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優秀賞析

來源:文萃谷 4K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閲讀詩經的優秀賞析,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詩經的優秀賞析

  詩經的優秀賞析(一)

因為之前幾篇《詩經》的賞析文章中都提到衞莊姜這位春秋初期的女子,所以筆者將〈碩人〉這首詩提前來賞析。

本詩所敍述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753年(衞莊公五年),齊國國君齊莊公的嫡長女莊姜嫁給衞莊公為夫人之事。而且《左傳.隱公三年》直接點明瞭衞國人創作此詩原因:“衞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衞人所為賦〈碩人〉也。”這是説衞國人之所以創作〈碩人〉這首詩是因為莊姜“美而無子”。可是我們從歷代經學家的註釋中,卻看不到有多大的關聯,也就是此詩還有一個沒有被漢代之後的經學家解讀出來的背景故事。

齊莊公(姜購)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諸侯國君,因為他在位六十四年,沒有被《春秋三傳》及《史記》的作者找到一件犯非禮的事情拿出來寫。古代的史官就是這樣,天子或諸侯國君做了本分的事情或治理好國家,他們都不寫,認為這是應該做的。史官着重就是記載天子或諸侯國君做錯事或違背周禮的那些事。

也就是在春秋初期齊莊公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比當時的周平王還大一輩。齊莊公有三位嫡生兒子,分別是得臣、祿甫、仲年。其中得臣先於齊莊公去世,所以國君的位置由齊僖公(祿甫)繼任。還有三位嫡生女兒,而莊姜是長女,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得臣的妹妹)。

依照當時各諸侯國的聯姻約定:“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媵之,以侄娣從。(《公羊傳.莊公十九年》)”這是説,比如衞莊公娶齊國的女子莊姜為正妻(嫡夫人),與齊國同姓的諸侯國中願意加入聯姻的,由另外兩國各送一名貴族女子(一般均為國君的同姓至親)給衞莊公做媵(分別為左媵及右媵),而且莊姜還要有同胞妹妹(古代稱娣或女弟)或同胞長兄的嫡生女兒(侄或侄女)至少一名做陪嫁(以侄娣從)。除此之外的隨嫁女子都沒資格稱為陪嫁。周禮還規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立繼承人:“禮,嫡夫人無子立右媵(之子);右媵無子立左媵;左媵無子立嫡侄娣。”(摘自漢.何休《公羊傳》註疏)

可是齊國的國姓為姜,僅此一國。不像以姬姓為國姓的諸侯國隨便找十幾個都沒問題。因此莊姜出嫁,肯定沒有陪嫁的媵。至於是否有侄娣做陪嫁,那就要看莊姜的父親齊莊公如何考慮了。

衞莊公與莊姜的婚事是衞武公(在位五十五年)與齊莊公訂的。可是隨着莊姜快到十五歲的時候,齊莊公就開始有想法了,因為莊姜不僅長得美麗(春秋初期的第一美女),而且她的女功因為得到真正的傳承,所以不管是織布還是製衣都做得非常精美。她的兩個妹妹也都心靈手巧。

周禮中最精華的傳承也是不立文字,口傳心授,而且還規定了傳嫡不傳庶。西周初期只有三個諸侯國得到了這個傳承,即齊國(姜太公的封國)、魯國(周公旦的封國)、燕國(召公姬奭的封國)。當然朝廷中也有完整的傳承。姜太公是親自帶着傳承去赴任的。西周時期王后及大國的夫人所用的織布、製衣的設備比我們現代人想像的古代的紡織機器精巧太多了,那是真正的神傳文明。表面文字上的東西,如果沒有神的點化,他就是看幾千年也看不出文字背後的神奇。

筆者説到此處,也許有讀者會認為你是不是講得太玄啦?!筆者舉一個的例子,〈綠衣〉這首詩的作者其實是周公旦,講述的是周公的夫人教導女兒織布製衣配色等的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試一下,按筆者所標的注音朗讀這首詩(由慢而快)對糾正兒童口吃或説話不利索有特殊的功效[1]。當然《詩經》中的詩篇神奇之處可不止這些。

