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優秀讀後感作文50字左右

來源:文萃谷 2.32W

紅樓夢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紅樓夢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紅樓夢優秀讀後感作文50字左右
  紅樓夢讀後感50字(一)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説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才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説,“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説到碌碌無為,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貪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説,“人各有志,只能説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為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説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説來似乎還不及這些貪官奸臣。

那這些貪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説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為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為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為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裏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為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為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着是為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説,“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為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為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説。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為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為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為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為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脱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裏埋。”再説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為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説,“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為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脱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為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説,“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為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為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才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現在才發現,看完《紅樓夢》最大的感覺不是空虛,也不是茫然,而是前所未有的平靜,心的平靜。這才深刻體會“心如止水”的感覺。

  紅樓夢讀後感50字(二)

紅樓一夢,一品便是百年。如同佳釀,歷經歲月的發酵,愈顯醇香。可是三生石畔那灌愁海水增了韻味,還是悼紅軒中那辛酸之淚添了離殤。

魯迅曾如此評價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雪芹於悼紅軒中“批閲十載,增刪五次”,將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筆的墨硯裏。嘔心瀝血,慘淡經營,方才釀出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釀美酒,以饗後人芸生各自悲喜。

我本是一個不喜悲劇的人,讀書必要知道結局美好才肯開始,唯紅樓例外,明知寶黛悲劇已成定局,卻還是將書稿一讀再讀,電子書、紙質版甚至是繁體字脂評本反反覆覆讀了不下五遍。初識紅樓,不過是國中的一節語文課,老師為講解四大名著泛泛而談,當初吸引我的,卻是那些詩詞,辭藻華麗,又不是簡單的堆砌,字字珠璣,每一首詞,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每一首詩,也有其獨特的寓意。它們,都是作者內心的寫照。全書以曹公之詩開篇“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評價寶玉的那兩闕《西江月》,更是令我詫異,古往今來,哪一個作者不是將人世間所有美好獻給自己的主人公,曹公卻以貶筆寫寶玉,將其批得體無完膚,通篇讀來,卻不由得佩服曹公的智慧,以貶寫褒,何等無奈之舉,卻又是何等的蕩氣迴腸。黛玉之詩,總有那止不住的淚水,化不開的憂愁,那怪寶玉會對薛寶琴説,“這是林妹妹作的,你不會有如此的憂愁”,許是木石前盟還淚報恩,只有寶玉會如此知黛玉之愁。

後人觀之紅樓,大多認為是曹公自身經歷的寫照,榮寧二府乃至大觀園,更像是整個社會的縮影。賈母是整個賈府的實際掌權者,她從重孫媳婦做到有重孫媳婦,有後人説她是受封建毒害最深的一位,在我看來,賈母也定然是一個厲害的角色,支撐如此大的一個家,着實不易,封建桎梏,不知年輕時的她是否反抗過,但,年年歲歲的光陰,早已磨平了她的稜角,在爾虞我詐中,學會了如何保住自己的利益,她所能做的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影響着下一代子女。第五回中,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可謂將詩詞功夫顯現到了極致,眾人的命運,全被寫入這詞曲之中,我們在為萬豔同悲時,也不禁暗暗為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叫絕。黛玉的五美絕,更是為這部奇書填了些許悲涼味道。而廣為後人所知的《葬花吟》,又何嘗不是黛玉自己身世的寫照,“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從小寄人籬下,年少的她似乎有着不合乎年紀的敏感與成熟,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怎不生的“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寶玉成親,黛玉卻在笙簫喜竹聲中淒涼而去,也怨不得“苦絳珠魂歸離恨天,病神瑛淚灑相思地”,雖是生不同人,死不同鬼,但離開這個世界之時,愛人卻娶他人為妻,縱然孤標傲世,縱然還盡一生的淚,了卻上一世的心願,今生,還是到底意難平吧;“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潔如黛玉,即使是落花,也將其埋葬,捨不得半點玷污,更何況是那“質本潔來還潔去”絳珠仙草,只可惜,世間早已污濁不堪,或許,只有那離恨天、灌愁海,才是最終歸宿吧。

