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風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05W

風原文及賞析1

檜風·羔裘

(優選)風原文及賞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譯文及註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穿着羊羔皮襖去逍遙,穿着狐皮袍子去坐朝。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憂心忡忡整日把心操。

穿着羊羔皮襖去遊逛,穿着狐皮袍子去朝堂。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想起國家時時心憂傷。

羊羔皮襖色澤如脂膏,太陽一照閃閃金光耀。怎不叫人為你費思慮,心事沉沉無法全忘掉。

註釋

⑴羔裘:羊羔皮襖。逍遙:悠閒地走來走去。

⑵朝(cháo):上朝。

⑶不爾思:即“不思爾”。

⑷忉(dāo)忉:憂愁狀。

⑸翱翔:鳥兒迴旋飛,比喻人行動悠閒自得。

⑹在堂:站在朝堂上。

⑺膏(gào):動詞,塗上油。

⑻曜(音耀):照耀。

⑼悼:悲傷。

賞析:

作者:佚名

《羔裘》一詩的主旨,《毛詩序》曰:“大夫以道去其君也。國小而迫,君不用道。好潔其衣服,逍遙遊燕,而不能自強於政治,故作是詩也。”驗之於詩,庶幾可信。檜為周初分封於溱洧之間的一個小國,在今河南省密縣東北,平王東遷後不久,即被鄭武公所滅。從詩意推測,此詩當為檜國大臣因檜君治國不以其道被迫離去後所作。

全詩共分三章,章四句。

詩首章“羔裘逍遙,狐裘以朝”兩句看似敍述國君服飾,但言語間充滿感情色彩。錢澄之分析説:“《論語》:狐貉之厚以居。則狐裘燕服也。逍遙而以羔裘,則法服為逍遙之具矣。視朝而以狐裘,是臨御為褻媟之場矣。先言逍遙,後言以朝,是以逍遙為急務,而視朝在所緩矣。”(《田間詩學》)這段分析為讀者更深一層地理解詩旨提供了門徑。即便是大國之君,身處盛世,不以儀禮視朝,不以國事為務,猶為不可,更何況當時檜國“國小而迫”,周邊大國正虎視眈眈,存亡生死危在旦夕,處境如此而不自知,不能不讓人心存焦慮。“豈不爾思,勞心忉忉”,這是身處末世的臣子深切而無奈的心痛感覺。

第二章詩意與第一章相同,但在迴環往復中更讓人感受到詩作者對國之將亡而檜君仍以逍遙遊宴為急務的昏庸行為的幽遠綿長之恨。

詩末章一改平鋪直敍的路子,選取羔裘在日光照耀下柔潤髮亮猶如膏脂的細節性情景,擴展了讀者的視覺感受空間,使詩人的心理感受有了感染讀者的物象基礎。在通常情況下,面對如此純淨而富有光澤的羔裘,人們會讚歎它的雍容華美和富麗堂皇之氣,但在詩人為讀者提供的獨特的情景上下文中,如膏脂一樣在日光下熠熠發亮的羔裘是這樣的刺眼,令人過目之後便難以忘懷,這難以忘懷之中又無法抹去那份為國之將亡而產生的憂憤之情。“豈不爾思,中心是悼。”意思是:不為你費盡思慮,怎麼會離君而去心中卻時時閃現那如脂羔裘呢?思君便是思國,作為國之大夫,無法選擇國之君主,只能“以道去其君”,但身可離去,思緒卻無法一刀兩斷,這便是整首詩充滿“勞心忉忉”、“我心憂傷”、“中心是悼”層層推進式的'憂傷和愁苦的歷史原因。

全詩沒有風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敍事也顯得急切且繁複,但從這近乎祥林嫂式的絮叨中確實可以感受出詩作者的深切思慮。

風原文及賞析2

原文:

河傳·風颭

五代:孫光憲

風颭,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鶒飛。

譯文:

風颭,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花紅照臉。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鶒飛。

註釋:

風颭(zhǎn),波斂,團荷閃閃,珠傾露點。木蘭舟上,何處吳娃越豔:藕(ǒu)花紅照臉。

風颭:風吹的意思。波斂:波起皺紋。斂:收,引申為起皺摺、起波紋。團荷:圓形荷葉。珠傾露點:露水如珠,傾滴於荷葉上。木蘭舟:用木蘭樹所造的船。任吳娃越豔:指吳越一帶的.美麗姑娘。

大堤狂殺襄陽客,煙波隔,渺(miǎo)渺湖光白。身已歸,心不歸,斜暉,遠汀鸂(xī)鶒(chì)飛。

大堤:曲名。原指襄陽沿江大堤。狂殺:狂極,感情難以節制。鸂鶒:水鳥之一種,又稱溪鵡,形如鴛鴦,頭有纓,尾羽上翹如船舵,俗名紫鴛鴦。

賞析:

這首詞寫遊覽所見所感。

上片寫遊湖時所見:風微微地吹,波輕輕地蕩,圓荷上的露點如珍珠閃閃,繪出了初秋明麗的背景,“何處”二句,寫出在畫面中的人物,“吳娃越豔”,都是漂亮活潑的南國少女,“藕花紅照臉”,這一句簡潔俊秀,表現了姑娘們的青春的美麗。

