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來源:文萃谷 3.1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擬 2 課時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瞭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通過學習,體會詩意,並能從內容想開去。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涕淚、洛陽。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詩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再讀詩,理解詩意。

1、自由讀,藉助字典、結合書上的註釋,同桌互相合作,説説詩句的意思。

2、彙報交流。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 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捲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裏還有一絲憂愁?胡亂捲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學生口述句意,教師出示課件作點評和補充。

3、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讀了這首詩,你感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原因是什麼呢?

(2)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4、引導學生從詩中想開去。

(1)如果當時流漓在外的人是你,你聽到這種好消息,你會怎樣表達你的心情?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繫詩的內容説説你的體會。

5、配音,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解釋字意,句意,幫助學生理解這狂喜的時刻。

精彩創意

蒐集信息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剛 聞:聽

劍門關外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就灑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回過頭來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亂捲起。

回過頭來看看夫人和孩子,哪裏還有一絲憂愁?胡亂捲起詩書,我高興得快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盡情飲酒。

青春:春光,春天的景物。

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好回到自己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我立刻就乘船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一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作業設計

實踐活動

佈置作業。

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一,失地未收復;喜欲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收集來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教學札記

教學內容

4、古詩兩首

擬 2 課時

第 2 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難點的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麼?為什麼要告訴?

2、結合蒐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註釋,説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蒐集與之內容相近的詩歌進行比較。

精彩創意

蒐集信息

名詞解釋:

杜甫:(712770)唐代大詩人,字子美,河南鞏縣。他的一生創作的大量的詩篇,當時的社會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詩中都真實的反映出來。被稱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高,對後世影響很大。

作業設計

實踐活動

作業:

1.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2.理解相關的字詞

涕淚: 妻子:

青春: 便下:

即: 穿:

教學札記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優秀教案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複雜心態,想象詩中生動、傳神的畫面,從中感受到杜甫詩歌語言的遒勁剛健,思想的博大精深,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對詩歌的審美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之情、愛家鄉的感情。

4.會寫詩中生字“涕”“洛”,並理解詩意。

【教學重難點】

反覆朗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

【教學流程】

一、導入,激發情感

(課件出示音樂《陽春白雪》渲染氣氛)隨着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着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課件出示杜甫簡介及杜甫肖像)(杜甫目光深邃幽遠,鬍鬚濃密有致,飽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忽然,傳來喜迅,朝廷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衝開了詩人鬱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出示課題(課件出示),板書課題。

二、讀題,解讀題意

1.齊讀課題、解題。

(1)“河南”“河北”是什麼意思?(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了解指的是黃河兩岸)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2)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把勝利的喜訊告訴老師吧!(齊讀詩題)

三、初讀,弄懂詩意

1.過渡:由於戰亂,杜甫一家在他鄉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2.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①點名讀。

②聽錄音朗讀(出示課件錄音朗讀)。

③學生學着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

④檢查生字。指導“洛、涕”的寫法(出示微課)。

⑤這句詩能讀準嗎?“卻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⑥齊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3.小組討論,理解詞語及詩歌的意思,教師指導“妻子”“青春”古今義的不同之處。

4.交流理解詩意,師相機出示課件。

5.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四、品讀,感悟詩情

(一)從哪裏看出“喜欲狂”?

過渡:詩人欣喜若狂呀!從哪裏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地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初聞涕淚滿衣裳”。

(1)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淚?(激動、高興)

(2)請你帶着這種情緒把這句詩讀一讀。(指導朗讀)

(3)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課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草木茂盛,詩人站在街頭看着曾經繁華的長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出示《春望》,配樂讀。

(5)詩小結:本是百花盛開的季節,杜甫卻對着花兒流淚,聽到鳥兒的鳴叫也感到揪心。當時,詩人流的是什麼樣的淚?(傷心的淚,深受戰亂之苦的痛苦的淚,別離的淚,思鄉的淚)

(6)這樣痛苦,傷心了8年,終於盼來了這個喜訊,這怎能不讓人喜極而泣啊!(生齊讀這句詩,體會詩人悲喜交集的感情)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地捲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1)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欲狂”了。因為詩人聽到(生:“劍外忽傳收薊北”),想象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還鄉”),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萬盞也不醉”。

(2)男生們,端起酒杯與杜甫一起放聲歌唱,盡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女生們,你們也一展自己清脆的喉嚨,加入這支快樂的隊伍吧!(唱)

D.師簡介三峽,想象最後兩句的情境。

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到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藉助課件瞭解行走路線)。在這裏詩人卻這樣説,你怎麼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悦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二)為什麼會“喜極而泣”?

