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手工製作教學總結

來源:文萃谷 1.52W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手工製作教學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手工製作教學總結

六年級手工製作教學總結1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全國各地的新課程改革實驗都在熱火朝天地進行。手工課是中國小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它包括摺紙、剪紙、布貼、泥塑等,從幼兒園到中國小,以往手工課都在美術課中佔有一定的比例。現在的手工課主要是學習多種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製作不同形態的手工作品,來表現自己的意願及鍛鍊手的協調靈巧。在實際授課中,一些教師忽視兒童對手工作品造型的認識和審美感受,所傳授的只是某種物品的製作方法,而不是向兒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製作上不同表現的可能性,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課變為“勞作”課。那麼,如何在手工製作課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及創新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呢?由此在新課程的實踐過程中,我校開設了動手實踐課手工製作校本課程。

手工製作是一種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受到學生的喜愛,也是鍛鍊學生創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美術、綜合實踐、動手、科學、音樂課等,我們都會有手工製作的需要,而在手工製作中我們要如何創新呢?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我們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因此,我們的課堂要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於質疑。真正親近生活,親近實踐。

以下是我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手工製作的一點思考:

一、傳統手工製作的弊端

手工的對象十分豐富,包括紙、泥和各種可以用來加工造型的廢舊材料(如廢舊紙箱、藥盒、蛋殼等)。手工製作教學中的傳統做法是在學生產生製作動機後,在頭腦中構圖或構思,這個構思包括選擇形象、在頭腦中改造所選擇的形象、篩選最佳方案,然後付諸於製作過程與裝飾。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先在頭腦中設計一個新形象製作物品的表象,在形象指揮下,學生通過製作活動加工改變材料,使其與頭腦中的形象一致。把頭腦中的形象外在化、可視化,可以説是學生製作的心理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師往往會提供現成的範例,和恰到好處的材料,會省略表徵轉化這一步,直接依“葫蘆畫瓢”,從而使整個製作過程簡化為:感知模仿製作評價。手工製作活動由此只是一種造型藝術活動,教師關注的僅僅是製作結果的美觀與相應手工技能的發展,與自主探究性無關。

二、製作應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中的意境對學生的感染力很大,教師創設一定的.意境,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的多種感官,使每位學生展開聯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手工製作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有一種習慣的思考方法,那就是看了材料,才會想到做什麼東西。因為特別的材料總是讓我們聯想到某些東西,比如毛線可以做頭髮、鈕釦可以做眼睛、蓋子可以做輪子等,這樣做出來的手工當然也是有創意的,可是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呀,多了就不新鮮了。我就啟發學生可以反過來去想,富有創造性地去想,因為材料是可以變化的。比如我們做只小白羊,材料就限定為白紙,紙片和小羊可以説沒有特別相似的地方,那我們怎麼做呢?當然要把白紙進行變化。我們可以先抓住小羊的特徵:身體、角、羊毛……紙捲起成圓筒狀可以做羊的身體、卷緊成條狀可以製作成羊角、剪成流蘇狀可以製作羊毛……每個學生都是一份教育資源,他們都喜歡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展示的過程中我經常給予及時的評價,具體地點評學生的作品或探究方案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正的方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去思考、去創作、去發揮想象,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給學生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足夠的時間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首先應該創設一個開放性的手工製作教學環境。就是説不拘泥於35分鐘的課堂教學,使教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延長評價時間,給學生創設一種輕鬆的氛圍。由生活實際進行課堂教學,針對具體內容,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和學習興趣,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導入課題。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課《書籤設計》。課前我設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種美麗的書籤(包括彩色的葉脈書籤、羽毛書籤等),上課時我便把這些不同外形的書籤釘在黑板上,供大家參觀、討論、形成一種寬鬆的開放性氣氛。接着用故事的形式大致講一下書籤的由來。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感情自然昇華,個個都躍躍欲試露出想親手製作一個書籤的神情。果然在作業時同學們利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出一個個令我感到意外的書籤,有些同學製作的書籤還具有一些民族氣息。我又鼓勵學生在課後注意觀察,認真動腦,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創意的作品。這樣,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用各種不同材料(如:用樹葉、布、瓜子殼等)製作了各式各樣的書籤,雖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創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看自己親手製作的作品,心裏充滿了喜悦,臉上露出了笑容。事實證明,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開放的學習氛圍和環境,並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這能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引入設計概念的手工製作

在學生具備製作動機之後,教學的重點就不僅僅在於感知和構思形象了。探究所要製作物體的性能,發現它之所以具備這種性能的原因或原理,並按其原理進行科學設計,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也就有了“進入藝術領域的可能”。比如,在學習製作動物面具時,如果讓學生獨立設計再動手製作,他們就必須在感知動物的基本外形特徵後,進一步探究其怎麼能符合人物臉部突出的特點。這裏,學生可能會有種種假設,如是剪開一個缺口或兩個缺口做成錐形,還是用曲面的製作方法等等,這些假設是否正確,需要一一驗證。除對這一關鍵原因的探索外,製作過程還可能會包含如下一些探索,如發現合適的材料、尋找適當的眼部位置等。整個過程由此可能需要不斷調整設計,改變製作行為。在製作的過程中讓學生戴着面具演一演,玩一玩,學生會有更多的發現,並在不斷的發現中進行不斷的改造,這就與傳統做法有了很大區別。

五、學會合作做到精益求精

在未來的社會中,只有學會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例如:學生設計《草娃娃》,這是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現在家庭現代化的東西越來越多了,但是家庭的空氣不是很好,主要是輻射多了,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根據這一問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想法,經過反覆推敲,《草娃娃》應運而生了,該作品融玩具、裝飾、淨化空氣為一體,給孩子帶來了樂趣,但在設計過程中,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合作使這項作品成功地為學生服務,產生了實際效果。學會觀察生活,才會有發明動機,選擇合作伙伴,才能增強自信心,互相取長補短,敢於創新,樂於實踐,通過創新活動,培養了合作精神,鍛鍊了合作能力。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上好國小手工製作課,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尊重其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製作出更多具有創造性的作品。

六年級手工製作教學總結2

5月28日上午,手工製作比賽活動頒獎儀式在學校操場舉行,校長和全校兩千多名師生參加了頒獎儀式,頒獎儀式的舉辦,標誌着比賽活動圓滿結束。

手工製作比賽活動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舉辦好此次活動,認真總結借鑑歷年來手工製作比賽活動的經驗,提前着手,精心籌備,深入宣傳,公正評選,為活動的順利開展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學校領導、美術組教師、各班級班主任的組織和廣大國小生的熱烈響應,共收到10多個種類、280餘份參賽作品。參賽作品的製作水平高,不少優秀作品創意新穎,製作精良。體現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勤於開動腦筋,大膽創新,認真地製作手工參賽作品。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在學生中再次掀起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高潮,學校組織人員對參賽作品進行了認真評選,每級評選出一等獎5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並把優秀作品展示在科學實驗室,讓同學們欣賞、交流學習,使同學們得到了啟迪,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校長在頒獎儀式上作了講話,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學要發揚成績,再接再厲,努力學習,早日成才。希望各班級的同學學習先進,熱愛科學,以實際行動為科教興國事業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此次活動的成功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科學意識、和諧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學生愛學習、愛科學、愛實踐、愛勞動的綜合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