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原文及賞析實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1.21W

寒食原文及賞析1

醉太平·寒食

寒食原文及賞析實用(15篇)

王元鼎〔元代〕

聲聲啼乳鴉,生叫破韶華。夜深微雨潤堤沙,香風萬家。

畫樓洗淨鴛鴦瓦,彩繩半濕鞦韆架。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

簡析

寒食在農曆三月初,清明前一二日,此時春已此半。王元鼎的這組《寒食》小令共存四首,此是其中第二首。另外三首主要描述流逝的春光在作者心裏引起的豐富、複雜的感受,或惹動莫名的睏倦,或撩撥纏綿的情思,或支發及時作歡的慾念,主觀色彩表現得比較濃烈。這一首卻不同,作者不直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是採用融情於景、含藏不露的抒寫手法,把對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聲光畫面之中。

在這支小令中,“乳鴉鳴啼”、“雨潤堤沙”、“畫樓淨瓦”、“彩繩半濕”及“紅日上窗紗”、“街頭賣杏花”等,勾畫出寒食時節生機勃勃、情趣盎然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悦之情。語言清新典雅,雖然多處化用前人詩意名句,卻自然流暢,毫無牽強拼湊、陳舊此時的感覺。

王元鼎

王元鼎:字裏,元成宗大德年間(公元1302年前後)在世,與阿魯威同時,官至翰林學士。

寒食原文及賞析2

寒食還陸渾別業

洛陽城裏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翻譯

洛陽城裏,花兒已經開得如雪一般鋪天蓋地,而陸渾山中的花兒,如今才開始發芽。

早上剛剛辭別了河橋那掠過楊柳吹來的風兒,晚上又卧在這伊川桃李間的月色中。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鮮的時候。在寒食節裏,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山野間的老人安居樂業,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註釋

陸渾:地名,在今河南嵩縣。

別業:即別墅。

楊柳: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柳送別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

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酒復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葉春、鬆醪春、燒春等。

創作背景

宋之問早年在洛陽為官期間,閒暇時,常到陸渾別墅遊覽,並時有詩作。《宋之問集》中詠陸渾別墅的詩共存四首,這首詩是其中之一。

賞析

起二句緊扣題目,謂值此寒食清明節候,洛陽城中已是繁英飄蕩、繽紛如雪,而陸渾山中則花始綻放。其意並不在説明城中與山中氣候景物之異,而是表現詩人追隨春天的腳步,從城裏轉向山中尋覓春光的濃厚興趣,和對春天由洛陽轉至山中這一發現的詩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對照此詩首二句,可見宋之問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並發現了春之轉移這一詩材詩境,只不過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詩意感悟,近乎宋詩的表現理趣;而宋之問的這兩句詩則僅客觀展示這一現象,而將自己的感受含蓄於詩中而已。“今始發”,則山中春光方興未艾,正可盡情享受,開啟下文。

三、四兩句緊扣題內“還”字,寫自己清晨從洛陽出發,晚上已在陸渾別業。這點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則根本不成其為詩。詩人不説“早發洛陽”“夕至陸渾”,而説旦別河橋”“夕卧伊川”,這一“別”一“卧”,不僅表達了對洛陽春光的留戀,而且透出了卧賞山莊春夜美景的愜意與喜悦。將洛陽與陸渾改成“河橋”與“伊川”,也使乾巴巴的地名有了具體可感的形象和詩意。尤為出色的是在“旦別河橋”與“夕卧伊川”之下分別綴以“楊柳風”和“桃李月”這兩個全新的'組合意象,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洛陽繁花飄雪之後“春風楊柳萬千條”的幕春景象和陸渾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於用“楊柳”來形容“風”,用“桃李”來形容“月”,讀者彷彿能聞到這“風”中飄送的楊柳的氣息,這“月”下散發的桃李的芳香,造語新穎,意象優美。上下兩句,對仗工整,又一氣呵成,顯得特別流麗圓轉。兩句詩就像是兩幅情調意境很美的圖畫,完全可以用它們來作為兩幅畫的題目。音調的婉轉流暢、圓轉自如也同樣非常突出。可以説兼有詩境美、繪畫美和音樂美。雖不像“桃李春鳳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那樣凝練概括,但自有一種天然的風韻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頂針格,重複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陸渾山中春色正濃,蟬聯中有流走之勢。第六句點明“寒食”節令,應上“桃李正芳新”,並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復”,相互勾連呼應,傳達出一種顧盼神飛的神情意態。

