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2.7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是貓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貓讀後感(通用15篇)

我是貓讀後感1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笑,笑一定帶有各式各樣的感情。——題記

不同於多麗絲·萊辛所寫的《特別的貓》,這是一本完完全全以貓的視角來寫的小説。《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處女作也是使其贏得不朽聲名的作品之一。

初讀這本書,一時半會兒會找不到感覺,會認為這本書是索然無味的。其實不然,這裏的每一篇章,都有無盡的笑意。這裏的笑,並不是單純的快樂的笑,種種複雜的笑的要素都滲入其中:有對自己人的調笑和嘲謔,也有對厭惡對象發出的冷笑和譏諷。

我鍾愛這本書,是在於這部作品的藝術構想——以窮教師家裏的貓為整個情節的敍述者。我喜歡這隻貓,這是一隻被巧妙擬人化了的"靈貓",也是一隻善思索、有見識、喜議論、好調侃並且賦予正義感的貓——雖然他不能講話。

從貓的眼中看這些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會有不同的感覺。這些人在對待現實的態度上各有不同:苦彌殺對現實十分執着,遇到事情就打動肝火;迷亭玩世不恭;寒月講究情趣,遇到事情無所沾滯;獨仙十分消極;東風喜歡粉紅色的唯美世界…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讓他們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視知識,熱愛學問,厭惡榮華利祿。

對於貓的世界,説不上有多瞭解。但是,自從看了這本小説,我每次看到奶奶家的那隻貓蹲坐在我面前,就會覺得它正在用它那雙閃亮亮的眼睛看着我。我看不懂那種那種眼神,或是鄙夷,或是嘲諷,或是不屑…驀然發現,自己的一切都早已暴露在這隻貓的面前。我在猜測,眼前的這隻貓會不會也有話對我講。

親身的感受,更讓我深刻體會到《我是貓》的意義所在,那種以第三者來看透人心的敍述,更加能走進人心。

最後那隻聰慧的貓因為好奇而死去,但它那活靈活現的形象依舊在我心中。

讀了此文,或許收穫的並不多,但給我的感觸卻有許多許多。

我是貓讀後感2

貓是大家常見的一種動物,它通常被人類養在家裏做寵物,可是大家知道嗎?小貓咪常年生活在我們家中,它們對人類也有一番不同尋常的見解呢,是什麼呢?我們一起跟着夏木漱石走進《我是貓》,一起“貓眼”觀世界吧。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木漱石的一部優秀作品,他是日本最傑出的資產階級作家,是日本近代文學的光輝代表。《我是貓》圍繞了一隻被遺棄在馬路上的小貓的見聞和主人苦沙彌及其朋友捲入資本家女兒婚事引起的風波。作家用風趣幽默的手法把書中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是日本明治時期很好的一本書,由於日軍的侵華戰爭,使這本書埋沒在書海中無人問津。直到中日關係緩和,才有人發現了這部書,並將其入選至國小五年級語文課本。

該書與我們常接觸到的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書不同,因為日本與我們是鄰國,文化與文字與中國相似,所以全書浸透着濃濃的中國氣息,讀起來也別有風趣,收穫頗大,很吸引人,我一看就入了迷,為什麼呢?因為作家撰文風格幽默,語言優美,在閲讀的過程中既能瞭解異國風情,學習世界文化,又可以讓我們學習作者優美的寫作手法,可謂一舉兩得。

一般的文學作品都是為了揭示一個道理,這本書也不例外,作者以一個貓的角度揭露了文中資本家金田的醜惡嘴臉,以及屬下仗勢欺人的醜態,欺負老百姓的可恥行為。寫出以小貓主人苦沙彌為首一羣知識分子,雖然非常想對惡勢力做鬥爭卻無能為力的處境和其苦中作樂的精神狀態,本書揭露了多個道理,可見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和其對社會的瞭解。

這本書可以用來娛樂,也可以用來研究,還可以當做一個直視日本明治時期的時空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

我是貓讀後感3

愛貓,愛它的討人喜歡,愛它的朦朧,更愛它一會兒清靜一會兒頑皮的模樣和它翡翠色的雙眸。常常見到貓,我一直會想象在貓的眼中,人類,到底是為什麼東西,是神通廣大,無人能敵;還是愚昧落後,一無是處?