齊莊公認為,把莊姜嫁給衞莊公已經讓他佔了大便宜了,哪裏還捨得再賠上莊姜的兩位同胞妹妹中的一個[2],而當時的齊太子得臣也沒有可以當陪嫁的嫡生女兒。所以齊莊公與夫人一合計,就想了個辦法,讓莊姜最小的妹妹先出嫁,然後老二,然後莊姜。而這一等就等了四年,也就是莊姜十九歲那年春天,孟春一月,三妹(剛好十五歲)嫁給譚國國君。仲春二月,二妹嫁給刑國國君。季春三月,莊姜出嫁。全部都是做正妻。因為不管是周禮還是當時的風俗習慣都沒有規定説妹妹出嫁須要把嫡親姐姐當陪嫁的道理。所以當時各諸侯國的人知道此事後也只能驚歎於齊莊公的強勢和老謀深算。只是有諸侯國的國君在聚會時開齊莊公的玩笑説,齊莊公只要有一個女兒沒有生兒子(生兒子就是國君的繼承人,而且要稱齊莊公為外公),那這個女兒就白嫁了。而齊莊公聽了這些傳言後也是一笑置之,他認為自己的嫡生女兒不可能會出現這種事情。可是命運往往就是在捉弄人,這種事情就偏偏發生在莊姜的身上。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衞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她身材苗條而修長,穿着一件自己製作的五彩錦衣,錦衣外又加了一件罩衫。她是齊莊公的女兒,衞莊公的正妻,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刑侯的大姨;譚公是她的妹婿。

西周及春秋初期,大國國君的姐妹或女兒出嫁,她們所穿的衣服包括出嫁之後參加祭祀等典禮所要穿的衣服都是這些女孩子出嫁前親手做的。本詩第一章是作者從遠處看莊姜的感受。“碩人其頎”是講莊姜從遠處看就與眾不同,“衣錦褧衣”首先是體現了莊姜的身份,因為在先秦時期也只有諸侯國君、夫人,或地位在他們之上的朝廷三公、王姬、后妃、天子才可以穿錦衣[3]。而且這種錦衣與漢代以後不同的是,它是用五彩絲線連帛連圖案同時織出來的。

所以,第一章還有一個言外之意是説,莊姜高雅的氣質,與眾不同的才藝和她的五個顯赫身份是相配的。在中國古代,從明末清初開始,民間流傳了這樣一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話如果拿到先秦時期的主流社會去説會讓人笑掉大牙。不要説諸侯夫人了,就説一般的卿大夫之家的正妻,如果不識字,不懂得周禮對織布製衣的相關規定,不懂得祭祀及重要典禮中的禮儀,不懂得教養孩子,她即使當木偶讓保姆牽着生活都無法在主流社會中生存。因為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動,命婦必須跟着諸侯夫人走的,閒雜人等不能跟着。而如何走路,男女靠不同的邊行走,前後次序還有講究[4]。如何行禮回禮説話等等都有講究。所以“女子無才”只能在庶民之家生活,因為“禮不下(及於)庶人”。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筆者認為這一章的詩句用白話翻譯出來會破壞她的意境。千百年來,古人對美女描寫的詩篇有很多,能超越這一章詩句的卻很少見。這一章的每一句都押韻,不僅讀起來句句優美,而且每一句都令人遐想連翩,不管您在腦海中如何構思出莊姜的樣子,當您讀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時,您都會覺得自己所構思的美人還是沒有作者所描寫的那樣動人。

清朝的學者方玉潤曾在《詩經原始》中稱讚説:“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筆者表示贊同。

碩人敖敖,説於農郊。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美人在東郊的莊園前下車,閒雅悠然地行走,並在東郊的農莊中休息。給夫人拉車的四匹馬多麼矯健啊,迎送親車隊中所有馬匹的馬嚼外露部分都纏着紅綢,車隊看起來又整齊又威武。美人將乘坐華麗的翟車與車隊一起進入國都。婚禮當天的早朝,衞國的卿大夫官員在前殿跟衞莊公相見禮畢,大家就退朝了,因為不想讓國君太過勞累。

這一章的言外之意是説,莊姜的行走舉止都合乎身份及禮儀,而衞國的官員等對衞莊公與莊姜的婚姻都是支持的。而衞莊公對自己能娶莊姜這樣的妻子也是十分的滿意。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黃河之水經過衞國及齊國,洋洋灑灑地向北流入大海。漁人官帶人在河中放置大魚網,鱣魚、鮪魚潑喇喇的只只被網羅,初生的葭草和菼草都在茁壯的生長。隨嫁而來的女子雖然都是庶出,但也人數眾多,隨嫁而來的家丁個個都孔武勇猛。

因為莊姜出嫁時也是從齊國到衞國,古代的女子出嫁曰“于歸”,此章首先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黃河北入海流)”比喻莊姜出嫁是一個很好的歸宿。用“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比喻當時衞國的春天有一個很好的開端,今年的年景一定不會差,這一切似乎都是莊姜的出嫁帶來的好兆頭。而隨着莊姜出嫁而來的男男女女今後都將在衞國安家落户,這又預示衞國的將來人口會增加。多麼美好啊!