下片寫遊客的心情,借用了樂府中《大堤曲》讚美少女的內容,來表示遊客對吳娃越豔的傾慕。“煙波隔”,是説姑娘們漸漸遠去。“渺渺湖光白”,他還留連不捨,目送舟行,直至再也看不見人影兒,只剩下湖光渺渺。“身已歸,心不歸”,出語直率,情真意切。結尾二句,景中有情,有温庭筠“斜暉脈脈水悠悠”之意。全詞情意真摯,筆墨清麗明快,非湊數之作可比。

風原文及賞析3

原文:

匪風

先秦:佚名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譯文: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那大風呼嘯起來旗帶飄蕩,那車兒飛奔起來轔轔作響。回顧通周的大道漸行漸遠,心裏陡然湧起無盡的憂傷。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那大風呼嘯而來左右迴旋,那車兒飛奔起來軲轆響轉。回顧通周的大道漸行漸遠,我心裏無盡悲傷好不悽然。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哪位妙手烹製鮮美的河鯉?我願為他當助手洗淨鍋底。哪位朋友準備西歸故鄉去?為我捎回一切安好的.訊息。

註釋:

匪(bǐ)風發兮,匪車偈(jié)兮。顧瞻(zhān)周道,中心怛(dá)兮。

匪風:那風。匪,通“彼”,那。發:猶“發發”,風吹聲。偈:疾馳貌。周道:大道。怛:痛苦,悲傷。

匪風飄兮,匪車嘌(piāo)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飄:飄風,旋風。這裏指風勢疾速回旋的樣子。嘌:輕快貌。吊:悲傷。

誰能亨(pēng)魚?溉之釜(fǔ)鬵(xín)。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亨:通“烹”,煮。溉:舊説釋洗。聞一多《風詩類鈔》則以為溉通“摡”,“摡同乞,給予也”。釜:鍋子。鬵:大鍋。懷:遺,帶給。好音:平安的消息。

賞析:

此詩前兩章字句略同,意思重複,寫法也一樣。前兩句寫所見之景,後兩句直抒胸中憂思。開篇即進入環境描寫:那風呼呼地颳着,那車兒飛快地跑着。詩人回頭望一望遠去的大道,心中禁不住地悲從中來。詩人滯留東土,佇立大道旁,見車馬急馳而過,觸動思歸之情。他的心也隨急馳的車輛飛向西方,但是,車過之後,留下一條空蕩蕩的大道和他孤身一人,車去而人竟未去。風、車之急速,他人之已歸去,與自己之滯留不得歸,動與不動,形成多層對比。“顧瞻周道”,描繪詩人徬徨無奈情狀如在目前。這時詩人再也按捺不住滿腔的憂傷,終於噴發出強烈的心聲:“中心怛兮”,“中心吊兮”。其聲如急管繁弦,反映詩人思歸的急切心態。

第三章句法忽變,陡然一轉,以“誰能”二句起興,興中有比,是在無可奈何的境地中發出的求援呼聲,“誰將”二句,寫詩人既不得歸,只好託西歸者捎信回家,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但這次着也未必能實現,“誰能”、“誰將”均是疑問希冀之詞,還沒有着落。詩人不説自己如何思鄉殷切,羈旅愁苦,反以“好音”以慰親友,情感至為深厚。有人認為最後一章“誰能享魚?溉之釜鬵”二句,是用來概括使國家政治恢復到先祖時代的政治方法的,可聯繫老子所言的“治大國,若烹小鮮”來理解。

風原文及賞析4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闌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古詩簡介

《秋蕊香·簾幕疏疏風透》是張耒離許州任時,為留戀官妓劉淑奴而作,全詞抒寫春閨相思之情。上片寫眼前景色。疏簾風透,金爐香飄。獨倚朱欄,唯見月明如晝。下片抒寫相思。年年柳色,春光如舊。而人卻逐漸消瘦,諳盡別離滋味。全詞短小平易,層次分明,清新婉麗,曲折含蓄。

張耒流傳極少的幾首詞中和柳永、秦觀的詞風相近,這首《秋蕊香》就可作為代表,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翻譯/譯文

户外的風吹進疏簾,香爐裏飄起一線香煙。黃昏後倚遍紅色的欄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別離的滋味比酒還濃釅,令人瘦損病懨懨。此情比不上牆東的楊柳,春泉時柳色依舊如去年。

註釋

①秋蕊香:詞牌名,雙調48字, 仄韻,又有同名慢詞,雙調97字,平韻。

②疏疏:稀疏。

③金獸:獸形的香爐。

④朱欄,紅色欄杆。

⑤月華:月光。

⑥著人:使人。

創作背景

據説張耒在許州作官時,曾愛上一個名叫劉淑奴的歌伎,他卸任離開許州以後,為思念劉淑奴寫過兩首歌詞,《秋蕊香》便是其中的一首,用代言體手法,寫對方相思的濃摯深情。

賞析/鑑賞

上片寫景,由室內寫到簾外,是寓情於景。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這兩句通過對細風透進簾幕、香爐縷縷飄香的描繪,明寫官妓劉淑奴閨房的幽雅芳美,暗寫前來幽會告別的環境氣氛,隱含越是美好、越是值得留戀,越是幽靜、越是格外悽清的弦外之音。

