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考試試題

來源:文萃谷 7.82K

中醫藥在西方國家治療疑難雜症屢見奇效,“走出去”成效漸顯。然而,國內對中醫藥的質疑之聲不絕於耳。造成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現在真正的中醫實在是太少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考試試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考試試題

  一、選擇題

(一)A型題

1.學習中醫學的入門課程是:

A.醫古文 B.中醫基礎理論 C.中醫臨牀醫學 D.中醫預防醫學 E.中國醫學史

2.中醫學是發源於哪個國家的傳統醫學:

A.中國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臘

3.我國現存醫學文獻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傷寒雜病論》 B.《黃帝內經》 C.《難經》 D.《神農本草經》 E.《温疫論》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觀察人體:

A.《傷寒論》 B.《金匱要略》 C.《黃帝內經》 D.《神農本草經》 E.《難經》

5.中醫學中成功運用辨證論治的第一部專著是:

A.《黃帝內經》 B.《難經》 C.《神農本草經》 D.《傷寒雜病論》 E.《小兒藥證直訣》

6.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是:

A.《本草綱目》 B.《新修本草》 C.《黃帝內經》 D.《千金要方》 E.《神農本草經》

7.藥物的“四氣”、“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農本草經》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難經》 E.《醫學綱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藥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農本草經》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難經》 E.《千金要方》

9.我國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是:

A.《黃帝內經》 B.《難經》 C.《諸病源候論》 D.《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E.《温病條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學説”的醫家是:

A.巢元方 B.華佗 C.張仲景 D.陳無擇 E.扁鵲

11.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寒涼派”的代表是:

A.葉天士 B.張從正 C.劉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吳又可 D.張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補土派”的代表是:

A.葉天士 B.李東垣 C.李中梓 D.張介賓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醫家中被稱為“養陰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東垣 C.張從正 D.劉完素 E.吳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東垣 D.張介賓 E.趙獻可

16.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理論的醫家是:

A.劉完素 B.張子和 C.李東垣’ D.朱丹溪 E.張介賓

17.明確提出“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趙獻可 C.張介賓 D.李東垣 E.朱震亨

18.《温疫論》的作者是:

A.葉天士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吳又可

19.創“衞氣營血”辨證的温病大家是:

A.吳鞠通 B.吳有性 C.王孟英 D.葉天士 E.薛生白

20.創“三焦”辨證的温病大家是:

A.葉天士 B.吳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餘師愚

21.提倡中西匯通的醫家是:

A.吳有性 B.王清任 C.張錫純 D.李中梓 E.王孟英

22.中醫學認為人體的主宰是:

A.心 D.肺 C.脾 D.肝 E.腎

23.中醫學認為構成人體有機整體的中心是:

A.命門 B.腦 C.五臟 D.六腑 E.經絡

24.重視解剖,發展了瘀血致病理論的醫家是:

A.葉天士 B.王叔和 C.張介賓 D.王清任 E.李杲

25.中醫診治疾病,在辨病辨證和對症治療中,主要着眼於:

A.病 B.症 C.體徵 D.證 E.病因

(二)B型題

A.《黃帝內經》 B.《難經》 C.《傷寒論》 D.《金匱要略》 E.《神農本草經》

1.以臟腑病機論雜病的著作是:

2.提出六經分經辨證治療原則的著作是:

3.奠定中藥理論體系的`著作是:

A.《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B.《醫宗金鑑》 C.《證治準繩》

D.《醫學綱目》 E.《千金要方》

4.清代國家組織編寫的著作是:

5.明清時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王肯堂所著者為:

6.明清時期集大成的著作中,系陳夢雷主編者為:

A.“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B.“春善病鼽衄” C.“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

D.東南濕熱,西北燥寒 E.“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7.晝夜晨昏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可反映為:

8.晝夜晨昏對人體一般疾病的影響多為:

9.季節氣候對發病的影響可反映為:

(三)D型題

1.秋冬氣候寒涼,人體在生理上可反映為:

