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五篇

來源:文萃谷 2.75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合五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6)班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較好,學生計算能力也較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弱。解決問題的思路還不夠開闊和靈活。全班學生總體智力水平較好,但是一個班級裏學生智力差異明顯,班級學困生有幾個。學生總體學習習慣較好,但是,有少部分學生習慣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業,課堂作業也很是馬虎潦草,課堂經常不專心聽講,除此之外,個別學生還要做小動作,自由講話。種種現象,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所以,提高五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任重道遠。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點、難 點)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 個單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數的認識,有三個單元:第三單元“公倍數和公因數”,第四單元“認識分數”和第六單元“分數的基本性質”。第二部分數的運算,是第八單元“分數加法和減法”。第三部分式與方程,是第一單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規律,是第五單元的“找規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公倍數和公因數” 這一單元的要求大綱的要求比做了調整。第四單元和第六單元是有關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這兩個單元將揭示分數的意義,研究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是對分數進行通分和約分的基礎,因此教材在第三單元先教學“公倍數和公因數”。數的運算中,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分母小於10 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本冊教材在揭示分數的意義後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過程中,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計算的過程又是分數基本性質的運用。分數加減混合運算以及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教學,能及時引導學生將整數加法的運算順序和運算律推廣到分數加法中,發展遷移能力。“找規律”教學簡單圖形平移後覆蓋次數的規律。

由於學生對圖形平移已有初步體驗,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規律的能力,因此安排這一內容是恰當的,能逐步提高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推(還原)的策略分析數量關係,解決問題。這對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是有價值的。同時,能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策略分析問題的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2 個單元,一個單元是圖形的認識,即第十單元的“圓”; ”;一個單元是圖形與位置。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單元的教學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1個單元,是第七單元的“統計”。教學複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豐富學生對錶示數據方式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根據需要,有效地表示數據的能力。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的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同樣作了富有創意的嘗試,共安排四次。這些實踐與綜合應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

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內容的增刪和變化

本冊修訂後的教材,一共有十個單元。與實驗教材相比,主要是有以下幾個調整和變化。

1.重新整合年、月、日和24時記時法的認識

24時記時法的內容原本是安排在三年級上冊進行教學。但在教材實驗過程中,不少教師反映學生解決這部分內容中“求經過時間”的實際問題有一定困難,建議適當後移。考慮到“課標20xx年版”把24時記時法安排在第一學段,所以教材修訂時將這部分內容與年、月、日的知識加以整合,集中安排在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這樣,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他們從整體上把握常用的時間單位及其相互關係,同時也方便教師組織演示、操作以及相應的實踐活動。

2.提前安排兩步混合運算,鼓勵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課標20xx年版”把兩步混合運算的教學內容由第二學段移至第一學段,要求學生“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正數四則混合運算(兩步)”。為此,教材在修訂時作了相應的安排。儘管學生在此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一些簡單的兩步式題(含同級運算式題和乘加、乘減式題),但這些式題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逐次計算”。本冊教材安排的兩步混合運算式題涉及兩步混合運算的各種情形,自然也就涉及運算順序的各項基本規定,因此它對學生的後續學習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需要我們給予必要的關注。教材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還第一次要求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解決相關實際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兩步混合運算的意義和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更加宏觀地把握實際問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引導他們把解題思路與相關運算順序的規定有機結合,從而促進數學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3.按“解決問題策略”內容板塊的整體規劃,教學從問題出發進行思考的策略

從所求問題入手,根據數量關係先找出與這個問題直接相關的兩個條件,再把上述條件中的未知項作為新的問題,並繼續尋找與它直接相關的另外兩個條件……像這樣執果索因、逐步推理,直到所需要的條件都能從原題中全部找到的思考方法,我們稱之為從問題出發思考的策略。與三年級上冊安排的從條件出發思考的策略一樣,它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也有着廣泛的應用。體驗並掌握這一策略,不僅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經驗,而且有助於他們逐步加深策略體驗,不斷增強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併為綜合運用學過的策略以及繼續學習其他策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4.後移平均數的認識,重新設計簡單數據統計活動內容