這禁不住要我想到了夏目漱石作品,有那樣一隻貓,機警、公平正義、知識淵博卻唯有不容易捕鼠的無名貓。它以自身小小貓眼電影,悄悄地洞察着人世間的蒼桑。沒有錯,它就是《我是貓》中哪個趣味的主人公。

《我是貓》一個填滿奇特的小説名字,便是由於這一小説名字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興趣愛好,唸完後,還簡直讓人感慨十分。因為我突然間愛上了這小小貓公。

或許,是由於是貓的原因,沒讓它沾上塵世間的污穢。

它的每一句談吐之間,都填滿被人類尖刻的譏諷,比如:大家褒義,因人而不一樣,像我的眼睛一樣變幻無常。呵,它是多麼的一針見血的語句啊!把人性的醜惡表明得深入淋瀝。讓人迫不得已讚美它貓腦裏的智慧。

殊不知,説它智慧,它有時候也是愚昧無比啊!悄悄闖進餐廳廚房偷吃年糕不清楚綠豆糕會黏住牙,飲酒喝醉酒都不以為意,這種諸多的蠢事,都讓人讚歎不已!但是,它與俗人不一樣的是,一直會在難後領悟到生活哲理,苦後自樂一番。

這個貓公,矛盾的特性,完全不知道它是智慧還是愚蠢。也許,應當説成智愚併兼吧!一些矛盾的性情才突顯得它更為真正,也要我對它更為鍾愛了!

當然,人類也是填滿智慧的微生物,由於大家的智慧,全球才發展趨勢來到現如今。但是人類卻因而在不經意間迷途了自身的天性。人類的一切,也在小寵物狗眼裏越來越低賤。這時,人類是應當啼笑皆非,還是應當自我反省一番呢?

我是貓讀後感4

《我是貓》的創作距今已經有100多年了,歷時百年而經久不衰,足以可見其魅力所在。夏目漱石通過貓的獨特視角,將社會、人性表現的淋漓盡致,批判腐朽的金錢社會同時,喚醒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我是貓》中貓是一隻不同尋常的貓,它可愛、聰明伶俐、富有正義感、身上充滿文化氣息,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會抓老鼠。當然,書中故事情節不是重點,通過人物的刻畫表現出人性的弱點才是本書的重點,而人物則是通過一個個有趣的對話來表現。通過這隻即聰明又蠢笨的貓的奇特視角,寫出日本社會荒誕、瘋癲,看似在寫貓,其實是在表現社會的現象。一羣窮困的文化人對於新思想的排斥與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未來,他們的內心是彷徨不安的。看似他們在嘲笑時代,其實都是被時代嘲弄的人。在詼諧的對話中,讓你對社會有深刻領悟。面對着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入侵,社會變成了金錢社會,就如那隻貓所説的那樣,能使世界上的事物運動的就是金錢,只有資本家知道怎樣能夠將金錢發揮最大的威力。這是對於充斥着臭銅氣社會的最大諷刺,表現出作者對於金錢社會的憎惡。

這部作品讓我想起巴爾扎特的《高老頭》對金錢社會的諷刺。社會的一切醜陋都是因金錢在作怪,這隻貓看得很透徹。而這隻貓就是作者自己,他看到世間冷暖,看出萬惡的金錢對於社會的影響,看到人們的價值觀發生的改變,看到市儈的社會哲學……但是貓僅僅是貓而已,無法去改變這個社會。就像是看到主人被欺負,看到家裏半夜發生入室盜竊一樣,無能為力。夏目漱石只能通過這樣深邃的文章,警醒着世人,這是一種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表現,是對於迴歸理想社會的期望。

