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後感13篇

來源:文萃谷 2.6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巴金家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巴金家讀後感13篇

巴金家讀後感 篇1

我想這書最適合青春的人去讀,十八九歲,剛入世事,見的不多,有活力有激情,這書最能激起這樣的人的興趣。他們或許會像覺慧一樣反抗舊的東西,去追尋理想和新生事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説,我覺得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就是一個人的三方面。每個人都是同樣的矛盾體,而對於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着三種不同的計劃,恰是三兄弟身上所體現出的性格與行事方式。看書時,會覺得有時自己是覺慧,想要反抗,卻困難重重,又對社會抱怨多多,有時是覺新,雖名“覺新”,卻很“守舊”,逆來順受,接受着命運的安排,有時又覺得自己是覺民,可以對他人有着強烈的同情,可是試着用語言撫慰每一個人心靈的傷。

我想我或許是被書本毒害太深的一個人,終究不能如覺慧一樣。

再來説説這本書。

這本書很難説是悲劇還是喜劇。因為瑞珏、梅、鳴鳳、爺爺的死、大家庭的沒落,不得不説是悲劇。而最後覺慧去上海追尋新思想,覺民得到幸福,這又給此書留下了希望。但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説,這都是一部厚重的書。

此書的語言很簡練,卻又很深刻。作者在書中有大量評論的話,並將這些話與敍述將結合,這是些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過提煉的話,將這種深刻有理的話語寓於具體事情之中,更顯出其深刻見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將睡覺,便將人的'性格與世事和睡覺聯繫起來,有一段是將花園裏的湖,便説這個家就像湖一樣,表面平靜而內裏波濤洶湧。

而總體來説,語言敍述性很強,並有張有簡,很流暢,點到為止。詳略恰到好處。

我想這部書從整體上來説是值得一讀的,你會看見厭煩的有趣的上一輩人,看見積極反抗的下一輩人,還會看見在社會之中漂浮着的這一輩人。你會看見這個社會,或許還會看見你自己。

巴金家讀後感 篇2

讀過巴金的《家》之後,雖然對那個年代的事不是很多的瞭解,但是可以看懂,而且書中有一個特別顯着的氣息:到處閃耀着青春的色彩。這種單純而自然的環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寫的那樣:“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巴金老先生筆下的`《家》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而《家》的那些子弟們正代表了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專橫、衰老、腐朽的最高統治者高老太爺。貪婪的官員。那些官員仗着自己的官職,隨意支配人,在無形中,人們對他產生了怨恨,對他也產生了無形的威脅。

還有像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的贓官,他們運用自己的小聰明,毫無顧忌地從公家手中“榨錢”,社會中也有像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的青少年,他們整日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他們由於承受不了社會各方面的壓力自甘墮落。儘管有如此之多的“烏雲”,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後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

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並不會因為有什麼不進步的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在走過的途中,它會噴發出應由的水花,這就會形成一股股奔騰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巴金家讀後感 篇3

多年前看過巴老的《家》,那時年幼只是囫圇地翻閲一番。記憶中只銘記着那個富有朝氣,勇於反抗的熱血青年覺慧。今日,在偶然間翻開那微微泛黃的紙張細細品讀,心中百感交集。腦中多了鳴鳳、瑞珏、覺民、梅的身影。他們的命運使我動容,那些關於他們的故事彷彿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揮之不去。

書中讓我動容的是鳴鳳之死。她是高家的奴僕與三少爺覺慧相愛,因高老太爺的阻撓,她的愛情只能是個夢。高老太爺決定將鳴鳳送給年以七十的.孔教會長做小妾,鳴鳳被逼投湖自殺。

夜無聲,花園裏傳來陣陣蟲鳴,湖面平靜的像一潭死水。天際沒有星光,那暗淡的月光照在塗抹着石灰漿的牆上映射出駭人的青白色。幾棵枯樹的影反射在牆上似那吃人不吐骨頭的獸,笑吟吟地望着你。就在這一夜,鳴鳳站在湖畔,回想着她十七年中的歲月,品味着她的愛情。少女的愛情猶如新生的花苞在暴雨狂風的侵蝕下永遠不會有結果的希望。那一刻,沒有怨恨。她曾怨過命運的弄人,身世的悲慘,當她堅信愛情的時候,她便滿足了。鳴鳳抱着必死的心縱身躍入湖中。那一刻,鳴鳳解脱了,脱離了這個吃人的社會,擺脱了這個懦弱的牢籠!

