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顆子彈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05W

1.

送你一顆子彈讀後感

劉瑜老師現在已經是幼教女老師的典範了,不憤怒、有耐心、有方法的説教着。這非常不錯,弄得大家都願意貼標籤説我是美女老師的粉,我愛民主愛自由。

我也喜歡貼一個她粉的標籤,咱們還是一個愛和平愛民主的熱血小女嘛。其實深藏在這般陽光的表面下,我真的很想跟劉老師握個手説,容易嘛,終於找到了這麼一位直説自己懶散,隔三差五灰暗,愛美男,工作就是工作的女同志。那個陰暗她更對咱胃口,她説她愛看陰暗的Live show,我也在看她説她生活乏味一樣。枯燥乏味生活空虛的時候總是希望老天給你一個不是影子的活同伴...來給乾涸的情感生活來一點陰影也好啊...咱就YY吧,人劉老師做出頭了,迴歸花花祖國了,無數party和美男等着呢

唉,回到正題説《送你一顆子彈》的讀書筆記,我早也讀晚也讀。心得就是起牀後讀一讀吧,看人家劉老師在無聊的資本主義國家萬般乏味也把昨天留的事兒做完啊;晚上不想睡覺的時候要讀一讀,人劉老師晚上也要睡覺不亂玩電腦的啊,去BBS上打口水仗太費神了,做不了就睡覺吧。

讀後感就是:劉老師多面了:真的好文藝...真的是女文青...搖滾話劇文藝電影...相比之下我真的還是喜歡她大媽民主説教部門、無病呻吟空虛寂寞部門、搖旗吶喊注入能量部分。

2.

一本很不錯的書,記錄的都是作者劉瑜的生活,有點小資的情調,誰叫作者是在國外生活而不在國內呢?

作為一個憤青,而且還是政治學博士,劉瑜可以説是什麼都敢説,不過她説的都挺有道理,批判也批判的入木三分,撇開這些憤青的思想不談,我覺得就寫寫自己的生活還是挺好,尤其是這麼一個生活經歷豐富的人,人大,清華,哥倫比亞大學,哈佛,最後又去了劍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她這麼豐富的經歷,更難能可貴的是,就是這樣一個高學歷的人,到了30歲還是單身,這也正好讓她能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天天纏着老公買這買那,或者給孩子洗澡換尿布,所以,這也是一種不幸中的大幸。

在此特意選兩三篇文章摘錄下,覺得不錯,甚至和我的想法也有相似之處。

在《有關的和無關的人》中,作者寫到自己在閒來無事的情況下清理手機通訊錄,發現了一大堆根本沒有太多交往的人,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無的人,認識的越多,忘記的也就越多。而那些與你毫無關係的人,就是毫無關係的,永遠都是毫無關係的,從認識的第一天開始,其實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過無關癢痛的來往,就算你努力經營這段關係。而那些與你有關的,就是與你有關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們只見過三次,就算你們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簡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樣子,就算是你們隔着十萬八千里。有些人註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症,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

在《一天長一點》中,作者認為馬克思把生產分為“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生活也是如此。吃飯睡覺買日用品是為了維持生命的“簡單再生產”,而看一本好書,發掘一個好CD,看一個好電影,寫一篇飽滿的文章,進行一場會心的談話,跟好朋友吃一場歡聲笑語的飯,這才是“擴大再生產”。可悲的是,一些“簡單再生產”往往霸佔了我們的“擴大再生產”,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斷了我們與自己想做的事。我想,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畢竟時間是有限的。但至少人可以選擇調整和改變,通過合理安排,通過把自己的事情分為第一類事務和第二類事務差別對待,“擴大的再生產”還是完全有實現的可能。

在《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孤獨生活,她説這需要像適應殘疾一樣去適應。在長期的孤獨中,就像一個圓點脱離了座標系,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成其為問題,你時常看不到自己的想法中那個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麼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麼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但就在這樣的圈子中,多年來僅僅憑這自己跟自己的對話,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可見要把一個人的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麼容易。

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麼關係。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重返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物的變化,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祕密,只要你真正打量它。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的”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就是它是自由。

一個人要像一隻隊伍,對着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內心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着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

摘抄到此結束,不知道你能感受到什麼,在腦海中肯定也有好幾種聲音在説話吧。

在本書後記中作者提到了自己愛寫,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她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是她體驗生活的方式。多年的書寫,使“回憶”對她來説變得可能,重讀以前的文字,沉沒的世界重新浮現,就像撿到滿大街的錢包一樣撿回無數個過去的自己。在此我想回答一下大頭曾經問我的一個問題,也就是為什麼我能記住這麼多事情?這篇後記中作者的觀點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完美回答,從上大學到現在,自己確實堅持寫了很多字,我能體會到作者説的這些,只是我並不習慣重讀以前的文字,唯一能做的就是進行階段總結而已,所以我還是撿回到了若干個過去的自己。再回到本書後記,作者相信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這樣的人生態度就是這本書中所有文章的來源,而這也是度過有意義人生的唯一方式。

我想作者把這本書命名為“送你一顆子彈”的道理也就在此,她告訴你她體會到的,她感受到的,她所理解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活,至於你現在懂不懂完全與她無關,反正她把子彈給你了,你如果有一把剛好與子彈型號相符的槍,就把子彈裝進去,然後狠狠地朝自己的生活射擊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