純自然的狀態,如一幅畫卷,伴隨着陣陣淒涼的猿鳴緩緩展現在我眼前。且不説是幾位詩人或是作家文筆描寫太過真實優美,還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多高超厲害,但我的腦海中,是有貼近三峽真實景象的畫面的。

直到我因作業為由再讀餘秋雨和酈道元的《三峽》之前,我一直錯誤的認為,這樣就已經可以了。三峽那層神祕奇幻令人神往的面紗早已在我與幾位作者的緊密配合下,被我一舉掀開了。我也沒有認識到,這種想法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又讀兩篇《三峽》,我甚至沒有讓那顆輕浮的心沉靜下來。卻越往下讀,越認真起來。當然,餘秋雨口中“中國最值得去的一個地方”又豈能讓我區區一個國中生了解透徹。

這裏是屈原的故里,他投身汩羅江,自行結束了自己作為一個“瘋詩人”潦草的一生,也攪起了三峽的波濤。

這裏是王昭君的家鄉,她放着宮女不做,卻遠嫁他鄉,使中國歷史也疏通了一條三峽般的險峻通道。

也許依舊有人對這些毫不在乎,畢竟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成為歷史。年代成為了我們與他們之間最大的阻礙。沒有人會想要魚躍到他們的那個年代,問問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而最多就是在歷史課本上見到了他們的名字,閒來無事地坐在電腦前,閲讀着一段段排版整齊的宋體歷史。甚至都不曾想過要揣摩他們的心理。

也罷,因為又有誰能真正揣摩出屈原和王昭君的心理呢?如同神女峯,人們為她捏造了那麼多美麗的傳説,編寫了那麼多精彩的故事,她卻只是一座石頭,日復一日地接受着江水的洗禮。直到曾經鋒利的稜角被江水打磨的圓滑起來。二文讀罷,我突然如同那個曾經對三峽毫無所知的自己一樣,想去三峽看一看。無論是詩情與戰火交融的白帝城,還是壯闊美麗的三峽,還是擁有美麗傳説的神女峯。儘管我永遠都回不到那個年代,但我依然,想要親身,去看看。

  三峽讀後感篇二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讚歎“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悽異的叫聲持續不斷,在空曠的山谷裏“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着“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

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着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峯,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無甚直接寫景之處,只是以三峽遊蹤為經,編織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多次凸現三峽的文化含義,詩人、奇山異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峽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在作者筆下,三峽,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風景,更含有極具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塊聖地,一個無從替代的意象。沒有太多的抒情,卻能讓人的心頭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風的吹拂,三峽的水湍急澎湃——因為水下暗流洶湧不禁佩服作者,不矯情不誇張,卻在平和之中帶讀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遊歷。作者的學者氣息、文人氣息盡顯無遺。

《三峽》絕非泛泛的文人遊記。讀罷《三峽》,心中的洶湧遠非釋卷便可以靜息。三峽是美景,更是歷史與理想、力量與激情的結合體。這片美景外國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歷經滄桑的三峽僅屬於中華民族,這是隻有我們才有的驕傲與狂放不羈。 無論你有沒有到過三峽,請與我一起,在餘秋雨先生的帶領下作一番記憶情的三峽文化之旅。

  三峽讀後感篇三

三峽實在太像一場夢了,因為她神奇得不真實,她是劉備的英雄淚、是李白的酒壺仙劍,是巫山雲雨的恣意放浪。怎麼會這麼矛盾呢?哪來這麼多情?哪兒來幾許豪腸?哪兒來多少風流?哪去尋找?

也許是長江幾萬裏最異常的一次脾性吧。劈開險峻的山、湧進湍急的河、混入顛簸的獨木舟,讓史上最特別的人性去物化這些視覺感受吧!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好一個三峽!就憑這四百里水路,魂牽夢縈着那麼多騷客浪子、英雄美人的心,讓他們一遍遍地為你歌吟。我想你絕對不會在乎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也不屑一場“白帝託孤”,更不會輕薄神女們的萬般風騷。可是,當歲月的皺紋爬滿你的周身,當無情的滄桑硬做你的附庸,你還會鄙薄人們的唱調嗎?況且今天,還剩多少人願意日復一日地為你譜寫最原始的生命?別説是李白了,這樣的身影早就絕跡千年,未來的三峽是一次夢的破滅、一次神化的平庸、一次故事的無能。

我的生命註定沒有三峽,今天的三峽屬於發電站、屬於水庫。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不屬於劉備與李白了。三峽的波瀾早就平靜、三峽的河道早已寬敞,劉備和李白不喜歡這樣的三峽,於是,三峽也不會再出現劉備和李白偉岸的身軀。

在《三峽》一文中,餘秋雨老師引用的余光中先生的《尋李白》曰: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

還有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説它是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那三峽的絕唱豈不也是它了?

偉大的三峽,落寂的無奈。

其實餘老師寫《三峽》時,三峽的風光還是那個風光,三峽的排浪還是那層排浪,三峽的羣山還是那座羣山。只是他卻發現了三峽的景猶在,但韻已無。他看到了山峽的寧靜,卻聽不出三峽的激壯。已如三峽的性靈一樣,中國的性靈也隨之黯淡。在三峽已經尋不到活生生的壯偉,只剩下淺淺的記憶:記得有一位詩人、記得有人留下的金光菊和女貞子的許諾、記得窗外的昭君故里和屈原故鄉……這種慘淡的回憶能夠喚醒生動的復甦嗎?也只有用“殷殷的企盼”來訴説自己的奢望。

可三峽到了我這兒就不同了,我已經難覓幾多遺存,就連當初死寂的環境都無從找尋。“高峽出平湖”成了“高峽變平湖”,極其寬闊的江面讓我倍感鬱悶。兩岸矮矮的山讓我觸摸不及,渺遠得難受。記得三峽水庫蓄水的時候,那麼多當地農民舉家東遷,開始流浪,難道連三峽曾經的證明都成為遺蹟了嗎?又看到無數印跡被江水淹沒,太多故情被江浪拍打……

三峽的生命,不再神聖。

再多的輝煌都只屬於過去,歷史的詩篇吹不來今天的激動吟唱。李白的身影再偉大也只能覆蓋住盛唐,怎能歸屬他的千年身後?中華文明的三峽是三峽的李白,而李白的三峽則是整個中華!這也許有些複雜,但不能否認,這些曾經的聲響,才是中華文明的最華麗樂章。

這種聲響已然絕跡?

我們只能説:希望不會。

當年偶爾為三峽歌唱的詩人都已經不再流連這兒,他們美妙的感歎又是那麼的脆弱,整個三峽的詩歌他們也無能復原,況且今天的三峽已經不再與過去相識。三峽哭了……

劉備的淚,當是今天的三峽淚。

英雄淚,向來是不得以而為之。

三峽的淚,又豈會濫發嘶鳴?所以當三峽真的放聲哭泣的時候,止淚的手帕,卻不能僅憑一紙長詩。

劉備們入土了、李白們去遠了、遊人們玩累了,三峽也乾涸了。不是水的枯竭,而是生命的枯萎。

我們,能來拯救這將死的生命嗎?哪怕,僅僅是一瞬時的迴光返照?

我希望這樣,努力的方向,也許就應對準三峽。


猜你感興趣:

1.三峽餘秋雨句子賞析

2.餘秋雨《三峽》賞析

3.三峽優秀教學設計4篇

4.酈道元《三峽》的閲讀參考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