寶黛是整部紅樓一夢的主人公,他們的愛情,讓人可悲可歎,都説黛玉愛使小性兒,寶黛之間更是悲喜相間,殊不知,正是這一悲一喜又一悲,早已將緣分融入了一輩一夕又一輩。古往今來,總有人討論寶黛釵三人的愛恨糾葛,但是於全書中,我卻並未感受到寶玉對寶釵的男女之情。許是寶黛愛情悲劇的抑鬱,最開始讀紅樓夢時,我很不喜歡寶釵這個角色,甚至是帶着敵意的,如同現代偶像劇中邪惡的女二一樣,但是這麼多遍書讀下來,在前八十回中,我並未感受到寶釵對寶玉的愛情,許是大家閨秀的品格,她學會了接受,接受父母安排的生活、姻緣甚至命運,可寶玉又是一個最討厭規矩的人,這樣的愛情,本不可能有結果,強行騙來的終身託付,也只能是青春的墳墓了吧。或許,家教的要求,她對誰都是那樣大方得體,不肯輕易將情感流露,所以,於寶玉,我並未感受到那份熾熱的愛。反而黛玉,總會有情人間的.真情流露,如若情侶間如寶釵般相敬如賓,那則樣的生活,該是何等乏味。有人曾做過調查,寶釵是男人最想娶的女子類型,她温順聰慧識大體,這樣的日子或許舒心,但這只是日子,談不上生活。

  紅樓夢讀後感50字(三)

一百個人讀《紅樓夢》,有一百個人的看法:文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一代名家曹雪琴留下的撼世的不朽傳奇,驚歎於他的卓絕的文學才氣;建築學家讀《紅樓夢》,感歎天文地理無不精通的偉大建築師對大觀園的美妙的設計;歷史學家讀《紅樓夢》,讀的是封建社會制度的腐朽敗壞,痛快於其黑暗的統治註定了其必將敗亡的慘烈結局;自由主義者讀到《紅樓夢》,讀出的是它封建制度、等級制度對人們的壓迫和壓榨,對生命的不尊重以及貴賤的劃分令他們義憤填膺。三百多年前,曹雪芹一手創造了紅樓夢的世界,三百年後,我捧着用新技術印刷而成的《紅樓夢》,細細研讀,依舊能夠感受前人在故事中留下的思愁,聆聽那隱沒在故事最深層的傾訴,毫無間隙。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一個個角色躍然於紙上,不論好的還是壞的,他們都靜靜地在那個世界裏上演一幕幕人生的戲劇,而我,置於一旁,只能默默驚歎着,做一個仰頭觀望浩瀚星空的遠眺者,做着百萬讀者中的一員,關注着《紅樓夢》的輝煌。

《紅樓夢》講述的是一個家族,一個朝代的故事,而曹雪芹偏偏以其中的女子作為本書的主體,細細訴説着家族的興衰,大大小小的故事。作為主人公的賈寶玉,就是身在這粉紅胭脂的隊伍中,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為家中一位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説,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很多研究學者都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覺得黛玉不是最後的暴病身亡,有可能是投湖而亡。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為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所以能帶着回憶離開他,是一種幸福。

寶玉和黛玉最終沒有在一起,也許,這種缺憾也是一種無法言説的美,這樣,也許就不會打擾到黛玉在我們心中的“仙女”的形象。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廚做羹湯的場景嗎?穿着破衣爛裙,甚至是要依靠襲人的救濟,然後她當然無法再刻薄人,説閒話,只能獨自垂淚,不關愛情,而是生活。當生活給寶黛的愛情畫上巨大的問號時,黛玉能一如既往的愛着寶玉嗎?愛情是美好的,可愛情過後的生活,卻依然還要繼續。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我們一邊感慨着寶黛之間愛情的忠貞不渝;一邊痛恨封建社會腐朽敗壞,憤憤不平這寶黛愛情的真正凶手;一邊惋惜這純潔高貴、美麗堅貞但卻是殘缺遺憾的愛情!

從寶黛的愛情上來看,也許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也在思考着我們現在的愛情生活。轟轟烈烈,誓死不渝的愛情,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靠着這份相互的欣賞與憐惜,共同守護着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可愛情在時間面前,怎麼不低頭呢?我們要做到的,也許是要把這份愛情,轉化為生活中的親情,才能讓愛人之間的情感延續下去。生活,不僅關乎愛情,美好的愛情只能用來回憶,而最後的親情,才是我們繼續下去的動力。這也許就是讓我痴迷,又讓我感動,讓我難以釋懷的《紅樓夢》教給我的愛情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