根據“課標20xx年版”的要求,第一學段的統計教學,重點應讓學生了解統計活動過程、積累初步的統計活動經驗,不要求認識正式的統計圖表,也不要求認識平均數以及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為此,教材把原來安排在三年級下冊與平均數有關的內容後移至四年級上冊,同時,引導學生基於解決問題的需要,繼續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進一步體驗數據中藴含着信息,感受數據分析的意義和價值。與二年級上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一)》相比,本冊教材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經驗,瞭解並初步掌握數據的簡單彙總、排序和分組方法;另一方面,則引導他們對收集和整理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初步體會分析數據時不僅要關注個別數據,也要關注一組數據的方方面面,概括簡單分佈情況,這樣才能從數據中獲得更多也更有價值的信息。

二、教材簡析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材下冊共安排了九個單元,分四個領域編排教學內容。

1.“數與代數”領域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共安排7個單元,包括“兩位數乘兩位數”、“千米和噸”、“解決問題的策略”、“混合運算”、“年、月、日”、“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小數的初步認識”。

2.“圖形與幾何”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3.“統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4.“綜合與實踐”領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動,包括:“算24點”和“上學時間”。第十單元是本冊教材的“整理與複習”。還增設探索“有趣的乘法計算” 專題活動。

三、各單元分析

第一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上安排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適用於三位數乘兩位數,甚至三位數乘三位數的計算中去。因此,在整數乘法中,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具有很強的基礎性,把它組成一個單元,有利於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本單元安排了6個例題,具體如下:例1:兩位數乘10的口算(包括幾十乘幾十)

例2: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例3: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例4: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進位)

例5:兩位數乘幾十的筆算

例6:用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建議

1.教學兩位數乘10,鼓勵學生探索算法,在交流中相互印證,從中選擇比較方便的方法。

例1教學12×10,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從這些菜椒的堆放方式得到算法的啟發。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探索算法。

2.為解決實際問題而估算,體現估算的意義;創設需要估算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經歷估算的過程。

例2的編寫,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關於估算的教學思想,即估算不單是一種數學計算方式,更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教學估算不是學生被動接受怎麼算,而是主動探索新算法的學習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解決怎樣的問題用到了估算,體會是如何估算的,還要體會到估算都有什麼作用。

3.意義建構筆算的豎式,首先要解決分幾步乘以及每步乘的結果寫在哪裏的問題,然後要解決如何進位的問題,最後形成完整的計算法則。例3和例4都是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例3着重教學豎式的結構,包括乘的步驟以及每一步乘得的結果的書寫位置;例4着重教學乘法過程中的進位,並形成計算法則。這樣安排分散了難點,有利於課堂教學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重點並有效地解決難點。

4.教學兩位數和幾十相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簡便的豎式怎樣寫,還要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合理性。本單元計算兩位數乘幾十,一般採用筆算,尤其是像37×30這樣需要進位的乘法,不要求學生口算出得數。兩位數乘幾十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特殊情況,它的豎式在遵循計算法則的前提下,有特殊處理的方面。例5教學的這些乘法,使學生掌握簡便形式的筆算技巧。

5.教學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重視解題思路的形成,發展推理能力。

6.結合乘法計算,滲透乘法運算律和積的變化規律。

配合例5的“想想做做”第5題以及單元複習中的第8題、第10題、第11題都是結合乘法筆算,在滲透乘法運算律和積的變化規律。

第二單元:千米和噸

(一)教學內容

千米和噸不與其他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一起教學,是因為認識千米和噸需要相應的生活經驗支持,要在現實的情境裏體驗1千米是多長、1噸是多重,要聯繫萬以內數的知識進行千米和米、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低年級學生一般不具備認識千米和噸的條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級下冊教學這兩個計量單位。本單元共安排了兩個例題進行教學,分別是:

例1:認識千米

例2:認識噸

(二)教學建議

1.因地制宜,安排學生感知1千米的實際長度。

千米是比較大的長度單位,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儘管有些學生會聽到或看到這個長度單位,但並沒有形成1千米的長度概念。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低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有機會接觸千米,缺少感性認識來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無法像較小的長度單位那樣,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2.創設學習“噸”的情境,幫助學生體會1噸有多重。

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1噸的物體很重。學生認識噸,不可能像體驗1克、1千克那樣直接拎一拎、掂一掂,也不能像感知1千米那樣直接看到,只能間接體會。

3.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驗“千米和噸”的實際應用,並進行簡單的計算或估計。

練習三中第3、第4題都是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學生困難不大;第5題不必算出精確得數,通過估算就能解決。教材還安排了填表和測量的活動,如第8題,瞭解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的長度;第9題按自己走1千米所用的步數或時間,推算出從學校門口到哪裏大約長1千米。這些培養學生能力的活動,切不可忽視。

