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海棠樹賞析

來源:文萃谷 4.49K

導語:對於史鐵生的《老海棠樹》,各位會有怎樣的賞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海棠樹賞析,供各位閲讀和參考。

老海棠樹賞析

  《老海棠樹》原文

如果能有一塊空地,不論窗前屋後,我想種兩棵樹:一棵合歡,紀念母親;一棵海棠,紀念奶奶。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樹,在我的記憶裏不能分開,因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裏張望。

老海棠樹近房高的地方,有兩條粗壯的枝丫,彎曲如一把躺椅。兒時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兒玩,奶奶在樹下喊:“下來吧,你就這麼一天到晚待在上頭?”是的,我在那兒看小人書、射彈弓,甚至寫作業。“飯也在上頭吃?”她又問。“對,在上頭吃。”奶奶把盛好的飯菜舉過頭頂,我兩腿攀緊樹丫,一個海底撈月把碗筷接上來。“覺呢,也在上頭睡?”“沒錯,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樹下,望着我。她必然是羨慕,猜我在上頭都能看見什麼。

春天,老海棠樹搖動滿樹繁花,搖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樹下糊紙袋,不時地衝我嘮叨:“就不説下來幫幫?你那小手兒糊得多快!”我在樹上胡亂地唱歌。奶奶又説:“我求過你嗎?這回活兒緊!”我説:“有我爸媽養着您,您幹嗎這麼累啊?”奶奶不再吭聲,直起腰,喘口氣。

夏天,老海棠樹枝繁葉茂,奶奶坐在樹下的濃蔭裏,又不知從哪裏找來了補花的活兒,戴着老花鏡,一針一線地縫。天色暗下來時她衝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沒見我忙不過來嗎?”我跳下樹,洗菜,胡亂一洗了事。奶奶生氣了:“你上學也這麼糊弄?”奶奶把手裏的活兒推開,一邊重新洗菜,一邊説:“我就一輩子得給你們做飯?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聲。奶奶洗好菜重新撿起針線,或者從老花鏡上緣抬起目光,或者又會有一陣子愣愣地張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樹照舊落葉紛紛。天還沒亮,奶奶就起來主動掃院子,“刷拉——刷拉——”鄰居都還在夢中,那時候她已經腰彎背駝。我大些了,聽到聲音趕緊跑出去説:“您歇着吧,我來,保證用不了3分鐘。”可這回奶奶不要我幫:“咳,你呀!還不懂嗎?我得勞動。”我説:“可誰能看見?”奶奶説:“不能那樣,看不看得見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覺。”她掃完院子又去掃街了。

我這才明白,曾經她為什麼執意要糊紙袋、補花,不讓自己閒着。她不是為掙錢,她為的是勞動。什麼時候她才能像爸和媽那樣,有一份工作呢?大概這就是她的張望吧。不過,這張望或許還要更遠大些——她説過:“得跟上時代。”

所以在我的記憶裏,幾乎每一個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燈下學習。窗外,風中,老海棠樹枯乾的枝條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櫺。一次,奶奶舉着一張報紙小心地湊到我的跟前:“這一段,你説説,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不耐煩地説:“您學那玩意兒有用嗎?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語,只低頭盯着那張報紙,半天目光都不移動。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但知已無法彌補。“奶奶。”“奶奶!”“奶奶——”她終於抬起頭,眼裏竟全是慚愧,毫無對我的責備。

但在我的記憶裏,奶奶的目光慢慢地離開那張報紙,離開燈光,離開我,在窗上老海棠樹的影子那兒停留一下,繼續離開,離開一切聲響,飄進黑夜,飄過星光,飄向無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夢裏,我的祈禱中,老海棠樹也隨之轟然飄去,跟隨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滿樹的繁花中,滿地的濃蔭裏,張望復張望,或不斷地要我給她説説這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老海棠樹》賞析1

老海棠樹》這篇文章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以老海棠樹象徵了奶奶。作者在文章的前兩句就談到了如果有一塊空地他會種上海棠樹,為了紀念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樹,在我的記憶裏不能分開;好象她們從來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裏張望。”這説明了海棠樹與奶奶的關係,也揭示了他為何要種海棠樹來紀念奶奶。文章還寫到了作為一個孩子爬樹的經歷和心情,希望任何事都可以在樹上解決,如吃飯,睡覺等,同時也把孩子的天真描述的十分透徹。“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樹下,望着我;她必是羨慕,猜我在上頭是什麼感覺,都能看見什麼?”初看這裏讓人覺得孩子的天真浪漫,總是把一些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奶奶怎麼會興趣更沒有時間猜“我”在上頭看到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然而仔細想想,作者的這句話有另一層藴意,奶奶作為一個帶有地主成分的人,在當時的社會裏是屬於下等人,被人唾罵的,而作者這時就是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者,因為他的父母都有工作,其身份地位比奶奶的要高,就像這時作者描述的一樣,他坐在樹丫上,而奶奶站在樹下向我望着,她也希望可以像“我”一樣,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可以看到的風景。