“朱欄倚遍黃昏後”二句,緊承首二句而來,由室內轉而寫室外,由黃昏寫到深夜,勾勒出倚遍每一根欄杆、凝視着畫廊上如晝月光的生動畫面,傳達出回憶往昔並肩倚欄,攜手賞月,而今戀戀不捨,依依惜別的愁緒。原來她從寂寞空房的爐煙裊裊記起當時兩情綣繾的往事,如今離分兩地,叫人思量。所以她不禁由室內走出簾外,在朱欄繞護的迴廊上,一遍又一遍地倚欄望着,從白天盼到黃昏,從黃昏盼到浩月流輝的深夜。“月華如晝”,説明這是一個月白風清的良夜,往日相聚,兩人濃情密意,喁喁低語,何等歡愛;可是而今天各一方,形單影隻,欲語無人誰訴。教人深深惆悵。上片四句全部寫景,而字裏行間則洋溢着離愁別緒,因為往昔天天如此,而從今以後卻不復再見了,對景傷情,萬般無奈之意,盡在不言中了。這兩句主要從時間上着筆,寫離別之人從黃昏到深夜,倚遍欄杆,離愁無限,對月無緒的'痛苦情態。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上片寫法正是如此。

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着重抒情,借外景反襯內心的苦悶,是以景襯情。

“別離滋味濃如酒,著人瘦。”這兩句是全詞的主調,這種“別離滋味”只有自己深深地感到,要説出來卻又十分抽象。詞人在這裏用“濃於酒”一詞來形容描寫這種離愁別緒的濃烈程度,這就使抽象的情感物態化、具體、形象,它不僅將比酒更濃烈的離愁別恨極為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來,而且將詞人借酒澆愁的神態巧妙勾出,收到一箭雙鵰的藝術效果。正因為如此,“著人瘦”一句便水到渠成,落到了實處。這種離愁竟使人為之憔悴,其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依舊”緊承前句而來,前兩句寫離愁滋味超過濃酒,進行正面對比;這兩句寫別情不及牆柳,則從反面襯托:柳葉只枯黃萎落於一時,春風一吹,柳色如故。言外之意,人一離別,各自天涯,是否能再續舊情,可就説不準了。這一反襯,由眼前的牆東柳觸發而起,既信手拈來,又新奇貼切,極為深切地道出了內心深處的惆悵之情和纏綿悱惻之意,這就成為全詞的點睛之筆。

這首詞寫景純用白描,毫不雕飾,清新流麗,而情寓其中;寫情,直抒胸臆,決不做作,層層轉跌,入木三分。其中絕無香澤綺羅之態,唯有不加矯飾之情。使詞作具有清新流麗的風格特徵。(池萬興)這首詞風調清麗,情致纏綿,在婉約詞中也屬上乘之作。 (鄭臨川)

風原文及賞析5

原文: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

譯文

滿載着一船的秋色,行駛在廣闊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風浪所阻,微風吹起鱗鱗波浪,泛起波光。明日風向轉為順風更加好,那麼今夜露宿又有什麼關係呢?水中的宮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當到達岳陽時,準定在岳陽樓上觀賞湖光山色。

註釋

山峯:指黃陵山。(黃陵山在湖南湘陰縣北洞庭湖邊。湘水由此入湖。相傳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廟,世稱黃陵廟。詞題一作“黃陵廟”。詞句也稍有差異)

鱗鱗:形容波紋細微如魚鱗。

風回:指風向轉為順風。

水晶宮:古代傳説水中的宮殿。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樂舞名。

賞析:

鑑賞

《西江月·阻風山峯下》上片寫行船遇風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見與感受。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開頭兩句,寫風尚未起時的風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筆,勾勒出時令特徵,引人遐想,可以想見,此時周圍的山色濃郁蒼翠,萬物生機勃勃,開花的花朵豔麗,結果的果實累累;“十里湖光”寫出湖面寬廣坦蕩。這兩個對偶句用“滿載”和“平鋪”相對,將湖光和山色一併畫出,前句説美麗的秋景盡收眼底;後句説無風時湖水平穩,遠遠望去,就象“平鋪”在那兒。水光山色,交相輝映,船上人心曠神怡,其樂無窮。此二句純屬寫景,而作者張孝祥欣悦之情盡在其中,即所謂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説,水神有意留住我觀看夕陽西下的美麗景色,放起魚鱗般的波紋。這是寫的天氣咋變,微風初起時的湖上景色,也是變天的前兆。有經驗的船工勢必要拋錨停舟,採取應急措施,因為這霞光輝映,“鱗鱗細浪”過後,將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描寫的“濁浪排空”、“檣傾楫摧”的惡劣天氣。這兩句以幽默的手法寫航船遇風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襯出作者此時的心境十分安閒自在。用“斜陽”點明時間是傍晚,以“細浪”説明天氣變化,要起風,皆是妙筆。

《西江月·阻風山峯下》下片寫停船後作者的心裏活動。“明日風回更好”,寫他期待風向迴轉,天氣變好,及時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猶言“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是無可奈何的話,但也表現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露宿”時的曠達胸襟。“水晶宮裏奏霓裳”,“水晶宮”,俗謂“龍宮”;“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聽到陣陣波濤聲,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聲比喻作龍宮的音樂。龍宮既然奏歡慶之樂,明日準是好天氣,航船正常前進,“準擬岳陽樓上”,尾句設想,明天準能在岳陽樓上欣賞洞庭湖的美景勝狀。

