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5.63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孝圖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精選12篇)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1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於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如説“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説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着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歎!

其實,隨着科技的發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在已用不着那麼誇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這都是多此一舉,若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讚揚;若是現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温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2

魯迅先生本人極為孝順,他並非反對孝,而是反對殘害人性的封建主義孝道。

本文重點寫了“老萊娛親”,一個老頭子躺在父母跟前,拿着搖“咕咚”裝樣,裝孝順父母,這東西不該拿在老萊子手裏,他應該扶一根枴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郭巨埋兒”,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故埋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殘酷。本文通過描寫魯迅在青年時代對於《二十四孝圖》的理解,揭示了當時中國社會思想的封建。

身為孩子要孝敬父母,要對父母實實在在孝敬;身為父母要關心、疼愛自己的孩子,並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3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體現出來了。

文中説,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計劃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着,只要打心眼裏替母親着想,替父親着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説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説:“好,我要做一個孝子,卧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説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説,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勁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4

《朝花夕拾》這本書你一開始看會覺得它的文字很難懂,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白話文,但你若是靜下心來,仔細的品讀與琢磨,你就能發現它真的很有意思。

魯迅先生把他曾經的那些快樂的、難過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寫進了這本書裏,其中,《五猖會》是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篇。 《五猖會》主要講了”我”想去看五猖會,可父親卻讓”我”去背《鑑略》,最後,”我”背完書,出發去看五猖會的時候,卻不那麼高興了。

這一篇,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是很明顯的,讀起來也不是那麼吃力,作者把對曾經封建的教育方法的批判也寫了進去,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思想有多麼的痛恨。這一點從《二十四孝圖》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對其中的”老菜娛親”與”郭巨埋兒”表現出了十分厭惡的心理,因為這兩個故事,表現出了極其扭曲的`孝道,魯迅先生對當時兒童所體驗的那些不正常的、所謂的孝道感到深深同情,他想打破這種束縛,想創造一個”新中國”,那裏沒有戰爭,沒有封建的舊思想,是一個真正和諧、自由、平等的地方。

讀完此書,我能感受到魯迅先生那顆火熱的心,這裏既有温馨的回憶,又有理性的批判,帶給我許多美好的精神享受。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5

《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回憶了魯迅先生小時候對《二十四孝圖》的觀感及長大後對《二十四孝圖》的批判,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殘酷與虛偽。

作品着重解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作品。而魯迅先生將其稱為“肉麻當作有趣”,“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可見魯迅對《二十四孝圖》的討厭。

在這舊時代的中國,大家都推崇這種“孝”,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一定是好的。“抱着這思想,在那個大多人都不識字,見識短淺的時代,就連魯迅先生的女傭人阿長都可以流利的講出來。可見影響之深,範圍之廣。這種觀念當是錯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流傳下的'思想做出判斷,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封建思想,就猶如一所監獄,把人們囚禁於此,被隔絕的人們手足無措,只能聽信於那些傳播者的讒言。作為現代人,我們不處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所以,對於那些封建思想需要採取不聽,不信的態度,要對它進行抨擊,只有這樣,社會才能更好的發展,更好的進步。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6

這兩天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的前十二孝,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孝。那個身葬父的董永,以前只從電視劇中知道他和七仙女的故事,其不知他讓我佩服的是他的孝心。他為了埋葬父親,甘願身到富家為奴,他的孝心終於感動了天帝……

老師和我們討論,天帝可能是假的,但是身葬父這個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也是的。知道了這個故事,想一下我自己就很慚愧了,我和他比起來那就太不孝了。上次爸爸生病了我還是不聞不問,好像和我無關一樣。我天天在外頭玩,只有爸爸許諾給我買東西,我才回去。什麼事情稍不順心就發脾氣,在外頭時連爸爸的電話都懶得接,更不要説孝心了。

學習了古人的孝道,我明白了自己的錯誤。父母生了我們,我們就要孝敬他們,不能忘本。父母都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他們批評我們也是為我們好,我們也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是我們最大的恩人,要報答感謝他們,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的`心。

