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

來源:文萃谷 2.6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西師大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 篇1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共有學生57名,中等生約佔60%,優生約佔20%,反應遲鈍、學習不用功的學生約佔20%,總體看經過上學期的管理,學生紀律普遍好些,上課基本能認真聽講,但也有少部分不能積極動腦思考,發言不積極,作業不認真,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有錯不能主動改。

經過兩年半的數學學習,本班學生已經有了解決問題的經驗,他們已經能用自己獨特的方法思考問題,能熟練地運用一、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對錶內乘法也比較熟練了,有了計算乘法和有餘數的除法的經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和思考問題。在合作學習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本班學生由於年齡、農村家庭環境等差異,導致本班學生差異較大,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今後的教學中,聯繫學生生活經歷充分發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質疑精神,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的內容包括: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年月日、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數學廣角

在空間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能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用正確的語方描述行走路線。

在數與計算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本冊還引入了面積的認識和計算。這部份內容也是生活中應用性比較強的,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遇到有關面積的知識和問題,這部份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擴大到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完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生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與任務:

使學生: 1、在現實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會進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和簡單的兩位數乘、除三位數的口算:會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及兩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會計算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式題;能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複雜的運算,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

2.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能比較小數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

3.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4、結合生活經驗,能辨認從不同方位

5.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錯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實施措施:

1、先由學生觀察、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並試着獨立解決

2、在現實背景下感受和體驗小數和麪積的意義

3、通過直觀、操作展示位置與方向

4、通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四邊形變換的奇妙,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幫助與輔導

個體分析: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弱,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老師應善於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把形象的動作思維和抽象的計算思維結合起來,把討論與交流結合起來,實現內化,從而真正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效率,在教學中我們應關注不同程度的學生,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課改的靈魂,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由於學生個體上的差異有的孩子表現得特別優秀,而有的孩子則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針對本班孩子的特點,有選擇的進行幫助與輔導。

輔導目標和措施:通過輔導讓後進生在基礎知識方面掌握比較牢固,成績有所提高,基礎好、智商高的學生更上一個新台階,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措施:面批作業,及時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多與家長聯繫;利用課餘時間輔導

六、教學檢查與評價

評價是為學生服務,本着“讓每一個孩子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為原則,我從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方法多元化,優化數學課評價過程入手,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視對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4、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創設問題情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7、創設一個自由、開放、安全的學習氛圍,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擊,學生的創新火花。

8、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拓展練習,課堂上準備一些不同層次的練習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潛力.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 篇2

(一)重視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在生活中學數學是本套教材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是《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1.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數學知識的學習。如第三單元“時間”的內容設計。教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每天都用到的“電視節目預報”來認識24時計時法。通過學生熟悉的、親身經歷的“從開學到國慶節”、“從上國小到現在”等經過了多長時間的討論,使學生了解年、月、日等都是時間單位。再如,第63頁,在學生估計自己家到學校有多少米的活動中,認識並體驗千米;第74頁充分利用學生已認識商品標價的知識背景認識小數;第102頁,設計了充滿童趣的小朋友與猴子分桃子的故事,通過“一半”這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經驗,引出“二分之一”等。這樣的數學學習,不應是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而是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提高。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的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組織數學活動。

2.通過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如,第一單元對旋轉和平移現象的瞭解,教材都選擇了學生熟悉的轉動的風車、飛機螺旋槳的轉動、推拉門窗、滑滑梯等生活素材。第10頁,在學習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時,結合把月餅裝盒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剩下的(餘數)月餅雖然不夠裝一盒,但也需要一個盒子,進而理解數學計算與現實問題的聯繫和靈活運用;第54頁,選擇“亮亮家一週丟棄塑料袋”的數據統計,學習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每天丟棄幾個塑料袋這一學生有真實感受的事情,通過“求出的‘3個’是亮亮家實際每天丟棄的塑料袋個數嗎”的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第58頁,選擇生活中歌唱比賽評分,體育比賽中跳遠、跳高等記分的規則,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重要作用和一些規則的公平性和科學性;第108頁“問題討論”中,選擇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幾乎每天都接觸到的裝有飲料的杯子,通過“哪杯中的飲料多”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對這些事物的實際感受,理解數學知識和結論,而不只關注問題和結果。

3.重視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生活中教學。如,第26頁,用不同的計時法寫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用不同的計時法記錄當地日出、日落的時間;第33頁,從今天算起,到六一兒童節還有多少天;第68頁,測量自己橡皮的厚度;第86頁,同桌合作,測量自己的課桌面等等。另外,教材在內容設計上,還特別重視已有經驗和知識的前後聯繫,使學生體驗知識的發展過程。如,第53頁,利用學生一年級做投球遊戲的數據,通過“還記得我們做過的投球遊戲嗎”的談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已有經驗的回顧;第60頁的投沙包,既是對統計單元知識的運用,又是下面“測量”單元學習的開始。同時,學習小數時,又要求把自己投沙包的成績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教學時,除教材中設計的活動內容外,教師還應拓展本班學生的現實生活素材,豐富課程資源,不僅提高教材內容的開放性,增強教材的適應性和發展性,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親身體驗到身邊的數學、不斷髮展的數學。