《西江月·阻風山峯下》寫航船遇風受阻的情景,寫景、抒情,乃至對“明日”的設想,着筆輕鬆,無半點沮喪之處。

《西江月·阻風山峯下》全詞語言淺易而意境幽雅,讀來只覺作者張孝祥對山水無限熱愛,卻不見船遇逆風受阻的懊惱,這是此詞的特色,作者張孝祥構思獨到之處。

寫作背景

張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知潭州(今湖南長沙市)。後改官離開湖南,乘舟北上,途經洞庭湖畔的黃陵山,遇風受阻,寫了這首詞。《宋六十名家詞》題作《黃陵廟》,個別語句亦稍有出入。

風原文及賞析6

五代:孫光憲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沾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譯文: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階縈蘚舞愁紅。

膩粉半沾金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註釋:

花漸凋疏不耐風,畫簾垂地晚重工,墮(duò)階縈(yíng)蘚(xiǎn)舞愁紅。

不耐風:經不注風吹,湯顯沮謂“不耐風”是創新之語句。愁紅:指落花。

膩粉半沾金靨(yè)子,殘香猶暖繡熏籠,蕙心無處與人同。

金靨子:黃星靨,古時婦女面部粧飾。蕙心:既指落花之心,又指閨人之心,雙關。

賞析:

這首詞是詠落花之作。上片寫落花的景象。花影稀疏,風吹殘片,紛墜階庭。“舞愁紅”,寫落花紛飛之狀,帶有感情色彩。此時,更覺空堂寂寞了。

下片寫觀花之人,有美人遲暮之感。她面飾不整,半着金靨,留着殘粧;薰香尚暖,她的心別有一股滋味,是人們難以理解的。聊聊數語,將綠衣斑斑,倚欄聽落花流水的.空閨佳人,那萬般無處着的悽婉之情描述得栩栩如生。“蕙心無處與人同”一句,非深情者不能道出。

風原文及賞析7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

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寄語東陽沽酒市,拼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

古詩簡介

《漁家傲·小雨纖纖風細細》是宋代詞人朱服的作品。此詞即景抒懷,描繪了風雨悽迷、楊柳籠霧的暮春景色,抒寫了人生短暫,留春不住,不如及時行樂的愁鬱情懷。上片寫景,景中含情;下片寫傷春惜時,滿懷愁怨。全詞用語清麗,虛實結合,寓情於景,意境悲涼,言有盡而意無窮,盡顯詞人深厚的藝術功力。

翻譯/譯文

綿綿的細雨微微的.風,千家萬户掩映在楊柳密蔭青煙綠霧中。淋濕的花瓣貼在樹枝上不再飛。心中愁無窮,連同春色都付與江水流向東。

九十天的光陰能夠留多久?解盡金龜換酒也無法將春光挽留。告訴那東陽城裏賣酒人,而今只求拼個一醉方休,不管今日樂事成為他年熱淚流。

註釋

⑴漁家傲:詞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詞”者,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南曲較常見,屬中呂宮,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與詞牌同,有隻用半闋者,用作引子;另一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⑵纖纖:細小,細微,多用以形容微雨。

⑶和春:連帶着春天。

⑷九十:指春光三個月共九十天。

⑸金龜: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龜。此處“金龜解盡”意即徹底解職。

⑹東陽:今浙江省金華市,宋屬婺(wù)州東陽郡。沽酒:賣酒。

⑺拼(pīn):豁出去,甘冒。

賞析/鑑賞

此詞是作者早年出知婺州(亦稱東陽郡,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期間的作品。《烏程舊志》雲:“朱行中坐與蘇軾遊,貶海州,至東郡,作《漁家傲》詞。”

這首詞原題為“春詞”,風格俊麗,是作者的得意之作。

開頭兩句“小雨纖纖風細細,萬家楊柳青煙裏”,寫暮春時節,好風吹,細雨潤,滿城楊柳,鬱鬱葱葱,萬家屋舍,掩映楊柳的青煙綠霧之中。正是“綠暗紅稀”,春天快要悄然歸去了。次三句:“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借濕花戀樹寄寓人的戀春之情。“戀樹濕花飛不起”是個俊美的佳句。“濕花”應上“小雨”,啟下“飛不起”。“戀”字用擬人法,賦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辭樹而留戀芳時,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春天將去的時候,落花有離樹之愁,人也有惜春之愁,這“愁無比”三字,盡言二愁。如此深愁,既難排遣,故而詞人將它連同春天一道付與了東流的逝水。

“九十光陰能有幾?金龜解盡留無計。”感歎春來春去,雖然是自然界的常態,然而美人有遲暮之思,志士有未遇之感,這九十日的春光,也極短暫,説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盡金龜換酒相留,也是留她不住的。詞句中的金龜指所佩的玩飾,唐代詩人賀知章,曾經解過金龜換酒以酬李白,成為往昔文壇上的佳話。作者借用這個典故,表明極意把酒留春。“寄語東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樂事他年淚。”雖然留她不住,也要借酒澆愁,拚上一醉,以換取暫時的歡樂。“寄語”一句,謂向酒肆索酒。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語兩意,樂中興感。

這首詞襲用傳統作詞法:上片寫景,下片寫情。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一意化兩,示遣愁不盡,無限感傷。作者亦自以“而今”句為得意之筆

風原文及賞析8

臨江仙·柳帶搖風漢水濱

朝代:五代

作者:牛希濟

原文: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鴛鴦對浴浪痕新。弄珠遊女,微笑自含春。

輕步暗移蟬鬢動,羅裙風惹輕塵。水晶宮殿豈無因。空勞纖手,解佩贈情人。

翻譯:

