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2.6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雷雨》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雷雨》讀後感(精選15篇)

《雷雨》讀後感1

我曾看到過愛情温柔地凋零,於是明白了所謂真愛無敵的童話:只不過是當一絲情愫如細草穿沙般掠過心田時,人們彼此心照不宣的謊言。這原本就是個暖昧不清的世界,孤獨追尋着愛情謊言的靈魂們遊離在城市巨大的陰影之下,在每個暗到了極點的黑夜,失去自由的愛情便頹廢地躲在牆角邊喘息。冥冥之中,早已經被註定了的一切就是這樣被註定了,上面戳一個時間印章——永遠。

想起了周蘩漪,《雷雨》中的那個被愛情傷得最體無完膚的女子;曹禺先生在序中這樣評價蘩漪:“蘩漪是個最動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勤的馬,毫不猶豫地踏着艱難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夢而救出自己,因這條路也引向了死亡。”在《雷雨》的氛圍裏,蘩漪最顯得調和和單薄,她的生命燃到電火一樣地白熱,也有它一樣的短促,情感鬱熱,境地,激成一朵豔麗的火花,當着火星也消滅時,她的生機也頓時化為烏有,她是一個最有“雷雨”的性格的女人,她的生命交織着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也許愛與恨正是曹禺先生的《雷雨》所要表達的主題吧,周樸園、魯侍萍,乃至周萍,哪個不是一切的恩怨情仇?但只有蘩漪將愛與恨的交織詮釋的如此淋漓盡致。蘩漪就像是一朵在黑夜裏悄無聲息地綻放了的花,冷漠、詭異、妖豔,穿過被灼傷了的眼睛,直逼進你的靈魂,尋找苦海深處的共鳴。我不得不讚歎蘩漪,她就是那個瘋狂到讓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裏,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她有一顆被愛情遺忘的心,十八年來陪伴着一個暴躁怪戾的丈夫,早已心如死水,周樸園不愛蘩漪,他的軀殼裏早已埋藏一座荒冢,墓碑上刻着魯侍萍的名字。《雷雨》中沒有提及蘩漪因何嫁入周家,這並不重要,因為悲劇早已開始,周樸園和魯侍萍的恩怨糾纏所當然不會只有兩個犧牲,蘩漪本身只是偶然的一個環節,由命運捉弄,被推進雨中,在雷鳴電閃下心碎、發瘋!

《雷雨》讀後感2

雷雨從開始好像就終究了這個是一個悲劇。殊不知悲劇的導致者就是故事的男主人翁:元錫國際公館的少爺周樸園。

如同諸多我國悲劇那般,一個風流韻事的青少年看到了自己的小保姆,那樣的融合自古以來迄今都不容易有好的結果。如果一個男人非常注重友誼,兩個偉大的人離家出走,離家出走,逆着惡業鴛鴦而逃,那就更難知道女一號石萍到底是誰了。雖然浪漫的年輕大師周樸園被她的青春、美麗和温柔所感動,但他那隻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心怎麼能與她相伴一生呢?他以便自身的發展前途最後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生病的二兒子難過的離去,原一味故事就是這樣告一段落,殊不知世事難料,運勢又將她們牽涉在一起。盤根錯節的關聯又開演了,真是便是一團糟,最後造成 了同母異父的姐弟恩愛。作為她們的媽媽,侍萍只有接納命運的捉弄,也只有抱怨自身給孩子產生的運勢,好像一切該結束了,偏要當初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解下道出了她們是同母異父的姐弟。這件事情謀害了3個人

那樣一段痛心的人生道路怎不許人痛心?在歷史上那樣的故事基本上是久演不衰,在相近故事下的被害者不在少數,我覺得,這並並不是簡易的故事罷了,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形。這與那時候老百姓的社會道德規則、思想意識緊密聯繫。在現如今社會發展,人觀念的更改,女性越來越頑強、英勇,決不能悄無聲息受運勢的抑制,必會抵抗。除開高新科技比較發達之外,歷史人文觀念的發展也是時期發展的一大標示。大家經常在瞭解以往的悲劇後,暗暗幸運自身生活在那樣幸福的時期。殊不知,我不僅要謝謝新時期,新中國成立給與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謝麗時期讓我們的醒悟。沒有以往的淒涼,哪來如今的幸福快樂柔美?