七、八兩句,以陸渾山中風物之美、生活之愜作收。“野老”指當地居民,也可兼包詩人自己。謂處此山中人無異於堯舜太平盛世的百姓,當酣歌一曲,終老此地。這個結尾,不無歌詠昇平的意味。但話説得很藝術,很富詩情,並不是硬貼上去的頌聖尾巴,與全詩的內容風格也比較統一。武后統治時期,統治集團內部儘管矛盾鬥爭不斷,但社會安定,經濟繁榮,詩人所歌詠的“太平”,並非純粹的粉飾之詞。

全篇的突出特點是風調的自然流美。清新流麗的語言,一氣流走的格調,圓轉如珠的韻律,和貫串全詩的濃郁的春天氣息,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寒食原文及賞析3

原文: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賞析:

寒食節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於江南氣候温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西人,遠遊江南,獨在他鄉,身為異客;寒食佳節,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裏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樂景襯哀景,即反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聯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多外出遊春,吃現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分外清新,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殊的節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鮮愉快的感受,而對於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於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作者卻發人所未發,由「堪悲」二字,引發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於富人來説,一朝「斷炊」,意味着佳節的快樂;而對於貧家來説,「往往」斷炊,包含着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繫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緻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並不在「貧」字上大作文章。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裏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不算,剛説「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説罷「斷火」,又説「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雲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説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於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食原文及賞析4

瑣窗寒·寒食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户。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翻譯

柳蔭深處傳出烏鴉的啼鳴,我掀起小簾,站在朱門之內,身穿單衫凝神佇立。半畝大的庭院裏開滿了桐花,靜靜地籠罩着庭院,陰雨陣陣更使人愁思萬端。雨滴灑落在空落落的台階上,竟徹夜未停。何時故友相逢與我在西窗下剪燭,談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風吹得燈火昏暗,説不盡少年羈旅的無限悽慘艱難。

如今我已年老,時有垂暮之感。春遊嬉戲的地方,旅舍酒店煙火不舉,正巧是全城禁火過寒食節。酒樓上呼喚美酒的興致一掃而光,姑且把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鄉園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脣酒窩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還掛在樹枝?待到我歸鄉之時,一定還會有殘存的花兒,等待着我與賓客舉杯痛飲,一洗煩襟。

註釋

剪燭西窗語:借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抒發懷鄉之情。

百五:指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日為寒食。

旗亭:指酒樓。

高陽儔侶:西漢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

靨:臉上的酒窩。

評解

本篇上片憶舊,下片傷今。題旨終是懷念舊日情人。篇末三句作傷心無奈語,最是可憐。俞平伯《清真詞釋》評論説:“‘想東園’以下直貫結尾,一氣呵成,自為清真之慣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謂春光晼晚,尚有殘英可陪樽俎,而小脣秀靨則何如耶?着一‘否’字,又着一‘定’字,在有意無意間。‘定’字有‘或’、‘應’的意思,卻較重,亦半虛半實也。”

句解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户。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暗柳啼鴉”寫景,是大勾勒手法。“暗”字有兩重意思,一則表明時令,暮春時節,柳絲已由嫩黃轉為深綠;二則表明時間,黃昏之際,暮雨將至,遠看柳樹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時此刻,鴉、鵲之類的鳥兒自然急飛歸巢,還要伴隨驚叫之聲。接下來,便寫人以及人所處的環境。“單衣佇立”,從《西洲曲》中來。《西洲曲》裏説“單衫杏子紅”,又説“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是寫女子痴情守望情郎歸來。這《西洲曲》一樣的痴情小女兒,在為誰佇立呢?“小簾朱户”,正與“痴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來了,種有桐樹的半畝小院,便都在煙雨迷濛之中了。“靜鎖”二字,將整個畫面定格下來,好一副春日暮雨圖。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夜將殘了,雨猶自下個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從前也是這樣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燈夜話。“故人剪燭西窗語”,自是從唐人李商隱的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忽又覺得此情此境,竟與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過的江風打燈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瞑宿”,即是夜宿。