我是貓讀後感5

初次聽到夏目漱石這個名字是因為那句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的{今晚的夜色中真美}?才知道這個作者的存在,也從未了解過他的一切,《我是貓》這本書聽身邊的朋友提及過,我也忘了是什麼機緣巧合之下才開始看這本書,只知道剛看的時候一直有棄書的想法,也是靠微信讀書剛更新的聽書功能才終於結束了這本書。

《我是貓》是主人公以一隻貓的身份,俯視日本當時的社會現狀,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鋭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整本書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作者一直以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社會心理。表面上它只是一隻善於有自己的見識,善於分析人類心理的貓,雖然它也會傻到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書中對於貓類習性的刻畫與人類弱點的刻畫並重,表達出對當今社會的極盡調侃的嘲弄和不屑,文風頗具漫畫色彩,文風也很是詼諧。

《我是貓》中以主人公沙彌的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為整本書的額主要線索,雖然他們身處在不同的社會地位,但是都是慣於談天説地,道古論今的文人學士和勢力小人。?沙彌或許永遠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取得的所有的成就,在貓的視眼中如此不堪可笑,當然最終對貓的結局,也做了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尾,因為好奇心偷喝酒掉水缸而死亡,整本書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建議看這本書的時候不可太心急要不然就會和我一樣分分鐘想棄書,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就會感到其實這本書還是有它的趣味性所在的。

我是貓讀後感6

貓,或許只會令小部分人着迷,但儘管貓有多平凡,我也會對貓咪痴迷。既然有緣找到我的心聲——《我是貓》,就買下吧!我回到家中,捧着書細細地看着,細細品味着。

這本書是一一位窮教師家中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覺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鍼砭現實生活中的市儈哲學。這是一直善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兒。

最令我難忘的是有一個人到那位窮老師家中偷東西,事後主人夫婦不厭其煩地列出被偷物品之量,還互相不斷罵對方買的東西太貴,應……

這隻貓兒發出極盡調侃的嘲弄和不屑,顯示了人類的市儈,對金錢的着重性。也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並不能發現自己的醜惡。從這隻貓兒,我們可以知道盡管怎樣善良的人,心中總有一絲惡念,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一惡念保存好,不讓她併發出來。其實人類是如何分辨善於惡的呢?行為還是品行?內在還是外在?我想我們不過以對自己好或者有益處的人歸分為善,而對自己不好或者沒有益處的人歸分為惡。人們總説外在不重要,其實外表乃是邁向成功的開始,形象不好便連開始也沒有。例如有一天,有一個乞丐向你推薦自己做你家的清潔工,你會接受嗎?大概只會給幾元錢打發以下罷了。人類在不知不覺中,也在做着一些小惡的事情,在不自覺中,戴上了“有色眼鏡”——歧視別人。人類需要被大家鍼砭的地方還有許多許多,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誰能擺脱“天性”,突破“人性”的考驗呢?

我願意變成《我是貓》中的那一隻貓,給人們無限啟發,助人們揚長避短,開闢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

我是貓讀後感7

最近看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創作的長篇小説,也是其代表作。這部作品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鵑》雜誌上連載,後編成上、中、下三冊出版。

夏目漱石為發泄多年鬱憤而寫成的長篇小説《我是貓》,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鋭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這部作品是以一位窮教師家的貓為主人公,以這隻被擬人化的貓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

小説圍繞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風波,有力地揭露了資產階級,批判了社會拜金主義風氣。金田老爺是“窮兇極惡,又貪又狠”的大資本家,擁有大量的財產。他的“堂皇富麗的公館”,與苦沙彌的“暗黑的洞窟”恰成鮮明對比。他發財致富的“祕訣”是“要精通三缺”,即缺義理、缺人情、缺廉恥。“把鼻子、眼睛都盯在鈔票上”,“只要能賺錢,什麼事也幹得出來”,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金田依仗自己的財勢,成為社會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財大氣粗,仗勢壓人。主人公苦沙彌安貧、正直,教書十年與他素不相識,只是慢待了他的老婆,他便興師動眾三番四次進行打擊,致使苦沙彌的身心受到嚴重摧殘。買通的落雲館的頑童搞得苦沙彌坐卧不寧,他卻得意洋洋地説:“……這個傢伙……不久將來,總會投降的呢。”一副奸詐、兇狠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了。所以,連“貓”也覺得金田是“最壞的人類”。