在這篇文章裏,作者也像《我與地壇》一樣,運用了四季的描述。春天裏奶奶坐在樹下糊紙,總是不時地叫“我”下來幫忙,而之前她沒有求過“我”,可以看出這份工作對她的.重要性,然而兒子和媳婦都不想讓她糊紙,到底為什麼奶奶這樣執着呢?而當“我”説出這個疑惑時,奶奶卻不再吭聲,只是“直起腰,喘口氣,這當兒就又呆呆地張望--從粉白的花間,一直到無限的天空。”其實奶奶糊紙並不是為了賺錢,只是她希望像兒子和媳婦一樣有份工作,可以為社會獻出自己的力量。夏天奶奶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了補花的工作,儘管自己不是很靈活了,仍然“戴着老花鏡,埋頭於牀單或被罩,一針一線地縫”。奶奶看到“我”把菜胡亂一洗了事時,很生氣地説,“你們上班上學,就是這麼胡弄?”可以看出奶奶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對我們兒戲表示憤怒。“我就一輩子得給你們做飯?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又説明了奶奶很希望有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在家裏做家務。“奶奶洗好菜,重新撿起針線,從老花鏡上緣抬起目光,又會有一陣子愣愣地張望。”這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奶奶在張望什麼呢?我也不太明白。秋天時腰彎背駝的奶奶很早起來掃院子,而別人都還沒醒來。“我”想幫她掃,卻被她拒絕了,她想通過勞動來證明她並不是一個靠剝削而生存的地主。然而別人卻一直把這個帽子戴在奶奶的頭上,讓她自己感到無地自容,而這時作者終於明白奶奶為何執意要自己幹活。冬天的時候,奶奶在燈下學習,這也體現了她希望改造自己,希望拋開地主的包袱,也發出了內心的感慨“得跟上時代”。從這裏可以看出當時的社會對人的判斷是極其錯誤的,也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殘暴,沒有給那些曾經有過錯的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作者同時在結尾時也説出了自己的遺憾,把奶奶的積極性消滅了,像別人一樣,對她有一種蔑視,“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麼帽子?”。這也使了作者對奶奶的懷念裏增添了慚愧和悔恨。

  《老海棠樹》賞析2

有時,對一棵樹念念不忘,不只因它是一棵挺拔的樹。更多時候,是因為樹後所寄託的東西,也許是一個念念不忘的舊人,也許是一段離奇曲折的故事。

仍記得《項脊軒志》中文末的那段話,相信讀過的人都難以忘懷: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就是這短短一句話,勾起了人太多聯想或愁緒。可以只是換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想象那一年發生的故事,那一年妻子去世,許多話再也無法講出口,沒有什麼能夠讓他懷念亡妻,於是他在庭院中種下了一株枇杷樹,轉眼間多年已過,枇杷樹早巳亭亭如蓋。一句話,一棵樹,這棵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在旁者看來,它只是一株茂密的樹,可在特定的人看來,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

就像史鐵生的那棵老海棠樹,記憶中的海棠樹總是充滿了各種姿態:春天搖動時滿樹繁花,花瓣飄飄落地,好似不可思議的春雪;夏天海棠枝繁葉茂,投下密密濃陰;秋天葉子枯黃,鋪滿海棠樹下,行之有聲聲脆響;冬天,海棠樹枯了,不再有綠色,乾枯的枝椏打着屋檐,直指天空。

這是一棵老海棠,四季裏有着不同的姿態,美麗着,盛放着,凋零着,冷枯着,可那又不僅僅是一棵海棠樹,因為樹下發生的故事,才是“我”最不能忘的。四季的片段滑過,就像一部電影,最開始,只是一棵樹的成長史,記錄着四季,春光,夏雨,秋影,冬雪。而後,鏡頭拉遠,才發現,樹下有着延展的故事。春天裏,奶奶坐在樹下糊紙袋,“我”搖落一地海棠花,有些花兒會落在她的頭上,有時她會惱,衝“我”喊,可更多時候她的精力投注在紙袋中,明明不是多重要的事情,可她做得一絲不苟,好像手裏拿的不是紙袋,而是一個易碎的小宇宙。夏天的時候,知了也叫,天氣熱得不得了,“我”躺在樹杈上,躲在陰涼裏,聽着一整個世界的喧鬧爭先恐後地搶進耳朵,而奶奶仍舊一絲不苟地坐在樹下,好像聽不見這繁鬧的蟬聲,只一心一意做自己補花的活兒,這有什麼意思呢?“我”並不明白。秋天了,葉落得厲害,於是奶奶便更加忙碌,拿着掃帚清理着落葉,她總是掃地細緻,且不讓別人來替她做,因為這是勞動,是頂頂重要的事情。而後,冬天降臨,枯冷,而這風卻再也傷害不了海棠樹分毫,因為葉早落光了,只剩粗壯的樹枝指向青天,奶奶拿了報紙,雖然還不懂,卻依舊努力辨認着。

一年四季就這樣輪轉而過,發生時沒什麼特別,甚至覺得無聊,覺得枯燥,覺得無法理解。可時間過去,年月過去,在很久之後,驀然回首時,那時的滋味就好像不經意入口的芥末,一下子就把人的眼淚嗆了出來,圍繞着那棵樹發生的點點滴滴,就這樣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有思念,也有痛悔。所有一切,都在那棵海棠樹之中。

那是一株老海棠樹,外人看來,一株再普通不過的海棠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