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上片都説從前,過片由“少年”轉到“遲暮”,便説到如今了。當下身在何時、何地呢?“店舍無煙”,點明時令是在寒食節。“禁城”,指京城,即汴京。“百五”是唐宋人習慣説法,指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禁火三日,是當時習俗。“旗亭”,即賣酒之市樓。“高陽儔侶”,是説酒友。“高陽”,用的是“高陽酒徒”酈食(yì)其(jī)的典故。高陽,古地名,在今河南杞縣西。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前往謁見,通報人説有個儒生來求見,劉邦説,我正忙着奪天下,沒有時間見什麼儒生。通報人對酈食其説了,酈食其瞠目按劍對通報人説:“去,再去向沛公通報,説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麼儒生!”於是酈食其便闖了進去。此處的`“付與高陽儔侶”,是説找幾個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澆愁。

想東園、桃李經春,小脣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想東園、桃李經春”,是用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的語典。“小脣秀靨”,形容意中人的嬌小清秀。“今在否”,是疑問語氣,無非是説物是人非。“到歸時”,是自計歸期。“攜樽俎”,是帶上酒具。“殘英”,即是殘花。殘英所待之“客”,不是別人,正是詞人自己。此“客”字,自“笑問客從何處來”化出。舊日東園,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歸去之日,唯有殘花相待。雖是殘英,然而畢竟曾是舊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復酸辛。

賞析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的羈旅情懷,清真工羈旅行役之詞,人所公認。詞作的上片寫暮春欲雨之時,由日轉夜,從夜雨説到話雨,又從話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時旅況,羈旅情味,由外及內使人深思。下片敍寫寒食及節日思鄉之情。寒食禁煙而飲酒,人到老年,回憶往事不勝感慨。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户”,開首三句即點明時間和詞人彼時所處環境。薄暮時分,柳色漸漸昏暗,烏鴉盤旋聒噪,詞人正站在朱户之中,小簾之後凝神沉思。首三句雖為敍寫眼前景況,但仍起着渲染氣氛的作用。薄暮時分,天氣漸暗,羣鴉亂啼,單身一人置身其間,詞人的愁思、煩亂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與“啼鴉”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畝,靜銷一庭愁雨”,這兩句詞人繼續敍寫他佇立簾後所見之景,同時景中含情,詞人的愁緒已經躍然紙上。這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所描寫的意境相似。黃昏時節,再加上綿綿不絕的春雨,這種意境描寫雖非清真所首創,卻是古典詩詞中描寫愁緒時最常用的典型環境。這裏詞人用一“鎖”字使得本為抽象無形的情緒形象化,從而突出了詞人此時愁悶難堪的心境。“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這三句是説那滴噠的雨聲灑落在空寂的台階上,使得詞人心緒更加煩亂愁悶,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不禁思緒聯翩,想到何時才能與故人相會。這裏化用了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詞作至此,愁緒的內含已漸漸明朗、具體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這一層詞人宕開一筆,由眼前之景轉而幻想從前,在變幻境界中感歎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頗有不勝今昔之感。“楚江”,此當指長江,李白詩有“天門中斷楚江開”,杜甫詩有“楚江巫峽半雲雨。”“風燭”,此形容人生短暫,老年人如風前之燭。蘇軾詩有“過眼百世如風燈”,杜甫詩有“風前春燈亂,江鴻夜雨懸”,所繪即此情景。

