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近衞軍》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文萃谷 2.95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年近衞軍》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精選10篇)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1

一曲生動地蘇維埃政權歌,一場激烈地斯大林保衞戰,地下區長和地下市委書記的死,彷彿魔術一般的傳遍了蘇維埃每寸土地,喚醒沉睡的人們起來抗爭。因此,這不是扼殺地下工作者繼續工作信念的幽歌,而是號召天下青年志士起來奮勇抗敵的高歌,是一曲生命之歌、永恆之歌。以杜爾根尼奇奧列格為首的“青年近衞軍”們奮勇向前,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青春書寫了一幅幅美麗的生命樂章,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共產主義,奉獻給了人們。叛徒福明終究沒有逃脱正義的懲罰,他的死告慰了為正義而戰的英烈們。

在謝遼薩與每個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場戰爭最終贏得了勝利。雖然謝遼薩等40餘人都犧牲了,但他們的精神仍在傳遞,傳遞給每個人、每個角落。我多麼想成為一個像奧列格一樣勇敢而有智慧的人呀!。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一定要以奧列格為榜樣,努力學習,不怕困難,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棟樑之材!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2

《青年近衞軍》是反映前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為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

1940年12月17日,德、意、羅、匈、芬五國550萬軍隊突襲蘇聯,準備不足的蘇軍節節敗退。但在德軍佔領區內,游擊隊卻異常活躍,他們經常以火攻的方式襲擊德軍。在克拉斯諾頓,就有一個大型的游擊隊——青年近衞軍,他們由奧列格、萬尼亞、鄔麗亞、謝遼薩、劉勃卡領導,主要在伏羅希洛夫格勒州活動。

當然,戰爭時代也少不了愛情。書中還恰如其分地描寫了謝遼薩與華麗雅、奧列格與妮娜、劉勃卡與謝爾格等年輕人之間的純真愛情。他們不管是年長年幼,但都是有血有肉、感情豐富、可敬可愛的人;他們都以不同的個性顯示出共同的美德,而這些美德又都在特們一個個具體的鬥爭行動中得到充分的表現,感人至深!

我們還能感受到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美與醜的強烈對比,但讀起來毫不費力,而是自然而然地展現。這一切都使這部小説成為了一本既有高度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

這本書通過對前蘇聯波瀾壯闊的為國戰爭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的宏偉規模和廣泛的羣眾基礎,告訴人們正義戰爭必勝的道理,揭示了德國法西斯的兇殘本性;告訴大家真理必勝,失敗的苦果只能丟給那些惡棍承受。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3

暑假裏,我讀完了《青年近衞軍》,有許多感受。

《青年近衞軍》講述了1942年7月,德軍突破蘇聯南方軍防線,佔領了克拉斯-諾頓。因為法西斯的暴行,許多共青團員組織起來,以奧列格和杜爾根尼奇為首的“地下抗德軍組織”青年近衞軍。他們掛紅旗、發傳單、刺探情報,還炸燬了敵軍運輸線,並將叛徒處死。他們極大的鼓舞了居民的勇氣。成員被捕後,無論怎樣嚴刑拷打,他們都不會出賣戰友。

這羣人多麼勇敢!無論怎樣嚴刑拷打,他們都一直堅持與法西斯鬥爭,直到獲得抗戰勝利。

是啊,我們在生活中,不也該這樣嗎?

我在三年級時,參加了學校的管樂隊。那時是在暑假,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球,烤着我們。我們還要在操場上天天訓練,又熱又累。本來我不想學了,在家裏玩多舒服,還有空調。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我們每個人都沒有因為累而退出訓練。後來,我們在日照市裏的管樂隊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

是啊,就是這麼簡單。相信我,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4

《青年近衞軍》主要講的是一羣前蘇聯青年學生為了保衞祖國,與德國法西斯進行搏鬥,為蘇聯紅軍進行轉移和反攻爭取時間,最後因為有人被抓,受不了德軍的酷刑,透露出了“青年近衞軍”的人員名單及指揮所,以至青年近衞軍全體被捕,被絞死或槍決。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奧列格。他是青年近衞軍的核心人員———指揮員,他過人的勇氣和領導才能讓人佩服。他知道集中行動容易被敵人發現,就把青年近衞軍分成了幾個小隊,分設了幾個指揮所,並將戰區分為兩分:前沿和敵後,身體比較單薄的隊員在敵後,強壯的在前沿,配合行動,以此來拖住敵人。

我其次喜歡謝廖沙·邱列寧。他也是青年近衞軍核心集團中的一員。是青年近衞軍的一員猛將。他曾經火燒德軍司令部,把德軍燒得哇哇大叫,抱頭鼠竄,他還解救了一名被俘虜的蘇聯紅軍戰士,幾拳就打死了那個押送被俘紅軍的德軍士兵;在近衞軍中,他還曾幾次伏擊德軍,使德軍大批傷亡,慌忙逃竄。