《雷雨》讀後感3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温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雷雨》讀後感4

“那是愛情嗎?什麼才算愛情?”我反覆地問着自己。

《雷雨》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看時只覺淡淡的無奈與感慨,而看後傷感卻陣陣漫上心頭,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劇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不是周萍,不是四風,而是兇狠奸詐、殘酷冷血的周公館老爺——周樸園,他與魯侍萍前後30年的情感糾葛吸引着我不斷深入思索。

周樸園這個鮮活的形象在多數人眼中是一個衣冠禽獸,為了發黑心財,他一手策劃活活淹死了兩千多工人;為了迎娶有錢人家的小姐蘩漪,他鐵石心腸無情逼走了為他剛生下第二個孩子三天的侍女侍萍。如此看來,他可以稱是封建家庭醜惡的化身,是那個陰暗年代裏產生的孽種、惡瘤。樸園不配擁有愛情,他也許也根本不愛侍萍。他對她的感情,好比紈絝子弟與青樓女子間的玩笑嬉戲一樣。

如果故事在這兒結束,樸園、侍萍的愛恨旁人還看得清楚。然而,事情的發展卻漸漸把我們帶入了一個雙向的矛盾中。在周樸園以為侍萍投河自殺後,他將家中的新傢俱換回從前侍萍“頂喜歡的”,他保留着侍萍關窗户的習慣,他還記得她“四月十八”的生日……我們無法想象,這麼一個雙手沾染鮮血的惡魔是如何記得這些瑣碎,我們更無法想象,要是這不算愛情,樸園為何將侍萍的照片放在櫃子上最顯眼的地方,又為什麼在許多個夜晚靜靜地注視她呢?

那是愛情嗎?作者匆匆忙忙的結尾冷不丁給我們拋下這個問題。書中人喜怒於書中,這也許是讀書人最大的悲劇性:我們永遠無法透過時空去經歷他們的故事,傾聽他們的心聲。《雷雨》的結局彷彿一座無字碑,埋葬着書裏難分難解的愛恨情仇,誰功誰過無所定論,而讓我們自己來評説期間的真假。

《雷雨》讀後感5

近來讀了曹禺的《雷雨》,也許是以我現在這個年齡還不足以瞭解吧,看完後只覺得一陣戰慄、一陣心酸。

寫《雷雨》時,曹禺還只有23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吧,所以才會如此徹底地披露出封建時代中國家庭內裏的不堪,才會採用如此極端的結尾,短短一天之內,兩個家庭,八個人裏,一下子死了三個,瘋了兩個。該贖罪的死了,可無辜地盼望着美好事物的人,也死了。一切的源頭,或者説,最該死的那一個,卻健健康康地活着,貫穿了整本書的始末。這樣的情節,恐怕也只有23歲的曹禺,才寫的出了吧。

書的最前面,有學者寫的序;最後,有曹禺自己寫的後記。這兩篇小文章裏都提到了書中的各個人物,無一例外的,周蘩漪最為他們所傾心。我不明白為什麼,在我看來,天真無辜的周衝才最令人感歎,他嚮往着美好,但在那樣一個家庭裏,他無法去追求美好,他不能像魯大海一樣,有那麼激進的精神,他畢竟是周公館的二少爺。他也太天真,他想當然地幻化出一個美麗的、無瑕疵的世界,並認為這世界真實存在着,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最後幻想破滅時,茫然不知所措[注: 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令人惋惜。

其他的人物,例如周萍,幾乎令人愛恨交加。他犯下了錯誤,他也願意去改正,可他又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更大的錯誤,在最後認清四鳳是他的妹妹後,他該是恨透了自己吧,那一聲槍響,也許是他贖罪後的歎息。四鳳,她同她的母親一樣,有着剛烈的性格,這種剛烈又不同於周蘩漪,蘩漪幾乎是病態的,她愛就愛到骨子裏,恨,也要恨得徹頭徹尾,不留一絲喘息的機會。四鳳不同,她很年輕,她沒有蘩漪那麼瘋狂,最後的死亡,也只好是她的歸宿。

