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賞析題及答案

來源:文萃谷 9.14K

登岳陽樓賞析題及答案

登岳陽樓賞析題及答案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注:

岳陽樓:在今湖南嶽陽境內洞庭湖岸。

吳楚:吳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書信。

戎馬:軍事。

憑:倚。

軒:樓窗。

涕淚:眼淚。

閲讀練習

1.這首詩中寫景的是哪幾句?這幾句詩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2.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自己早就對洞庭湖充滿嚮往,為下文蓄勢。

B.頷聯用比喻寫洞庭湖的闊大,意境宏麗。

C.頸聯是詩歌意旨所在,寫自己的身世,表現自己的處境淒涼落寞。

D.尾聯筆鋒一轉,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3. 杜甫在《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 , 。

4. 説到洞庭湖,我們都會想起唐詩中寫得最好的兩處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 ,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是 , ,出自杜甫的《登岳陽樓》。他們都以大胸襟、大手筆,寫出了洞庭湖的大氣象、大氣魄。

5.賞析頷聯。

6.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處?

7.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歎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9.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談談你對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兩句詩的理解。

10。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本詩頷聯所寫的景象。(2分)

11。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1、答:寫景的詩句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詩既是寫實,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麗而又生動。

2、C

3、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4、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5、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説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6、一坼一浮,攤販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坼字,詩人寫得有力,彷彿洞庭水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衝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洞庭湖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宰着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着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下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形在讀者眼前。

7、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表達了詩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幫助;老病有孤舟,寫出了詩人從大曆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泊,以舟為家,前途茫茫,無處安身的孤苦無依。

8、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不只是感歎自己的身世,這可以從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句詩中看出。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歎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為正處在戰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

9、個人經歷:舉目無親,年老多病,以孤舟為伴;國家命運:戰爭未平、國家多難,老淚縱橫,作者不僅哀歎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淒涼,更為國家動盪不安戰亂不休而悲傷。

10。上句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東南的吳楚兩地從中分開;下句寫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 (意思對即可)

11。全詩抒發了詩人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意思對即可)

閲讀練習二:

(1) 作者登樓為什麼會老淚縱橫?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因為作者已是暮年,獨自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火,想到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國難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2)頷聯寫在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奇壯觀景象,頸聯寫的卻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淒涼,兩者對於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麼作用?(4分)

答:頷聯寫洞庭湖的壯闊,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之間,作者卻置個人於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情感。

3.詩中乾坤一詞的意思是。(2分)

答:天地

4.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聯表達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

答:思念親人、漂泊他鄉、報國無門

賞析:

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詩人對洞庭湖嚮往已久,這是在敍事寫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來的感情。但這畢竟是過去的嚮往,登上了岳陽樓,其感情似乎應當是高興。

因為多年的嚮往實現了,一定高興。但仔細品味,句中又見不到高興的字眼,抽不出如願以償的情思。

聯繫下文更是如此。實際上在這兩句中昔與今之間,是一段漫長的時間距離,作者把這段距離拉開,沒有用簡單的喜悲之詞來填充它,而是留給讀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説律詩之妙全在無字處,這裏就是無字處。

昔與今之間,天在變,地在變,國在變,人也在變。安史之亂,唐王朝由盛轉衰,人民的深重災難,杜甫個人的悲慘遭遇,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頭,並隨着詩人起登上了岳陽樓。他高興不起來。

應當説今上岳陽樓是嚮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來了,這是一聲長歎,長歎的內裏是一團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這一聲長歎,就像那詠歎調的引子,開啟了下面一個個樂章。

這裏還要注意到一個水字,題目是登岳陽樓,頭一句卻先寫洞庭湖,第二句才寫岳陽樓,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這個水字顯然是要突出的,這是抓住了洞庭風光的主要特點,説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沒出現水字,卻是專門寫洞庭水。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向東南方向極目眺望,只見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頭,而吳地則被擠向了遠遠的東邊,楚地則被遠遠地擠向了西邊、南邊。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東南伸展,把本來連在一起的吳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為兩塊。坼字用的很好,有動態感。

彷彿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開。後一句乾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萬物。乾坤日夜浮是説詩人站在岳陽樓上,四面眺望,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洞庭水,彷彿整個天地萬物都被湖水漂浮起來,彷彿天地萬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動漂游。浮字也有動態感。使人想到整個蒼穹都被湖水托住的個半球,而萬物的運動,都是湖水蕩動的結果。這兩句都是寫洞庭水,境界宏闊。

一是極寫水面的寬闊,二是極寫水的力量。能夠割裂大地,能夠浮動乾坤,這是極寫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動東西之龐大,則顯示出湖水的寬闊。這不是簡單的誇張手法,這裏有個視覺、感覺和想象的問題。由於地球是圓的,人的視覺是有限的,面對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邊,即使看到了,遠遠望去也只是一條線,這就造成了湖水無限大,而遠地十分狹小的感覺。

詩人準確、真實地抓住了這視覺和感覺上的錯覺,就把湖水描寫成了四際無垠,彷彿大地四處都是水鄉澤國,這是視覺感覺的真實。

但詩人又藉助想象,把本來看不到的吳楚大地和整個乾坤四際,也融進了這個視覺和感覺的畫面。從而構成了一個想象的吳地楚地被裂開,整個乾坤被浮動的廣闊無垠的畫面。這就是藉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這是將想象中的更廣闊的景象納進了視覺畫面的結果。這是説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視覺錯覺加上想象的產物,這是一個很成功的宏觀意象。它的主要特點是境界廣闊、氣魄宏大。