青年近衞軍是一支英雄的隊伍,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他們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都是巨人,是我們學習的目標,他們面對死亡大無畏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我們中間,傳承在所有愛國之士的身上,也傳承在所有人的心裏。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5

最近,關於 “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 ” 的報道出現在新聞和報紙上,全國人民無不歡欣鼓舞,我不禁想起一部反映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衞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 —— 《青年近衞軍》。法捷耶夫成功地塑造了蘇聯衞國戰爭中一個青年戰鬥集體的英雄羣像,並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這些青年英雄的靈魂之美。善良而滿懷正義感的奧列格,美麗而氣質高雅的鄔麗婭,頑強而無所畏懼的邱列寧,還有可愛而活潑機靈,同樣天不怕、地不怕的 “ 穿裙子的邱列寧 ”—— 劉勃卡。這幾個人的藝術形象始終活在我的心裏,至今還是那樣青春亮麗,充滿活力,他們高高舉起的理想旗幟,永遠在讀者心中飄揚,正如那 “ 十月革命 ” 和 “ 衞國戰爭 ” 的光輝旗幟永遠在歷史上飄揚一樣。

這四個人在小説中的出場亮相我至今記憶猶新。小説一開頭,法捷耶夫就描寫了鄔麗婭在水邊摘百合花的情景,人與花交相照映,形成極美的畫面。從戰爭陰影籠罩家鄉,一直到鄔麗婭英勇犧牲,她對美的追求一以貫之,因為她本人就是美的化身。接着出現的是身材嬌孝衣着華麗的劉勃卡,街道上逃難的人羣一片混亂,她卻在路邊神氣活現地指手畫腳,大聲嚷嚷着疏導交通,甚至匪夷所思地跳起舞來……這個熱情洋溢、無所畏懼的女孩,即將在淪陷區展開她可歌可泣的表演。第三個出場的是奧列格,當逃難的人流在草原上湧動,鄔麗婭所坐的`馬車差點因轅馬受驚而翻倒時, “ 一個高大、寬肩、淺色頭髮、沒有戴帽子的青年,一下子似乎鑽到馬肚底下 ” ,接着她就在兩個馬頭之間看到了 “ 那個青年的非常年輕的、朝氣蓬勃的臉 ” ,他就是略帶羞澀、有點口吃的奧列格。而當人們都在一片慌亂中忙於撤退或逃難時,那個瘦小靈活,像野草一樣柔韌的邱列寧卻已經滿身泥土地從戰場上溜回了家,他緊張而興奮地告訴姐姐華麗雅,自己曾和紅軍戰士一起戰鬥,並親手殺死了兩個德國鬼子……

可能,我們對於這一段歷史會因過於陌生而產生鄙夷。生長在和平和發展中的我們這一代,豐饒的物質無法填補我們精神的迷惘。我們的青春在安逸的温牀裏變得腐朽而貧瘠。

苦難,是我們成長最稀缺的一劑營養。沒有經歷苦難,是導致我們精神貧血的病因。如何面對苦難,如何用困難磨礪我們的靈魂,是我們成為一個人的基矗

一個健康而血肉飽滿的人,一個堅強而有人格本性的人,懂得怎樣去維護和捍衞民族的正義和國家的尊嚴。《青年近衞軍》正是以此作為敍述的圭臬。在硝煙瀰漫的年代,那羣血氣方剛的青年,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和美好的血肉之軀鋪就了祖國領土的每一寸聖潔。炮火堆積起來的青春人生,完成了他們人格的高貴。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我們中華民族何不曾 為了保衞祖國,灑盡他們的熱血70個春夏秋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70週年了,由此而激發出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神州大地上激盪,在華夏兒女心中湧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當前,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應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個大局,爭做新世紀的“青年近衞軍”,就讓我們飛揚的青春和年輕的生命在為祖國強盛而奮鬥的過程中閃耀出奪目的光彩吧!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6

上次我在書店,我買了一本《青年近衞軍》,讓我回味無窮。

《青年近衞軍》的主要內容是:1942年7月,德軍進攻伏多希洛夫格勒,那裏的居民開始撤退,包括青年。在這時,一個叫謝遼薩。邱列寧的青年一把火燒了德軍司令部。這時一個叫劉勃卡的女孩想把青年們組織起來,成立一個叫青年近衞軍的組織。在組織下,他們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任務,但最終全部英勇就義。