第三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安排了兩道例題和一個練習,具體安排如下:

例1:初步體會從問題出發的推理過程,解決有三個已知條件的,求還剩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

例2:利用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解決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求一共多少或相差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

(二)教學建議

教材安排遵循“策略”的教學規律,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中學習策略:先體會策略,再運用策略,逐步達到掌握策略的目的。教材主要安排求一共多少、還剩多少、相差多少的兩步計算問題,是因為這些問題的數量關係適宜從問題出發進行推理,學生很熟悉這些數量關係,有助於他們初步學會從問題向條件推理的思考方法,從而形成思路、掌握策略。

1.首次教學從問題向條件的推理,加強對學生引領的力度,凸顯思路的特點和方法。

2.解答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從問題想起的好處。

3.編排必要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要在練習中逐漸完善和穩定。教材編排的練習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針對策略的特點而進行的專項訓練,二是應用策略解答的兩步計算問題。根據問題先説出數量關係,再説説缺少什麼條件。利用“從問題想起”的策略推理分析兩步計算問題的數量關係。

第四單元:混合運算

(一)教學內容

在教學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較好地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統計的兩步運算,還初步接觸了乘加、乘減的計算。本單元教學混合運算,把計算從加減或乘除的同級運算擴展到加(減)乘(除)不同級運算,要求學生體會並掌握運算順序,學會使用遞等式表示運算過程與步驟,初步運用混合運算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水平,本單元只教學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安排了三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乘法和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

例2: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

例3: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材把不同級的混合運算分成了“有乘法也有加減法”和“有除法也有加減法”兩段,各安排一道例題教學,降低了認知難度,能方便教與學。

(二)教學建議

1.聯繫解決實際問題,體會運算順序

運算順序是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應遵循的規定,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規定?教材讓學生結合現實的素材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這就是把運算順序的教學與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相結合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學運算順序的同時,教學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初步體會列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算式,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列出分步算式再通過“代入”,把分步算式合併成綜合算式;另一種是根據題目的數量關係式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逐步體會 教材突出列綜合算式要依據問題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逐步養成先思考問題的數量關係,在列綜合算式的習慣。3.學會思辨

3.精心安排題組練習,使全單元的教學效果更好。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需要掌握多種類型計算的運算順序,有同級的、不同級的、有小括號的,如何把這些運算順序構建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結構,便於學生及時提取,正確使用呢?教材安排了一些計算題組,通過比較相同和不同之處,幫助學生熟悉並全面掌握運算順序。如p35/4儘管數據相同,數的位置相同,但是運算符號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相類似的安排還有p37/3、p39/3、p40/2。

第五單元:年、月、日

(一)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教學的計量單位中,時間單位比較抽象,難以體驗一個單位具體有多少,而且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時間單位的教學分成兩段安排。本單元是教學時間單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級教學的時、分、秒的基礎上,再來教學年、月、日的知識,以及24時記時法。全單元安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認識年、月、日

例2:認識平年和閏年

例3:認識24時記時法

例4:求簡單的經過時間

(二)教學建議

1.安排學生在年曆上收集、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比較不同年份二月的天數,教學平年和閏年的知識。

平年和閏年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它的二月份。教材把平年和閏年二月份的月曆作為學具,指導學生認識平年和閏年,體會有關閏年的規律。

3.聯繫生活常識,利用圖形直觀表示24時記時法的原理與方法。

4.解決“求經過時間”的問題,放開思考與算法。

日常生活中常有“求經過時間”的問題,其難易程度差異很大。本單元教材通過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使學生懂得“經過時間”的含義,初步學會求經過時間的思考方法。例4:例題安排的是求整點與整點之間的經過時間,要求獨立思考,允許解法多樣。問題要求“《動畫劇場》從14:00開始播放,16:00結束,播放多長時間”。這個問題不是很難,教材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學生可能看着鐘面思考,也可能仿照例3的直條思考,然後教材指出,還可以用減法計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經過時間”的含義。其實,在鐘面上或直條上直接數出播放時間,與列式計算,其思考過程是一致的,都是從16小時裏去掉14小時,只是它的表現形式不同,教學時要溝通它們的相同點。“試一試”是求非整點時刻之間的經過時間,教材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思考。用一條線段表示從8:00到9:00,再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表示10分鐘,在8:10下面標註開始,在8:40下面標註結束,學生直接看着線段圖計算播放時間。學生可以直接數,也可以列式計算。