下片寫節日思鄉之情。“遲暮。嬉遊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詞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羈旅,轉入敍寫遲暮情景,以前之虛幻,轉入眼前之説實;前之遙遠迴盪,此則轉入本題。章法大開大合。因寒食禁煙,故曰“無煙”,“禁城百五”,也是寒食節。《荊楚歲時記》:“冬至後一百五日為寒食。”“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寒食禁煙不禁酒,故可去酒樓飲酒。“儔侶”,即伴侶。“高陽”,地名,在河南杞縣。《史記》中酈生為高陽酒徒。李白詩有“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這句的意思是説,寒食節中,旗亭飲酒取樂之事,還是讓高陽酒徒們去吧。這裏用的是側筆,實際上是敍説自己為愁思所纏繞,沒精打采,對玩樂毫無興趣。“想東園,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對羈旅之愁與思家之情化成了具體的內容,那“東園”此時又是一番桃李爭春,明媚春光,而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如今是否還在?詞人描述得越具體,越真切,説明其思念之情越銘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詞人的關切之情更顯真切。歇拍三句:“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心早已設想好歸家時的情景。到那時,春意猶在,尚有殘花掛在枝頭,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詞人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遊子身分。

整首詞很巧妙地將現實、回憶、設想結合起來,結構天成,含蓄而又細膩,意淡而氣厚。賙濟稱讚該詞“奇橫”(《宋四家詞選》),黃蓼園則評:“前闋寫宦況悽清。次闋起處,點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懷,風情旖旎可想”(《蓼園詞評》)。品評頗合實際。

寒食原文及賞析5

西夏寒食遣興

春空雲淡禁煙中,冷落那堪客裏逢。

飯煮青精顏固好,杯傳藍尾習能同。

錦銷文杏枝頭雨,雪卷棠梨樹底風。

往事慢思魂欲斷,不堪回首賀蘭東。

註釋

禁煙: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

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

棠梨:亦作“棠棃”。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賞析

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嘉靖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亦收錄此詩)。此詩系作者旅途所作。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説在清明前兩天),禁火寒食。《乾隆寧夏府志·風俗》:“清明日,挈榼提壺,相邀野田或梵剎間共邀飲,曰‘踏青’。插柳枝户上,婦女並戴於首。”

禁煙: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棠梨:亦作“棠棃”。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寒食原文及賞析6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譯文

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註釋

寒食:《荊楚歲時記》:“去冬(至)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後來即於清明前一日為寒食。

二月:寒食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來年二月間有閏月,則寒食就在二月。

無煙火:寒食節禁火,但窮人常常斷炊,不禁也無火。

明朝(zhāo):明天。

子推:介子推,春秋時人。他曾隨晉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後重耳回國,作了國君(即晉文公),賞賜功臣,競忘了他。介子推即與其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文公遍尋他不見,便焚山求索,結果被燒死。後人為紀念他,於寒食節日不舉煙火。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孟雲卿天寶年間科場失意後,曾流寓荊州一帶,過着極為貧困的生活。就在這樣的飄泊流寓生活中的一個寒食節前夕,他寫下了這首絕句。

賞析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説,二月的江南花開滿枝頭,在他鄉過寒食節足夠悲哀了。

寒食節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於江南氣候温暖,二月已經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生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匹配的應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的寫出了“堪悲”。作者是關西人,遠遊江南,獨在他鄉,身為異客;寒食佳節,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裏的“寒食”,還暗含少食、無食的意味,一語雙關,因此他鄉“寒食”也就更可悲了。

詩中常常以哀景寫哀情,即陪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景色,便於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更有力量。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貧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飯的,不僅僅是明天才吃子推這樣的冷食。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並不在「貧」字上大作文章。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裏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不算,剛説「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説罷「斷火」,又説「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雲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説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於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食原文及賞析7

原文:

浣溪沙·清曉粧成寒食天

唐代:韋莊

清曉粧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捲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註釋:

清曉粧成寒食天,柳球斜裊(niǎo)間(jiàn)花鈿(diàn),捲簾直出畫堂前。

清曉:清晨。寒食:節令名,清明節前一天(或説清明前兩天)。柳球:婦女頭上的一種粧飾品。間:相隔、相間,動詞。裊:音鳥,①搖曳。②輕拂。③柔長貌。花鈿:婦人髮釵。鈿,音田,嵌金之花狀頭飾。