我是貓讀後感8

這是一位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貓》,貓在人們心中一直略帶幾分神祕感,平素則慵懶,我們無法理解動物的語言和表情,所以只能依着自己的神態和心境來解讀,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忍不住在想作者是怎樣以貓的角度來理解人類的。

《我是貓》便是以貓的角度來審視人類的生活,第一次拜讀夏目漱石的作品,很喜歡他的文字風格,細膩而有韻味,書中呈現了一幅幅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生活風俗畫,迂腐的緊,卻也令人發笑。關於《我是貓》,我的解讀是作者夏目漱石,主人公苦沙彌,主角貓三者即為一體,又各自獨立。中學教師苦沙彌不吃喝嫖賭,也不講究穿着,終日待在自己的小書房裏讀書寫字,有妻女為伴,但他並不是徹徹底底的無慾無求。

苦沙彌腸胃不好,卻十分貪吃,閲讀時讀不了幾頁就在書房睡着了,這些細節表明,作者本人雖然傾向於無慾無求,但他作為一個肉體凡胎,依舊還是會被世俗的煙火氣息干擾,與此同時,作者又化身為一隻無名的貓,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旁觀人類的生活。即不參雜進人世間的種種虛妄荒誕,反而對各種亂象做出見解,小説裏種種思想和情節體現出夏目漱石先生應該是位哲學語境上的悲觀主義者,我本以為結尾作者會安排貓於其他人物的生活繼續延綿下去,直至自然死亡。我想的太過簡單,結局貓的溺水而亡恰是全書悲觀主義和批判思想的頂峯,貓明知自己無法逃生,與其奮力掙扎,不如看淡一切,不再強求。而人呢?面對如今社會的誘惑,大部分人顯然沒有貓的覺悟,也沒有貓的勇氣,我想這是現實語境下真正的悲哀。

我是貓讀後感9

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動力是人們對於金錢的渴望與追逐,這個價值觀與原有社會的重視人情、友誼、正義、公平等,常常構成衝突。日本在維新帶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之後,也致使社會文明的原有體系崩潰了。東方文化的基礎是道德的,現實社會不是道德的了。你想,日本人,在那個時代是不是接受?夏目漱石,以他的發言,在《我是貓》裏的冷嘲熱諷,將一個處身社會鉅變下的日本人,他心裏的失衡與糾結,以及憤怒都暴露出來。

他以貓眼看世界,這本身就表達了,對於人的世界當時日本社會的陌生感。在藝術手法的選擇上潛在意思是,對於現實社會不滿,不接受,表達鄙夷,以及對於人類行為的保持距離。

我們以為夏目漱石是資本主義作家,可是他也是資本主義金權社會的批判者。正如馬克思在現實社會,對於這個新鮮出爐的資本主義不喜歡一樣,夏目漱石也對於資本主義的先天弊端做了無情的揭露。

他看到歐洲資本主義可憎的面目,以為日本不應該再走歐洲的路。可是限於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知,他也看不到還有另外的出路。他可以做到的,便是不容納,批判,以及絕望一般的嘲諷。

作者本身,在他的思想裏,也雜糅了很多東西方的東西。他是個人主義者,這是西方的,可是他又反對資產階級文明。他的社會理想是具有宗教情懷的,以為需要則天去私。這無疑是東方文化裏,天下為公的思想。若把這個思想矛盾的特徵,放諸當時社會發展中,各樣思想和觀點衝突與融合的背景,一切就好理解了。

讀書是照鏡子。

我是貓讀後感10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以貓的視角觀察了這個世界,並寫下了奇文《我是貓》。

寒假拜讀後,感觸良多。貓公的確是了不起,很多複雜的事情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大概就是作為一隻貓的好處吧。

