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特廖娜的家》讀後感750字

來源:文萃谷 2.79W

很喜歡小説的結尾:“我們大家就生活在她的身邊,卻沒能理解,其實她就是一個聖徒,民間諺語常説,沒有這樣的聖徒就不會有鄉村。就不會有城市。就不會有我們整個地球。”瑪特廖娜,一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農村婦女形象,為什麼對於作者來説有如此重要的意義?

《瑪特廖娜的家》讀後感750字

看看瑪特廖娜的生活:早年丈夫赴戰場,不知生或死。六個子女相繼夭折死去。大半輩子都在農場勤奮地工作,後來卻沒有領到退休金,老來為了爭取退休金四處折騰,生活極其地困難,一直陪伴着她的只有那在別人眼裏破敗的木屋。在糟糕的生活面前,瑪特廖娜沒有過多的抱怨,“她那滿面的愁容沒多久便消散了。我發現,她有個恢復心情的好法子做事。”瑪特廖娜就是隱忍地、平靜而又堅強地面對苦難,始終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

除了堅毅的品格外,瑪特廖娜還是一個無私奉獻的人。不僅是集體農莊,任何一個近鄰遠親都會找瑪特廖娜幫忙,而瑪特廖娜也總是不會拒絕,也不會索取報酬。法伊捷要求瑪特廖娜拆掉她的正房以運輸木材給吉拉建房子,瑪特廖娜也沒有拒絕。特廖娜是如此的善良、温順。

瑪特廖娜在運輸木材的過程中,不幸地倒在車輪下。她死後,有貪婪的法伊捷仍在盤算着木材,幾個妹妹也在盤算着爭奪瑪特廖娜剩下的僅有的遺產木屋。親情淡薄,親戚們關注財產遠遠高於瑪特廖娜的死。在哭喪的那些淚水中,不是對瑪特廖娜的悼念,而是“一種策略。”這些虛情假意,冷漠做作讓人心寒。自私的、虛偽的人們與瑪特廖娜形成鮮明的.對比,有的人精心盤算,自以為聰明,嘲笑瑪特廖娜那樣的“傻瓜”。

當身邊的人被物質世界腐蝕時,瑪特廖娜始終保持着精神的淨土,在她身上有作為“人”而應該有的品質。要謹記,我們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而不是作為金錢財產的奴隸和附屬品而存在。

先進的技術和機器推進社會發展,物質生活不斷進步,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精神世界。假若人人自私自利,成為十足的利己主義者,道德體系崩塌,哪怕是物質多豐富的社會,沒有一種內在精神支撐,也不過是個空殼,是經不起推敲的。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更應該像瑪特廖娜一樣保持純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