看完《雷雨》,不知該做什麼評價,只好這樣胡亂評了幾句,抒發一下內心的不安吧。

《雷雨》讀後感6

要寫《雷雨》讀後感,所以又再仔細讀了一遍,忽然覺得自己粗鄙淺薄,又何德何能對其指手畫腳,品頭論足的。自愧與崇敬之心油然而起。可還有另外一種情緒,卻也不得不説的,那就是對繁漪的認同感與佩服迷戀之情。

《雷雨》有八個人物,他們在一起痴纏糾葛,從不曾想到放手。他們盲目的爭執着,泥鰍似的在情感的火坑裏打着昏迷的滾,用盡心力來拯救自己,而不知千萬仞的深淵在眼前張着巨大的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了沼澤裏的馬,愈掙扎,愈是陷落。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惡”,他抓住了四鳳不放手,想用一個新的靈魂來洗滌自己,但不自知的犯了更可怕的錯誤。繁漪卻是個最令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疑的踏着艱難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夢,救贖自己,但結局終究是引向死亡。

愛恨分明,不是恨便是愛。特別極端的一個人,卻也另現實中的我們有深深的認同感。現實中的我們,內心的另一個隱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我們不如繁漪勇敢,沒有她那樣火熾的熱情,強悍的心。她敢衝破一切的桎梏,可我們不能,我們想追求,不顧一切,但那在夢裏都很難實現。是現實的仁慈還是殘忍,我弄不懂。我可以做的,卻也只有替軟弱的自己哭泣。那個性格如雷如火的女人,生活已是這樣,卻心比天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生長在枯乾的沙土。

我為繁漪着迷,可我卻做不到她那樣,只能在這紅塵之中長長的歎息一聲,又繼續寫我的讀後感而已,終有一天,終有一天,那時,又是怎樣一番境遇呢?

《雷雨》讀後感7

雷雨從開端彷彿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聯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成果。假使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騷少爺雖被她的青春漂亮與温順感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畢生?他為了本人的前程終極廢棄了侍萍。伶丁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分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停止了,誰知造化弄人,運氣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盤根錯節的關聯又演出了,幾乎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收命運的打趣,也只能抱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好像所有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解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逝世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肉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簡直是久演不衰,在相似故事下的就義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略的故事罷了,社會的實在情形應當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國民的道德準則、思惟觀點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維的轉變,女人變得剛強、英勇,毫不會無聲無息授命運的壓抑,必會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提高也是時期先進的一大標記。人們經常在曉得從前的可憐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妙的時代。然而,我豈但要感激新時代,新中國給予咱們的幸福生涯,而更應感謝麗時代給我們的覺醒。不過去的悲涼,哪來當初的幸福甜蜜?

《雷雨》讀後感8

這聲雷驚天動地,他展現出來舊社會對解放思想的不屈吶喊,這場雨瀰漫世間,他用自己的血肉去證明新思想的頑強與不可抵抗,天地被雷雨覆蓋,這場鬥爭註定要洗刷一切的舊事物,去讓新鮮的陽光照耀大地,讓改革開放的春風去沐浴無數沉浸在黑暗中的人民,當真是雷霆撕天破烏雲,暴雨噴灑浴眾生啊!

周樸園,他因為家族的壓力而放棄了感情,傷害了一名純潔女子的無瑕之心,他的一生不是自己在活着,即使娶妻生子也無法改變他那木偶一般的人生,一名沒有思想,沒有個人支配權利的生命,他定然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縱然他有華麗的外表,奢侈的家族。

所以,命運的到來是無可改變的,這場雷雨是他命中應有的,魯大海的工人運動正像是一口警鐘,他不光是敲開了無產主義的路途,更是狠狠地向資本主義發出了挑戰,魯大海儘管作為周樸園的兒子,不過自小受盡資本主義的壓迫,那種生活是未經者不可接受的。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魯大海的出世到改革的運行,給這名身在中老年的媽媽帶來希望,那是雷霆撕裂烏雲背後的光明,儘管很少,但足夠她懷着這個希望活下去。

