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來源:文萃谷 2.66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着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着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2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師。”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藴藏着值得讓人為之奮鬥一生的追求。

作為老師,成為最好的老師一直都是每個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做到最好,每個人認同的標準雖然各不相同,但其本質是同一不變的。

再讀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中,教師對學生深沉的愛,執着的不悔深深地打動了我。生活中、工作中許許多多看是簡單瑣碎的事情卻無不藏着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執着的愛與責任,這樣的事情相信許多的老師平時的工作中都曾經歷過。 成為一名真正的老師並非像有些人口頭上表示的那樣能夠簡單,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以愛心與童心完善我們的教育使命,相信這就是李老師常能夠成功的關鍵所在吧!

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

對學生的一腔愛心。這是所有成功教師的共同經驗。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堅持不懈地寫下那麼多手記、札記,為進一步探索教育的規律積累那麼多原始的寶貴的資料。對待學生的平等態度,可能是他的這本手記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在他和學生之間,我們看不見有什麼“代溝”。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説法來貶低教師。其實,要做孩子們認可的“王”,真是談何容易!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3

暑假期間,我把學校發的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書,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寫的,當時我真真地閲讀完了,收穫很多,受益匪淺。我想讀完一本書一定要留下讀書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澱些東西。於是當時我隨筆記下了自己的感想。讀這本書中李老師寫的總序,我更進一步瞭解了李老師,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曾經的文學夢。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説,就是“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老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心靈追求,乃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快樂”;讀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榜樣力量的偉大,李老師因為一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

讀這本書,我通過李老師的誠摯的介紹我認識或者説了解了當今教育屆的名師,如,×等等。我知道自己想地瞭解和學習這些名師必須購買他們的書籍,食取他們給同行釀製的最豐富的營養大餐。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用行動追尋教育理想”,我們應該通過“閲讀提升生命的品格”,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觸動心靈的書”。即使不讀書而看電影或電視也應細細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揣摩”裏面的“人生百態”。這本書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於思考。其實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必不可少的閲讀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維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離不開這兩方面的,一個就是善於閲讀,另一個自然是善於思考。其實李老師的成功的祕訣無非是“實踐、思考並記錄”我讀完這本書,記住了李老師的這句話,“對普通的一線中國小老師來説,只要堅持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三年五年,一定會成為教育專家的!”我已經開始記錄我和學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是渴望自己尋到教育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更好的培養遇到我的每一個學生。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4

讀了教育名師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後,引發了我對教育教學的思考。縱觀本書,李老師的教育理念中,最核心的就是“愛心”,而愛心是由“童心”喚起。所以在教育中要有愛心,要有童心。

當下的素質教育,是一種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師。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李老師在書中反覆提及這樣的觀點:好教師要有童心和愛心。童心是師愛之源。教師的童心意味着懷有兒童般的情感、擁有兒童般的興趣、學會點兒童般的思維、有兒童般的純真。要多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兒童。

這給了我一定的感悟和啟發。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是要多為被教育者考慮,多體會感受被教育者的思想情感,心理狀態,才能搞好教育工作。也就是説,當學生出現行為偏差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去思索其出現該行為的原因是什麼。再從中去探討解決的辦法。

具有了童心和愛心,能夠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成為學生的朋友,獲取學生的信任,能夠更好更有效地引導學生。

為了貼近和學生的距離,李老師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在每個學生的生日之時,笑眯眯地給他們送上一張賀卡;對待學生要有博愛,不僅要愛自己教的學生,還要愛其他的學生;還要警惕專制的愛,不能以“為你好”的名義去施行實質上反而傷害了學生的自尊的行為;真真正正地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選舉權等等。