接下來的十二孝,我一定要認真學習,今後我一定要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7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這是魯迅一個尖鋭的看法,雖然話過激了些,但足以看出魯迅對古書的喜愛甚至於敬慕之情。魯迅看到中國孩子讀破書,總是會歎息。不錯,中國當時的教育當然比國外差多了,使這個重視教育且又愛國地文學家深感惋惜。

作者回憶小時,私塾管得嚴,只能讀背“人之初性本善”,而出了書塾,就可以捧起一本有趣的別類的書,津津有味地讀。在那種混亂的社會中,書中陰間賞善罰惡的故事使讀者十分陶醉。也只有這個,讓魯迅小時枯燥的私塾生活有了一絲樂趣。魯迅對於陰間的好奇,只能是好奇,頌揚反而壞事。這不,魯迅揭露當時社會醜惡一面,導致一些“舞文弄墨”人的打擊。這樣的人實在可惡,別人有自己的思想、打算、作為,別人非要插一足作何?被打擊更要心如止水,就像00後的我們,“做自己的.事,讓別人説去吧,神馬都是浮雲”。

魯迅在飽覽不少古書後,終於得到長輩傳下來的《二十四孝史》。讀得多了,便也悟出來了,“孝”只有那些大道理,其實沒有什麼神乎其神的,讀得多了,世中的真、善、美、假、醜、惡,一目瞭然。

古書之趣,趣在“實”,趣在“妙”,趣在當今確沒有書中説的那些事。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8

孝是什麼?往大了説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往小了説就是你吃什麼就讓父母吃什麼,你住哪裏就讓父母住哪裏;更通俗一點説就是父母當初怎麼對待你,你就怎麼對待父母。就是這麼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道理,到了道學家那裏就變味了,弄了一個什麼《二十四孝圖》,把本來很平常很温馨的孝順變得毛骨悚然了,以至於給少年魯迅的心理留下的揮之不去的陰影,這種虛假的、拔高的'、沒有人性的説教可以休矣!

“郭巨埋兒”,為了孝順母親就要把兒子殺死,這不要説法律不允許,就是道德人倫也不允許啊!所以作者給故事設計了一個出乎意料之外也不在情理之中的很荒唐的結局——挖坑的時候挖出一罐子黃金,然後皆大歡喜了。問題是誰都能挖出黃金嗎?如果挖不出咋辦?

“卧冰求鯉”的故事也很荒唐:人體能有多少熱量呢,靠體温把堅冰融化,這不符合物理學原理呀。稍微有點兒物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如果人卧在冰上不但不能把冰融化,而且還會凍死。與其卧冰求鯉,不如鑿冰求鯉。卧冰求鯉不是孝,而是蠢。

孝也好,愛也好,敬業也好,都應該是日常的、平淡的、波瀾不驚的,如果把個別的、暫時的、極端事例的當做常態化的標準要求每個人去做,那麼既是沒有人性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希望在傳播正能量的時候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9

孝,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特別強調的一種,《弟子規》中,對待長輩的態度無疑寫的清清楚楚,“孝”這一概念,早應該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成為不可磨滅的一條了,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婦孺皆知的故事中表達出來了。

文中説,當作者看過二十四孝後,看到做個孝子如此之難,原先做個孝子的方案便徹底放棄了,其實我覺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將事例硬安到自己頭上,那樣多生硬來着,只要打心眼裏替母親着想,替父親着想,不讓他們為自己操心,在家務上替他們分擔一些,也是一種孝,雖不如事例上那麼感天動地,但至少也是一種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頭上安,是行不通的,畢竟時代在變,你説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鯉魚,你説:“好,我要做一個孝子,卧冰求鯉去!”行的通嗎?現在冬天沒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結一層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還沒來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當時別説父母吃不到鯉魚,恐怕也會嚇的趕緊跑到湖邊來救人,再説,現在市場上明明有鯉魚賣,幹嗎要那麼費力去求鯉魚呢?