A.江南地區,人體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區,人體腠理多緻密 C.陰盛則寒

D.皮膚緻密,少汗多尿 E.陽氣收斂,氣血易趨於裏

2.人與環境密切聯繫的體現是:

A.人和自然界的統一性 B.社會的進步 C.人和社會關係密切

D.地區不同多發病不同 E.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

3.古人探求生命奧祕及人體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所採用的觀察方法主要有:

A.宏觀觀察法 B.微觀觀察法 C.直接觀察法 D.試探法 E.整體觀察法

(四)X型題

1.中醫學獨特理論體系的特徵是:

A.治未病 B.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 C.以辨證論治為診療特點

D.以精氣陰陽五行學説為哲學基礎 E.以精氣血津液及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為基礎

2.明代提出命門學説的醫家是:

A.李中梓 B.張景嶽 C.趙獻可 D.吳又可 E.王肯堂

3.温病學理論源於:

A.《温疫論》 B.《三因極一病證方淪》 C.《內經》 D.《傷寒雜病論》 E.《難經》

4.常被稱為“中醫四大經典”的著作是:

A.《難經》 B.《內經》 C.《傷寒雜病論》 D.《神農本草經》 E.《幹金要方》

5.人和自然界的統一性包括:

A.社會制度對人體的影響 B.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 C.地區方域對人體的影響

D.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 E.社會的治和亂對人體的影響

6.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體現在:

A. 形神一體觀 B.五臟一體觀 C.病理上相互影響、傳變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從陰引陽,從陽引陰”

7.中醫的“證”包括:

A.病變的過程 B.病變的原因 C.病變的部位 D.病變的性質 E.邪正的關係

8.哪些著作的成書是中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的標誌:

A.《諸病源候論》 B.《傷寒雜病論》 C.《黃帝內經》 D.《難經》 E.《神農本草經》

  二、填空題

1.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鉅著是 。

2.我國第一部脈學專著是 。

3.《傷寒雜病論》即後世的 和 。

4.中醫學第一部病因病機證候學專著是由 代醫家 等編著。

5.温病學理論源於 、 、 等書。

6.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是 、 。

7.中醫學包括 、 、 三部分。

8.中醫學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與方法有 、 、 、 四大方面。

9.晝夜的變化對疾病的影響,多呈旦 、晝 、夕 、夜 。

10. 是中醫診療理論體系的一大特點。

11.中醫把人體看成一個以 為主宰, 為中心的整體;同時認為人和 以及 有密切聯繫,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12.人體自身生理上的整體性,主要體現於 、 兩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寶”中,精為 ,氣為 ,神為 。

  三、判斷題

1.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病理概括。 ( )

2.中醫認識治療疾病,着眼於辨證而不辨病。 ( )

3.個人社會地位的改變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也屬於整體觀念的範疇。 ( )

4.中醫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首先着眼於整體。 ( )

5.吳有性著《瘟疫論》,創“戾氣”説。 ( )

6.秦醫醫和提出了“六氣病源説”。 ( )

7.人身之“三寶”即精、氣、神。 ( )

  四、名詞術語解釋

1.中醫學 2.整體觀念 3.百骸 4.人氣 5.證 6.辨證論治

7.同病異治 8.異病同治 9.五臟一體觀 10.形神一體觀

  五、簡答題

1.何謂中醫學理論體系?其特徵是什麼?

2.《黃帝內經》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麼?

3.《傷寒雜病論》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4.中醫學的學科屬性是什麼?

5.簡述形與神各自的含義及二者的關係。

6.何謂中醫基礎理論?其課程的主要內容有那些?

7.中醫學理論的創新思路主要可概括為幾個方面?

8.現代中醫學理論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9.自然環境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如何?

10. 簡述辨證的具體內容。

11.辨證與論治有何聯繫?

  六、論述題

1.如何理解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有何指導意義?

2.病、症、證的含義有何不同?三者之間的關係如何?

3.你對中醫學的學科屬性是如何認識的?

4.試述中醫學理論體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

6.怎樣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

7.如何理解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

8.如何理解辨證與辨病的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