1.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麼會如此地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裏到底包含着什麼?請同學們試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理解。

2.學生談理解。

3.詩人這樣欣喜若狂僅僅是因為個人嗎?(板書:愛國)

4.這其中也包含着濃濃的愛國之情呀!看課件,齊讀。

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領悟到詩人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三)學生髮揮想象談想到什麼?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五、練筆,拓展延伸

1.師:同學們,都説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見有知音”,我覺得今天你們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剛才你們的理解和感受寫下來,那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可詩呢,濃縮的都是精華,這就是詩歌的魅力。下面請你們根據剛才的理解、品悟,再適當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稱,練習説説詩意,把它敍述成一個小故事。

2.老師給你們一些幫助。(出示一段話:“唉,8年了,河南河北什麼時候才能收復啊!”我獨自走在街上,唉聲歎氣。忽然,人們如潮水般地朝街頭湧去。“發生什麼事了?”我心生疑惑,又看看人們的表情——是喜悦的!莫非……

3.生練習後指名説説。(有時間師就總結寫法)

4.師引讀:於是我心裏一激動,隨口吟出:(出示整首詩)

六、總結,昇華情感

這首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後人所傳誦,他的愛國精神成為後人效仿的楷模,激勵着後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繼承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3

一、導入

我們班級是一個書香班級,平時大家都積累了許多古詩詞,你能朗誦幾首表達愛國之情的古詩嗎?(請你來説——《示兒》)

《示兒》這首詩,詩人陸游在臨終前因不見九州同,而感到悲傷遺憾。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同樣表達愛國情感的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結合註釋找一找這首詩中哪個詞最能體現詩人的心情?

2、誰來説説?你來説一説。(喜)板書:喜

3、作者因何而喜?(劍外忽傳收薊北)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朝廷的軍隊已經收復了洛陽等地,長達數年的“安史之亂”即將結束。身在蜀地的杜甫,聽到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於是寫下了這首詩。題目中的“聞”就是“聽聞、聽説”的意思,“官軍”指唐朝的軍隊,“河南河北”指的是洛陽等地。

3、接下來請你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看一看作者喜到什麼程度?(喜欲狂)板書:欲狂

4、你能表演出詩人的喜欲狂嗎?(手舞足蹈、仰天大笑)

三、品讀古詩

在這首詩中,詩人的喜欲狂表現在哪裏呢?作者是抓住人物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的?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一下。哪個小組説説你們找到的詩句?

第一小組來説説。

(你們認為“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這兩句詩最能表現出詩人的喜欲狂。“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當詩人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説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説起。其實,無須説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裏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你們小組也想來交流交流。

(他們找到的是“初聞涕淚滿衣裳”。“裳”,和平時的讀音不一樣,在這裏是指下身穿的衣服,類似現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當作者聽到這個好消息的時候,不禁淚灑衣衫,這是高興的淚水,用一個詞來形容——對,喜極而泣。)

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詩——初聞涕淚滿衣裳。

作者是通過抓住人物的什麼特點進行描寫的?

還有呢?你們組來説——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青春是什麼意思呢?是啊,在這美好的春天裏,作者白天高歌痛飲,想到自己馬上就可以啟程返鄉,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激動、興奮)

作者是通過抓住人物的什麼特點進行描寫的?

是啊,你瞧,作者連回家的路線都擬定好了。一起讀——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他回家了嗎?(沒有)是啊,從巴峽到巫峽,從襄陽向洛陽,這麼遠的路程,他想立刻回到家,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歸心似箭)好,帶着作者的這種歸心似箭的心情,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詩。——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短短的八句詩,卻傳遞着作者強烈的愛國之心。(板書:愛國)

四、熟讀成誦

怎樣才能讀好古詩?

對,請大家帶着節奏、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

假如你就是杜甫,此刻,你已踏上回家的路,你想對家鄉,對祖國説些什麼?