相比而言,周樸園一直站在家族的巔峯,那種榮耀足矣讓他自吹自擂,可是事實呢,自己的老婆和親生兒子居然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在面對侍萍的瞬間居然想到用金錢去彌補那道無法癒合的傷口,當真是悲天憫人自作多情,其後的那道雷聲徹底的將他變成了活死人,而接下來的暴雨一直下到他發出絕望的同時。

雷雨,他不單單淨化了這個世界,他最可貴的是將其昇華!

《雷雨》讀後感9

在《雷雨》中,不斷地對命運發出質疑和恐懼的是魯侍萍——這個苦命的勞動婦女。

作者自己也説:《雷雨》所顯示的,並不是因果,並不是報應,而是我所覺得的大地間的“殘忍”,這種自然的“冷酷”……我念起人類是怎樣可憐的動物,帶着躊躇滿志的心情,彷彿是自己來主宰自己的運命,而時常不是自己來主宰着……

我不太同意作者的意見。我認為,如果不想控訴不合理的社會,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俗話説:“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些人的悲劇命運,幾乎都是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周樸園造的孽少嗎?淹死童工,槍殺工人,拋棄侍萍……蘩漪呢?自私狹隘,與丈夫之子亂來……周萍,與繼母苟合……魯貴,勢利狡詐卑鄙下作……

年輕時候的魯侍萍和今天的四鳳,不能否認在內心深處充滿着對資產階級的嚮往。魯大海曾説四鳳:“你們有錢人的世界,她多看一眼,她就得多一番煩惱。你們的汽車,你們的跳舞,你們閒在的日子,這兩年已經把她的眼睛看迷了,她忘了她是從哪裏來的,她現在回到她自己的家裏什麼都不順眼啦。”可是她是個窮人的孩子,她的將來是給一個工人當老婆,洗衣服,做飯,撿煤渣。這樣的生活未嘗必然痛苦。上學,唸書,嫁給一個闊人當太太,那是一個小姐的夢!做這樣的夢,是她悲劇命運的根源。所以我説,這母女兩人的命運,也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周衝的死,有些意外,如果是真實的生活,他並非必死不可。他的死,只能是作者的安排,讓這個純潔的生靈從骯髒的地方告別。並且,即使他死了,他死於高尚的行為(救人)和純潔的情感(救愛人),我們應該懷着崇敬的心情,而不是同情他,可憐他。

魯大海靠自己的勞動生活,也許生活的道路歷盡坎坷,但是,他一定是充實而快樂的(如果不會想起那些親人的悲劇),他極有可能成為一位工人領袖,或者新四軍裏的一位勇敢的戰士。

所以我説:命運攥在自己的手中,好命運要靠腳踏實地的勞動來爭取。

《雷雨》讀後感10

《雷雨》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悲劇的起因卻是故事的主人公,年輕的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

像許多中國悲劇一樣,一位風流的少年愛上了他的女僕,自古以來這樣的關係都沒有好結果。如果那個男人有情義、有擔當,至少兩人可以私奔,遠走他鄉,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女主角侍萍的命運是悲苦的。周樸園這個浪漫的`年輕主人雖然被侍萍的美麗和温柔打動,但他只知道如何去愛自己,不會想與他侍萍廝守一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周樸園拋棄了侍萍。孤獨的侍萍帶着生病的二兒子悲傷地離開,原以為故事到此結束,誰知道命運又將他們會牽扯到了一起。

這是一段複雜、混亂的關係,最終導致同母異父的兄妹墜入愛河。作為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為孩子們的命運責怪自己,似乎一切都該結束了,但周樸園説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一事實,導致了三個人的死亡……

這樣焦慮的生活怎能不讓人心痛呢?在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永恆的,在類似的故事中有許多受害者。我認為,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的原型就是社會的真實情況。這與當時人們的道德標準和思想是分不開的。

在當今社會,人們思想的變化,使女性變得堅強、勇敢,不會被命運的沉默所壓迫,會奮起反抗。除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標誌。人們往往知道過去的不幸,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

然而,我不僅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了我們幸福的生活,還要感謝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覺悟。沒有悲傷的過去,哪會有現在的幸福甜蜜?