指點牡丹初綻(zhàn)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pín)不語恨春殘。

初綻:剛剛開放。綻:裂開。嚬:同“顰”,皺眉。含顰:含着愁意。皺眉憂愁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懷春。

上片開始用“清曉粧成”點明瞭時間和人物的身份。“柳球”句,明為寫物,實則寫人,女子的婀娜情態隱約可見。緊接着直到下片用了一連串的動作:“捲簾”、“直出”、“指點”、“憑朱欄”、“含顰”等顯示她對春天的.熱愛與珍惜。“捲簾”句見其愛春心切;“指點”句見其賞春的喜悦;“日高”句見其愛春之情深,由此結出“含顰”句,“恨春殘”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春殘”照應首句的“寒食天”,收攏全章。

寒食原文及賞析8

時聞先朝陵寢,有不忍言者。

碧草帶芳林,寒塘漲水深。五更風雨斷遙岑。雨下飛花花上淚,吹不去,兩難禁。

雙縷繡盤金,平沙油壁侵。宮人斜外柳陰陰。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

註釋

①選自《陳忠裕公全集》。先朝:前朝。此處指朱明王朝。陵寢:帝王陵墓建築。

②遙岑:遠山。唐韓愈《孟郊聯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③雙縷:雙絲線。盤金:季咸用詩:“盤金束紫身屬官,強仁小德終無端。”

④油壁:車名。婦人所乘之車,車身飾以油漆,故名。

⑤宮人斜:唐代宮女的墳墓。宋張侃《宮人斜》詩:“萬古宮人斜上望,淡煙衰草為悽然。”此處泛指宮人之墓。

⑥西陵:此指坐落在北京天壽山的明十三陵。

賞析/鑑賞

坐落在北京天壽山的`明十三陵,從某個角度來説是朱明王朝的象徵。當清兵的鐵蹄踏上十三陵之後,忠於朱明王朝的人上無不痛心疾首、難以接受此事實。當 時,因抗清而身陷囹圄的作者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在獄中含淚寫下這首被人稱作“絕筆’的詞作。【疏星注:陳子龍從未進過監獄,這首詞是和朋友倡和時所填。】 故國之思,優憤之情溢於言表,結句更明確表達了期復明室的不可動搖的意念。【疏星注:陳子龍填此詞時,對復國已經不存希望,也已失去不可動搖的信念,此詞 只是哀歎故國淪亡,親友凋零。】全詞悽怨激楚,悲憤填膺,與國變之前的作品顯然大異其趣,足見作者詞風在國破家亡後的轉變。

寒食原文及賞析9

寒食

趙鼎〔宋代〕

寂寂柴門村落裏,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卧,莫管城頭奏暮笳。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即使冷冷清清開着幾扇柴門的村落裏,也還是要插幾根楊柳枝條,標誌出每年的節令。寒食的傳統雖然沒有傳到遙遠的廣東,但清明上墳奠祭祖先的禮儀還是和中原一樣。時至今日,漢唐兩代的王陵巨冢,已經沒有人前去祭祀;而山邊溪間的小路上仍生長着許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關城門的號角聲是否響起來。

註釋

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説清明前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龐老家:指龐德公一家。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在峴山種田。荊州刺史劉表幾次邀他出來做官,他拒絕了,帶領全家到鹿門山中採藥。後來另一個隱士司馬徽來看他,正碰上他上墳掃墓歸來。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墳事。

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為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為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為《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寫的是當時民間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俗:“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從人家上冢者……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也有插柳的`習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煙寒食,而清明節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冢”)。

後兩聯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後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遊,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恆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時處於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説:“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説:“此老倔強猶昔!”(《宋史》本傳)

趙鼎

趙鼎(1085—1147),南宋政治家、詞人。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南宋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宋高宗時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齋所刻詞》有《得全居士詞》一卷,存詞45首。

寒食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盧摯〔元代〕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媪,鬢髮如絲。桑柘外鞦韆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歎行人,馬上哦詩。