書中以貓的視角觀察了英語入門教師苦沙彌的世界,主要描寫了苦沙彌和他的幾個朋友。

苦沙彌大概就代表了作者本人。因為這本書的主人公貓公的原形正是某天闖入漱石家中的小貓。書中的苦沙彌是個患有嚴重胃病的暴躁教師。他十分清貧,別人找他的家時都可以説“找那個房上有茅草的屋子就對了”。他其實很渴望金錢,但又看不起實業家賺錢的很多陰險手段。所以只能一直清貧。有一次因為招惹了實業家夫人,於是遭到實業家手下的走狗的無盡的困擾。這個角色我認為類似於中國目前的“憤青”。自己什麼也沒有,亦看不起其他任何人,是一種典型的病態心理。

美學家迷亭是苦沙彌的朋友之一。這個人非常有個性,嘴裏從沒有正經,胡謅八扯是家常便飯。他以捉弄別人為樂,玩世不恭是他對人生的態度。整本書都有他的很重的戲份,可到最後我仍然沒有讀懂這個人。寓意過於深奧,只好略過不表。

理學士寒月則是標準的書呆子。他為了做博士會去研究“吊頸學”“紫外線對青蛙眼珠的影響”等等荒唐的學科。為了研究青蛙眼球去磨玻璃球,吹毛求疵的去追求完美球體,最後只是浪費了大好青春。迷亭問他什麼時候磨好,他居然會回答“快的話得10年,慢的話大概要20年”。真的是迂腐的可愛了。

哲學家八木獨仙則又是截然不同的風格。他的哲學除了兩個瘋子懂外,其他人全都認為是笑談。我初看他的哲學還感覺有理,哪知越到後面越感覺不對。他只陷入了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另外提一下,他的徒弟之一。

我是貓讀後感11

平時無聊便會到因特網區逛逛,無意中進入了一個讀書網站,裏面有一篇《我是一隻貓》很吸引我去注意,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

我們每天都揹着書包去上學,勤奮求知,文中的‘‘貓’’是一隻生活豐富多彩的貓。它每天都會吃許多新鮮的魚,就像我們每天都會吃到許多晶瑩剔透的米飯。但這隻貓讓我感興趣的是它每天都會做許多的活兒,為自己的東西而努力奮鬥,為來之不易的魚兒倍感珍惜。就如我們現在一樣,我們每天都早早起牀,如飢似渴的求知,無非就是為長大的那條‘‘魚兒’’而努力奮鬥。那是一條令人充滿好奇與期待,總有一天會揹我們品嚐得美味魚兒。

原來貓也是熱愛讀書的,它每天都會看許多的經典小説。現在的社會才是真正達到‘‘讀書’’的頂峯,現在滿街都是大學生。博士之類的,卻不能如願以償找到一份好工作。這也讓我覺得辛酸,讀大學無疑是為了照到一份好的工作,連貓兒也會讀讀名著,看看報紙,用智慧來充實一下自己。現在的社會競爭力那麼強,不好好讀書,只顧吃喝玩樂。是不是應該罰喝‘‘墨水’’呢?

貓的生活也是挺愜意的,每當院子裏的化充滿整個庭院,它也會欣賞花的樂趣,不讓生活過得快而遺憾。其實,當我們工作,學習之餘,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來調節自身的壓力,偶爾對事物的認知換個角度來的,原來醜小鴨也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以及事物,總有一天,地球的陸地不也會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嗎?

每當夕陽西下,貓也會三五成羣地去看日落,它們確實很享受這樣温和的太陽,藍藍的天,白白的雲,天地下有許多隻可愛的貓。正如我們每節課40分鐘都在學習,好像貓在看日落一樣,一樣是生活的享受。即使讀書有得有失,有樂與悲,明天不也一樣和時間賽跑?夕陽即使落下,明早不也是會照樣升起嗎?