《雷雨》讀後感11

早在暑假,第一次接觸《雷雨》的劇本,看到最後,我哭了。也許只是淚點低,但這總不盡如人意的愛情故事確實感人。

看過了話劇,似乎有了更深的感受,整場都是昏黑的背景,不斷的雨聲雷鳴,配上淒涼的音樂,閃爍的光線,似乎有些悚人、恐怖片的樣子。兩個痴情的男子,一個單純的女孩,卻因生在地位懸殊的家庭終被反對,加上其中錯綜複雜的關係,整個故事有些考驗邏輯性了。其中最值得同情的卻是四風。

四風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被父親拉去做周家的下人,還要忍受父親一次次討錢。魯貴説是為女兒找了工作,但沉迷酒賭的他無非就是多了一個可以死皮賴臉討錢的對象。他一次次地衝擊他人的底線,以為抓住了周家蘩漪和周萍的把柄就後世無憂。而四鳳呢,完全不像他的父親,也正是因為她的單純,博得了兩位少爺的歡心。她與大少爺兩情相悦卻終無法得到愛情,即使有了孩子,也落得觸電身亡的結局。

也許是舊社會封建的思想,其實身份地位並不是問題。在得知自己是同母兄妹之前,四風與大少爺的愛情並沒有什麼不妥,而蘩漪的一再阻撓,讓這對有情人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四風只是個單純的女孩,全劇二少爺都在強調她的可愛,也許在我們看來有些好笑,但這正是他們之間的真情流露。在關鍵時刻,二少爺選擇了放手,不得不説給這個有些“傻”的角色添了一份正義感。但最後他衝入雨中救人又表現出他的真情。

全劇終,似乎有些壓抑的感覺,燈還沒有亮起,配上陰沉沉的天氣,似乎有些悶悶的感覺。走到教室外,再次回憶四風的悲慘經歷,她的一生,真是苦命的一生啊!

《雷雨》讀後感12

雷雨故事中人物的關係是複雜的,然而就是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貫穿了故事情節發展的始終,也是導致雷雨走向一個大悲劇結局的導火線,曹禺在文中塑造了多個鮮明的人物特點,使得每個人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周樸園是雷雨中的一大核心人物,他年輕的時候愛上了魯侍萍,那時的他是愛魯侍萍的,他們之間是有真正的愛情存在的,那時的周樸園也是有一絲純淨可言的,但是他卻聽從父母的勸告將魯侍萍趕出家門,娶了文中的另一個女主角繁漪,一個可以説和周樸園門當户對的女人,但是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周樸園選擇了退縮,他接受了這個現實,這也使得他逐漸變成了有金錢利益觀念,等級之分的人,也隨着雷雨的情節發展走向敗落。但是曹禺還是給了周樸園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在最後他主動告訴周萍魯侍萍是他的母親,然而當真相被揭穿的那一刻,也便是雷雨走向結局的時刻了。

當三十年後周樸園與魯侍萍意外相見的那一刻,周樸園其實是愛魯侍萍的,只是他喜歡的是以前的那個温柔而美麗的魯侍萍,現在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已經老去的魯侍萍,因此周樸園的反映中更多的是帶有恐慌與害怕的,他擔心魯侍萍的出現會影響到自己現在的地位。

雷雨中曹禺安排了周衝這個角色,他是黑暗的社會中的一盞明燈,他具有正義感,敢於為無產階級説話,在知道魯四鳳喜歡的人是周萍是,他主動選擇了退出,他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也是雷雨中唯一一個沒有被封建觀念束縛的人。也許他的死時理所應當的,在雷雨所描寫的整個社會現實中,他是格格不入的。