⑴弄珠遊女——指佩珠的女子。《韓詩外傳》:“鄭交甫南適楚,遵彼漢皋台下,遇二女,佩兩珠。交甫目而挑之,二女解佩贈之。”⑵羅裙句——羅裙飄動,扇起了細塵。⑶空勞纖手——徒勞纖柔之手。因人與神道不可通,故曰“空勞”。

賞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温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弔淒涼之意,藴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漢皋神女,妙在人神無隔,情致婉奕,清新流暢,對遊女的輕盈多情的形象,着墨不多,但刻畫得神采飛動,風流感人。

風原文及賞析9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宋代〕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鑑賞

李清照這首《如夢令》是“天下稱之”的不朽名篇。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起首兩句“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辭面勾勒寫詞時間與環境,昨夜詞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謝,故把酒以消愁緒,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 “雨疏風驟”十分恰切地寫出暮春時節,風蕭蕭然而雨卻是疏落,渲染了詞人花下醉酒的悵然之感。即便把酒過後的酣睡濃甜,但仍難“消殘酒”,寫出詞人此刻的慵懶惺忪。

詞人喚來侍女“試問卷簾人”轉折巧妙精當,靈動自然。詞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驟風疏雨的揉損,窗外定是殘紅狼藉,落花滿地,卻又不忍親見,一個“試”字,將詞人不忍親見落花卻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畫得貼切入微,真實可感。孰料,“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讓詞人喜出望外卻又無奈黯然,“卻”字道出了“捲簾人”不解詞人心以及詞人的意外之喜,詞人的細膩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對比。試問”的結果——“卻道海棠依舊。”侍女的回答卻讓詞人感到非常意外。本來以為經過一夜風雨,海棠花一定凋謝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侍女捲起窗簾,看了看外面之後,卻漫不經心地答道:海棠花還是那樣。一個“卻”字,既表明侍女對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無覺察,對窗外發生的變化無動於衷,也表明詞人聽到答話後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風驟”之後,“海棠”怎會“依舊”呢?這就非常自然地帶出了結尾兩句。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既是對侍女的反詰,也像是自言自語:這個粗心的丫頭,你知道不知道,園中的海棠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稀少才是。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應是”,表明詞人對窗外景象的推測與判斷,口吻極當。因為她畢竟尚未親眼目睹,所以説話時要留有餘地。同時,這一詞語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雖好,風雨無情,它是不可能長開不謝的。一語之中,含有不盡的無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謂語淺意深。而這一層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捲簾人”所不能體察也無須更多理會的,她畢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樣感情細膩,那樣對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這也許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綠肥紅瘦”一語,更是全詞的精絕之筆,歷來為世人所稱道。“綠”代替葉,“紅”代替花,是兩種顏色的對比;“肥”形容雨後的葉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後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謝稀少,是兩種狀態的對比。本來平平常常的四個字,經詞人的搭配組合,竟顯得如此色彩鮮明、形象生動,這實在是語言運用上的一個創造。由這四個字生髮聯想,那“紅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漸漸消逝,而“綠肥”正是象徵着綠葉成蔭的盛夏的即將來臨。這種極富概括性的語言,又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此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也流露了內心的苦悶。全詞篇幅雖短,但含蓄藴藉,意味深長,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對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栩栩如生,以對話推動詞意發展,跌宕起伏,極盡傳神之妙,顯示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説,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風原文及賞析10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

蘇軾〔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譯文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註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漫漫:水勢浩大。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午盞:午茶。蓼(liǎo)茸:蓼菜嫩芽。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賞析

這是一首紀句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敍景物者。詞者耐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句者句山時以清茶野餐者風味。作品充滿春天者氣息,洋溢着生命者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者熱愛和健勝進取者精神。

詞者耐片寫沿途景觀。“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説,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者煙霧,灘邊稀疏者柳樹似乎在向剛放晴後者沙灘獻媚。

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者,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者態度。第二句寫向午者景物:雨腳漸收,煙雲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輝。儼然成了一幅淡遠者風景圖畫了。一個“媚”字,尤能傳出作者喜悦者心聲。作者片搖曳於淡雲晴日中者疏柳,覺察到萌發中者春潮。於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者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豪氣者表現,精神境界者高人之處。

“入淮清洛漸漫漫。”第三句是説,眼前入淮清洛,彷彿漸流漸見廣遠無際。

耐片結句寄興遙深,一結甚遠。句中者“清洛”,即“洛澗”,發源於合肥,北流至懷遠合於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所及。那麼詞中為什麼提到清洛呢?這是一種虛摹者筆法。作者片眼前者淮水聯想到耐句青碧者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後,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在這裏顯然不是單純者景物描寫,而是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者歸隱林泉者寓意在內。

下片轉寫作者句覽時者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徵性者事物來描寫:乳白色者香茶一盞和翡翠般者春蔬一盤。兩相映託,便有濃郁者節日氣氛和誘人者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耐浮者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誇張,形象的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説是對宋人茶道者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者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的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的菜者的美色澤,使讀者片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的時者喜悦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者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者審美意趣和曠達者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者命題,用詞者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者生動畫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曠、閒雅者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者享受和無盡者遐思。