看了這本書,你一定能感受到蘇聯青年的英勇。劉勃卡臨時前都不肯跪下;奧列格被打斷右手叫都不叫一聲;謝遼薩被用通條戳進傷口叫都不叫。

同時,我又感受到了德軍的殘忍。他們將青年近衞軍的隊員扔進水井裏,又推下2輛煤車,將其活埋;將隊員和黨員,綁在燒得火紅的凳子上。為了不讓他們逃跑,打斷他們的雙手。用通條插進傷口。真是殘忍至極。

但是,青年近衞軍又那麼多次出色地完成任務。謝遼薩單人竟敢火燒德軍的司令部。他們夜裏襲擊監獄。完美的襲擊了驅趕牛羣的德軍。

哎,戰爭,希望快點消失。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7

雖然現在老師杜絕課外書,但我還是在放假期間看自己喜歡看的書,《青年近衞軍》就是其中一本。

我先看作者,作者是蘇聯俄羅斯作家法捷列夫。1945年,法捷列夫根據克拉斯若頓共青團地下組織“青年近衞軍”與德國法西斯佔領軍進行鬥爭的事蹟,完成了長編小説《青年近衞軍》。

一九四二年七月,頓巴斯礦區的小城克拉斯若頓被德國法西斯軍隊佔領,當地未及撤退的青年,以共青團員為核心,在地下區委的領導下,組成了“青年近衞軍”,展開了英勇的鬥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使人民受到巨大的鼓舞。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克拉斯諾頓收復的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大部分成員不幸被捕,壯烈犧牲。這就是小説《青年近衞軍》所根據的事實基礎。 ……

情節的發展緩急有致,起伏跌宕,引人入勝,扣人心絃,一步一步地展現出蘇聯衞國戰爭中波瀾壯闊的鬥爭畫面。作者為了塑造英雄們的光輝形象《青年近衞軍》是真人真事與藝術虛構完美統一的典範,又是法捷耶夫熱烈追求和冷靜思考的結晶,不愧為一部優美的英雄史詩。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衞軍》是一部反映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衞國戰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我也有。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8

寒假裏,我閲讀了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的長篇小説《青年近衞軍》,這部小説情節十分曲折,書中主人公的崇高精神令我肅然起敬。

故事發生在反法西斯衞國戰爭時期一個叫克拉斯諾頓的小城,一批勇敢的共青團員祕密成立了“青年近衞軍”,與駐紮在當地的德國侵略者進行了一系列的鬥爭,終因叛徒的出賣,獻出了他們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本書熱情讚頌了俄國青年們的革命鬥志。書中“青年近衞軍”組織的主要成員如奧列格、邱列寧、萬尼亞、劉勃卡等都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奧列格,他遇事沉着冷靜、機智靈活,是一位出色的青年領導人。幾位黨領導都十分欣賞他的才能。在他的領導下,“青年近衞軍”的活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他們處死了叛徒福明,收聽蘇軍戰報,散發傳單,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收集武器搶救被俘同志等,使敵人的囂張氣焰受到了致命打擊。然而,他們也為自己的年少付出了代價,除夕夜,德軍逮捕了萬尼亞、莫什柯夫、葉夫蓋尼。由於葉夫蓋尼的叛變,“青年近衞軍”大部分成員先後被捕,奧列格等人也未能倖免,最終,這些英勇的青年們結束了他們短暫而又光榮的一生。革命勝利後,他們被追認為烈士,成為人們緬懷的英雄。

讀完《青年近衞軍》,我一直在思考,戰爭年代的青少年,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熱愛生活,嚮往未來,具有高尚的共產主義品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敢機智的鬥爭精神、非凡的組織才幹和應變能力,因此他們能團結起來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對於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説,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向“青年近衞軍”學習,學習他們毫不畏懼地與惡勢力作鬥爭的精神,雖然時代變了,但“青年近衞軍”中主人公那種崇高的道德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青年近衞軍的英勇固然可敬,但作為現代社會的青少年面對敵人時需要更加的成熟冷靜,因為青年近衞軍喪失生命的根本原因在於經驗不足,對自己內部的成員過於信任,缺乏足夠的警惕心,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所以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保持冷靜和充分的警惕會使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功。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9

《青年近衞軍》是反映前蘇聯人民在反法西斯為國戰徵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傑出作品。曾在1946年獲得前蘇聯國家獎。

小説通過“青年近衞軍”組織、克拉斯諾頓地下委、伏羅希洛夫游擊隊的對敵鬥爭,描繪了一副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歌頌了偉大的為國戰爭,展現了戰爭的宏偉規模和廣泛的羣眾基礎,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兇殘本性,表明了正義戰徵必勝的真理!

