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來源:文萃谷 5.38K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合集5篇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本學期的措施及打算

1.一週學習早知道。明確目標更能確定努力的方向。為了讓學生學習更有目的性,有效性和積極性,每週第一節課給出一週的教學進度,學習目標和過關要求。不僅老師要做到對所教內容清楚明瞭,也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做到每週學習目標清晰化。

2.落實“每週測試”過關制。周測內容與一週學習目標及一週的講授內容緊密相連。未盡力而又沒有過關的學生將按事先説明的措施給予處罰。以便讓學生重視課堂學習,重視平時作業,重視一週的學習過程。做到讓學生每週學習過程精細化。

3.根據學生學力狀況進行分層次的培優補差。

三、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學習內容目標要求

1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數:第1至3節週期,角的推廣及表示,弧度制及互化

2軍訓

3第4節:正弦函數單位圓,正弦函數定義,象限符號,誘導公式,五點法畫圖像,圖像及性質。

4第5節:餘弦函數,第6節正切函數餘弦函數正切函數定義,象限符號,誘導公式,圖像及性質

5第7節: 的圖像,第8節:同角的基本關係。圖像變換規律,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及其運用。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6第二章:平面向量:第1節至第2節向量,有向線段,向量的長及相等、平行、共線、單位向量等概念,向量的加減法運算

7第3節至第5節數乘向量,基本定理,向量運算的鞏固訓練,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及運算。數量積的應用。

8第5節至第7節數量積的應用及座標表示,向量應用舉例。習題課,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9第三章:三角恆等變換:第1節至第2節兩角和差的公式得推導,記憶及靈活運用,二倍角公式得來源及運用。期中複習。

10期會考試期中複習,期會考試。

11第三章第3節: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試卷講評改錯,簡單應用,三角恆等變換的綜合習題課,練習,章節複習,必修4基本測試。

12“五。一”長假

13必修3第一章:統計。第1節至第5節統計的程序,統計圖,統計方案設計,普查與抽樣,抽樣方法,分層抽樣與系統抽樣,花統計圖表及讀統計圖表,數字特徵: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級差,方差的意義及計算分析,

14第6節至第9節樣本對總本的估計及相應的數字特徵的計算分析,統計實踐活動,變量的相關性及例題分析,最小二乘估計。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15第二章:算法初步:第1節至第3節基本思想,基本結構及設計,排序問題。

16第4節:幾種基本語句條件語句,循環語句,複習三角函數的基本內容,章節複習,三角函數與算法初步過關測試。

17第三章:概率:第1節至第2節頻率,概率,古典概率,概率計算公式。

18第2節至第3節建概率模型,互斥事件,習題課,章節複習,章節過關測試。

19期末複習

20期末複習,期末考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2

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教學建議

1、深入鑽研教材。以教材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節知識的內外結構,熟練把握知識的邏輯體系,細緻領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確教材對教學形式、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影響。

2、準確把握新大綱。新大綱修改了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求層次,準確把握新大綱對知識點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覺不自覺地對教材加深加寬。同時,在整體上,要重視數學應用;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增加閲讀材料(開闊學生的視野),以拓寬知識的廣度來求得知識的深度。

3、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學生的發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新的認識體系,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氛圍。

4、發揮教材的多種教學功能。用好章頭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閲讀材料的功能,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組織好研究性課題的教學,讓學生感受社會生活之所需;小結和複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的好材料。

5、加強課堂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發揚教學民主,師生雙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教研組要根據教材各章節的重難點制定教學專題,每人每學期指定一個專題,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課。年級備課組每週舉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動,積累教學經驗。

6、落實課外活動的內容。組織和加強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內容,加強對高層次學生的競賽輔導,培養拔尖人才。

教研課題

高中數學新課程新教法

教學進度

第一週 集 合

第二週 函數及其表示

第三週 函數的基本性質

第四周 指數函數

第五週 對數函數

第六週 冪函數

第七週 函數與方程

第八週 函數的應用

第九周 期會考試

第十十一週 空間幾何體

第十二週 點,直線,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十三十四周 直線與平面平行與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第十五十六週 直線與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 圓與方程

第二十週 期末考試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擔任高一x1、x2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xx人,國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較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通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在探究函數、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能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能力。

(1)通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數據的記憶。

(3)通過揭示立體集合、函數、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能力,工作計劃《高一數學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2、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1)通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3)通過函數、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能力。

(4)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能力,促使知識間的滲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通過對簡易邏輯的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周密性及思維的邏輯性。

(2)通過不等式、函數的一題多解、多題一解,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發展發散思維能力。

(3)通過不等式、函數的引伸、推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加強知識的橫向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能力。

(5)通過典型例題不同思路的分析,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是學生掌握轉化思想方法。

(三)知識目標

1.集合、簡易邏輯

(1)理解集合、子集、補訂、交集、交集的概念.瞭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瞭解屬於、包含、相等關係的意義.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並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2)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理解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關係.掌握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及充要條件的意義.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絕對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數

(1)瞭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數的概念.

(2)瞭解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斷一些簡單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的方法.

(3)瞭解反函數的概念及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像間的關係,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反函數.

(4)理解分數指數冪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數冪的運算性質.掌握指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5)理解對數的概念,掌握對數的運算性質.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

(6)能夠運用函數的性質、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數列

(1)理解數列的概念,瞭解數列通項公式的意義,瞭解遞推公式是給出數列的一種方法,並能根據遞推公式寫出數列的前幾項.

(2)理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n項和公式,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

1、集合、子集、補集、交集、並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種命題.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2.映射、函數、函數的單調性、反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函數的應用.