創作背景

據詞序,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年三月,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後,被命遷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這種量移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標誌着西治氣候的轉機。據《宋史·蘇軾傳》,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這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於脱離了,心境比較輕鬆,一路上頗事遊訪。暢遊廬山,在江西筠州探視了胞弟蘇轍,到金陵又興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買田江干、相偕歸隱之約。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現江蘇盱眙),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修養。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因作此詞紀遊。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風原文及賞析11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悠日有曀。寤言悠寐,願言則嚏。

曀曀其陰,虺虺其雷。寤言悠寐,願言則懷。

譯文

風整日的吹,又猛又急,他有時衝我回頭只笑一笑。全是調戲放蕩嘲諷又慢傲,讓我心內深感悲傷更寂寥。

風兒整日狂吹呀雨霧罩,他是否願意痛快回家來喲?這個負心人悠來也悠往啊,讓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遙遙。

風兒整日吹呀天色陰沉,前天陰沉沉沒幾天又發昏。一夢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為你我傷風感冒思念殷勤。

風悽悽呀天昏地暗陰沉沉,雷聲遠遠地傳來約約隱隱。夢鄉醒來就再也難以入睡,我總是悠能排譴倍感傷心。

註釋

終:一説終日,一説既。暴:急驟,猛烈。

謔(xuè)浪笑敖:戲謔:謔,調戲。浪,放蕩。敖,放縱。

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傷心害怕。

霾(mái):陰霾。空氣中懸浮着的大量煙塵所形成的混濁現象。

惠:順。

莫往莫來:悠往來。

曀(yì):陰雲密佈有風。

悠日:悠見太陽。有,同“又”。

寤:醒着。言:助詞。寐:睡着。

嚏(tì):打噴嚏。民間有“打噴嚏,有人想”的諺語。

曀曀:天陰暗貌。

虺(huǐ):形容雷聲。

懷:思念。

賞析

此詩共四章。以女子的口吻,寫她因丈夫的肆意調戲而悲悽,但丈夫離開後,她又轉恨為念,憂其悠來;夜深難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樣也想念她。其感情一轉再轉,把那種既恨又戀,既知無望又難以割捨的矛盾心理真實地傳達出來了。

第一章寫歡娛,是從男女雙方來寫。“謔浪笑敖”,《魯詩》曰:“謔,戲謔也。浪,意萌也。笑,心樂也。敖,意舒也。”連用四個動詞來摹寫男方的縱情粗暴,立意於當時的歡娛。“中心是悼”,悼,擔心憂懼的意思,是女方擔心將來的被棄,着意於將來的憂懼。

第二章承“悼”來寫女子被棄後的心情。“惠然肯來”,疑惑語氣中悠無女子的盼望;“莫往莫來”,肯定回答中盡是女子的絕望。“悠悠我思”轉出二層情思,在結構上也轉出下面二章。

第三、四章表現“思”的`程度之深。“寤言悠寐”,是直接來寫,“願言則嚏”、“願言則懷”則是女子設想男子是否想她,是曲折來寫。而歸結到男子,又與第一章寫男子歡娛照應。全詩結構自然而有法度。

詩各章都採用“比”的表現手法。因比而興,詩中展示出狂風疾走、塵土飛揚、日月無光、雷聲隱隱等悚人心悸的畫面,襯托出女主人公悲慘的命運,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這在古代愛情婚姻題材的詩歌中是別具一格的。

風原文及賞析12

凱風

凱風自南⑴,吹彼棘心⑵。棘心夭夭⑶,母氏劬勞⑷。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⑸。母氏聖善⑹,我無令人⑺。

爰有寒泉⑻?在浚之下⑼。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⑽,載好其音⑾。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註釋】

⑴凱風:和風。一説南風,夏天的風。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凱之義本為大,故《廣雅》雲:‘凱,大也。’秋為斂而主愁,夏為大而主樂,大與樂義正相因。”

⑵棘:落葉灌木,即酸棗。枝上多刺,開黃綠色小花,實小,味酸。心:指纖小尖刺。

⑶夭夭:樹木嫩壯貌。

⑷劬(qú渠):辛苦。劬勞:操勞。

⑸棘薪:長到可以當柴燒的酸棗樹。

⑹聖善:明理而有美德。

⑺令:善。

⑻爰(yuán元):何處;一説發語詞,無義。

⑼浚:衞國地名。

⑽睍睆(xiàn huǎn現緩):猶“間關”,清和宛轉的鳥鳴聲。一説美麗,好看。黃鳥:黃雀。

⑾載:傳載,載送

【譯文】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小樹心。樹心還細太嬌嫩,母親實在很辛勤。

飄飄和風自南來,吹拂酸棗粗枝條。母親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難回報。

寒泉寒泉水清涼,源頭就在那浚土。兒子縱然有七個,母親仍是很勞苦。

小小黃雀宛轉鳴,聲音悠揚真動聽。兒子縱然有七個,不能寬慰慈母心。

鑑賞

關於《凱風》的主題,説法不一。《毛詩序》説:“《凱風》,美孝子也。衞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認為是讚美孝子的詩。朱熹《詩集傳》承其意,進一步説:“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為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這種説法有些牽強。而魏源、皮錫瑞、王先謙總結今文三家遺説,認為是七子孝事其繼母的詩,則比較通達。現代聞一多認為這是一首“名為慰母,實為諫父”的詩(《詩經通義》)。這是一首兒子歌頌母親並作自責的詩,這樣比較寬泛的理解,似乎更穩妥一些。

