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課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2.2W

《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空城計》課文賞析,希望大家多多閲讀

《空城計》課文賞析

《空城計》課文原文

孔明將人馬分撥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縣搬運糧草。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説:“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備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聲言語者,立斬!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説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塵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孔明見魏軍遠去,撫掌而笑。眾官無不駭然,乃問孔明曰:“司馬懿乃魏之名將,今統十五萬精兵到此,見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謹慎,必不弄險;見如此模樣,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險,蓋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軍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興、苞二人在彼等候。”眾皆驚服曰:“丞相玄機,神鬼莫測。若某等之見,必棄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棄城而走,必不能遠遁。得不為司馬懿所擒乎?”後人有詩讚曰:

瑤琴三尺勝雄師,諸葛西城退敵時。

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

《空城計》課文賞析

一提起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人們就會想起他在軍事方面的雄才大略與智謀——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不勝枚舉,讓人無比讚歎。而説起空城計,則更加展現出了他的驚人膽魄和超凡的智慧。

話説,司馬懿率兵進攻西城,諸葛亮派馬謖去守街亭。馬謖這個人是個書呆子,只會紙上談兵,真打起仗來則錯誤百出,一役失掉了街亭。於是司馬懿乘勝追擊,率領幾十萬大軍殺奔而來,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了,但是他臨危不懼,想出了一條退敵妙計——將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二十幾個老兵扮作百姓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己則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帯了兩個小孩,坐在城樓之上,邊彈琴邊唱歌曲。大軍跑來一看,不知如何是好,司馬懿打馬上前,大為驚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是個生性多疑的人,覺得其中必有埋伏,便下令撤了軍。孔明以二千五百兵智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後人有詩讚曰:“瑤琴三尺勝雄獅,諸葛西城退敵時。十五萬人回馬處,土人指點到今疑”。這就是有名的“空城計”。

“空城計”運用的`是一種心理戰術,這可是懸而又懸的“險策”啊。使用此計的關鍵是必須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而諸葛亮也正是因為充分了解了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所以才敢冒險出此下策。真可謂“兵不厭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非常佩服諸葛亮的膽量與智慧。然而,智慧的產生絕非一日之功,是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得來的。所以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像諸葛亮一樣有智慧的人,就必須勤奮讀書。我始終堅信“天才等於百分之一的聰明才智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讓我們一起好好努力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