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在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安排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面積的含義,常用的面積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些知識是平面圖形面積的起步知識,在以後教學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全單元安排七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面積

例3:認識面積單位

例4、例5、例6: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例7: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二)教學建議

1.加強直觀感受,在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上抽象出面積的意義。

過去的國小數學教材裏有“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叫作它們的面積”這句話,本單元沒有這樣寫出。而是聯繫具體材料,以豐富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的自主抽象與概括。

2.教學常用的面積單位,加強操作活動,形成面積單位的初步觀念。

與面積單位的基本概念有關的知識是:什麼是面積單位、有哪些面積單位、各個面積單位分別是多大、怎樣使用面積單位等。

3.通過測量,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通過計算正方形的面積,推算出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把面積單位的進率安排在本單元最後教學,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積公式,通過計算推理出相關的進率。

5.適時安排關於周長和麪積的比較。

周長和麪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屬於兩類不同的量。周長和麪積都存在於平面圖形上,學生容易混淆求周長和求面積的問題。所以,及時安排周長和麪積的比較,幫助學生區分這兩個不同的教學內容,是教學不可疏忽的任務。(1)比較計量單位及其使用。(2)比較概念及其算法。(3)體會周長相同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同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6.編排“動手做”,激發對圖形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滲透圖形的運動。

這裏安排的“動手做”,分別把一個較大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個較小的長方形,通過在大長方形和正方形裏畫小長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個數。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用計算和考慮圖形的周長或面積,只要關注圖形的形狀特點,思考怎樣把小長方形“放”在大圖形裏面,可以橫着放,也可以豎着放,可以思考怎樣放正好,怎樣放還會有剩餘,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第七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二)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一個物體、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在直觀圖形的幫助下比較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大小,比較兩個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能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繼續教學分數,把若干個相同的物體看成一個整體,認識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本單元一共編排5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例3:“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例4: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例5:“求一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建議

1.教學整體的幾分之一,創設有趣的情境,引發認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凸顯幾分之一的本質特徵。

2.教學整體的幾分之幾,突出它與幾分之一的關係。

3.求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是多少,加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4.把幾釐米改寫成十分之幾分米,把幾角改寫成十分之幾元,為教學一位小數作準備。

5.編排“動手做”,開展形象思維,體驗分數1/4的意義。

第八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

(一)教學內容

學習小數是認數的一次重要擴展,在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往往採用小數表示。本單元初步教學小數的知識,也為第二學段系統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基礎。全單元編排四道例題,具體安排如下:

例1、例2:認識小數

例3:小數的大小比較

例4: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二)教學建議

一位小數的含義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聯繫實際初步體會一位小數的含義,是本單元在知識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學任務。至於比較小數的大小和計算小數加、減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數含義的基礎上進行,都為深入體驗一位小數的含義而安排。

1.聯繫實際事例引出一位小數,初步揭示一位小數的概念。

“十分之幾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是國小數學對一位小數意義的概括性表述,學生需要在豐富的感性認識中逐漸形成這個概念。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裏,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初步認識一位小數以後,例3安排比較一位小數的大小,例4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數意義的實際應用,也是小數概念的繼續加強。

3.精心編排練習題,加強概念,發展數感。

練習十一是全單元的綜合性練習,在紮紮實實練習有關一位小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十分重視一位小數的概念的進一步強化,以幫助學生髮展數感。(1)數形結合,加強一位小數的概念。例如練習中的第1題、第3題、第5題。(2)感受數之間的關係,發展數感。例如練習的第10題。

第九單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學內容

例1:簡單的數據彙總

例2:分析數據,並進行簡單的數據排序和分組

(二)教學建議

1.把各個小組的數據合併,是常用的彙總方法;把數據按不同標準分類,是常用的數據整理方法。

2.分析數據、引發思考,發現並解決問題。

統計教學要體會數據裏藴含着信息,既然是“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數據裏的信息。學生開展統計活動,不僅應得到有用的數據,還要對數據進行深入的思考,發揮數據的作用與價值

四、教學進度

全冊教材共安排53課時的教學內容,另外還安排了5課時的全冊內容的整理與複習。全學期大約還有20%左右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便於教師創造性的安排教學。

