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後感600字大綱

來源:文萃谷 5.81K

父女母子之間的緣分,是將你和他手上繫了一根線,他的漸行漸遠不能拉動你,卻有了一絲痛楚,是牽掛,是回憶,是生的意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目送讀後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目送讀後感600字大綱

  目送讀後感600字(一)

這個寒假,我讀了台灣著名女作家龍應台的散文集《目送》。它,是一本適合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寒假,我雖然只讀了其中二十六篇,卻已經深深感動。

同名主打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台敍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台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説:“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台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説,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台“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台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目送讀後感600字(二)

父女母子之間的緣分,是將你和他手上繫了一根線,他的漸行漸遠不能拉動你,卻有了一絲痛楚,是牽掛,是回憶,是生的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得,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隻管一個人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記憶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時候:總會看見奶奶一臉不捨的神情,雙手急促纏着圍裙,那時的我總以為:

又不是不會回來,擔心什麼。便一臉不耐煩走開了。卻不曾想這卻是最後一次見面。奶奶因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傷心當生命裏最關心的人走了,我們才知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着我的離開,哪怕轉了彎仍捨不得收回目光。

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着愛與釋懷與生命的和解。

小時候,每當遇到兩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問爸爸媽媽:你説我選哪一個好?我們總是喜歡把問題丟給父母,當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面對,然後去解決。

昨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裏,讓他們的眼睛多落點在我們的臉龐上,而不是含淚看我們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有些路,只能一人走,你給孩子的只是些精神上安慰與支持,讓他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人過。有些關,只能一人過。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讀後感600字(三)

這個暑假,一本名叫《目送》的散文集伴我成長。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華安上國小的第一天,母子手牽手,當鈴聲響起,兒子奔跑在人羣中,媽媽在穿梭紛亂的人羣中無比清楚地看到自己兒子的背影,而兒子也在不斷地回頭看媽媽。

華安十六歲,到美國做交換生,當媽媽在機場與兒子擁抱告別時,“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華安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母親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意搭母親的車。母親只能在高樓的窗口望到兒子的背影。“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在文字中看到一個孩子的長大,更讀到一個母親的深情。我不僅想到了我自己。幼兒園裏,爸爸放下我後堅決地離開,我的眼睛一直望到爸爸的背影消失在人羣中;國小時,當我獨自一人走過熱鬧的十字路口,不必回頭,我知道,有一雙眼睛在望着我,直到我安全。爸爸説:“兒子,你要快快長大!”媽媽卻説:“兒子,你怎麼這麼快就長大了呢?”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當孩子長大,從父母的生命中分離出去,父母任是不捨,也多欣慰。爸爸的厚望,媽媽的深愛,且珍惜。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書中的那些生老病死聚散離合,那些恩恩怨怨坎坎坷坷,告訴我,人生的漫漫長路,註定要一個人走。在我8歲那個暑假,父母讓我一個人搭飛機來回北京。雖然這邊有爸爸媽媽送我到機場,那邊有奶奶來接,但心裏還是忐忑,當然還有一些小刺激。脖子上掛着無人陪伴的標誌,隨着空乘員上飛機,找座位,下飛機,等到奶奶來接,一切都順利。自豪感一下子上來了,離開爸爸媽媽,我也可以。小升中報名,排一天長長的隊,獨自進到陌生的環境,接受陌生老師的考試,當老師説“不錯”的時候,一天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了。我知道,這樣的路,我還要一直走下去。

目送,當我們目送身邊親愛的人背影漸行漸遠,只要珍惜曾經相聚的時光,珍愛彼此,就不必遺憾;目送,當我們目送時光的背影漸行漸遠,只要我們曾經踏實走過,再回首,也坦然。

讀龍應台的《目送》,我沉思良久,也感悟良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