像這樣大的宏觀意象、氣魄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是很少見的。如孟浩然也有詠歎洞庭湖的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但沒有杜詩境界更為高遠。這兩句是寫景,但不能看成是純寫景,寫景中滲透着詩人的胸懷。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敗和國勢的不安定。

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兩句是寫詩人自己的處境。無一字指的是沒有一點消息,一點音信。親朋無一字寫出了詩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斷絕,自己不瞭解朝裏和地方上的情況,即整個國家的情況。

這對一個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國家,不忘人民的詩人來説,是一種被社會忘記的孤獨感,他在精神上無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詩人全家擠在一條小船上飄泊度日,消息斷絕,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慘苦可以想見。

理解這兩句應與前兩句聯繫起來看,前兩句是遠望,隨着湖水向四際望去,水天相接,聯想到吳楚,聯想到整個乾坤。這兩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簾最能觸動他的東西。於是使他聯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處境。

可以説這兩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前兩句以寫觀景所見為主,後兩句以寫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這兩聯在內涵上也是一脈相通的。表面看起來毫無聯繫,實際上是一脈相通的。既然這後兩句是寫他的孤苦悲慘處境,由此應推想到前兩句也絕非是單單寫景,實際上前兩句是借寫遠景象徵性地、比擬性地暗示國勢的動盪不安。

這裏包含着安史之亂的後遺症:唐王朝的衰敗,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擾,國家的四分五裂和社會的不安定,棟樑之臣的缺乏等等,這一切都是杜甫飄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於詩人心中牽掛着國事民事,才牽腸掛肚。

所以當他看到廣闊無垠洞庭湖水時,也會想到彷彿大地裂開了,乾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動。從杜甫一貫的優國憂民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登上岳陽樓極目遠眺,也必定會想到這些。

可以説沒想到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於詩人胸中翻騰着叫人牽腸掛肚的國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負的痛心。於是這孤舟飄泊,老弱多病,消息也聽不到的可悲處境,也就順理成章地湧上心頭。這兩聯中,上聯境界極大,下聯境界卻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間也包孕着詩人的無限感慨。

就景象來説,上聯展現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聯則畫出了水面上的一點孤舟。湖水動盪,孤舟飄浮,雖然大小懸殊,卻統一在一幅畫中。如果將洞庭湖水比作整個國家,那麼那一點孤舟就是詩人杜甫自己。

這裏是象徵,這鮮明對照的諧調之中,既包含着詩人對自己終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體現了詩人將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詩人站在岳陽樓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國家,想到自己,萬種感慨,縈繞心頭。不闊則狹處不苦,能狹則闊境愈空,乾坤與孤舟對比,闊大者更為浩渺,狹小者更顯落寞。

尾聯戎馬關山北。戎馬,就是戰馬、兵馬,指戰爭。關山,泛指,並非專指那道關,那座山。關山北,指打仗的地方。從詩人來説,從洞庭湖向長安望去,隔着一道道關,一座座山,而戰火就在北面燃燒。

戎馬關山北,具體指的是當時吐蕃入侵,威脅長安,戰爭不息,國家不得安寧。憑軒涕泗流是説杜甫倚靠岳陽樓的窗户,向北眺望,雖然隔着道道關山,他看不到長安,也看不到戰火,但在他心中卻呈現出吐蕃入侵,長安危急,人民遭難的情景,於是他就禁不住傷心的老淚縱橫了。

這兩句是兩個景象:一個是西北長安附近的戰火,一個是岳陽樓上倚窗眺望的老詩人。兩者構成了一幅畫,前者是詩人心中想到的,後者是詩人自身實景。長安與岳陽樓相距千里,但在詩人心中卻沒有這個距離。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長安。孤舟雖小卻裝着整個天下。衰老多病的軀體中,仍然跳動着顆憂國憂民的志誠之心。

同時戎馬關山北一句,明確寫出了詩人在登岳陽樓時心中想的是國家的不安寧。這就更可以説明了第二聯絕非僅僅是寫景。

第三聯也決不只是寫自己的孤苦無依。憑軒涕泗流 一句中,則凝聚着詩人對國家時局、自己孤苦處境比照後,感到無可奈何,感到萬分壓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顯示出杜甫晚年時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無可奈何。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成就表現為以下兩點。

第一,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作品雖然只有八句話,但是卻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開篇兩句運用的是敍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臨岳陽樓的緣由。三四兩句運用的是描繪的手法,繪製了岳陽樓的宏闊壯觀圖景,並且在描繪中,又運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作品最後兩句又運用了抒情的寫法,揭示出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從內容方面説,開篇一聯寫的是詩人登樓的過程,其中藴含了昔與今的時間跳躍過程。頷聯中,詩人由上聯的寫自己推進到寫洞庭湖,這裏有一個從小到大的跨度。在寫景中,又由吳、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間跳躍。到了頸聯,詩人又轉回自身的描寫,前後聯之間有一個從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聯,詩人又從個人身世遭際的描寫擴展到國事的描寫,上下聯又是一個從小到大的跨越。在寫國事時,又有一個從國難的跳躍到詩人感情抒發的過程。這就構成了縱橫開闊,跳躍性強的特點。從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説,首聯藴含喜悦,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悽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着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