(二)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結合具體問題學習數學運算,是本套教材的重要編寫思路。讓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計算的重要作用,學習數學運算,有利於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背景,有利於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計算方法。教材在設計有關計算的數學活動時,都呈現了學生熟悉的、用已有經驗和知識水平能夠解決的簡單問題。首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試算,然後再探索學習新的計算方法。如教材第二單元學習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首先呈現了學生熟悉的買課外書、月餅包裝、節日放氣球等實際問題,然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並交流各自的算法。在此基礎上,學習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再如教材第四單元學習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分別創設了計算彩筆枝數、計算水流量、電影院座位等問題情境,先引導學生自己試算,然後重點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教學時,要抓住這一編排思路,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大膽探索計算方法,嘗試解決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同時,要充分關注學生筆算方法的掌握情況,保證適量的計算技能的訓練。

2.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數學應用意識。要實現“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這個目標,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本冊教材結合有關內容,努力選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真實數據和事情作為學習素材。如“時間”單元所選用的“電視預報表”、“列車時刻表”、“香港迴歸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都是真實的事情。另外,通過“神五”發射升空和安全返回的真實時間記錄,學習計算經過的時間。再如,“測量”單元所選用的“萬里長城”、“馬拉松賽跑全程”、“我國七大河流”、各地的鐵路線路等的長度都是真實的數據。同時,讓學生在計算火車運行時間的過程中,學習路程、速度、時間等數量間的關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真實的、現實的素材,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是《標準》關於“解決問題”的目標之一。本冊教材除注意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外,還特別安排了三個“解決問題”的知識模塊。如,在“除法”單元,設計了為“30個人在賓館安排住宿”的問題;在“時間”單元,設計了“參觀計劃”的問題;在“乘法”單元,設計了“旅行團出行、玩、吃”等方面的問題。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研究、討論問題,制定、交流解決問題方案的素材,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優化意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解

決問題的時間,並注重交流學生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意識;在交流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另外,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在操作和體驗中學習數學

1.在親身做的過程中,體驗、感悟數學。如第1頁,瞭解生活中的旋轉現象,首先設計了學生做風車的活動。這個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做的過程中,讓學生對繞“中心一點”旋轉有了親身的體驗;第2頁,通過從書包向外拿書、在桌子上推書等活動體驗平移;第83頁,在親手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大小的過程中,瞭解一般的比較方法;第86頁,在同桌合作,自己選定測量單位測量課桌面面積的過程中,體會建立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第89頁,請幾個人站在一張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上,感受一平方米的實際大小等等。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實際去做,關注學生做的感受。

2.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習建構數學。如,第92頁,在全班同學用12個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的操作、交流、整理、討論中,學習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第94頁,在學生把一個長方形紙剪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正方形的操作中,探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第102頁,在把一張長方形紙對摺的過程中,認識簡單分數;第111頁,在圖形演示的過程中,學習簡單分數加、減法等,教學中,要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並充分利用操作的結果開展學習、探索和討論。

(四)重視探索活動和發展數學思維

1.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討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如,第21頁,結合乘、除法計算設計學生野炊用多少個碗的問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和條理性;第59頁,結合平均數設計“一個身高1米40釐米不會游泳的人,在平均水深1米20釐米的游泳池中會不會有危險”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合理性;第87頁,結合面積的認識,設計了比較兩個劃分成不同大小方格圖的圖形的面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推理能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課程資源,給學生討論、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2.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本冊教材,一方面結合學生內容,設計探索規律的活動。如,第22頁“氣球裝飾方案”的實踐活動,首先就要探索氣球的排列規律,然後才能解決方案中的其他問題;第122頁,探索正方形紙對摺次數和平均分成的份數的規律等等。另一方面,設計“探索樂園”,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本冊教材專門安排了兩次“探索樂園”活動。第50頁,在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之後,設計了探索乘法中一些特殊數的運算規律。如一個數乘2、乘5、乘11,以及99乘一位數等;第96頁,在“面積”單元,設計探索圖形排列規律的內容,發展學生簡單的演繹推理能力。要特別重視“探索規律”活動的設計和組織,重視學生歸納、簡單推理能力的培養。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學期教學計劃 篇3

為了全版面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更好的完成本冊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根據本冊的具體內容及班級情況,特制定如下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一班現有學生43人,二班現有學生48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方面除了重視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還要注意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國小三年級的學生雖已發展了有意注意,但還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響而分心。這個年齡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較差。上課不專心聽講,有其自身的年齡特點。

2、學生一般對上課所講的內容不容易感興趣。如果教師講得有趣,學生肯定會全神貫注。

3、學生雖然已上了三年級,但有的學生還未養成上課聽講的良好習慣。

4、有的學生不適應教師的講課形式或不喜歡任課教師,而“遷怒”於聽課。

5、有的差生平時受到教師的關注少一些,而教師的批評正是一種關注,潛意識想得到教師的關注,所以不認真聽講。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分析:

(一)知識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熟練的進行相關的口算,會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以及含有兩級運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理解積變化的規律以及商不變的性質。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意識。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初步形成估算意識。

3、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瞭解他們之間的關係,知道24時計時法。

4、結合現實生活,通過具體觀察活動,瞭解從不同方位觀察同一組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兩個物體或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和相對位置。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瞭解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與相交的位置關係,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點到直線的垂線段最短”,理解兩點間的距離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操作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5、結合實例,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經過。

(二)情感與態度目標:

1、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他人的指導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2、瞭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