〈碩人〉這首詩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為什麼呢?《春秋三傳》及《史記》中只記載了衞莊姜“美而無子”或“好而無子”,卻沒有説出原因,依慣例也沒有必要記載下來。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如同齊莊公在同一年的春天連嫁三個女兒一樣,不僅齊衞兩國的人都知道,附近諸侯國的人也都知道,但兩件事情都沒有違反周禮的規定,所以史官依慣例沒有記載下來。

衞莊公與衞莊姜結婚之後,他們夫妻倆非常的恩愛,衞莊姜也顯示出了名門閨秀的氣度和不凡,把國君的家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三個月後的一天,那是孟秋時節,衞莊姜在她專用的織布機上,用五色絲線織出了五塊單一顏色的帛,其顏色分別是青、赤、黃、白、黑。因為是疏織與密織相結合,所以每塊布都同時密織出三個字,比如青色的帛上有“東”、“木”、“青”三個字,呈三角形。衞莊姜的臉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因為這五塊絲帛是為他們將來的孩子準備的。

就在這時,保姆來請衞莊姜去堂屋,説齊國來人有要事稟報。當衞莊姜到堂屋聽到來人説她的生母去世的消息時,大哭一聲,當場暈倒在地。等到衞莊公聽到消息趕來時,衞莊姜才醒過來。衞莊姜十九歲出嫁,與母親在一起有十九年,母親給予她太多太多的慈愛,因此聽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根本無法接受。

衞莊姜在第二天就先行趕回齊國奔喪,在走之前她就告訴衞莊公,她可能再也不會有孩子了。讓衞莊公早點考慮再娶之事,並承諾她在齊國服喪三年後回來會幫衞莊公培養別的夫人生的孩子。

結語:〈碩人〉這首詩通過描寫莊姜出嫁的故事,來講述一些世人都明白的但又不願意承認的道理。古人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就如衞莊姜那樣,長得那麼的美,那麼有身份和地位,又心靈手巧,上天還安排了那麼好的.婚姻給她,有一位深愛她的諸侯國君。可是,她也有她那個階層的、無法化解的、必須去承受的煩惱和痛苦。

古人是這樣,現代人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管您當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或者您也像莊姜那樣又美又有地位又有錢,您不妨捫心自問的想一想,您走過的這一段人生路,當您不再依靠父母,獨自出來工作的時候,您真的一點煩惱都沒有、天天都很快樂、也沒有任何病痛和災難嗎?誰又能保證得了自己的將來一定會怎樣呢?

所以,既也不要去羨慕別人,也不要去嘲笑別人,儘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本分和責任,按中華的傳統道德禮儀去做一個好人;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盡心上》)。”不亦樂乎?

  詩經的優秀賞析(二)

將打樁設網的狩獵者,與捍衞公侯的甲士聯繫起來,似乎也太突兀了些。但在先秦時代,狩獵本就是習練行軍佈陣、指揮作戰的“武事”之一。《周禮·大司馬》曰:“中春,教振旅。司馬以旗致民,平列陳(陣),如戰之陳,辨鼓鐸鐲鐃之用,……以教坐作、進退、疾徐、疏數之節,遂以蒐田(打獵)。”其他如“中夏”、“中秋”、“中冬”,亦各有“教茇舍(野外駐營)”、“教治兵”、“教大閲(檢閲隊伍的綜合訓練)”的練兵活動,並與打獵結合在一起進行。按孔子的解釋就是:“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兵者凶事,不可空設,因蒐狩(打獵)而習之。”打獵既為武事,則讚美公侯的衞士,偏從打樁設網的狩獵“興起”,也正在情理之中了。

一場緊張的狩獵就將開始。從首章的“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到二章、三章的“施於中逵”、“施於中林”,雖皆為“興語”,其實亦兼有直賦其事的描摹之意。“兔”解為“兔子”自無不可,但指為“老虎”似更恰當。“周南”江漢之間,本就有呼虎為“於菟”的習慣。那麼,這場狩獵所要獵獲的對象。就該是嘯聲震谷的斑斕猛虎了!正因為如此,獵手們所佈的“兔置”,結紮得格外緊密,埋下的網樁,也敲打得愈加牢固。“肅肅”,既有形容佈網緊密之義,但從出沒“中逵”、“中林”的眾多狩獵戰士説,同時也表現着這支隊伍的“軍容整肅”之貌。“丁丁”摹寫敲擊網“椓”的音響,從路口、從密林四處交匯,令人感覺到它們是那樣恢宏,有力。而在這恢宏有力的敲擊聲中,又同時展示着狩獵者振臂舉錘的孔武身影。