周 次日期教 學 內 容 和 課 時 安 排備 注
1
兩位數乘兩位數(4)
2
兩位數乘兩位數(4)
3
兩位數乘兩位數(2)有趣的乘法計算(1)機動(1)
4
千米和噸(3)機動(1)
5
解決問題的策略(4)
6
混合運算(4)
7
混合運算(1)實踐活動(1)機動(2)
8
年月日(4)
9
年月日(2)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2)
10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4)
11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3)機動(1)
12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4)
13
分數的初步認識(二)(2)小數的初步認識(2)
14
小數的初步認識(2)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2)
15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2)實踐活動(1)機動(1)
16
整理與複習(4)
17
整理與複習(1)期末複習(3)
18
期末複習、考試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材情況簡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具體可分解如下:

在"數與代數"領域教學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徵,質數和合數。教材在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法、減法,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教學圖形的變換和長方體和正方體。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並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與概率"領域教學眾數和複式折線統計圖。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來教學,還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聯繫上述三個領域的教學內容編排3次實踐活動,教學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教材還編排了一些"你知道嗎",介紹數學背景知識。編排一些思考題,作為彈性的教學內容。

教材編寫時,考慮了高年級數學教學的知識量比中年級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意識比中年級強。教材適當調整了編寫體例,設置了例題、試一試、練一練、練習、整理與練習等欄目與版塊。

二、班級情況分析

1班:

2班:

3班:五(3)班現共有57位學生,本學期插入了1位男生。接任這個班級已有三個學期,本學期是第四學期,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班數學在第一學期有些進步,但相差微乎其微,並與兄弟班級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學生方面,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紮實,如計算方面,好多學生整數乘除就沒有學好,計算錯誤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優生不多,差生不少。學生的作業習慣不好,上學期開學初有10來位學生作業經常沒有按時做,到期末還有幾位習慣不好,要班主任齊抓共管,按時完成還成問題。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利用中午時間,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同時輔導好優生,使本班更多學生爭取考到90分以上。

4班:五(4)班本學期共有54位學生。接任這個班級已有三個學期,本學期是第四學期,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下,我班數學有些進步,但與兄弟學校相比,還有較大距離。學生方面,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紮實,如計算方面,好多學生整數乘除就沒有學好,計算錯誤率高,以至全班平均分不高,優生不多,差生不少。學生的作業習慣不好,上學期開學初有10來位學生作業經常沒有按時做,到期末還有幾位習慣不好,未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利用中午時間,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同時輔導好優生,使本班更多學生爭取考到90分以上。

5班:

三、教學總目標

①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徵;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④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⑦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徵。

⑧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多利用多媒體小平台,創設的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的教學情境。

(2)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特別是計算能力的培養,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

(3)要求學生能預習教材,上課能更好接受新知。

(4)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組織好一對一幫教學習,抓好後百分之二十學生的學習。

(5)加強課堂練習時間,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

(6)加強單元檢測,及時讓學生及教師自己反饋教學情況,以便查漏補缺。

(7)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8)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9)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文化知識水平,積極參與教科研活動,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深入鑽研教材,充分利用35分鐘,讓課堂事半功倍。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本學期教學總的目標要求: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經歷探索和理解分數的意義、性質和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的特徵以及探索和掌握圓的周長、面積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有關的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

3、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相關數據的過程,能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關的折線統計圖。

數學思考:

1、在認識等式、方程,探等過程中,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2、在認識公倍數、公因數等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3、在認識分數的意義等過程中,發展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不斷增強數感。

4、在學習用數對確定位置,認識圓等過程中,鍛鍊形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5、在學習統計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解決問題: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的方程、分數、數對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

2、在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體會其特點和價值。

3、在用數對描述簡單行走路線和簡單的圖形變換等活動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應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感受自己在數學知識和方法等方面的收穫與進步,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嚴謹性,不斷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

3、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本學期教學主要內容:

本冊的教學內容主要有:方程、確定位置、公倍數和公因數、認識分數、找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簡單的統計、分數加法和減法、實踐活動、解決問題的策略、圓、實踐活動、整理與複習

三、教改措施:

1、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學生知識形成和探究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方法的積累,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學習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動腦、動口相結合,討論、搶答等形式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周圍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內學知識,課外學技能,運用理論,使學生真正做到將知識的掌握靈活運用。

4、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細心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5、精講多練,熟能生巧。

四、班級情況總體分析:

五(3)班有學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學期及格率均為98%,優秀率達72%。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等能力。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五、各單元主要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與難點等:

1、方程(8課時)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經驗,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符號感。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教學難點:會列方程解決一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質,會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實際問題