詩人的一生,顛沛流離,創作了許多廣為流傳的詩作,你都知道有哪些呢?(補充《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個時候,詩人多麼想攜妻子回到洛陽,落葉歸根,安度晚年,於是寫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五、總結寫法

六、佈置作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4

一、教學要求

1、瞭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教學重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領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三、教學過程

㈠導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於戰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彷彿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亂中,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着滿腔愁情,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進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衝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㈡初讀,瞭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㈢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悦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着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悦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後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為他始終貫穿着詩人喜悦心情,並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悦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㈣聯繫生活,激情練筆

㈤學一帶一

㈥指導課外閲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5

一、揭題,知背景。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兩首的第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2、題目是什麼意思呢?重點提示“聞”是聽到的意思。

3、這首詩是誰寫的呢?(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初讀,讀通順。

1、欣賞配樂範讀。

2、師: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我們一起大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檢查生字。這句詩能讀準嗎?“卻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三、再讀,明詩意。

1、看來同學們已經把詩讀通了,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熟讀法、結合註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小結: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在小組裏討論解決。最後請2號同學把同學們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全班交流。

2、交流:

(1)交流了哪些讀懂的地方?

(2)有沒有沒有解決的問題?

(3)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

過渡:看來,同學們運用自己的方法把詩意弄明白了。(板書:明詩意)

3、你們認為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板書:喜欲狂)

四、細讀,悟詩情。

(一)從哪裏看出“喜欲狂”?

過渡:詩人欣喜若狂呀!從哪裏能體會到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

1、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

A、“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悲喜交集。指導朗讀。)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捲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三峽畫面,想象最後兩句的情境

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在這裏詩人卻這樣説,你怎麼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

3、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悦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4、指名讀。

(二)為什麼會“喜極而泣”

1、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麼會如此的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裏到底包含着什麼?請同學們試着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理解。

2、學生談理解。

3、詩人這樣欣喜若狂僅僅是因為個人嗎?(板書:愛國)

4、這其中也包包含着濃濃的愛國之情呀!看課件,齊讀。

小結:看來同學們真的領悟到詩人的強烈的情感了。(板書:悟詩情)

五、古詩拓展。

1、老師這裏有一首反映當時在國家危難之時,詩人的著名詩作,同學們想學一學嗎?

2、出示《春望》。

3、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

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就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穫。

七、作業。

學了這首詩後,你最想做些什麼?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

附: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詩意 喜欲狂 愛國

悟詩情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我認為他們對全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抓住“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習,學生逐字逐句理解的時候,能差不多説到位,我就沒再去“嘮叨”。可課後,經提醒我知道我錯了,學古詩不能滿足於僅僅理解詩的意思,更不能滿足於僅僅把詩句中逐字意思簡單串聯。比如“初聞涕淚滿衣裳”學生説剛剛聽到就激動得淚水沾濕了衣服。可是單單聽這句話,是彆扭的,是什麼讓詩人情緒如此反常?脱離了對杜甫曾經“悲”的感悟,擺脱了當時的情境,這樣的理解是可笑的。如果學生走進情境,就不會就字論字,簡單地把單個字的意思聯起來説説了事。他們頭腦裏會出現:杜甫一聽到這個好消息,高興得手足無措,萬分激動,不由任淚水沾濕了衣服!

學古詩,學語言,學表達,作為師者,我應該為學生創設情境,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想像畫面,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走進畫面讓學生利用各自的文化積澱表達詩歌的意思。這樣的課堂才是詩意的,才是有“語文味”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6

一、導入新課

1。班級同學開展詩詞誦讀比賽,每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和大家一起進行誦讀比賽。

要求:

(1)自由選讀詩詞。

(2)讀出詩詞的意境和韻味。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第三首表達愛國情懷的古詩,他就是詩聖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認真讀古詩,解決生字問題,初步感知古詩的內容。

2。自由古詩

出示朗讀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斷句。

(2)畫出讀不懂的字詞。

(3)儘量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3。出示生詞:

(1)薊北、衣裳、涕淚、襄陽。

(2)進行多音字“裳”的古今異義學習。

衣裳:讀音:cháng古義:上衣和下衣。

讀音:shāng今義:統指衣服。

(3)學習詞語:

劍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薊北:泛指唐朝薊州北部地區,當時是叛軍盤踞的地方。

卻看:回頭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4。瞭解詞語的意思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讀懂詩詞的意思。

三、感知詩歌,初步體會

1、自由朗讀古詩,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節奏和韻味。

(2)畫出讀不懂的字詞。

(3)試着和同桌説説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2、默讀詩詞,結合書下注釋,瞭解詩詞的意思,並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批註。

3、猜一猜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

預設:

(1)聞:聽。

(2)官軍:是指王朝的軍隊。

(3)收:解釋為收復。

聽到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收復了叛軍盤踞之地的喜訊。

4、資料補充: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朝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由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的同中央政權爭奪權力的戰爭,也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5、出示詩句: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預設:

(1)“涕淚”是很悲傷的意思嗎?