譯文:

柳樹萌芽,像飄浮着一層嫩綠色的輕煙。梨花似雪,參差地交雜在柳枝中間。柴門外狗兒在叫,茅屋頂上燕了呢喃。一對白髮的農家老夫妻正圍着老瓦盆飲酒用飯。桑林外,一位梳着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着花枝在盪鞦韆。她轉眼注視多時,大概是讚歎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詩篇。

註釋:

寒食:我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的前一天(一説前二天)。新野:縣名,今屬河南省。參差(cēncī):不整齊。柴荊:柴門。用林木棍、荊條搭成的院門。茅茨:茅屋的屋頂。這裏指屋檐。老瓦盆:指民間粗陋的酒器。杜甫詩《少年行》:“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媪(ǎo):年老的婦人。柘(zhè):桑樹,常綠灌木,葉可喂蠶。髻雙鴉:即雙丫形的髮髻。轉眄(miàn)移時:轉眼斜視多時。眄,斜視。哦(é):低聲吟詠。

鑑賞:

鬢髮已白的夫婦,活潑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朧的柳樹;還有荊門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語,一幅天然的沒有任何雕飾的美麗畫卷:人與人和諧,物與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諧。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樹上蕩着鞦韆的孩子,梳着髮髻,插着花枝,閒適、快樂,卻被我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顧盼,眸子裏的.疑問,只因我在搖頭晃腦地吟詩。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頭。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諧的人間之情。作者用清麗的筆法、温和的色彩,表現出曲中人陶然忘機的情懷和一片生機盎然的農家生活情趣。

這支曲子所寫景象喜人,表現出作者對農民懷有深厚的感情和濃烈的平民意識。此曲抒寫作者於清明前的寒食節在新野道中看到的農村初春景象。開頭三句是寫農村的自然風光。接着是寫農村老年人的悠閒生活。“桑拓”兩句是寫農村孩子們的快樂生活。最後三句是寫作者看到這些迷人的景象後,感到無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轉眄移時”,在馬上不住吟詩稱頌。

作者介紹:

盧摯(1242—1314),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5年(1268)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疏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

寒食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

註釋:

①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野人:田野中掃墓的人。傷神:心神憂傷。

②累累:眾多、重疊、聯貫成串貌。冢:墳墓。

翻譯:

清明前夕,春光如畫,

田野上到處都是心神憂傷的掃墓人。

仔細望去,平原之上又新增了眾多新墳,

這些新墳的主人一定有一半都是去年的掃墓人吧。

賞析:

這首詩出自《全唐詩》,是其中作者惟一的一首詩。寒食為節令名稱,指“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相傳起源於前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為避官而抱樹焚死,晉文公便定於此日禁火寒食。雲表的這首七絕便描繪了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從佛家的生死輪迴和避世思想出發,指出今年躺在新墳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掃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來祭掃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將被埋入墳墓。這種消極頹廢的思想不可取,然而也客觀地道出了人生代謝的自然規律,而此詩也寫得流暢,準確生動,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寒食原文及賞析12

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寒食不多時,幾日東風惡。無緒倦尋芳,閒卻鞦韆索。

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不忍捲簾看,寂寞梨花落。

註釋

①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②尋芳:遊賞美景。

③玉減:消瘦憔悴。翠裙:綠色的裙子。

④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

⑤梨花:梨樹的花,一般為純白色。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傷春之作。詞人運用白描手法。寒食不久,東風又吹了幾天。春光漸逝,詞人已無心看花賞景,對盪鞦韆也了無興致。"玉減翠裙交,病怯羅衣薄"兩句生動傳神,由慵懶而病瘦,有層次地描繪出一個情思繾綣,憂傷不已的`幽怨少婦。詞人自己身體消瘦下去了,也變得弱不禁風。此時此際,她竟不忍捲起簾子,怕看到梨花寂寞地飄落。通過描寫被春愁籠罩的女子的切身感受,表達閨中無聊和寂寞的生活,感情曲折委婉。