其實,這些事例所要説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種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縷淡淡的香氣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個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麼驚天動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10

魯迅的《二十四孝圖》是收錄在《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敍述了自己對於《二十四孝圖》中對於“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孝道故事的看法,批判了這種封建制度下變形了的孝道。

百善孝為先,古人講“孝道”擺在所有道德的最前面。一個人品德怎麼樣,首先看這個人孝不孝順,如果不孝順,連官都做不了。自古以來流傳的孝道故事有很多,給人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是《二十四孝圖》中存在的一些扭曲人們孝道的觀念,魯迅先生給與了強烈的抨擊。“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是一種封建社會畸形的孝道,為了孝道就能枉顧子女性命嗎?這種低級趣味的肉麻就是孝道嗎?這些都屬於愚孝,這些故事遺留下來的封建孝道觀念毒害了一代代的人。我們為人子女的.,孝道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要科學,而不是迷信,要觀念要與時俱進,而非封建愚昧,更不能因為孝道而傷害到其他人。破除封建孝道的觀念的虛偽和殘忍,就是要我們有意識,而不是盲目尊崇。就像魯迅認為的那樣,只要自己孝順父母做到心中無愧就行了。

作者對於封建孝道給與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二十四孝圖》也能讓人對孝道與更深的領悟。千萬不要再出現“嘗糞憂心”、 “郭巨埋兒”這樣的愚孝了。其實,我覺得讓父母開心自在就是最大的孝順了。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11

百善孝為先是古人的根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圖》本是一本宣揚儒家孝的觀念的兒童傳統讀物。而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就寫在於反對白話文的潮流爭鋒相對之時。作者以激奮起筆,貫穿了辛辣的挖苦,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虛偽,表達了他的愛憎之情。

並不是否認魯迅的觀點。確實,新需要像他這樣敢説敢做的人才,也確實很渴望一個去打擊封建殘酷的聲音。然而,對於他所言的觀點我卻意見相左。

不得不成認的是,二十四孝確實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筍卧冰求鯉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話的故事。也有一些極端一味的如老萊娛親郭巨埋兒。你可以稱之為荒唐,但它只是僅僅起到警示後人的作用,目的.還是好的。試問難道真的有人去學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鯉魚的到來?有真的有白髮老爺在故作小兒狀嗎?

古代不受孝道的極為少見,也算是屈指可數。倒是在如今的社會不孝兒女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長大,成人後卻對父母不屑一顧,冷嘲熱諷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我想現代人也逐漸喪失了這種傳統了吧!

讀完《二十四孝圖》後,相信大家對孝有了很深的理解。孝是我們作為一個應該遵循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的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不孝順父母的現象,所以我們更能好好的理解孝的深層內涵,學着做一個孝順的人。

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12

《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記述的是魯迅先生透過當時的兒童讀物想起自己兒時閲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虛偽和殘酷,並且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責了這些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生命,將肉麻當做搞笑,以不情為倫理,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作品開篇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現象給予嚴重批評,透過這件事能夠體現作者魯迅是下了很大決心提倡白話文的。而對於提倡復古的人是極其痛恨的,痛恨到什麼程度呢!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就應滅亡!兩次在開篇部分出現足以體現作者魯迅對提倡白話文的渴望和對復古的痛恨。並且用麻叔謀蒸食小兒的例子來比喻這件事,足以體現作者對於此事的努力有多大。

《二十四孝圖》是元代郭居敬編,資料是集錄了古代所傳的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是舊時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其中老萊娛親是講他七十多歲時穿五色彩衣詐跌娛親的故事,、郭巨埋兒是講郭巨由於家裏貧窮母親吃不飽飯便要挖坑埋掉自己親生兒子的事。那裏面幾乎全是記錄愚孝的故事,魯迅透過表達自己對愚孝的不認同,同時也諷刺了當時的舊社會、舊制度、舊思想,表現了他強烈提倡新文化的慾望。

魯迅先生對愚孝的看法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孝是必要的,愚孝是萬萬不可的,這不是這天的我們正要學習的嗎期望天下多幾個孝子,少幾個愚孝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