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工程篇教案

來源:文萃谷 1.4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業生態工程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業生態工程篇教案

第一章林業生態工程概論

一課程概述

林業生態工程學是隨着林業發展戰略轉移、國家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需求而通過繼承、交叉形成的一門新的專業課程,不僅是從單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來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從生態、環境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研究林業發展的理論與技術措施,核心是在對生態理論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通過工程措施進行以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的林業生態建設,根據生態理論進行系統設計、規劃和調控人工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工藝流程、信息反饋關係及控制機構,以在系統內獲得較高的生態與經濟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學、生態、環境規劃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必修或選修的重要課程、林業生態工程學是水土保持專業教學的一門骨幹專業課,在80年代初期開始形成,經過多年教學實踐不斷吸收新的理論與技術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體系。它以現代生態、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論為基礎,在原“水土保持林學”、“防護林學”、“農林複合經營”、“森林培育學”、“生態工程學”及“生態學”等課程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形成,主要教學內容包括三大部份:防護林學基礎、林業生態工程構建技術、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價,同時配合有一週的教學實習和半周的課程設計。通過課堂講授、野外實習與課程設計進行林業生態工程學的理論、實踐與實際動手能力等基本素質的培養,達到使學生具有較豐富理論知識又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獨立開展研究與工程設計的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材由林業生態工程學課本、學習指導、實習指導、課程設計指導、多媒體教學課件、習題庫等幾部分組成,形成了較完整教材體系、

二主要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中國生態林業工程概況,防護林營造技術措施防護林體系建設技術,綜合效益評價方法,工程規劃與設計技術等幾個方面:

林業生態環境工程在生態環境建設、流域治理、農村可持續發展中的位置與作用;林業生態工程學的特點、內容及相關學科的關係;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概念、國內外發展趨勢及教學方法。

生態系統原理;生物多樣性原理;景觀生態原理;可持續發展理論;防護林學理論。

中國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空間分佈;我國的林業生態工程的總體佈局與規劃;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情況與特點;中國生態環境工程建設面臨的問題與林業生態工程發展戰略。

立地劃分與適地適樹;樹種選擇與林分組成;合理密度與密度控制;整地與造林方法;幼林撫育;防護林的林分定向培育。

不同區域山丘區環境、資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點;以流域、水網、山系等為單元的生態防護體系的構成與特點;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農田林網、農林複合、災害地植被恢復、河岸道路防護、海岸防護等防護林的配置與構建技術;乾旱、鹽鹼、風沙、幹瘠、鈣積層等困難立地造林技術。

林業生態工程評價的基本原則;生態效益評價方法;經濟效益評價方法;社會效益評價方法;綜合效益的指標體系制定與評價方法。

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環境分析與生態系統診斷方法;規劃設計的總體原則與指導思想;規劃設計的程序與步驟;規劃設計報告編寫及注意事項。

三教學特點

林業生態工程學的教學內容既涉及到理論表述也涉及到形象直觀教學,運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多年的資料積累與相關資料的收集,已經制作了一套完整的多媒體課件,在20xx年即開始了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積累了較豐富的多媒體教學經驗、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更新、充實,吸收本學科最新成果,使學生在掌握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開闊了思路,瞭解了本學科的發展脈絡與前沿的發展動態。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逐步建立了本課程的習題庫及自學輔導材料,現正在編寫本課程學習指導書。

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與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程探索出了一套較完整的教學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課堂理論學習、外業的調查、觀測實習及小流域林業生態工程的實際規劃設計的相互配合,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本課程的精髓,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工作實踐中去,為學生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課程在多年的教學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學習方式

本課程的學習包括課堂講授、外業實習、課程設計等幾個教學環節。

本課程的講授環節要求在規定的學時分配條件下,本着難點與重點並重的原則,使學生掌握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本課程的內容很豐富,涉及面較寬,講授過程不要面面俱到,要少而精,重點講透,難點降清。要儘量使用錄像、幻燈、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形象直觀以便學生能深刻理解所講授的內容。

教學實習是一個培訓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教學環節,學生可以通過觀測、試驗、結果分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並掌握具體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

課程設計是理論與技術實踐相聯繫的重要教學環節。通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掌握林業生態工程的基本規劃設計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實際技能的一個重要環節、要配合課程內容,分專題逐步指導學生完成、第一節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與作用

一,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

1,林業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擴展

林業(forest):培育,經營,保護和開發利用森林的事業。它是提供木材和多種林產品的生產事業,又是維護陸地生態平衡的環境保護工程、

2,生態工程的概念與內涵

生態環境:整個生物羣落所在地段的,影響其發展的全部無機因子的

有機因素的總和。

生態系統:是指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生物羣落與環境之間由於不斷進行物質與能量流動過程中形成的統一有機體。

工程:指人類在自然科學原理的指導下,結合生產實踐中所積累的技術,發展形成包括規劃,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實現的技術科學的總稱。

生態工程:生態工程是一門着眼於生態系統持續發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術、它根據生態控制論原理去系統設計規劃和調控人工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工藝流程,信息反饋關係及控制機構,在系統範圍內獲取最高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3,林業生態工程的概念與特點

林業生態工程:林業生態工程是根據生態學,林學及生態控制論原理,設計,建造與調控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人工複合生態系統的工程技術,其目的在於保護,改善和持續利用自然資源與環境。

林業生態工程的特點:

(1)經營對象不同;

(2)關注對象的結構與功能不同;

(3)經營目的不同;

(4)採用的綜合技術措施不同。

二,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內容和類型

1,主要內容

生物羣落建造工程

◆環境改良

◆食物鏈工程

2,林業生態工程的類型

(1)生態保護型林業生態工程;