懦弱對於唯諾的人是一副甲胄,懦弱是他們的護身符。因為無力反抗便任人擺佈,因為缺乏勇氣便只能囚禁在懦弱的牢籠之中。對於他們我們又能指責什麼?是鞭撻他們還是輕視他們?懦弱的人可氣但更需要同情,因為在吃人的社會裏,懦弱是一種偽裝,是盔甲。平庸者唯有接受才有生的希望,因為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

巴金家讀後感 篇4

這本書,我看了大概有兩三個星期了,但是卻遲遲沒有寫一點讀後感,一方面,是最近時間比較緊,另一方面,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寫,我不知道寫什麼,因為這本書太無聊了。今天稍微有點時間,那就寫點吧。

像所有的紅色的小説一樣,我看之前對《家》沒有任何興趣,我會去看它,完完全全是因為我那段時間沒有找到好看的書,而那時候我的腦海中出現了它,為什麼會出現它,因為大學聯考,像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什麼這類題目,反反覆覆,做得都快吐了。

在看的時候,還是覺得看好無聊,最後堅持了兩個星期,終於把他看完了。支持我看下去的信念説來可笑,我自己的觀點是,任何一本書都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等我看完後,我也不知道我學到了什麼。

像我以前看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看完後,我不知道作者寫了什麼,作者要表達什麼,只隱隱約約知道作者在批判,在反抗,為什麼會這樣子,這大概是因為它沒有引起我的共鳴吧。

似乎作者對他自己的這本書有着極深的感情,反反覆覆對它做了很多次的修改。但是這只是他自己的感情,它的感情沒有辦法引起我的任何共鳴,我是現在的負二代,我根本無法理解他那種近代富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説個題外話,關於共鳴這個東西,我也在苦苦思考與尋找,如何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但是好像,我一直沒有找到。

我不打算看接下來的《春》與《秋》了,如果不會沒什麼書看的話。純粹理性批判讀後感春風沉醉的晚上讀後感吹牛大王歷險記讀後感

巴金家讀後感 篇5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巴金家讀後感 篇6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家》是描寫“五四運動”之後,成都地區一個封建大家庭從繁榮走向奔潰的故事故事情節集中發生在1920年冬天至1921年秋天這段時間裏,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罪惡,撕開了封建大家庭裏被温情、親情所掩蓋的勾心鬥角與自私,暴露了“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無恥同時,也描寫了一批青年在新思潮的召喚下艱難的走向新的時代《家》的主要人物有覺新、覺明、覺慧、琴、鳴鳳,巴金筆下的這羣年輕人擁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因而也有了不一樣的人生軌道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權威,在虛無的世界裏主宰着一大羣人的命運覺新向舊勢力屈服,成為了他曾經所憎惡的人;覺明和琴在新思潮的召喚下勇敢但艱難的遠離家鄉,失去了父母和親人的支持,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

巴金言:在寫《家》中的那羣年輕人時,他彷彿和他們一起在魔爪下,和他們一起享受生命的歡愉,也陪着他們哀哭《家》是巴金自我掘開思想墳墓裏他曾經目睹的、耳聞的真實的存在

巴金向那“垂死的制度”喊出他的.控訴的時候,也深深的震撼着許多讀者,那一羣在陰影下生活的少年在心理上、身體上都備受折磨從這一部小説看出,堅定的信念和新的思潮對一代人的改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巴金家讀後感 篇7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後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厭惡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生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向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生的性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我,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愉悦可言,更沒有期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能夠説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巴金家讀後感 篇8

第一次讀巴金的《家》,百感交集。為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十分惋惜,萬分無奈。

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人要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三兄弟中雖然對覺民的描寫不多,但我一直被他的勇敢,堅定所感動。他為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理想,努力了很多,甚至不惜作為家裏的第一個“叛徒”離家出走。他之所以可以如此勇敢、堅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用我們現在的話説就是有一個很明確的的人生觀。是清晰的人生觀支持他、鼓勵他與封建大家庭頑強的鬥爭下去。對比之下我覺得大哥覺新就是一個不太清楚自己目標的人,他似乎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所以在面對取捨的時候顯得很是糊塗。他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最終留給自己的只是痛苦和悔恨。他放棄了與梅之間的真摯愛情,最終只能在梅的屍首前吐露心聲。他放棄了瑞珏對他的信任,選擇了封建腐朽的制度,最終讓瑞珏淒涼的離去。是他的`猶豫將本應屬於她的幸福帶走了。

體會之二就是:性格決定命運。三兄弟截然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完全不同的命運。就像人生一樣只有目標是不夠的,還要有鬥志,要有努力。就拿覺慧來説,從我個人眼光來看,他與鳴鳳的悲劇收場與他性格有很大的關係,他(覺慧)在外面活動的時候的確忘記了鳴鳳,但是回到沙漠一樣的家裏,他又不能不想到她。他是愛情事業都想要,哪一個也不想犧牲一點,又沒有做好統籌兼顧的工作,最後只能是斷送了愛情。而覺新軟弱的性格更是鮮明的代表,他被封建大家族壓得喘不過氣,卻沒有反抗,而是一味的接受,一味的妥協,最終換來的是自己一生的遺憾,一輩子的痛苦。

