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後感900字

來源:文萃谷 3.11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菜根譚》讀後感9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菜根譚》讀後感900字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着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讀《菜根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名字。作者為何要用菜根做書名?認真瞭解後,這個名字也有一番故事。明朝明神宗萬曆年間,洪應明曾經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洪應明住的地方,土質很差,農民種的蔬菜收成很差,生活很苦。當時的農民一般都會把蔬菜拿到集市去賣,可菜根味道澀又壓秤,買的人一般會將它去掉。洪應明當時生活也非常清苦,看到大把的菜根被丟掉感覺很可惜,就想將菜根取走,但又不願虧欠人傢什麼,就出一點錢將菜根買走。一日,洪應明友人到訪,洪應明用菜根鹹菜和米粥招待,友人品嚐後卻拍桌叫好。只因菜根醃製的鹹菜較普通鹹菜別有一番風味。友人問其中道理,洪應明回答道:“普通人初嘗試就會因為菜根味道苦澀丟掉,而我知道美味急不得。”洪應明的菜根鹹菜,是經過一道道工序才有了現在的味道。友人感概道:“性定菜根香”。菜根本是棄物,而菜根之香,只有心性澹泊沉靜的人,才能領會其中的真味。也只有如洪應明這樣淡泊之人,才能將菜根這丟棄之物,製作的如此美味。他的《菜根譚》最後以菜根命名,也正是緣於這一特殊的.經歷。

製作一道菜根鹹菜尚且如此,需要心性沉靜淡泊才能領會其真正味道,而做人又何嘗不是?《菜根譚》中正有這樣一句話。“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有人為了名利財富攀權附貴,有人卻恪守清貧只為不折自己的志氣。急功近利着未必能善終,但沉下心者、淡泊沉靜者一定有所收穫。

歷史的發展充滿曲折,但古往今來從不缺明己志,淡名利者。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更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廣闊胸襟;蘇軾心有遠大卻不得施行,卻未因此消沉,揮筆寫下《赤壁賦》《後赤壁賦》等等千古名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他淡泊明志的寫照。這一位位人物,哪一個不是名垂千古?這不正如《菜根譚》所寫:大凡一個胸襟開闊的聰明人,能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價值,並且又能顧及到死後的名譽問題。所以他們寧願承受一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淒涼。

而“依附權勢者,淒涼萬古”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奸臣:慶父,趙高,董卓,秦檜等等,都沒有取得好的下場,可謂悲哀。可見為一時權貴,沽名釣譽更出賣本心,從來都不值得。

而讀經典,觀歷史,更應望現實。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追求金錢名利之心看似更加明顯。在當前社會之下,人們行色匆匆,忙於賺錢工作,可我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讀一本《菜根譚》,靜下心來,反思本心,學習書中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精神,不正是對自己的一種提升嗎?我們更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和原則,向優秀的人學習,保持良好品德,對於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時改正,做一個浩然正氣之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