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的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6.75K

人們總是對很多事物的逝去無能為力,所以我們緬懷;那些傳承了上百上千年的文化逐漸消散在歷史的長河,被遺失,被取代,無關對錯,是這個時代變了,也是我們變了。

《百鳥朝鳳》的觀後感範文

《百鳥朝鳳》的故事發生在黃土背上的無雙鎮,當畫面展開的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了張藝謀的《紅高粱》,黃色的土、黃色的皮膚、以及紅色的血。西北人爽朗的性格是黃土所賦予的`,當你站在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時,總會情不自禁的去吶喊去表達;而西北人也賦予了黃土太多的故事,人們在黃土背上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耕作、傳承,所以就形成了黃土文化。

故事的主人公焦三爺,是一個外冷內熱不善言表的人,他是無雙鎮的嗩吶匠,也是十里八鄉唯一能吹百鳥朝鳳的嗩吶匠,各家紅白喜事都會請他,普通人家吹二台四台,有些錢的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上百鳥朝鳳。

焦三爺的堅守貫穿始終,對於他來説嗩吶就是他的信仰,無論是從一開始就教導天鳴和藍玉“嗩吶離口不離手”還是知道最後死前對藍玉説“我死後吹四台就夠了”,於他的一生來説,他的堅守是沒有錯的。

而錯的是天鳴,他不是一個天分高的人,但他是一個勤奮信守承諾的人,焦家班改名成遊家班的時候時代就已經進展到新老更替之間了,嗩吶匠也不像是他小時候、他父輩那時的收人尊崇德高望重了,人們更喜歡西洋的新鮮事物,這一切早就發生了,他的師兄們發現了,他的師父發現了,他自己也發現了,但是他除了堅守和抱怨,沒有做任何的改變,他一直堅守着對師傅的承諾讓嗩吶繼續傳承下去,同時也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把事都交給師傅繼續處理。

所以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覺得《百鳥朝鳳》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影片的上半段是有很多我們值得回味的地方:蘆葦河畔練習吸水的少年,永遠有着熱飯的灶台,夜晚的螢火蟲。。。。。。而下半段時代更替的一開始,導演就把天鳴這一代人的抱怨強行塞滿了我的腦子:藍玉父親的死亡母親的癱瘓,師兄們外出打工不是殘疾就是肺病,以及天鳴等人所愁苦的西洋文化輸入對傳統嗩吶的市場打擊。

《百鳥朝鳳》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傳統文化流失的年代,向我們展現了一對堅守傳統文化師徒,焦三爺和天鳴向我們傳達出他們用一生來傳承嗩吶的這種信念,但是卻沒有告訴我們傳統文化的美,美在哪裏,整部電影中,只有天鳴小時候用嗩吶學過鳥叫,沒有一次完整的演奏過百鳥朝鳳這首曲子,自始至終觀眾都無法得知被他們推崇至極的“百鳥朝鳳”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旋律,何以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享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