李老師的理念是很值得提倡的,但有時候理想的境界總是美好的,或者説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所以在實際操作時,還要具體情況具體運用。師生的關係的處理實際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嚴與鬆、親與疏、堵與通等間的操作掌握,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方法之間也並非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有使用的時機、目的、效果是否妥貼的區分。我們不能用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的、非黑即白的辦法去判斷一個教育行為的正確與否。先哲孔子有云:“過猶不及”,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關於愛心與童心,是一定要有的,那麼是否意味着給學生越多或者無限多的愛心與童心,就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我覺得不然,起碼也是值得研究商榷的。諺語有云:“只要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同一方向邁出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適度適量始終是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且不説確切的“愛心”定義是什麼,就常見的愛心表現形式“寬容”這一點而言,也並非多多益善。過分的寬容往往就是縱容。對某個個體無限的寬容,就是對某些羣體無限的傷害。以學生常見的行為偏差為例,如果一個學生總是課堂説話,教師總是一味地理解體諒該生,反覆苦口婆心地勸説,而不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的話,想必該生課堂隨意説話的情況不但不能得到改善,反而會愈演愈烈。所以,此時對一個人的一再寬容,實際上無限地破壞影響了一羣人的聽課效果,不但對這個人的成長於事無補,害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得不償失。所以,此時的處理,是要採取一些強有力的措施。

所以,我的想法是,愛心與童心是絕對沒有錯的,但要正確地認識愛心與童心。寬容是愛心的表現形式,嚴厲同樣也是愛心的表現形式,關鍵的本質是要以是否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判斷標準。要時刻為學生的成長着想,真正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才是有愛心的教育。童心也要辯證地看待,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思考,確實能夠更好地體會理解學生的心理。但理解不等同於認可,理解更不等同於遷就。理解,同理心是為了幫助我們尋找更有利的解決方法,採取切實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方法。

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要通過不斷的觀察,研究,探索出各類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5

寒假裏我有幸讀了李鎮西老師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二十五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眾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為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才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才是最好的教師?作為一名新教師,雖然很多地方尚且缺乏經驗,但是做一名好老師,卻是內心深處最迫切的渴望。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 :“ 最好”是相對的。因為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説,“ 最好” 其實就是“ 更好” 。雖然 “ 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 “ 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 “ 最好” 。李鎮西老師的所謂 “ 最好的教師” ,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 “ 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雖然每天都不是 “ 最好”,每天都會有遺憾和不足,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 那麼我就不斷地在向“ 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愛,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的親密夥伴。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灌注自己的愛。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太急躁,不願意給後進生更多的時間、耐心和等待。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要做一名好老師,就要讓自己的愛感染到每個學生,我相信他們也會被感動,這樣就有利於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由此能看出,李老師有着深厚的閲讀基礎。讀書對於一名教師來説就是補充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讀書不但能快速地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還能與時俱進地瞭解最新的知識動態。老師需要把自己一桶水分給孩子們,如果桶裏的水不被及時補充的話,那麼會被時代所淘汰。作為新教師,我對不能在課餘保持閲讀感到慚愧,總是忙、累等理由給自己找藉口,殊不知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所以今後的工作中,應當堅持閲讀,為做一名好老師打好基礎。

書中寫到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 我是一名教師 ,我的生活在講台,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二十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 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 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 “ 更好” ,也許我們離一名好老師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那麼自然而然會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一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6

暑期裏有幸讀過李鎮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裏最震撼人心我的是李鎮西教師對教育的思索,他對教育工作中的喜愛,對學生的喜愛。

做為老師,大家都想過該如何協助這些學習上有艱難的學生,想過該怎樣在課堂上吸引住學生的專注力,想過該怎樣塑造學生的想像力,也想過該怎麼讓學生喜愛自身但大家或許從不曾真實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念書?當我讀到教育便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上擺脱的人都能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我震撼人心,它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觀念,但這以深深地融進到李老師的血夜之中,變成李老師的教育追求完美。因此他不僅於學生在學校期內恪盡職守,即便在學生離去院校後仍牽掛着她們因此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世界好似一個繁茂的大森林:有偉岸的喬木,也有繁茂的灌木叢,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盤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太陽底下呈現自身的勃勃生機。讓自身的學生幸福快樂地渡過一生它是一種多麼的寬闊的胸襟,多麼的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身,有時以便學生的難題而大聲地斥責她們,難道説這是愛小孩的主要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固執也深深地觸動了我。他做的很多事兒都很一般,實際上很多教師都曾做了。為何李老師能變成優秀教師?一個真實的優秀教師。而大家卻在日常事務中越來越愈來愈平凡,這自然有自身素養的差別,但更關鍵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固執,對愛的一種堅持不懈。如同李老師常説l愛心與童心r就是我教育工作永不言敗的最終一道防禦。他把教育工作當成自身的工作,把帶來學生一生的幸福快樂當成一生的追求完美,而大家大量的僅僅把教育當成自身維持生計的工作中。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容易很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小孩才可以培養小孩的愛心。愛小孩才可以體貼入微地關注、凝視她們發展中的每一個關鍵點,才可以為她們的每一點細微發展而真心誠意愉悦,才可以認知她們的煩惱和疑惑,而且為處理這種難題而費盡自身的心力。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教師,也是學生的盆友,並且是知心的盆友。正由於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獲得了教育正確引導的主導權,另外也獲得了學生對他的重視。