巴金家讀後感 篇9

讀完整本書給我的感受很豐富。

首先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態原來是這樣的,其實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我們以前讀過的很類似,但是在同樣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卻有着很不一樣的社會生態。

因為在川蜀地,思想上的浪潮還沒能很深入影響到這些地方,所以當地接觸到新思想往往是進度很慢的一個地方。

第二個,其實更多的就是對於人物的這些感覺了。

嗯,其實都很老套。一些思維或者説是一些昇華起來的`內容,其實就是都是我們以前司空見慣的一些理論,我都能夠很好的理解。

在開頭我就説過,作為讀者,這本小説給我帶來的體驗感很好,讓人讀起來就沒有那麼枯燥。

這種要衝破舊社會的牢籠,要去衝破這些時代的掣肘,大部分那個時代的小説情節都有所體現,比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都一直在説這個事情。

哪一個積極向上的小人物不都是在終其一生地衝破時代牢籠?

當然在合適的故事背景下,這樣的人物都是值得歌頌和學習的,因為他們都會有值得我們去汲取的力量。

可是我們的一生實在太短,我們的目的真的不是要去追求別人眼裏的不一般就能取悦自己,而找到最珍貴的自己的價值,已經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也許我讀書的境界還不夠高,難免總是把作者的許多描述當作是刻意安排的故事情節,其實往往未必如此。

但是作為讀者的我,還是十分感謝巴金先生塑造了這麼生動的人物角色,能讓人在當今這樣的時代下,讀到這麼有力量的故事。

巴金家讀後感 篇10

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家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通過家來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是舊社會、舊體制的積極的擁護者;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老三覺慧那邊,但他並不像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對於進步先進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堅定,在必要的時候也會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是的,在《家》中描述的這七十多個人物,各有各的鮮明特點,他們中大部分是舊社會、舊制度的擁護者,是當時社會的主流,但也有像覺民和覺慧這樣少部分的舊社會、舊制度的批判者,進步先進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這些人,才使“五四”後中國人民慢慢覺醒,開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無論什麼事情發生我們心中都要有夢。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家讀後感 篇11

《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法,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小説中的人物不下於七十個,其中既有專橫,衰老的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有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温順馴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長孫媳瑞鈺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小説着重刻畫了覺新這個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處於“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的薰染的人物。他的一生陷入極大的矛盾痛苦中,大大加強了這個人物的悲劇力量。

我問自己,家是什麼,家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不可以回答,但我可以肯定,家的真正含義一定不會是《家》裏面所寫的那種壓抑,封建,勢利……那種時代早已過去,那樣的家庭也該成為歷史。《家》無情地鞭撻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罪惡,同時也昭示了那積極,熱烈的青春,惟有那旺盛的青春才會敢於追尋那美好的夢想!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巴金家讀後感 篇12

巴金的《家》中若干章節讀來讓人感到難以下嚥,許多對話,太急於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矇昧無知:我寫小説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麼?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裏,我只想談談最耀眼的覺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箇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着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曆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並思考“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後矇住耳朵走進房裏,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蜕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陰影下有着令人惋惜結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着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説:“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着一個沉重的主題,字裏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鬥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巴金家讀後感 篇13

家,可以讓你想到什麼?家,在人們的眼中,都是愛的代名詞,是避風的港灣,是永恆的棲息地,但無論如何形容,家就是一個能給你幸福温暖的處所,它就是愛。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説中,“家”卻是一個明爭暗鬥卻不見硝煙的戰場。

《家》的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後。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一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長房長孫覺新,為人厚道,去很軟弱,原與梅表姐相愛,後屈從於老太爺之命而與李瑞鈺結婚,覺新的胞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從而和馮公館的馮樂山成了死對頭。覺慧愛上了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取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脱離家庭投身革命。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和鳴鳳的愛情。即使鳴鳳知道,婢女是不能和少爺相愛的,即使鳴鳳知道,他們的愛是沒有結果的,但她依然深深的愛着覺慧。她一直明白,做下人的便要好好侍奉主子,自己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掌握在主子手裏的.。下人的慣有思想操控着她,使她並不抱有反抗的念頭。不,也許是在她的潛意識裏還沒有“反抗”這個定義,但當她和覺慧相愛時,這種情緒就產生了。“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願意一輩子在公館裏頭服侍你,做你的丫頭,時時刻刻在你的身邊”。鳴鳳對覺慧如此深不可測的愛,給了她難以估計的勇氣和力量。於是就在那一天,鳴鳳帶着覺慧輕輕的一吻和“再過兩天”的承諾,在湖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就是鳴鳳反抗的爆發——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她沒有屈服,卻把生命獻給了真摯的愛情。她是為了追求幸福,自由等不可轉讓的權利而死,她是為了反抗封建家長制而死!

有句話説得“好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