寒食原文及賞析13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古詩簡介

《小寒食舟中作》是唐代詩人杜甫於大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長沙)時所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表現了詩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首聯概括了作者的身世遭遇,頷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頸聯寫舟中江上的景物,尾聯總收全詩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自然凝鍊,風格蒼茫沉鬱。

翻譯/譯文

小寒時節,勉強吃一點飯,靠着烏皮幾,席地而坐,烏皮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頭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來水漲,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着一層薄霧。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長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雲,有一萬多裏,驀然生愁。

註釋

⑴小寒食:寒食節的次日,清明節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⑵佳辰:指小寒食節。強飯:勉強吃一點飯。

⑶隱:倚、靠。隱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見《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幾”在這裏指烏皮幾(以烏羔皮蒙几上),是杜甫心愛的一張小桌几,一直帶在身邊,在一首詩中還寫道:“烏幾重重縛”(《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意思就是烏幾已經破舊,縫了很多遍了。鶡(hé)冠:傳為楚隱者鶡冠子所戴的鶡羽所制之冠。仇兆鰲注:“趙注:鶡冠,隱者之冠。”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五:“渾忘憔悴無顏色,翻笑他人戴鶡冠。”鶡,雉類,據説是一種好鬥的鳥,見於《山海經》。

⑷“春水”兩句:春來水漲,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盪起伏猶如坐在天上雲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蒙,看岸邊的花草猶如隔着一層薄霧。

⑸“娟娟”二句:語含比興。見蝶鷗往來自由,各得其所。益覺自己的不得自由。娟娟,狀蝶之戲。片片,狀鷗之輕。閒幔(màn),一作“開幔”。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

⑹“雲白”句:極寫潭州距長安之遠。這是詩人的誇張,實際上長沙距長安也就一千多公里。

⑺直北:正北。亦見“直北關山金鼓震”(《秋興八首·其四》)。朱瀚注:蝶鷗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毛奇齡説:船如天上,花似霧中,娟娟戲蝶,片片輕鷗,極其閒適。忽望及長安,驀然生愁,故結雲:“愁看直北是長安”,此紀事生感也(《西河詩話》)。

賞析/鑑賞

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所以首句説“佳辰強飲食猶寒”,逢到節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強飲”不僅説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強過節的心情。這個起句為詩中寫景抒情,安排了一個有內在聯繫的開端。第二句刻畫舟中詩人的孤寂形象。“鶡冠”,點出作者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首聯中“強飲”與“鶡冠”正概括了作者此時的身世遭遇,也包藴着一生的無窮辛酸。

第二聯緊接首聯,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天上坐”、“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舟居觀景的實際,給讀者的感覺十分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作者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只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着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盪不定,變亂無常,也正如同隔霧看花,真相難明。筆觸細膩含蓄,表現了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力的精湛。

第三聯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所以説“過閒幔”。第二句“片片輕鷗”是舟外遠景,所以説“下急湍”。這裏表面上似乎與上下各聯均無聯繫,其實不是這樣。這兩句承上,寫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閒幔”的“閒”字迴應首聯第二句的“蕭條”,布幔閒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於對比,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做了十分自然的`過渡。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用朱翰的話,也是指出了第三聯與尾聯在景與情上的聯繫。

尾聯兩句總收全詩。雲説“白”,山説“青”,正是寒食佳節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餘里”將作者的思緒隨着層疊不斷的青山白雲引開去,為結句作一鋪墊。“愁看”句收括全詩的思想感情,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浦起龍説:“‘雲白山青’應‘佳辰’,‘愁看直北’應‘隱几’。”這只是從字面上去分析首尾的暗相照應。其實這一句將舟中舟外,近處遠處的觀感,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凝縮在內,而以一個“愁”字總結,既凝重地結束了全詩,又有無限的深情俱在言外。

此詩有借鑑沈佺期詩句之處,如“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釣竿篇》)、“雲白山青千萬裏”(《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全詩在自然流轉中顯出深沉凝鍊,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鬱的特色。