預設:不是,是喜極而泣。

(2)你認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麼呢?

預設:喜。

(3)為什麼“涕淚滿衣裳”呢?

預設:因為聽到首付消息以後的激動、欣喜。

6、出示頷聯: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1)“喜欲狂”是什麼意思呢?

預設:欣喜欲狂。是這首詩的“詩眼”。

(2)這句詩中,作者“喜欲狂”表現在哪裏?

預設:漫卷詩書。

(3)説一説這句詩的意思。

預設:回望妻子和孩子,也是一掃愁雲,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7、出示頸聯: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7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聖。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後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瞭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麼?(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卻看,再看。漫卷,胡亂捲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捲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捲起。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麼?(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麼?(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峯。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瞭解內容

1.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後,十分喜悦,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後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習生字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八、佈置作業

預習基礎訓練1。

板書: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放歌須縱酒

極度的喜悦心情

即從

便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8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閲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有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着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澱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教學設計流程

第一教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知背景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杜甫的一首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提示聞是聽到的意思。

2.出示杜甫圖片。今天,我把杜甫給請來了!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歡迎他的到來!(生鼓掌)

3.你瞭解他的生平嗎?誰能簡單地為我們介紹一下這位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被譽為詩聖)那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呢?(同學們交流通過查閲資料瞭解的當時的社會背景)板書:知背景

二、自學古詩,讀通順

1.導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出示詩全文)

2.分組自學古詩。

(1)詢問學生學習古詩有什麼好的方法。(熟讀法、結合註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2)每組安排小組長、記錄員、彙報員。提出要求:把你讀明白的和小組同學交流,不明白的標記出來,/jiaoshi/在小組裏討論解決。最後請彙報員把本組同學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歸納起來,等會兒我們全班交流。

3.學生彙報。師幫助重點理解以下詞語:涕淚妻子青春放歌縱酒漫卷

4.知識講解:巴峽、巫峽在四川,襄陽在湖北,洛陽在河南,跨越了三個省,詩人卻覺得非常輕鬆地回到自己的家鄉,從這兒可以看出什麼?(引生説杜甫心情很高興)

5.生讀詩,背詩。

三、深讀詩文,悟詩境

1.杜甫不是愛哭的人,但在寫這首詩之前,他曾流過淚。出示掛圖(戰馬、鐵蹄、國破山河),播放音樂加以配合入境。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哪些人倒在了敵人的鐵蹄之下?

2.現在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了,你們開心嗎?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自己喜悦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淚、寫詩)

3.請生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再請生評價。

4.全班配樂讀詩(一人一句);教師參與其中示範朗讀;生齊讀。

5.讓學生帶着充分的情感背誦這首詩。

四、拓展延伸,升詩情

1.小結:對於每個愛好文學的人來説,對於每一個愛好歷史的人來説,對於每一個愛國的人來説,杜甫應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讓我們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達我們對杜甫最崇高的敬意!(鼓掌)

2.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老師這裏有一首反映當時在國家危難之時,詩人的著名詩作,同學們想讀一讀嗎?

3.出示《春望》。建議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想想這首詩與課文的內容、主題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第二教時 《示兒》教學設計

一、讀通順、背誦全詩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示兒》這篇課文,我相信大家讀背這首充滿深切愛國之情的小詩不成問題。賽一賽。

要求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不順口的多讀幾遍。

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讀文情況。

停頓和重音提示。

2.背誦、默寫。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二、自學課文,質疑問難

1.給出註解,自讀課文粗知詩意。 結合註釋,默讀《示兒》,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説哪句。説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充,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兒可以説告訴兒子,也可以説給兒子們看的詩。祭(jì):祭祀。乃(nǎ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元:同原。九州:指代中國。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疑。

三、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四、感悟詩情

1.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去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後萬事皆空,為什麼還叮囑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2.讀後集體交流。

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3.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五、擴寫練習