我是貓讀後感12

今日,我看完了一本十分精彩的日本名作《我是貓》,它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它是夏目漱石的處女作。

收中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個窮教師家的貓,這隻貓在夏目漱石的.筆下變成了一個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於正義感的貓,可是到了最終也沒學會抓老鼠的貓。

大概資料是一隻可憐又可愛的小貓,被一個書童玩過了以後,又弄傷了,無家可歸,十分幸運的是被一個“好心人”給留了下來,可是,小貓被主人家的人又打又罵,有的時候還得餓肚子,它的窩就是一個破紙箱,到了冬天又冷又餓,十分的可憐。那個時代有錢的人十分少,沒錢的人很多,有的時候人都吃不飽,生活都沒有保障,別説一隻貓了,更是可憐,有的時候二、三天都吃不上飯。最終,它為了喝水一不細心滑到了水缸裏淹死了。

我讀了這本書後思緒萬千:在那個黑色的時代,那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就連一隻小貓的生命也無法保障。

如果它生長在此刻的我們中國,必須會被好心的人帶回家,天天餵它吃好吃的貓糧,各種各樣的口味都有,還會有温暖的小窩,冬曖夏涼。看電視上的報道,有一個老奶奶每一天去餵養在她的房子周圍的流浪的貓和狗,此刻有愛心的人越來越多了。如果它生活在我們的社會,它必須是幸福的都不想離開。

這篇文章也表達出了20世紀初的日本的黑暗時代,人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困苦,我們此刻的生活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吃的有營養,穿的又暖和又漂亮,還有寬敞的教室,精緻的書籍供我們來學習,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此刻的生活,好好學習,為國家貢獻我們的力量。

我是貓讀後感13

六一兒童節,陪女兒去買書,淘了本《我是貓》,拜讀了夏目漱石大作。

《我是貓》是夏目漱石於大上個世紀初完成的。當時日本政府意氣風發,傲氣十足。狹隘的日本人開始以強國的上等人自居。在這時,一些冷靜的日本知識分子開始思索日本的前途和未來。一方面他們看不到出路,另一方面他們又無能為力,這些社會現狀導致他們感到無奈、無助、甚至絕望。在這種心情下,夏目漱石完成了這篇作品,也是被世人公認的一篇可以與《悲慘世界》、《呼嘯山莊》、《戰爭與和平》、《飄》等齊名的著作。

小説形式別具一格,寫的是一隻貓的一生,(從“我”出生流落苦沙彌家始,到“我”誤飲啤酒掉進水缸淹死止)作者藉此貓的眼睛來觀察、議論及評説當時的日本,大到社會現狀,小到人情冷暖。觀察細緻入微,筆法刁鑽犀利。,作者對人的心理描寫更是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絕,也使我不得不折服於夏老的文字功夫。無論是社會名流、販夫走卒,還是市井無賴、學者大儒,總之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夏老對他們的心理刻畫,簡直無法形容。

夏老還藉着貓的嘴説出了不少自己的奇談怪論,乍聽荒誕有趣,可細細品味,無一不是至理真言。比方説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大致如下:“世間人就是這樣,總是做些沒有道理的事情。從前無知時與自然和諧相處……可這樣下去,土地、空氣、水、天空……都歸了人類,也就是説自然屬於了人類,更可笑的是這些甚至可以劃分到具體某個人的名下……大逆不道,荒誕不經,這就是人類!比起我們貓……”寫的不錯。雖然有點像瘋人囈語,可這句句都直指人類本性的缺陷及陰暗,針對醜陋的人性,無盡的慾望。剋制住了這些,你就成了完人。可這世上沒有完人,所以你就會到處看見醜陋的人性和無盡的慾望。