詩的前二章的前二句都以凱風吹棘心、棘薪,比喻母養七子。凱風是夏天長養萬物的風,用來比喻母親。棘心,酸棗樹初發芽時心赤,喻兒子初生。棘薪,酸棗樹長到可以當柴燒,比喻兒子已成長。後兩句一方面極言母親撫養兒子的辛勞,另一方面極言兄弟不成材,反躬以自責。詩以平直的語言傳達出孝子婉曲的心意。

詩的`後二章寒泉、黃鳥作比興,寒泉在浚邑,水冬夏常冷,宜於夏時,人飲而甘之;而黃鳥清和宛轉,鳴於夏木,人聽而賞之。詩人以此反襯自己兄弟不能安慰母親的心。

詩中各章前二句,凱風、棘樹、寒泉、黃鳥等興象構成有聲有色的夏日景色圖。後二句反覆疊唱的無不是孝子對母親的深情。設喻貼切,用字工穩。鍾惺評曰:“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筆之工若此。”(《評點詩經》)劉沅評曰:“悱惻哀鳴,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蓼莪》皆千秋絕調。”(《詩經恆解》)

古樂府《長歌行》為遊子頌母之作,詩云:“遠遊使心思,遊子戀所生。凱風吹長棘,夭夭枝葉傾。黃鳥鳴相追,咬咬弄好音。佇立望西河,泣下沾羅纓。”命意遣辭全出於《凱風》。唐孟郊的五言古詩《遊子吟》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實際上也是脱胎於《凱風》“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兩句。蔣立甫指出:“六朝以前的人替婦女作的輓詞、誄文,甚至皇帝下的詔書,都常用‘凱風’‘寒泉’這個典故來代表母愛,直到宋代蘇軾在《為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中,還有‘凱風吹盡棘有薪’的句子。”(《詩經選注》)

風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束緼宵行十里強。挑得詩囊。拋了衣囊。天寒路滑馬蹄僵。元是王郎。來送劉郎。

酒酣耳熱説文章。驚倒鄰牆。推倒胡牀。旁觀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譯文

舉着捆麻火把在夜裏走了十里有餘,只顧得挑着詩囊趕路卻丟掉了衣囊。天氣寒冷道路濕滑馬蹄都凍得發僵,原來是王先生實之來送劉先生克莊。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發熱談論着文章,論説聲驚倒了鄰居的牆推倒了胡牀。旁觀的人拍手笑這兩人太粗疏狂放,我們迴應説粗疏又怎樣狂放又怎樣!

註釋

一剪梅:詞牌名。雙調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調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

餘赴廣東:這一次劉克莊是到廣東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長官的助理)。實之:王邁,字實之,和劉克莊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軒集》。

束緼(yùn):用亂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詩經·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轉化而來,暗示遠行勞苦之意。

詩囊:裝詩書的'袋子。

元:通“原”。王郎:指王實之。

劉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劉禹錫多次被貶,自稱“劉郎”,此暗用其意。

胡牀:坐具,即交椅,可以轉縮,便於攜帶。

疏狂:意為不受拘束,縱情任性。

賞析:

此詞作於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為劉克莊被貶廣東時所作。劉克莊以鋭意改革而屢受打擊的劉禹錫自比。在作此詩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職。其憤慨悵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現得非常清楚,與唐代的詩豪劉禹錫相比,亦覺無愧。

風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驚沙獵獵風成陣,白雁一聲霜有信。

琵琶腸斷塞門秋,卻望紫台知遠近。

深宮桃李無人問,舊愛玉顏今自恨。

明妃留在兩眉愁,萬古春山顰不盡。

譯文

北風獵獵吹起陣陣風沙,白雁鳴叫,報道了霜天的降臨。王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着思歸的曲調,回頭遠望着紫台,一步一步地走遠。

昭君當初在寂寞宮中,無人過問,昔日曾那麼珍惜自己的容貌,如今卻無比的悔恨?她那微微皺起的兩眉間含着無限的愁緒,似如重重疊疊的遠山。

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據云此名取自顧複詞中:“月照玉樓春漏促”句語意。又稱為《木蘭花》《轉調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呈纖手》《東鄰妙》《春曉曲》《惜春容》《夢相親》《歸風便》《歸朝觀令》《續漁歌》等。雙調,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八字,下片四句。共五十六字。

獵獵:風聲。伊

紫台:即紫宮,指漢都長安宮廷。

春山:喻眉。

顰:皺。

賞析:

借詠史以抒懷,本是詩人家數,昭君出塞,又是傳統的詩歌體裁。但元好問推陳出新,突破了體裁和題材本身的侷限,拓寬和加深了同類作品的內涵。

朔風驚沙,白雁掠霜,詞人面對荒涼蕭瑟的.北地風光,俯仰千古,引入昭君出塞的歷史畫面。“白雁”在這裏,不僅點明瞭時令,而且渲染了情境。白雁一聲,報道了霜天的降臨,照君就是在這揪心的悲秋時節出塞的。“琵琶腸斷”兩句,是懸想昭君出塞的情景。後代傳説,昭君戎裝騎馬,手抱琵琶,一路彈奏着思歸的曲調,則更把昭君的形象詩意化了。“紫台”,即紫宮,指長安宮廷。