小説以1940年克拉斯諾頓的地下鬥爭的史實為基礎,藝術性的再現了當年的歷史史實,塑造了“青年近衞軍”總部領導人奧列格,萬尼亞,鄔麗亞,謝遼薩,劉勃卡等青年英雄的光輝形象,同時也着力描寫描寫了地下州委書記普羅親柯、區委書記劉季柯夫等老一輩的領導人的堅苦卓絕的鬥爭和他們對社會主義事業與共產主義理想的無比忠誠。

在小説裏,作者恰如其分地描繪了謝遼薩和華麗雅,奧列格和妮娜,劉勃卡和謝爾格等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真愛情,以及普羅慶柯和卡佳等處在患難中的人。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因為在着本書裏我們還可以感到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美與醜的強烈對比,但讀起來卻毫不牽強,而是自然而然的展現。這一切都使這不小説成為即具有高度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藝術性的作品,所以我喜歡這本書。

《青年近衞軍》讀後感 篇10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白樺林》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國際歌》也許也有很多人學過吧。

那麼,在《青年近衞軍》一書中,那些英勇的“青年近衞軍”們,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吧,我仔仔細細地點過了書結尾處點到的所有成員的姓名,大概是五十六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這本是以二戰背景的書,讓我感觸頗多。他們那些就如同英雄一般的身姿,瘦弱卻高大。他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與那些德國法西斯的走狗們周旋,一次次地給予他們沉重的打擊。他們燒燬了職業介紹所,成立了高爾基俱樂部,就像是一個真正的成熟的人一樣,將革命以及那革命的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他們堅信着紅軍的到來,可是卻沒有親眼看到勝利,便永遠長眠在了革命的戰場上。也許,在這個故事中,背叛與信任,也有着重要的聯繫,有英雄,必然就會有叛徒,懦夫。

説實話,本人並不喜歡以二戰作為背景的故事,但是《青年近衞軍》並不同別的書一樣,別的書總是圍繞着一個亙古不變的題材,父親説,如果一本書可以作為經典,那麼必定有一種不同的,可以吸引人的東西。在《青年近衞軍》中就可以找到,那是一種新的東西,一本好的小説,並不需要太多華麗去修飾主角,在《青年近衞軍》中,那些從容、勇敢的年輕人,都是一個鮮明的形象,都是真正的主角,躍然紙上。“女演員”劉巴、奧列格、鄔麗雅、謝爾薩,他們都是好樣的,他們那瘦削卻不屈服與暴力的抗爭,如同鏡子,映出了反叛者的醜陋與渺小。他們其實可以看到勝利的那一天,可是背叛的影子,懦弱的聲音,在隊伍中盤旋。

當讀到舒爾迦被刀從身體中穿過,卻盡力地站直了身子,跳進了坑中,大聲地銘唱起《國際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們……”的時候,真的很想哭。舒爾迦被福明背叛,成為了俘虜,最後從容就義,還高昂的唱着《國際歌》的情景,讓人難忘,周圍人的應和,讓人突然想要掉下淚來,這是在最後一刻,生命的最後一刻的吶喊,從容地淡定,還有這一種作為英雄的情懷。

當謝爾薩燒掉了職業介紹所,那配着的火光漫天的插圖中,那奮力奔跑的身影,那大快人心的鏡頭,讓人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也忍不住咒罵,法西斯,快從這個國家滾出去。那一刻,是希望蘇聯可以獲勝,然後可以解放,還他們原來天地,給他們自由的家園。

“啊,我親愛的女友……站起來吧,我們還可以一起去戰勝敵人,你還可以像在五一節一樣歡笑……”那練習簿上,寫着的詩句,那個大男孩羞澀地説,我還沒有寫完。《青年近衞軍》少量的穿插了純潔的友誼與愛情,還有至死不渝的夫妻關係,在那個時代都顯得尤其珍貴。那個鎮上的人們都是愛着自己的祖國,可以看出,就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園,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國情懷。

最後的審訊,讓人看不下去,被斬掉右手,讓其坐在燒紅的鐵板上,還有被斬掉左腳等等,身體上的撕心裂肺的痛苦,卻哼都不哼一聲,最令我震撼的是,一幅配畫的插圖:滿山遍野的白色十字架斜插在草地上,最前面的那一個白色十字架上,飄舞着的是一條鮮豔的黃色圍巾,那副唯美的畫面,似乎宣誓着近衞軍們最後的話語:共和國萬歲。

這些人是羣英雄,法捷耶夫筆下的這羣英雄,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那些大義凜然,願為國獻身的精神,也許是這麼本書留下來的原因。這是真人真事與藝術虛構完全結合讚譽了英雄的事蹟的史詩,讓人不禁濕潤眼眶。

不禁又想哼唱,哼唱着祭奠,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與生命,長眠在戰場上,那片白樺林深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