1.出示遺囑範例,引導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寫一篇遺囑。

2.根據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六、閲讀拓展

介紹陸游的兩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讓學生課外閲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9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感悟意境。

2.誦讀古詩,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提高欣賞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品詞析句,提高對古詩的欣賞水平

教學方法:以讀促悟,悟中品讀

教學準備:蒐集相關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一、延伸導入

課前同學們背了那麼多古詩,背得那麼投入,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七言詩,也是杜集中一篇別具風神的佳作--《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初讀古詩,瞭解背景

1.請同學們看書或看大屏幕自己出聲讀一讀這首詩。

2.交流初讀後的感受,提出疑問。

3.結合題目瞭解背景。

(詩題寫到了當時的一個歷史事件,關於這一事件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所處的境地,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課前誰蒐集資料有所瞭解,請給大家講一講。)

三、自由讀詩,引發思考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試着讀出詩人高興、喜悦的心情來。

2.指名朗讀,評價促思。

(聽了剛才同學的朗讀,大家都感到這首詩的內涵沒有讀出來,有什麼好辦法把這首詩讀好呢?)

3.學生交流獨特的學習方法,教師加以肯定和點撥。

四、研讀古詩,品評賞析

1.請同學們深入詩歌中細細讀一讀,品一品,對哪一兩句感興趣,就重點研讀一下這兩句。

2、自由研讀,彙報交流。

(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後評,評促悟的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詩文的感悟和體驗。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個性,讀出自己的理解,不斷提高古詩的欣賞水平。)

五、課外研讀,提高積累

同學們學詩的興致這樣高,老師為大家再推薦杜甫寫的另外一首詩歌《春望》,希望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學詩方法,好好研讀一下,作為課外積累。

六、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喜極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歸心似箭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0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X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衝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接着,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後我説:“詩人在區區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最後,與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古詩往往一字即一義,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複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崔學古説:“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檀兒叢書錄要·少學》)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於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説:“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象山語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説:“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溶村集》〕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脱落訛誤之處,能瞭然於耳。

[唐彪説:“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父師善誘法》]

〔這節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是務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按教學規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譁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隻能是佔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麼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鑑,三是創新。傳統語文教學中有些經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的,我們的任務是將其吸取過來並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於此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1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説都變得毫不相干,因而用不着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説,陸游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一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一。這一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一句寫對兒子們的囑託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佔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託着把他呼號一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末了的事業要下一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鬥,實現遺志,不要忘記你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着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藴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敍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一。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説,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着欣喜的熱淚,回看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沉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悦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一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説,是一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一步的渲染與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這一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學建議

1、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陸游、杜甫的資料,瞭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願導入 課題,以引起學生閲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説説課前收集的資料,瞭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註釋並聯繫上下文先大體瞭解詩歌的意思,然後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説説,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後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説一説,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麼,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説別的家常話,而只説“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麼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註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麼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一。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無”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説。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捲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裏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這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詩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鄉。“即從”“便下”“穿”“向”這些富於時間緊促性和行為跳躍性的詞語聯繫起來,勢如飄風。

課後題解

思考·練習2

(1)但悲:只感到悲傷;九州同:全中國統一。

死去元知萬事空:本來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要發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思考·練習3

不同。《示兒》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表達了因祖國由戰亂到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文章結構

《示兒》是七言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講究對仗。

全文翻譯

《示兒》:人死去原知道萬事皆空,只悲痛沒親見南北一統。南宋大軍哪天北伐將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訊告訴你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忽然聽説唐朝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剛聽到這消息時我的眼淚濕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白日裏我要喝着酒放聲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隨我回家。立即就要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襄陽,回到洛陽。

學習要點

1.瞭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文章導讀

這兩首古詩抒發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示兒》是南宋大詩人陸游臨終時作的詩,相當於遺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兵敗自殺,詩人聽到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勝利消息後,十分歡快,便寫下了這首愛國的詩篇。

中心思想

《示兒》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教學設計示例

15 古詩兩首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覆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 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麼理解的?