回望自身走過的路,禁不住慚愧十分。今日讀李老師的書,好像開展了一次精神實質洗禮。因為我願做最好的老師!從今天開始,勤奮搞好每一件小事,爭得今日比昨日做得更強,明日比今日做得更強!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7

老子曾説:“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看了《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的幾篇文章之後,內心感觸頗多。

中國古代軍事家們曾在選拔軍官時,把人分成四類,並認為:智慧但懶惰的人可以做將軍,智慧而勤奮的人可以做參謀,又笨又懶的人可以做士兵,又笨又勤奮的人只會添亂,這樣的人最要不得。無疑魏書生是“智慧但懶惰”的教師,可見“懶”得恰到好處也能成為一種才能。

教師的教學工作,要學習魏書生的“懶”,凡是學生能幹的事情,都讓他們自己幹。如果教師的“懶”既能讓自己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脱出來,又能培養一大批能幹的學生,何樂而不為呢?可見,要想成為最好的教師,也要學會用“心”做一個“懶”教師。

要想做“懶先生”,自己思想首先要放開,對自己的學生要放心。

只要學生能幹的,教師就不去做。這是魏書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做個“懶”教師。

魏書生的“懶教師”觀念,表現在其教學上,就是指學生能學會的,老師儘可能不講;講5分鐘能會的,就不講6分鐘。因為他覺得,老師不做,不是當老師的偷懶,而是儘可能多地給學生鍛鍊的機會。他説:“一個老師剝奪了學生做事的權利,剝奪了他努力能夠做到的機遇,就等於和不讓他吃飯一樣可怕。人家能夠吃得了,幹得了,你不讓他吃,不讓他幹,當然學生的體質就會下降。所以,看起來讓學生做事,是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這不對,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個增長能力的機會,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參與管理,參與制定計劃,他才能增長能力,增長主人翁的責任感。”正是有了這樣的觀念,魏書生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懶教師才能教出勤學生”。

可見,魏書生的“懶”字背後有哲學:

“懶”字背後有學生。魏書生認為學生應始終處於課堂的主體地位,即使是講解課文如行雲流水者也不能夠拋開學生,不管不顧。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魏書生始終堅持把學生培養成學習的主人,致力於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自己。魏書生認為:“如果在教學中時時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無限潛力的'、不斷變化的主人,那麼教師想出來的辦法就容易使學生接受。反之,如果把雙邊活動變成老師一廂情願的艱苦勞動,那麼即使借用別人一兩個方法上的竅門,用在自己那裏也是行不通的。”那麼,學生的主人地位如何得到體現,發揚教學民主是關鍵,是根本。魏書生在教學過程中凡事都跟學生“商量”,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重點、課時安排以至具體的教學方法,都同學生“商量”,儘可能達到師生認識上的統一。所以,魏書生的“懶”換來了學生的“勤”,引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這體現了一個成熟的教育者對教育主體的尊重。

“懶”字背後有目標。魏書生的“懶”字教學,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智慧,所有環節,包括課前的鋪墊,都是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一步步自然行進,草蛇灰線,形散神聚,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其實,成熟的教學,跟音樂、繪畫等其他藝術一樣,最高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是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但其中一定有“象”一定有“聲”,有象外之象聲外之聲,有“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樣的意境。

