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地理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3.21W

一、氣候資源的特點

關於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地理知識點

(1)特點:普遍存在性,數值特徵,變率大

(2)開發利用

氣候資源與農業:一地的氣候資源往往決定了該地的農業類型和種植制度

氣候日照與街道方位:街道與子午線成30~60度的夾角

開發資源與盛行一種主導風向:工業佈局在下風向

利用建築風向與盛行季風區:工業佈局在垂直於季風區風向的郊外

城市規劃已知最小風頻:工業佈局在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氣候資源與交通:公路和鐵路的建設(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及其激發的泥石流、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機場的選址(宜選擇低雲、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風速較小的地方,還應與城市保持較遠的距離)。

二、海洋資源

(1)海洋漁業的形成和分佈:

在淺海大陸架海域,陽光集中,光合作用強,入海河流帶

漁場的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

形成條件在温帶海域,季節變化顯著,冬季底層海水和表層海水交換時,帶來了豐富的營養鹽類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匯處,餌料比較豐富

世界主世界主要漁場:課本100圖4.4

漁場的世界四大漁場:紐芬蘭,北海道,北海,祕魯漁場

分佈我國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漁獲量最多的國家

(2)海洋油氣生產過程:資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測)、油氣開採(海上鑽井平台)、油氣運輸(管道運輸,船舶運輸)

(3)海洋空間的利用(圖4.9)

(4)海洋運輸和港口建設:港口作用:海洋運輸船舶停泊、中轉、裝卸貨物得場所。

腹地:為港口提供服務的區域

(5)海洋環境的主要問題

海洋污染:絕大部分來源於陸地上的生產活動,工業生產的廢

海洋環境棄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

保護海洋生態破壞:人類活動(海岸工程,圍海造陸)以及自然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石油污染污染區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

及其防治治理重點: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圍欄、放任、燃燒

三、陸地資源

(1)陸地資源的類型和特點:類型:(表4.4)

特點:有限性;利用潛力的無限性;分佈規律性;整體性。

(2)陸地資源與人類活動的關係:陸地資源是人類進行生產活動的對象;陸地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活動得以進行和發展的動力

四、氣象災害

(1)颱風

形成:颱風是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海區,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

主要災害:強風,特大暴雨,風暴潮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東部,亞洲南部,北美洲東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枱風發生次數最多,強度最大的海區

發生季節:夏秋季節

監測和防禦:主要是利用氣象衞星監測,到近海後,還可以用雷達監測

(2)暴雨洪澇

形成條件:源源不斷的水汽供應;強烈的上升運動;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

主要影響地區:亞洲最多

防禦措施:利用氣象衞星,提高暴雨預報的準確率;工程措施(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和非工程措施防禦(洪泛區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報警報系統,擬定居民的應急撤離計劃,實施防洪保險)

(3)乾旱

(4)寒潮

原因:由強冷空氣迅速入侵造成得大範圍得劇烈降温,並伴隨有大風,雨雪,凍害等現象,寒潮是我國冬半年主要的.氣象災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質災害

(1)地震

分佈:環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

能量大小:用震級表示,震級每增加一級,能量約增加30倍,3級以下為微震,5級以上為破壞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級,烈度。

(2)火山噴發

火山構造:火山錐,火山口,火山通道

類型:死火山,活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質災害得關聯性

①地質災害在成因上得關聯性:一個地域內得地質災害可能有若干種,他們在成因上關聯的,例如,我國的川、滇、黔接壤地帶,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為主的災害

②由一種原發性的主災誘發其他災害,例如地震可能誘發火災、海嘯、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能誘發地質災害,例如,人為的破壞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為大規模的工程活動,造成滑坡等災害。

(4)防禦措施:加強地質災害的科學研究,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實施一些防禦措施,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