(2)生態防護型林業生態工程;

(3)生態經濟型林業生態工程;

(4)環境改良型林業生態工程。

(9大生態工程)

林業生態工程的目標是建造某一區域(或流域)的,以木本植物為主體的優質,穩定的複合生態系統、其主要內容包括:①生物羣落建造工程

②環境改良工程

③食物鏈工程

在農田,濕地,森林和草原四大生態系統中,森林生態系統處於主導地位。

第二節生態環境問題與林業生態工程的作用

一,生態環境的概念

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

二,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1,自然環境先天脆弱

2,水土流失嚴重

3,荒漠化擴大

4,水資源緊缺,污染嚴重

5,森林覆蓋率低

6,天然林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面臨危機

7,氣温呈上升趨勢

三,林業生態工程的作用

⑴水土保持的作用,即森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效益

⑵防止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擴大

⑶森林緩解水資源危機:

★森林是綠色水庫,可貯藏大量降水,增加有效水資源。

★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河流泥沙,維護江河湖庫的蓄積能力等、

★森林可以促進水分循環和影響大氣環流增加降水、

⑷森林改善大氣質量:

★森林能有效地緩解温室效應

★森林是大氣中主要的氧源。

★森林可以減少臭氧層的損耗。

★森林可以淨化空氣、

⑸林業生態工程可保護生物多樣性、

★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森林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破壞則使物種和遺傳資源失去了保障,導致多樣性鋭減。

★對生態羣落,種羣多樣性的影響:是植物,動物種羣多樣性賴以生存的基礎和保障。

★對遺傳多樣性的影響:提供物種多樣化的生境為物種進化和產生新種提供基礎。

★對其它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影響:環境惡化影響農田,濕地草原等生態系統。

⑹減少噪聲污染

⑺林業生態工程可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是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是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基礎;

★是生物能源的主體

四,我國開展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原因和重要性、

1,原因:

⑴長期對森林的過度樵採,使森林植被大量減少;

⑵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人為破壞,導致保持水土能力弱,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⑶水庫,河道損失調蓄能力;洪,旱,泥石流災害頻繁;

⑷阻礙和制約着流域經濟建設的發展、

2,重要性:

⑴減少水土流失;

⑵減輕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

⑶改善生態環境;

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⑸促進區域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林業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

一相關概念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個生態學的功能單位

2,生態環境脆弱帶:在生態系統中,凡處於兩種以上的物質體系,能量體系,結構體系,功能體系之間形成的界面,以及圍繞該界面向外延伸的”過渡帶”的空間域。

3,干擾:破壞生態系統,羣落或種羣結構,並改變資源,基質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環境的任何時間上相對不連續的事件。(自然干擾,人為干擾)

4,系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過程)組成的,具有某種特定的功能,朝着某個特定目標運動發展的有機整體

5,可持續發展:指以不損害,不掠奪後代的發展需求作為前提,來滿足當代的發展需求稱為可持續發展。

6,環境: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

7,環境質量:是環境系統客觀存在的一種本質屬性,並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力、以描述的環境系統所處的狀態。

8,水土保持林:指恢復,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地表徑流,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營造的防護林。

9,水源涵養林:在源頭地區,以調節坡面徑流,防止土壤侵蝕,涵養水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

10,農田防護林:指在有農田的地方,為防止自然災害,改善農田小氣候,創造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和牲畜繁育的環境;保證農牧業穩產高產,併為人民羣眾生產生活提供木材而營造的防護林。

11,河岸防護林:減少流水對河岸地表的侵蝕,固定堤岸的護灘,護岸林。

12,防護林體系:指在一個自然地理單元(或一個行政單元)或一個流域,水系,山脈範圍內,結合當地地形條件,土地利用情況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場等基本建設固定設施,根據影響當地生產生活的主要災害特點,所規劃營造的以防護林為主體的和與其它林種相結合的總體。

二,基本理論

1,干擾:分為自然干擾和人為干擾,由於生態演替的作用,生態系統可以從自然和人為干擾所造成的破壞中得到恢復、受害生態系統的恢復可以通過自然恢復過程和人的幫助和自然恢復過程2種途徑得到恢復、通過人類的科學參與,一些生態系統可以加速恢復、

2,可持續發展理論:

決定可持續發展水平,可由5個要素及其相互關係決定:

◆資源的承載能力

◆區域的生產能力

◆環境的緩衝能力

◆進程的穩定能力

◆管理的調節能力

◆環境的基本特性:

◆整體性和區域性

◆變動性和穩定性

◆資源性與價值性

4,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措施、

◆規劃經營措施;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挖水平溝,坡改梯等)

◆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等高耕作,間作套種)

◆水土保持法律措施。

5,試述當前防護林體系建設的趨勢。

⑴從形式設計走向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科學設計;

⑵從營造單一的防護林種走向建設多林種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林體系;

⑶從只注重生態效益走向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結合;

⑷從單一的喬木樹種造林走向喬一灌一草相結合;

⑸從單一層次的喬木純林走向多樹種多層次的混交林;

⑹從單一發展林業走向農,林,牧相結合,綜合治理,協調發展。

第三章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區域調查與分析

第四章林業生態工程的技術措施

第一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成為我國頭號環境問題。

一、林草措施

1、改良與保護

2、造林種草二、農業措施三、工程措施

第二節自然資源綜合利用

一、生物資源利用方式

1、植物資源

2、動物和微生物資源

二、能源利用方式

1、太陽能資源

2、風能資源

3、水能資源

4、生物質能

5、地熱能

三、旅遊資源利用方式

1、旅遊資源類型

2、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3、開發利用項目

第三節農林複合經營技術

一、農林複合經營的概術

1、概念

2、特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