3.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等比數列及其通項公式.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四、教學難點

1.四種命題.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2.反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

3.等差、等比數列的性質

五、工作措施.

1、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因此,抓好課堂教學是教學之根本,是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的主途徑。

(1)、紮實落實集體備課,通過集體討論,抓住教學內容的實質,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案,擬好典型例題、練習題、周練題、章考題、月考題。

(2)、加大課堂教改力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是自主學習,因此,課堂教學要大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過"知識的產生,發展",逐步形成知識體系;通過"知識質疑、展活"遷移知識、應用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要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數學素養,並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

2、加強課外輔導,提高競爭能力。

課外輔導是課堂的有力補充,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力手段。

(1)加強數學數學競賽的指導,提高學習興趣。

(2)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全方面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特別是自主能力,並通過強化訓練,不斷提高解題能力,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更上一城樓。

(2)、加強對邊緣生的輔導。邊緣生是一個班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將下大力氣輔導邊緣生,通過個別加集體的方法,並定時單獨測試,面批面改,從而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有質的飛躍。

3、搞好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的分析。

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成績,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是最好的練習,每次都要做好分析,並指導學生糾錯。在分析過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真正理解。

六、目標承諾

1、及格率不低於98%。

2、人平比年級平均高15分以上。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4

教學計劃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瞭解全集的意義.

2.理解補集的概念.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概念教學,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教學,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滲透相對的觀點.

●教學重點 補集的概念.

●教學難點

補集的有關運算.

●教學方法 發現式教學法 通過引入實例,進而對實例的分析,發現尋找其一般結果,歸納其普遍規律.

●教具準備

第一張:(記作1.2.2 A)

●教學過程 Ⅰ.複習回顧

1.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如何尋求?其個數分別是多少? 2.兩個集合相等應滿足的條件是什麼?

Ⅱ.講授新課 [師]事物都是相對的,集合中的部分元素與集合之間關係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請同學們由下面的例子回答問題: 投影片:(1.2.2 A)

[生]集合B就是集合S中除去集合A之後餘下來的集合. 即為如圖陰影部分

由此藉助上圖總結規律如下: 投影片:(1.2.2 B)

Ⅳ.課時小結

1.能熟練求解一個給定集合的補集.

2.注意一些特殊結論在以後解題中的應用. Ⅴ.課後作業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5

平面上的直線就是由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一個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圖形 。

教學目標

(1)掌握由一點和斜率導出直線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兩點式和直線方程的一般式,並能根據條件熟練地求出直線的方程.

(2)理解直線方程幾種形式之間的內在聯繫,能在整體上把握直線的方程.

(3)掌握直線方程各種形式之間的互化.

(4)通過直線方程一般式的教學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周密地分析、討論問題的能力.

(5)通過直線方程特殊式與一般式轉化的教學,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6)進一步理解直線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線斜率的意義和解析幾何的思想方法.

 教學建議

  1.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由直線方程的概念和直線斜率的概念導出直線方程的點斜式;由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分別導出直線方程的斜截式和兩點式;再由兩點式導出截距式;最後都可以轉化歸結為直線的一般式;同時一般式也可以轉化成特殊式.

(2)重點、難點分析

①本節的重點是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兩點式、一般式,以及根據具體條件求出直線的方程.

解析幾何有兩項根本性的任務:一個是求曲線的方程;另一個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內容就是求直線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對以後學習用方程討論直線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時也對曲線方程的學習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線的點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幾何中所求出的第一個方程,是後面幾種特殊形式的源頭.學生對點斜式學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後繼知識的學習.

②本節的難點是直線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條件,直線方程的整體結構,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證明.

2.教法建議

(1)教材中求直線方程採取先特殊後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幾何特徵明顯,但侷限性強;一般形式的方程無任何限制,但幾何特徵不明顯.教學中各部分知識之間過渡要自然流暢,不生硬.

(2)直線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線方程各種形式之間的統一性,教學中應充分揭示直線方程本質屬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與直線的對應關係,為繼續學習曲線方程打下基礎.

直線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數,在揭示這一概念深刻內涵時,還需要進行正反兩方面的分析論證.教學中應重點分析思路,還應抓住這一有利時使學生學會嚴謹科學的分類討論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全面、系統、辯證、周密地分析、討論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在強調幾種形式互化時要向學生充分揭示各種形式的特點,它們的幾何特徵,參數的意義等,使學生明白為什麼要轉化,並加深對各種形式的理解.

(4)教學中要使學生明白兩個獨立條件確定一條直線,如兩個點、一個點和一個方向或其他兩個獨立條件.兩點確定一條直線,這是學生很早就接觸的幾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幾何,平面向量等理論中,直線或向量的方向是極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幾何中刻畫直線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線方程的兩點式和點斜式在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兩點可以求得斜率,所以點斜式又可推出兩點式(斜截式和截距式僅是它們的特例),因此點斜式最重要.教學中應突出點斜式、兩點式和一般式三個教學高潮.

求直線方程需要兩個獨立的條件,要依不同的幾何條件選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據兩個條件運用待定係數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線方程.

(5)注意正確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離,截距是直線(也是曲線)與座標軸交點的相應座標,它是有向線段的數量,因而是一個實數;距離是線段的長度,是一個正實數(或非負實數).

(6)本節中有不少與函數、不等式、三角函數有關的問題,是函數、不等式、三角與直線的重要知識交匯點之一,教學中要適當選擇一些有關的問題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7)直線方程的理論在其他學科和生產生活實際中有大量的應用.教學中注意聯繫實際和其它學科,教師要注意引導,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8)本節不少內容可安排學生自學和討論,還要適當增加練習,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而不是僅停留在觀念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