“示”是什麼意思?“示兒”是什麼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説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牀,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後的註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麼,讀懂哪句就説哪句。説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麼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一。

②指名説説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你瞭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麼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説一説。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於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後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意思?聞:聽説。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説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後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説一説。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捲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裏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裏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説一説。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説説詩句的意思

找幾名同學説一説。

(六)總結全詩

1.説一説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麼?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着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繫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一,“喜欲狂”)表達的。

附: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2

教學內容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這是一首敍事抒情詩,抒發了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後的極度喜悦心情,表達了詩人渴望祖國統一,人民生活得到安定的熱烈感情。詩中突出地抒發了一個“喜”字,從聞喜訊,到流喜淚、觀喜容、呈喜態、唱喜歌、思喜歸、無處不喜。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 能借助註釋,結合有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風格。

3. 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設計理念

以讀、誦為主線,層層深入,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課堂教學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聊聊詩人,導入新課

1.簡介詩人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安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杜甫

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他的詩廣泛地的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實生活,被人稱為“詩史”杜甫擅長各種詩體,詩風沉鬱頓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2.簡介時代背景,揭課題。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以叛軍頭子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

河南河北相繼收復,當時詩人在梓州(現在的四川三台縣)聽到勝利的消息寫的這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讀讀古詩,整潔體感知。

1.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全班正音,注意薊念“jì”,涕念“tì”

3.再讀古詩,指導學生接古詩的音韻與節奏,讀好每一句全班齊讀。

三、自讀古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自讀自悟,感悟詩意。

(1)學生回憶交流弄懂古詩詩意的方法。(結合註釋,反覆讀中理解,聯繫插圖,發揮想象,串聯詞義等。)

(2)請同學綜合運用以上方法,默讀弄清詩意,不理解的可以打上“?”。

(3)同桌相互合作,説説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教師引導,學生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全詩大意:在劍門關外忽然聽説官軍收復了薊北,乍聽到這個消息,止不住的淚水撒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子和孩子愁顏不知道到哪裏去了,胡亂收拾着詩書不禁欣喜若狂。白日裏引吭高歌,縱情飲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立即動身走巴峽穿巫峽,然後經襄陽,直奔那舊都洛陽。)

(1)教師評價。(注意側重學生把握文意的能力,重點評價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遣詞造句的精當。)

(2)帶着對詩文的理解齊讀古詩。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境

1.教師配樂範讀全詩,引導學生想象全詩意境。

2.組織交流,引導學生結合詩意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詩人聽到“收薊北”時,有何感受?你是從哪些詩句看出來的?

(教師相機小結:“初聞涕淚滿衣裳”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第一個浪頭。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漫卷詩書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更高洪峯。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時,自然想到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當看到親人們都不在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卷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

板書:忽傳 收薊北

初聞 涕淚

愁何在

喜欲狂

(2)你還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了詩人喜悦的心情?

(教師相機小結:“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是詩人喜悦情感的第三

次爆發。詩人像小孩一樣歡樂得手舞足蹈還不盡興,還需要“放歌縱酒”才能把喜情抒盡。“白日放歌”縱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以酒助興;今日之高歌,不是長歌當哭,而是快樂地歌唱。他恨不得立即歸去,“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正是詩人歸心似箭的真實寫照。“穿”、“下”二字,貼切、形象地描繪出詩人想象中在險峽穿行疾馳與出峽後順流而下的暢快之情。全詩用了好些地名,如“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等,因為貫穿了詩人喜悦的心情,並不使人感到絲毫的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的真切,這是詩人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

板書:白日放歌

青春作伴

巴峽——巫峽

襄陽——洛陽

3. 指導學生誦讀全詩,讀出詩人喜悦的心情。

4. 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五、感悟方法,拓展延伸

1.這首詩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行,五、六兩行講究對仗。這裏,“卻看妻子愁何在”與“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酒”與“青春作伴好還鄉”,對仗十分工整,有極其貼切自然。

2.根據詩意,結合自己的想象寫一篇短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3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並學習分析鑑賞古詩。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並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古詩敍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薰陶。並學習分析鑑賞古詩。

教具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與詩人對話,揭題讀題解題意。

1、同學們,在我國詩壇上有一位詩人與李白齊名,被尊為“詩聖”,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他是誰?你對杜甫瞭解多少?(交流杜甫的資料)

能背一首他的詩嗎?(交流杜甫的古詩)

2、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齊讀課題)

3、釋題:誰來説説題目的意思?“聞”“聽説”,不同於現在的“用鼻子嗅”,這是古今詞義上的變化,這種類型題目中還有。哪一個呢?(河南河北)那“河南河北”指的是哪裏?是河南省與河北省嗎?(指的是黃河的南北兩岸,那裏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誰能連起來把課題的意思説一遍。