寒食原文及賞析14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皆在天涯。歎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看飛花。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鶴馭,常遊絳闕,浮生蟬蜕,豈戀黃沙。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邪。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書錦榮華。

翻譯

十五年來,每逢寒食節,都是遠離家鄉,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氣裏,思念着墳墓上的柏樹;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裏,卻又羞於見到飛花。寒食節自己不能供奉麥飯、紙錢、雞和酒祭掃祖塋,林間的喜鵲烏鴉也空等了!老天笑道:這不是因為我,也不是因為元軍的入侵。

自己早已深思熟慮,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煉熟,隨時可以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為家了。想以前仙人駕鶴常遊於天上的絳闕;世俗之身如同蟬蜕殼一樣被丟棄,豈能留戀於塵埃濁世?帝王命臣子守墳、修葺墓園,男子應當這樣報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墳,如同白天衣錦還鄉一樣顯示榮華!

註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鄆(yùn)

州:北宋州名,治所須城,即今山東東平。這裏用北宋舊名,以示不忘故國。

宰柏:墳墓上的柏樹,又稱宰樹、宰木。

飛花:切寒食節。

只雞斗酒:均指祭品。

幾誤林間噪喜鴉:祭掃過後,林間的鴉鵲就可來啄食這些祭品,由於自己多年末能祭掃,故耽誤了鴉鵲。幾,屢次。

紫府清都:道家稱仙人居住之地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

絳闕:指神仙宮闕。

黃沙:意指塵埃濁世。

過家上家:回家鄉上墳。此處非泛説,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顯示皇帝的恩寵。

書錦:意指富貴還鄉。

創作背景

該詞是謝枋得當年過鄆州時所作。宋朝滅亡之後,元朝不斷南征。其間,作者一直隱居在閩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統治者強行逼迫詞人北上,中途遇寒食節,遂作此詞。詞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終絕食而死,年僅六十四歲。

賞析

上片主要抒發了詞人的思鄉之情。已經十五年沒有回家過寒食節,説明詞人在外漂泊已久,“皆在天洲”是誇張手法,説明詞人思鄉情濃,也暗含當時國破家亡,百姓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歎雨濡”四句寫詞人雖背井離鄉,但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家中。十五年都沒有回家為祖塋掃墳祭墓,連“宰柏”都令詞人思念不已。而在陽光明媚的時節,詞人羞見飛花”,羞見的原因不想自知。“飛花”此處指熱同繁盛之所,國破家亡之際,自己身為人臣,卻無力挽大廈之將傾,實在羞愧。“麥飯”三句,寫林中的喜、烏鴉原本可以食祭祀之物,但由於自己多年未祭,連它們都要空等了。表面詞人在憐喜烏鴉,實則在為自己的不幸慨歎。最後一句,詞人委婉地表達了對元統治者的憤慨。

下片一改上片悲痛沉鬱之風,轉而抒發豪情。起首兩句,詞人借用道家之説,流露出自己早已看破生死、願與神仙天帝成作一家的想法,表明詞人為堅守氣節,視死如歸。“想前人取”四句,進一步説明詞人不戀紅塵俗世,不願荀且偷生,甚至渴望像前人一樣,解脱之後駕鶴雲遊,逍遙自在。“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耶”三句,詞人再次明志,表明自己誓死效忠宋朝,寧死不屈臣節的`思想。正因為有了這種“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所以詞人最後説此次北上,雖被元人逼迫,但自己心意已決,他們也不能奈何。再次強調自己的堅定信念。

該詞由寒食節寫起,詞人先寫自己的思鄉之情,繼而由家至國,表明自己決不願做背信棄國的叛臣,即便捨棄性命也要保全臣節,從而昇華了全詞的思想境界,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寒食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唐代: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譯文: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故鄉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後,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註釋: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寒食:寒食節。

可憐江浦(pǔ)望,不見洛陽人。

可憐:可惜。

北極懷明主,南溟(míng)作逐臣。

懷:惦念。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故園:家園。日夜:日日夜夜。柳條新:新的柳條。

賞析: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後,次年春祕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

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後兩句直接抒情,抒發失去家園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