我是貓讀後感14

《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創作的。整個作品以“貓”的視角觀察人的心理。這是一隻善於思索、有見識、富有正義感又具有文人氣質、但至死也沒有學會捕捉老鼠的貓。不會捉老鼠的貓應該是是一隻假貓,它的靈魂已經被“夏目漱石”更換了。所以,有時候,這隻貓會產生幻覺,覺得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思想家,能夠統治宇宙的超級貓咪,人類在它的眼前晃來晃去,他們傲慢,自私,虛偽,懦弱…卻又在陽光下大聲説笑,在煙霧繚繞的書房裏高談闊論,在餐桌前祈禱上帝賜予的食物。他們會分給它一些食物,是憐憫?是責任?還是高興時的施捨?它不屑於他們的慷慨,常常遛出去,可是轉了一圈不爭氣的肚子開始咕咕的叫,在飢餓面前還談什麼貓的尊嚴。吃飽喝足後,伸過懶腰趴在那裏無聊的拍打着尾巴,忘記了思考。有的人見了我,常説什麼:“像貓那樣,多快活啊!哦?説的什麼啊?我是一隻有文化素養的貓!在“苦沙彌”的長久薰陶下,這隻貓已然是半個知識分子,自然有些清高,不屑於與那些凡夫俗子同類。它站起來邁着貓步優雅的離開。但是,做貓的確有一點好處,可以隨意出入鄰居家的客廳,有如領導視察民眾生活的疾苦。這個世界容許了太多自作多情,有人被女人斜着眼睛瞟了一眼,就覺得自己是萬人迷。它巡視了一圈,發現了諸多問題,有一股正義之氣激盪在胸懷,但最終只是發出了一聲悠長的“喵……”聲。它黯然的走進黑色的夜裏,它需要涼涼的露水和清冷的月光。貓世界之事,畢竟只有貓才能理解。不管人類社會怎樣發達,僅就這一點來説,是萬般無奈的。何況,人類並不像他們自己所認為得那麼了不起,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我是貓讀後感15

《我是貓》中的這隻貓,雖然還沒有名字,平時也沒少受主人家女僕的氣,卻能夠在人貓兩個世界中來去自如。而主人和他的一幫朋友——梅亭、水島寒月等的對話則盡收耳中。而其中,又屬梅亭最能折騰人。苦沙彌老是被他折騰得夠嗆。例如他剛出場時,帶着一副金邊眼鏡,認認真真地要苦沙彌畫畫——他自稱是位美學家。苦沙彌對畫畫可是個外行,正要向梅亭討教,梅亭便一本正經的説:“是啊,不可能一開始就畫得好嘛……從前意大利畫家安德里亞曾説過:‘餘作畫者,莫過於描繪大自然。天有星辰,地有露華;飛者為禽……’怎樣樣假如你也想畫出像樣的畫來,畫點寫生畫如何”

於是,苦沙彌作恍然大悟狀,對安德里亞佩服得五體投地。可是事實上,安德里亞壓根就沒説出這話,是他的朋友瞎編的。

苦沙彌和他的朋友就這樣,在小貓的眼中如此不堪,實在是可笑。相比於這隻無名的小貓,它的主人真該感到汗顏。相比於許多人,這貓很富於哲理,善於詞辯。對人類的弱點有精細的研究,就連抨擊社會,也很有見地。它説:“説不定整個社會便是瘋人的羣體。瘋人們聚在一齊,互相殘殺,互相爭吵,互相叫罵,互相角逐。”……並由此最終得出了“被幽禁在瘋人院裏的才是正常人。”的結論。雖然有些滑稽,但卻也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風氣。

在《我是貓》中,苦沙彌和他的朋友應當屬於窮酸潦倒的知識分子之列。正如本文譯者所説,“他們應對新的思潮,既順應,有嘲笑;既貶斥,又無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好靠插科打諢、玩世不恭來消磨難捱時光。他們時刻在嘲笑和捉弄別人,卻又時刻遭受命運與時代的捉弄與嘲笑。”《我是貓》中作者所描述的景象,應當是當時人們精神世界空虛的真實寫照,這也無怪一隻小貓會將人類世界看得可是而而了。

總而言之,這隻無名小貓雖然神通廣大,卻又時而自作聰明,雖然看多了人類世界,卻又因為一時好奇,最終還了性命。也許正是因為好奇,才使得它對人有了這麼多的瞭解,也就有了這本《我是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