二、與文本對話,質疑問難解詩意。

1、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誰能提示大家詩中那些字的音容易讀錯?(涕、子、裳、卷)指名讀。生評。齊讀,要求讀準字音。

2、學習一首古詩光會朗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正確理解詩句意思。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出示自學要求:同學們可以藉助工具書由詞到句理解詩意。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做上記號。

3、質疑問難。説説古詩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協同解決。(妻子、青春、白天、漫卷)

4、用自己的話,簡要説説這首古詩的意思。生評。

5、把對這首詩的理解融入到你的朗讀中去!(指名讀、齊讀)

三、與詩篇對話,體驗感悟解詩情。

1、學習古詩,除了知道了其中的意思之外,我們還要進行品讀。接下來我們就來品一品。但是在品讀之前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這首詩背後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麼事件嗎?

(交流“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

過渡:“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在戰爭中,人民羣眾特別是黃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

出示: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述“安史叛年十年殘暴,每到一處就搶掠民財,燒燬房屋,甚至把殺人當作兒戲,叛軍進入長安後,大搶3天,長安成了一片火海。在安祿山軍隊的暴行下,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鎮村莊變成了一片瓦礫廢墟。

詩人杜甫為了躲避戰亂,才流離失所,貧困潦倒,而且一家人的生命時常受到威脅。八年之後,詩人在四川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喜訊,詩人所心情如何?(喜悦,激動)詩中哪個字最能體現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喜)

2、你從哪些詩句或者詞語中體會到詩人無比喜悦的心情呢?把你的理解寫在這句詩的旁邊。

預設:

(1)初聞涕淚滿衣裳。

早上我們也學習了另外一首杜甫的名篇《春望》。“初聞涕淚”中的“淚”與《春望》中“惑時花濺淚”的“淚”有什麼不一樣呢?

(板書:喜極而泣)

教師引讀詩句1、2句,這是一種喜悦的淚……這是一種悲喜交集的淚……這是一種喜極而泣的淚……

(2)卻看妻子愁何在。

抓住“愁何在”:曾經妻子和孩子他們愁的是什麼呢?

現在好了,官軍收復失地,他們不再為這些而犯愁了!齊讀!

(3)漫卷詩書喜欲狂

對於一個酷愛讀書的人來説對書定會異常珍愛,可是杜甫卻是“漫卷詩書”,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像一下詩人及家人欣喜若狂的樣子。

從此以後,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怎不讓詩人欣喜若狂。

(板書:欣喜若狂)指名讀3、4句,生評,齊讀。

(4)白日放歌須縱酒

淚滿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達詩人心中的喜悦,他還要做什麼?

(板書:放歌縱酒)

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是喜到極致,忘乎所以了。請你帶上這樣的無以名狀的快樂情感與詩人一同放歌縱酒,一同顛狂。指名讀5、6句,練讀,全班讀。

2、聽到勝利喜訊,詩人想到了什麼?從那些詞句看出來的?讓我們看看從劍外到洛陽是怎樣的千里迢迢? (課件)説説詩人回鄉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從四川劍外到故鄉洛陽。跨越了四川、湖北、河南三個省份,在作者看來卻如此輕鬆,為什麼?詩人思緒飛揚,他的心早已飛到千里之外的洛陽。(板書:歸心似箭)

在歸心似箭的杜甫看來,千里迢迢算什麼,千山萬水算什麼?在詩人的眼裏,故鄉就在眼前——(教師引讀7、8句),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女生齊讀7、8句(到巫峽了),男生齊讀(到襄陽了),全班齊讀(洛陽到了)。

3、昇華情感。現在杜甫看到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平息了,他終於可以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了,能不欣喜若狂嗎?那麼詩人只是為能重返故里而欣喜若狂嗎?(板書:愛國)所以大家都稱他為愛國詩人。

讓我們與欣喜若狂的詩人一同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與千千萬萬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配樂齊讀)

讓我們帶着對這位愛國憂民的詩人的無比崇敬再來讀詩!(配樂齊讀)

四、課外閲讀,開拓視野懂詩人。

1、背誦這首詩。小結學法!