“懶”字背後是勤奮。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系統,它需要教師的高度智慧來調控,而這樣的智慧需要教師課前長期的勤奮努力,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除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爛熟於心、潛心把握外,還需要教師對課堂可能涉及的文學、史學、哲學、美學、時政、天文、地理乃至於社會世相、甘苦人生等等,都要有所涉獵。總之,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以一生的勤奮積累來準備。勤奮學習,勤奮思考,勤奮研究,勤奮總結。作為教師的魏書生身上,有他幾十年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有他訓練表達苦練成語連句的虔誠和追求,有他借鑑東北二人轉的表演功力用於課堂而活色生香的喜悦和成功……

由此看來,魏書生的“懶”是一種外在的表象,其實,“懶”教師時時在思考,在構思,“懶”教師是要用心來做。而魏書生教學中的“懶”更是一種智者的教學策略,是勤奮之後對教學駕輕就熟的自信,是對學生和整個教學的尊重。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有許多種,如報紙雜誌、網絡電視等各種媒體。課堂上老師言傳身教只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過去那種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根本不能適應現代教學,因為,教師在知識總量上和學生相比,佔的優勢大不了多少。現在課堂教學最需要的是怎樣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懂學習、會學習,一旦他們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就可能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大量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放心大膽地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給他們一片天,你就會看到那裏有七色彩虹出現。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8

拜讀過《做最好的老師>,收穫頗豐。平時只要留心,就會發覺有少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不穩定,有時會表現出積極的一面,而有時躁動不安和鬱悶不樂。有的學生常常跟在別人後面,缺乏積極性和自主性。對這部分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強化訓練。例如,把這部分學生編在一個小組裏,多跟他們一起活動,多進行鼓勵、表揚,並讓他們輪流當“小老師”,帶着別人活動,體驗主體意識,增強主動精神。

通常每個班裏都會有幾個心理脆弱、失調的孩子,他們的表現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爭勝心,或因極度自尊而導致自卑。對於這類學生,老師要多給他們一份關愛,努力營造一個人人關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氛圍。首先讓他感覺到老師、同學都特別關心他們,喜歡他們,時時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送上一個真誠的微笑。其次,在練習中,對他們不露聲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績沒有進步只要他們盡力了,就給予表揚。第三,在課後多找這些孩子談心,做他們的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讓他們在你面前能夠輕鬆自然,表現出正常狀態。第四,在班上選定責任心強、富有愛心的.同學與他們結成手拉手朋友,使他們在集體的關愛中感到温暖。總之良好的氛圍可以消除他們的心理負擔,適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轉他們的心理弱勢。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9

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脱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曾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機智而折服。萬老師在書中敍述了將兵法運用於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老師要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節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不禁會像孟老夫子一樣,發出"教亦多術矣"的感慨。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運用於教育領域中,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係,並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上作出了獨特的闡述。

我從事幼教工作已經第十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穫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説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0

最近,我們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樸實而自然的觀點我讓我深受啟發,讀《做最好的老師》的書就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李老師的話説,“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老師》説:“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做最好的老師》的話使我備受啟發,信心增強,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把簡單平凡的事做好,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通過讀書,我感受到了《做最好的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無比赤誠,要對學生的無比熱愛,我也希望自己能以這樣的一顆教育者的心,用這種愛心成就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作為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作為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作為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我們作為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我們每一個人或許不可能成名師成專家,不能名垂青史,但我們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裏盡我所能做得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1

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一教育專著,收穫極大,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本書為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為我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更深深地感受到作為一個老師想做到最好,對孩子、對教育事業的愛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純真的愛心

