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4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

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1

這個暑假的一天,我翻開了書架上放置已久的一本書——《朝花夕拾》。

這本書記述了魯迅的童年時光。魯迅先生棄醫從文以後寫了很多文章,這本《朝花夕拾》則是他對自己童年的回憶。從前的我僅僅粗略瀏覽了一遍以後便放在書櫃,這個暑假我才在某個角落裏看到了它。

封面上,朝花夕拾四個大字顯而易見。我繼續翻,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關於狗貓鼠之間的有趣關係,長媽媽的質樸可愛,迎神賽會與各類書中牛鬼蛇神的可怕和奇妙,百草園的自由自在……當我繼續看時,《父親的病》這一篇令我的心境陡然而變。庸醫誤人,魯迅先生的父親因為庸醫的用藥不當,耽誤了治病的時機,最終因病與世長辭。這一篇中的所謂“名醫”們故弄玄虛,勒索錢財,對人命絲毫不上心,這點引發了我對封建時代社會狀況的思考。

封建社會是黑暗的,大部分人心中都是抱着迷信思想的。黑暗、迷信思想,我再回顧先前的文章內容。魯迅先生在《狗·貓·鼠》中提到了海昌蔣氏在北京舉行婚禮的情況,“拜來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還印有一本紅面子的《婚禮節文》……”這些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封建禮教的批判。後文《阿長與〈山海經〉》中長媽媽講的各種規矩與古怪儀式,《〈二十四孝圖〉》中封建孝道的虛偽殘酷,《五猖會》中封建家長的陰影,《無常》中迷信的勾魂使者的形象……我這才發現,這本書中有大量筆墨是批判舊社會封建思想的!

封建思想阻礙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多麼慶幸自己生活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那些迷信的思想與封建社會的黑暗隨着歲月變遷在歷史舞台上落幕。新時代的我們陽光明朗,光芒四射,能夠驅散一切黑暗,前途一片光明。感謝有這樣美好富強的祖國,給了我們健康成長的環境!

魯迅的《朝花夕拾》為我們展現了舊社會的模樣,我想,他在書中想要表達的情感,除了對童年懷念,抨擊舊社會,還有的就是希望未來的人民們——現在的我們珍惜美好時光,努力向上,為國爭光吧!

輕輕合上這本書,我的心卻仍然沉浸其中。

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2

魯迅先生的筆法素來是犀利的。犀利中不乏對國生民生的關心和歎息,似流水之柔婉。在黃昏時分拾起清晨的花,帶露折枝,香遠益清。

《五猖會》作為十篇短文中的一篇,篇幅短小卻不勝精悍。雖題為〈五猖會〉,卻不側重於描寫這個迎神賽會,而側重描寫在父親強迫下要求作者背誦《鑑略》。而當時作者作為一個兒童,心理描寫也寫得生動有趣“‘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於太荒’呵!”廖廖數語,一個苦着臉背一本毫不理解的書的孩童躍然紙上。有句名言道得甚妙:“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看似只道了一件父親讓作者背完書才能去看五猖會,以及“我”對此事的不滿,真的僅此而已嗎?絕非僅此,第一,由最後一段“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侯叫我來背書”足以顯示出作者對封建教育的些許不滿;第二,推己及人,由父親封建教育的錯誤推廣到當時全中國封建教育的錯誤以及對孩子身心的危害;第三,由於這種錯誤的封建教育,作者也藉此表明自己的立場——堅決反對、抵制、也表明自己改革封建教育的決心。一篇不足以二千字的短文,從開始的“文不對題”的含義,到後來語言生動活潑,到最後的感情深摯,都盡收於此,毫不輸於海納百川之勢。

《五猖會》也體現出魯訊的另一種筆法:篇幅短小,字裏行間不失精悍;惜字如金,字字句句卻盡納真言。作者對封建教育的批判,於今而言,對現代教育也是一種思考方式和啟迪。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兩者看似毫無瓜葛,實者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朝花夕拾》意為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來,以花喻往事,雖與《舊事重提》同義,卻多了一層比喻的美感。作者在取題上也頗有深意。讀其所寫,感其所抒,讀後感的真諦也是讓我們去叩一代文豪的內心世界罷。

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3

細細地賞讀魯迅老先生“從記憶裏抄出去”的文本,別有一番滋味。

《朝花夕拾》本名《舊事重提》,早晨的花到夜裏來撿。即便如今不可以帶露折花,也希望“他日仰看雲影時,會在我的眼下一閃動罷。”它是魯迅起名叫“朝花夕拾”的作用。朝花絕不凋落,那兒時、青少年、青年人的一點一滴一會兒温暖,一會兒苦味,常迷惑他時刻回望。

魯迅是浙江省紹興市人,是離我近期的作家了,針對他的個人經歷我十分好奇心。為何要出國留學日本讀醫,為何棄醫從文,及其寫作這部散文讀後感的艱辛情況,這種難題我還從書中找到回答。爸爸的死使他倍感無良醫生的軟弱無能。救死扶傷,消除迷信活動,防止再產生爸爸那樣的不幸,是他讀醫的初心。殊不知在日本的兩年,他極其明顯地意識到我國的弱不禁風。“物以希為貴”、“中國是弱國,因此我們中國人自然是弱智兒,成績在六十分之上,便並不是自身的工作能力了”更使他失落的是國民的發麻,“花下標示的清國留學人員”“這些閒看槍決罪犯歡呼的吃瓜羣眾們”。總算,魯迅老先生決然棄醫從文,相比治療國民人體更關鍵的是治療國民的生命。

即便《朝花夕拾》是為回望兒時的幸福,是魯迅難得少有的温暖寬慰,也依然給與對封建社會風俗習慣和舊思想文化藝術鋭利的魯迅式譏諷和抨擊。可以説魯迅的人生軌跡和那時候的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應當説每一個人都和社會發展的發展趨勢密切聯繫。我已經道別了多彩的童年日常生活,踏入了青年人階段。我已經是小手牽小狗了,不可以只活在自身的小天地裏,人云亦云,也應當努力學習,多掌握社會發展的發展趨勢,尋找自身的總體目標,為祖國的強勁奉獻自身的一份能量。

也是一箇中午,手捧《朝花夕拾》,坐着窗前,這一中午只歸屬於《朝花夕拾》與我。

八年級朝花夕拾優秀讀後感4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與它質樸淡雅的名字一樣。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回味着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想必那會有一番風味吧?就猶如清晨的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悄然聲息地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西下去摘,那花亦花,但卻已經失去了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卻賦予它另一種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一位遠近聞名,家喻户曉的大文豪,他的作品不加修飾,不用絢麗的文字來烘托,書中從未詆譭某一個人,但也能從簡單而文雅的文字中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人們痛苦的生活。因此,我非常喜歡也敬佩他的作品。

魯迅先生的童年並不多彩,但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那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讓我甚是羨慕,但在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的嚴厲讓我感到一陣寒風襲來,兒童喜歡玩樂和自由與封建式私塾的束縛和無趣乏味,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方式的不滿和抗議的態度。

《朝花夕拾》採用通俗的易懂的白話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豐富而由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地獄般的囚禁和折磨人們的舊社會、舊封建思想。一切話語都是那麼天真,都是那麼爛漫。最值得欣賞的是,作者大多數都以一個小孩子的眼光去觀察,去了解,去感悟這個社會,讓我讀起來就得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與我在心靈上對話,引起共鳴。

隨着歲月的流逝,時光的推移,童年的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回憶。對真摯友情的留戀,對歲月逝去的感慨,也有對事情的無奈的傷感,就像那潮起潮落的大海,所有的回憶都不停的奔湧在心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