2、確定位置(2課時)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知道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定;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用數對描述實際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到用數對描述方格圖上點的位置的抽象過程,逐步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豐富對現實空間和平面圖形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感受數對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

教學難點:會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數和公因數(6課時)

(1)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會學習和教學重點:探索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難點:認識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4、認識分數(10課時)

(1)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探索並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用分數表示計量單位換算的結果,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使學生經歷分數意義的抽象、概括過程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學生初步瞭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會把假分數化成整數或帶分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

5、找規律(2課時)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能根據某個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並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有序列舉和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之一,進一步培養髮現和概括規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顧與反思探索規律過程的意識。

(3)使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努力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用平移的方法探索並發現簡單圖形覆蓋現象中的規律

教學難點:能根據某個圖形平移的次數推算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體會有序列舉和思考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之一

6、分數的基本性質(9課時)

(1)使學生探索並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掌握約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經歷分數基本性質以及約分、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進一步發展數感,培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悦,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約分和通分的方法正確進行約分和通分

教學難點:經歷分數基本性質以及約分、通分、分數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

7、統計(2課時)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能讀懂常見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要求把複式折線統計圖補畫完整。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比較和簡單的判斷、推理,發展統計觀念,培養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進一步感受統計方法對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價值,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能讀懂常見的複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要求把複式折線統計圖補畫完整,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的過程。

8、分數加法和減法(5課時)

(1)使學生聯繫已有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知識,探索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分母分數加、減法。

(2)使學生聯繫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瞭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於分數加、減法,並能應用運算律或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

(3)使學生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4)使學生在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體會數學知識的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發展分析、比較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5)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過程的探索性,獲得成功的樂趣和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簡單的分母分數加、減法,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9、解決問題的策略3課時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大部分學生已經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掌握了大量的基礎知識,他們能靈活地運用,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強,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的方法,但也有個別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相對弱一些。還有部分學生由於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業馬虎,字跡潦草,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優等生與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對學困生能進行個別輔導,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幫助,促使其自覺學習。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特別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和責任心的培養,學會思考方法,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在書寫上要進一步提高要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培養其責任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第一單元“分數加減法” 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能理解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並能正確計算;能把分數化成有限小數,也能把有限小數化成分數;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第三單元“分數乘法” 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第五單元“分數除法” 瞭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結合實際情境,能用多種方法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單元“用方程解決問題” 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於有兩個未知數,需要選擇設一個未知數為x,再根據兩個未知數之間的關係,用字母表示另一個未知數。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空間與圖形

第二、四單元“長方體(一)(二)”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徵,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瞭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引領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第六單元“確定位置” 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離來表示物體位置;在具體的情境中,自建參數系確定位置。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數據的表示和分析” 學生在這一單元認識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複式條形統計圖、複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簡單的複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實例,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

(四)數學好玩

本單元設置了“象徵性”長跑、有趣的摺疊、包裝的學問三個內容,主要目的鼓勵學生從數據中獲取儘可能多的有效信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思想,鍛鍊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三、全冊教學內容及教時安排(以單元為單位)

(1)分數加減法:7課時

(2)長方體(一):10課時

(3)分數乘法:12課時

(4)長方體(二):10課時 整理與複習:3課時

(5)分數除法:8課時

(6)確定位置4課時

(7)用方程解決問題5課時 數學好玩:2課時

(8)數據的表示和分析:8課時

(9)總複習 :5課時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在本學期中,要提高教學質量,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1。注重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提優補差工作。讓學優生和學困生結對, 達到手拉手同進步的目的。

2。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 體驗理解數學。

3。踏踏實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以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滿腔熱情的工作作風,虛心向同事學習,同時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對學生的培養。

4。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十分明顯。因此,對重點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課件設計,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效率。

5。每週參加教研活動,聽有經驗老師的講課,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五、輔導計劃

1。上課時對學困生多加註意,有針對性地提問,找到他們學習上的難點,予以解決。

2。為了做好抓好兩頭,保住中間的工作要點,努力設計讓優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學手段。設計提問,設計練習,分析內容注意選擇性問題。同時明確練習題的難度的層次性,使學生有的放矢。能在較短的時間裏,較好的全面的完成練習題。

3。重視差生的錯題訂正,不厭其煩的反覆地幫助差生完成基礎性作業,直至學生真正弄懂為止,對差生的作業保證做到面批面改。

4。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幫助潛能生從態度到習慣,從上課到家庭作業的指導形成合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