有人説:“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師、特別是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做到愛學生。對全班學生,無論他是出生於幹部權貴之家或平民百姓人家,無論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或是令人頭疼的後進生,均應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學生信服。“愛的力量是無窮”。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生活。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更要讓他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的,是為你着想才如此嚴格要求……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而理解了老師的苦心。正是老師的愛才使得這“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着學生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學生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曾經班裏有個同學,罵人、惡作劇、作業經常不做,上課經常遲到和做小動作,批評教育他當耳邊風,嘴上説改,事後還是屢屢犯錯,真讓人頭疼。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這個學生勞動起來竟那麼積極,不怕髒不怕累。我及時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還讓他當了個勞動委員,負責衞生區的清潔。回家後他把我表揚他和當衞生委員這件事告訴他媽媽,説老師多信任他,讓他做了衞生委員,這是他從來沒有當過的。不過我私下裏又把他叫到一邊,指出他的許多不足之處,最後我還充滿信心地對他説:“老師相信你一定能管好自己的。”採取先揚後抑的辦法教育他,這樣在表場之後批評,他進步了很多,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後來他變了許多,紀律明顯好轉,作業也完成了,學習上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向同學請教,再後來他以可喜的成績考上了中學。

三、尊重學生

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讀書筆記 )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做最好的老師,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能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古人韓愈就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説法。班主任不要以老師自居,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醜、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温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熱愛你這位老師,才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才會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關心瞭解學生

做最好的老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瞭解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護。學生生病,輕輕關心幾句,為他送上一杯暖暖的開水,學生是不會忘記你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有了真情,有了愛,我想沒有的比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

做最好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還要深入瞭解,對學生的心理變化要細緻觀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接觸到學生情感的“點子”上,這種接觸點就好像是“心竅”,是個突破口,它往往是教師傳授愛的門路。藉助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去了解、接近和吸引學生,在平等、和諧中瞭解學生,獲得與學生的共同語言,這是溝通和傳遞情感的渠道。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往往是通向他們心靈的“捷徑”,老師“投其所好”也是愛學生的一種方法。教師要教育學生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要經常深入班級,走訪家庭,從大量的“接觸點”瞭解學生的心靈。如學生生活中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有什麼願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教師的愛接觸到這些“點子”上就會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五、面向大多數

教師生活在學生中間,深知學生需要教師的關懷與愛護。而喜歡得到這種師愛的並非是一個或幾個孩子,而是所教的全部學生。但教師只有一個,時間和精力都有限,這就必須調動集體的力量,通過集體的關心使學生感到温暖,相互影響、幫助、擴大和深化師愛的作用。做最好的教師,愛不是偏愛,要無選擇地、公正地、無例外地愛每一個學生。做最好的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能對優秀學生偏愛,對後進生另眼相待。教師對優秀生要嚴格要求,對後進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懷。十幾年的教育經驗使我懂得,教師愛學生,不是一個純粹主觀的過程,如果學生從來不向他們信任、愛戴的老師敞開心扉,學生的心靈之門打不開,那麼教育就無法進行。如果學生不願意把自己的歡樂、痛苦告訴老師,不願意與老師開誠相見,那麼談論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學生向他的老師敞開心扉,是一個彼此促進思想和感情高尚起來的過程。學生只有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靈窗口,才能讓班主任更清楚地瞭解他們奇妙的世界,溝通心靈,教育工作必然會事半功倍的。

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微笑着面對學生,學生會把全部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我們的工作也一定會開展的'生動活潑,卓有成效。愛,是啟動班主任自身內部力量和智慧的能源;愛,是通向學生心靈深處的道路;愛,是創設優化的教育環境和心理環境的瑰寶。對學生熱愛、理解、尊重、關注他們豐富而複雜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將教師的愛通向學生的心靈。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

做最好的教師,應該無私地把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平等地對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們失敗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時時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時時感受到努力得到的肯定,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當老師把一顆真誠的心交給學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平地把愛和温暖送給每一個學生時,學生的心定會融化在師愛中,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愉快地接受教育。

在閲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説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脱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2

踏上工作崗位九年了,在這期間我有過悲傷,也有過快樂,有過失敗,也有過成功。學生時代,我是一個勤奮而努力的學生,踏上工作崗位,我依然是雄心壯志,想着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想着做一個優秀的老師。可是由於缺少豐富的工作管理經驗,常常會有棘手的突發事件讓我束手無策。什麼是最好的老師?一直在尋覓答案。