2、回鄉後的杜甫是否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呢?找幾首安史之亂以後杜甫的詩讀一讀,體會詩人後半生的生活和情感,想想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苦難詩人、人民詩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5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設計思想]

按照初讀詩句→品讀詩句→感情朗讀的過程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詩的韻味,詩中藴含的感情。激發學生和詩人心靈交流,同喜同悲。讀中悟情,讀中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從而構建本色的語文課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KJ出示音樂渲染氣氛)隨着悠揚的古樂我們這堂課將走進古詩的畫卷,誰先來吟誦一兩句杜甫的詩句?(生答)讀着杜甫的詩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生答)師相機介紹杜甫及他作品主要風格。(出示KJ杜甫簡介)

2、過渡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他另一種風格的一首詩,是他生平第一快詩他就是出示課題(KJ出現課題)

二、初讀詩。

1、齊讀課題、解題。(從課題中你們知道了什麼?)

2、過渡

由於戰亂,杜甫一家在他鄉異地流浪了整整八年之久,收復薊北的消息傳來,此時,詩人心情會怎樣?(是的)詩人一聽到這勝利的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現在讓我們就一起走進他的詩中吧!

3、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流利。

①點名讀

②聽錄音朗讀(出示KJ錄音朗讀)

③學生學着錄音自由讀,讀出詩的節奏和停頓

④齊聲朗讀,要求讀出詩的韻味

三、理解詩的大意

1、小組討論

2、交流理解詩意

3、帶着自己的理解齊讀全詩

四、悟詩情

1、過渡:詩中意思你們已深刻體會了,那詩中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一份怎樣的情感呢?(喜)(出示KJ思考、討論)

2、找出詩中喜欲狂的句子交流後(KJ出示這幾句話)學生反覆讀(交流中相機出現路線圖讓學生感受詩人歸心似箭心情)。

3、深切體會喜欲狂心情

①過渡:作者的這份喜從何而來呢?為什麼收復了薊北詩人又會如此欣喜若狂呢?讓我們一起來和詩人回顧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你就會有切身體會,請看大屏幕(出示KJ背景)師隨着畫面講解。

師在《二泉映月》的二胡聲中悲情朗誦《春望》

②聽着杜甫這浸透血淚的心聲,你們有什麼感受?(生答),當你面對這一切,你的心情是什麼?,請懷着這種心情讀讀這首詩吧!

③過渡:真是滿紙憂憤言,一把辛酸淚啊!而今,收復薊北的消息猶如一聲春雷響徹神州大地,經歷了八年之久的戰亂終於平定了,此時此刻,詩人心情怎樣?會想到些什麼?

④學生髮揮想象談想到什麼?(出示七句話KJ隨機點擊使字體變色),學生感情誦讀這幾句話。

想到這些,能不涕淚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喜欲狂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縱酒高歌嗎?讀

想到這些,能不歸心似箭嗎?讀

在老師的引讀下,深情朗讀喜欲狂的這幾句話。

四、渲染主題

1、詩人喜欲狂的背後是顆怎樣的心在跳動啊!

2、讓學生感情朗讀全詩(回到KJ錄音朗讀)

五、課外拓展

過渡:自古以來,就有許多詩人以自己赤誠的愛國情抒寫出風格迥異的愛國詩篇。有憂憤深廣的動情傾訴,也有激情澎湃的昂首浩歌,老師這就有幾篇與大家共賞。(出示課件,古詩欣賞)

讓學生讀古詩欣賞。

六、總結

(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歷年來,這些光照千古的詩篇為後人所傳誦,他們的愛國精神成為後人效仿的楷模,激勵着後人譜寫出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正氣歌,讓我們承繼先人的浩然正氣,以自己的滿腔熱血譜寫新的愛國詩篇,讓巍巍華夏巋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案15

教學目的與要求: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如“洛”等。

2、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4、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重點:

掌握作者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理解把握本課的思想主題。

教學難點:

感受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詩聖。查看杜甫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後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瞭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提出讀不懂的語句。(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以下字音:涕:讀t,不讀d,還:讀hun,不讀hi。)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

“薊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

這句詩講了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漫卷”,胡亂捲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捲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捲起。

這句詩意思是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這句話講了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着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這句詩講了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峯。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內容分析

1、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後,十分喜悦,收拾行裝立即還鄉。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多年戰亂,祖國重歸統一的歡快心情

3、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後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

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4、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

學生討論後教師總結: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課堂複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六、課後作業

預習“基礎訓練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