從詩中所詠看,狩獵戰士圍驅虎豹的關鍵場景還沒有展開,就突然跳向了對“超赳武夫”的熱烈讚美。但被跳過的狩獵場景,其實是可由讀者的豐富想像來補足的。《鄭風·大叔于田》就曾描摹過“火烈具舉,襢裼暴虎(袒胸手搏猛虎)”的驚險場面,以及“叔善射忌,又良御(車)忌,抑磬控忌(忽而勒馬),抑縱送忌(忽而縱馳)”的追獵猛獸情景。這些,都可在此詩興語的中斷處,或熱烈讚語的字行間想見。而且由獵手跳向“武夫”,由“兔罝”跳向“干城”,又同時在狩獵虎豹和沙場殺敵之間,實現了剎那間的時空大轉換:這些在平時狩獵中搏虎驅豹的健兒,一旦出現在捍衞國家的疆場之上,將在車轂交錯、箭矢紛墜之際,揮戈擊退來犯強敵,而巍然難摧如橫聳的城牆。於是一股由衷的讚美之情,便突然充溢於詩人胸際,甚至衝口而出,連連呼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好仇、腹心)”了。

詩寫得很自豪。在三章相疊的詠唱之中,這種自豪也因了“干城”、“好仇”以至“腹心”的層層推進,而增添了一種神采飛揚的誇耀意味。這對那些“公侯”來説,有這麼一些孔武有力之士為其賣命,當然是值得自矜的。但對於“春秋無義戰”的那個時代來説,甘將一身武藝,售予公侯之家,而以充當他們的“腹心”為榮,就很難説是一件幸事了。《詩經》“國風”中另一些為離鄉背井、久役不歸或喪身異域,而咽泣、哀號和歌哭的詩作,也許更能透露:在這種誇耀背後,還掩蓋着怎樣一種廣大無際的悲哀。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毛詩序》、朱熹《詩集傳》以為詩的主旨是講“后妃之化”、“(周)文王德化之盛”,實在令人感到穿鑿牽強,而歐陽修《詩本義》、方玉潤《詩經原始》所持的“美武夫忠勇説”、“詠武夫田獵説”差為近之。

  詩經的優秀賞析(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是那片桃林。流光的霞披,如新娘的紅蓋頭,被春風輕輕掀起。果實飽滿的模樣太惹人憐愛了,她們真像一羣孩子,密密匝匝地擠在枝葉間,笑鬧着,春天僅僅有了這些果子就不會冷清。當初桃花流水,不還歎息過嗎?你擔心這季節象梭子一樣飛去了,藏着十八歲少女的心事,像春天藏着太多太多的花朵,你不説,不説也羞呵。

小姐妹出嫁前,你陪着流了一晚的淚,你想過,自己也將有這樣大哭一場的日子,離開家,離開父母,頭頂一塊紅布,騎上高高的駿馬,在吹吹打打的熱鬧聲中,不知為何,也不問為何,就要向陌生的新郎全身心地交付自我。小姐妹歸寧之時,像沾露的梨花,不勝嬌羞,你問她們“結婚好嗎”,她們回答“真好”,再問,卻雲山霧罩,笑言,“急什麼,你遲早要知道的。”你有一點點羨慕她們,暗自猜測:我做新娘,會不會很快樂?

灼灼其華桃花是火啊,是春天的火,是內心的火,燃起你莫名的相思,那少年曾在壠間走過許多回,既俊雅,又健碩,相遇時,他微微一笑,就捉住了你的靈魂。“他會不會娶我?”你這樣温柔地等待,夏蟬唱完了,秋雁飛過了,終於在某個雪後的黃昏有了消息,他在火塘邊與父兄們説着要緊的話,每一言你都隔窗聽見了,心兒如一活蹦亂跳的小鹿,你有些擔心,它會脱腔而走。

一樁美滿的婚姻終於在那個雪夜瓜落蒂熟。又是桃花灼灼而開,明豔的少女就要出嫁。祝福吧,她帶着着美好的祝福開始新的生活。從此以後,她將成為賢妻,成為慈母。

《孟子·滕文公》中有言,“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三千年前的婚姻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至今看去仍舊圖畫一般,不曾絲毫腿色,不曾減弱當初馥郁的芳馨。那年的桃花自有一種奔放之美,三千年後,猶聽到那古樂之喧和新人之笑,不禁生出對遙遠春天最真切的愛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