最近讀了教育名家李鎮西寫的《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多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頗有感觸。

有這樣一段話:“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發展。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説:“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 ;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讀到這裏不禁問自己,在九年的工作中,我有沒有達到自己最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呢,有沒有超越自己呢? 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愛表現為對教育事業的愛,對教育對象的愛。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學習優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只有那些“不可愛的孩子”、“後進生”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陽光。對於“後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羣體,教師必須給他們一個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讓這些飢渴的花朵,沐浴陽光,健康成長。

並且真正的教育之愛,並不是遷就學生,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而是要給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幫助和服務,我們要給與學生的,是他們走出校園多年以後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習慣和性格。這種帶有養成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並且帶有“強制性”,

離開了嚴格要求,便不是真正的愛。

老師也只是個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師要怎樣擁有“師愛”呢?李鎮西老師用一句話告訴了我們:“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帶着兒童的興趣去探尋學生的心靈深處的途徑,懷着兒童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那樣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能理解學生的做法,從而讓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諧一致,這樣的老師就善於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那他看到的學生,都是帶着“可愛缺點”的可愛孩子。同時,如果想和學生相處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嚴厲,這樣會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這點我深有體會。

工作以來我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總是要求孩子們達到自己心目中的標準,總是覺得他們錯誤很多,例如不講衞生,不按時完成作業??常常會責怪他們,這樣對改正錯誤並沒有太大成效,反而我用鼓勵的方式,用允許他犯錯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們的錯誤越來越少了。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為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3

假期裏有幸讀了李鎮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頗有感受。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思考,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於學生在學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着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而想下自己,有時候為了學生的問題而大聲地訓斥他們,難道這是愛孩子的表現嗎?

李老師對愛的執着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着,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才能為他們的每一點微小進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並且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自己的心血。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4

在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叫《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文中寫道:師愛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師應儘量(只能做到儘量)不要傷害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並談到自己曾為傷害過學生的自尊心而感到深深的內疚,自責。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也同樣的感受。

人無完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多多少少會傷害到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師的生氣,一不小心下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與孩子的個性有關,也與老師即時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關。這也造就了兩個方向的孩子,絕大部分孩子不會因此記恨老師,而極少部分孩子真的'會對老師產生“恨”。這樣的現象也讓我們認識到在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儘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保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不使他們自尊心受到傷害呢?

首先,在遇到問題時與其對孩子大吼大叫,還不如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別看孩子小,他們真的很懂事。我們要給孩子改過自新的信念,要相信他們,用鼓勵的手段,幾句“我相信你能改正錯誤”、“我真的看好你”,簡單的拉鈎都能讓你成為孩子信服的老師。慢慢地孩子改變了自己之前的壞習慣,你也成為了孩子們信服的人。教師想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眾,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為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其次在批評中做到不傷害學生。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的表現。但過分的批評難於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更容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批評的意義。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對優秀的學生還是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老師都要一視同仁,並且評語要準確,真誠,使學生欣然接受。總之,在批評學生時,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為前提,然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當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於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還有人們常説的:“欣賞和鼓勵是最好的教育”和“愛是最好的教育”。在與學生閒談,教師語言要文明,語氣平和,態度可親。要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怨言。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特別是對後進學生的談話,更要注意語言分寸,你表揚幾句,他會高興得不得了;你幾句否定的評價,他就會自暴自棄,甚至怒氣沖天。因此,與後進生談話時,更應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民主、平等、文明的交談,既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拉近師生的距離,又能使談話產生教育效果。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教育無小事,教育在教師的舉手投足間。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是儘量、儘量、再儘量不傷害每一個孩子。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5

怎樣才算是最好的教師?李鎮西老師用他25年的教學經驗和智慧的結晶告訴我們了這個答案。通過觀看視頻讓我瞭解到:李老師是一個善於將理性的思考、真實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融入一個個發人深省、可讀性極強的教育案例之中的人,讓我們一線老師感同身受。

“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做最好的老師”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所以説,李鎮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為李鎮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一定能成為一個綠葉,在屬於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從李老師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他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實許多老師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一個真正的名師。而我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説“‘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所以從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