詩人思想的深刻性,主要表現在下片,過片兩句説昭君當初寂寞宮中,無人過問,直到決定嫁給呼韓邪單于。“舊愛”句言昭君一向顧惜自己的美豔容顏。“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引自《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因此而致遠嫁匈奴,故翻自恨其有此“玉顏”也。元好問不像前代詩人或後世戲劇家那樣。停留在同情和怨憤的情調,而是透過一層,把目光轉向那些沒有出塞、因而也不被後代詩人注意的千百宮女。言“深宮桃李,自不只謂昭君一人,不妨理解為:廣大閉鎖深宮的女子,雖然豔如桃李,卻只能空自凋謝。年復一年,花開花落,她們只能伴隨着遲遲鐘鼓、耿耿星河,終此一生。她們並不比王昭君更幸福,而是同樣可悲。結尾兩句,詞人筆鋒又轉。從黛青的遠山,想到昭君含愁蹙恨的雙眉;因為有了前兩句的鋪墊,昭君就成為當時及後代所有宮女的代表,“萬古春山顰不盡”,揭示了昭君悲憤之深,也揭示了這種悲劇的歷史延續性。作者所指斥的不是一個漢元帝,他所同情的,也不是一個王昭君,他憑着詩人的直覺意識到,宮女的悲劇乃是封建專制王朝的一種社會病,後人復哀後人,此恨綿綿,有如萬古春山。

詞作的藝術成就,是得力於作者對歷史的宏觀把握和深刻透視。從表現來看,作者深廣的憂憤和沉重的悲涼,並不靠誇張的叫囂和慨歎,而是借玉言桃李、青山眉黛這些詞的傳統意象表現出來的。瀏亮宛轉的音節,卻能造成沉鬱頓挫的氛圍;綺麗温潤的字面,卻能傳達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可謂寓剛健於婀娜,變温婉成悲涼。

風原文及賞析15

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古詩簡介

《赤棗子·風淅淅》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一首詞。作者寫春雨的景象,觸景生情,一個人在春雨中分不清楚自己是在做夢還是生活在現實中,抒發思念故人的愁情。詞人通過朦朧的意境表達了一種莫可名狀的惆悵。詞寫得生動而委婉,清麗自然,耐人尋味。

翻譯/譯文

微風吹拂,細雨濛濛,每一個絲雨都將心底的春愁加劇。往事已在腦海裏漸漸模糊,那些經歷究竟是真是夢,我分辨不清。縱然你在夢裏到來,也隔着一重簾幕,讓我無法接近。

註釋

1、赤棗子:原來是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名。“子”含有小的意思,在詞調中屬小曲。此調為單調,五句,二十七字,第二、三、五句押平聲韻。

2、淅淅(xī xī):象聲詞,指輕微的聲音。

3、纖纖:形容細長的樣子。

4、細細:形容輕柔的樣子。

5、一重簾:此處之簾是現實中的簾子,意指實境之簾隔開了虛幻之夢境。

創作背景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代不詳。春季裏的某一天,風雨悽迷中,詞人自憐又是一個人獨處,懷念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這首詞。

文學賞析

春雨總是惹人愁,這樣的天氣裏,也怪不得納蘭寫出這樣的詞句。斜風細雨斜織着,迷濛一片。 “淅淅”是象聲詞,形容風聲。總覺得象聲詞也是有感情的,像“淅淅”兩字,同樣是風,卻有種柔弱迷惘的情緒在裏面。唐朝李鹹用《聞泉》詩中有一句: “淅淅夢初驚,幽窗枕簟清。”似乎是約定俗成,“淅淅”的風總與大喜大悲無關,多是愁緒,即便有些歡樂,也是似有還無的那麼一丁點。“纖纖”兩字轉而描畫春雨的形態,這兩個字本是用來描畫女子雙手柔細之態的.,《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就有: “娥娥紅粉粧,纖纖出素手。”用這裏描摹雨絲,倒也有種婉約雅緻的風情。細雨如絲,依然朦朦朧朧地籠罩着一方天地,又慢慢地浸入心底。秋雨愁,是不能愁過這連綿的春雨。雨打芭蕉,春雨愁結,於是乎悽悽慘慘切切。春雨的細膩和夏雨的豪情截然不同,只有春天才會有這連綿的細雨。空氣中佈滿濃濃的濕氣,陰陰的灰色,映在眼底,隱在心裏,胸口被堵得緊緊的,似磐石般壓得使人透不出氣來,所有的委屈苦惱全部噴湧而出,傷感瞬間在心底最潮濕的角落裏發芽。

因此納蘭才説,“難怪春愁細細添。”風雨悽迷中最是容易自憐。尤其是一人獨處,懷思之情便難免。而南這濃重的愁情而致似夢非夢的幻覺生起了。詞人喃喃自語着,那過去了的事已記不分明瞭。莊子曾經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此言一出,便成就了千百年文人墨客心中的一個結。真實是什麼,是眼睛看到的,還是手指觸碰到的,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什麼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如今眼前的這一切,或許一朝夢醒皆成幻影。但納蘭隨即苦笑搖頭,即使在夢中,也隔着一層厚厚的簾,看不清楚。這種愁緒就像一場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的跑步,因為起點便是終點。也像是夢,醒來時分明覺得夢是真的,而再真實的夢也不過只是場夢罷了,與現實永遠隔着一重甚至多重的簾。簾裏簾外,有的人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是一種朦朧恍惚的境界,也從中流露出一種莫可名狀的惆悵。

納蘭的詞總是意深而情婉,就如這首小令,語句中有“花間”風韻,卻更濕得清麗自然。寥寥幾筆,景緻情感都在其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