《雷雨》讀後感13

説實話,我從未看過話劇,因為它不像電影那樣能夠帶給人直觀的體驗,也不像演唱會令人如此瘋狂。如此如此,我便一直與話劇無緣。直到這次學校主辦的戲劇節,雖説我自己也演了一個劇目,是個歌舞劇,但我還是最期待雷雨的上演,因為這是這次話劇節唯一的一個正版話劇節目,沒有經過改編,原汁原味。

終於我坐在了羽毛球館內,目不轉睛地一口氣看了下來,雖然演員們連業餘級別都算不上,但我仍舊要加以讚賞。畢竟他們在台上已經演出了《雷雨》的主題,有模有樣,抑揚頓挫,值得人叫好。既然是在台上演出來的戲劇,那麼就要不同於曹禺的劇本,要演出來的更多是人物的內心,戲劇的靈魂,而這些是在劇本中體現不出來的。

由於一個角色是由多達3、4個演員扮演的,實力有出有入,我就把演出同一個人物的演員混為一談罷。

首先要説説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那就是魯大海。活靈活現地演出了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有勇無謀的工人代表。倔強頑強的神情,對台詞節奏的把握都幾乎恰到好處,雖然戲份不多,但尤為出彩,引起滿堂喝彩。

其次就是周衝。一個充滿孩子氣,心靈純淨但充滿理想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出演者的本色出演,也演出了周衝的性格。對四鳳的支支吾吾,對父親的唯唯諾諾都演了出來,雖然沒有什麼出彩的表演,但是總體來説還稱的上一個好角色。

周萍是最難演的角色,不順人意也在意料之中,其他人物都表現平平,反倒是較難演的四鳳在許多爆發力極強的感情戲中掌握好了分寸,演出了話劇的本義。

總體來説,我還是對這部話劇相當滿意,一個學期的成果非常可喜,但令人最遺憾的就是話劇的結尾爆發地還稍顯不足,好像一場戲裏的感情恩怨沒有得到最後的歸宿。

雷雨也許永遠不朽,那就讓雷雨更猛烈些吧。

《雷雨》讀後感14

用一個暑假完整地精讀了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繁漪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裏,思緒萬千的我終於決定為她寫點什麼。

愛的破滅是《雷雨》中鋪設的主線,毀滅的哭喊貫穿了整個悲劇,故事纏繞着劇中所有即將奔赴雷雨的人。

繁漪始終是我為之惋惜的女人。她初入周宅為婦,這便奠定了她無奈的悲劇。與周樸園這場無愛的結合徹底推翻了新式女性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初嚐了人世間的豐盛,卻要奔向那場煙光閃爍的死亡。她是雷雨中一隻苦苦掙扎的白蝶。她自省,卻無力掙脱羅網。她是見着了青年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背叛了一切的世俗教條,即便結果是無奈的空虛,她卻從未遲疑過,始終帶着飛蛾撲火的決絕。我為她的毅然而感動。

她有愛,有恨,她在寂寞中前進。

然而,悲劇來源於周萍的懦弱與移情別戀。對於那個“情婦不像情婦,母親不像母親的女人”,他卻只剩下可笑的悔恨,還有那自私的恐懼。我的眼裏,繁漪是在黑暗中強烈求活的個體。

繁漪對幸福與自由的渴求支撐着感情向更遙遠處索尋。這個世界在她眼裏已沒有什麼可留戀,她並不怕失去什麼,也不怕再受到什麼傷害。她祈禱的是末日,她渴望的是救贖。

繁漪本身沒有錯,追求幸福與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她不應該存活於那個時代灰暗陰鬱的天空之下,那個“追求幸福與自由”還只是空想的時代。一個與世俗背道而馳的靈魂,註定遭到被毀滅的結局。

希望的微光有時候就像特地為某個時代某個個體準備的一份禮物,埋藏在某個深處等待着被尋得。雷雨爆發的時刻,是殉道者的忌日,紀念所有為愛情靜默或爆發的靈魂。

一道閃電劃過墨黑的天際,華麗的夢延綿了一地,她終於倒下,繁華落盡,惟有悲劇永遠動人。

《雷雨》讀後感15

雷雨從開始似乎就註定了這個是一個悲劇。然而悲劇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錫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温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了侍萍。

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

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