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考試論述題

來源:文萃谷 2.79W

1。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毛概期末考試論述題

⑴突破了過去公認的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代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經濟制度本質屬性的觀念,認為它們都是經濟手段。

⑵計劃與市場作為調節經濟的兩種手段,它們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各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還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在社會化大生產和存在着複雜經濟關係的條件下,市場經濟對促進經濟發展具有更強的適應性、更顯著的優勢和較高的效率。但兩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計劃經濟不能有效解決效率和激勵問題,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盲目性會引發惡性競爭、短期行為、道德缺失等。

⑶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但是,它與社會主義相結合而形成的經濟體制則必須體現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特徵。把發展市場經濟與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既可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場經濟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

2、如何從理論上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之間的關係?

就其聯繫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都具有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和要求。

⑴從資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場為基礎性配置手段。

⑵從微觀層面看,企業都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

⑶從經濟活動上看,市場經濟規律起支配作用⑷從微觀層面看,政府的宏觀調控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實現的⑸從經濟運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正是由於市場經濟具有共性,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應該按照這些特徵和要求來進行建設。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切有益的作法和經驗也都是值得我們借鑑和吸收的,在這一層次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可以接軌的。

就區別而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又是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它們體現的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與不同的經濟制度結合就會體現出不同的制度特徵。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結合,一是在所有制結構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切符合“三個有利於”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二是在分配製度上,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三是在宏觀調控上,以實現最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國家能夠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手段的長處,使社會主義的優勢與市場經濟的優勢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堅持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離開了這些特徵就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則不具有這樣的特徵。堅持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在社會主義所有制理論上實現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創新? (前五點可加可不加)

⑴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確立什麼什麼樣的基本經濟制度,根本問題是如何正確認識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開放以前,即使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一定的發展,也只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

⑵十二大已經開始肯定“勞動者的個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的補充“。

⑶十三大把私營經濟、中外合資合作經濟、外商獨資經濟同個體經濟一起作為公有制經濟必要的和有益的補充。

⑷十四大強調多種經濟成分長期共同發展,是一項長期的方針。

⑸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標誌着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既包括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礎的公有制經濟,也包括不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非公有制經濟。

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就在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兼有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兩種不同的經濟。既不能因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經濟成分不屬於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而將它們排除在基本經濟制度以外,也不能因為它們屬於基本經濟制度而認為它們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能夠把社會主義本質特徵和初級階段的現實要求有機統一起來的,因而更加有利於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劃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同私有化和單一公有制的界限。

4。如何認識公有制的.性質與實現形式之間的關係?

⑴公有制經濟的性質和實現形式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

⑵公有制經濟的性質體現在所有權的歸屬上,堅持公有制的性質,根本的是堅持國家和集體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

⑶所有制作為生產關係的基礎,有公有制與私有制、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區別。而所有制的實現形式是採取怎樣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問題,它不具有“公“與”私“、”社“與”資“的區分。同樣的所有制可以採取不同的實現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採取相同的實現形式。因為實現形式要解決的是發展生產力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問題,只有能夠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⑷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根據社會化生產規律的要求採取多樣化的經營方式和資產組織形式,使國有經濟在更大的範圍內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5、結合現階段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和按勞分配的理論對現實經濟生活中個人收入出現差距的現象進行分析。

⑴正確認識收入分配差距,⑵合理調節收入分配差距。

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與此相聯繫的個人收入分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原因: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承認和允許人們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別,並且在一定時期內收入差距的擴大,有其客觀必然性。①因為勞動者的個人稟賦和家庭負擔的不同,實行按勞分配原則必然產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實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方式,擁有不同生產要素的不同社會成員也必然會產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價值規律和競爭作用下優勝劣汰,使具有不同競爭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現差距。

④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以及不同經濟領域和部門之間客觀上存在的差別,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後三個方面不僅是產生收入差距的經濟條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時期內導致收入差距的擴大。

措施:規範收入秩序,調整分配格局

①依法保護合法適度收入 ②取締非法收入 ③整頓不合理收入 ④調整過高收入 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為什麼要強調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

又好又快發展:⑴又好又快發展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⑵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為前提的,

⑶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也是進一步發展的迫切要求。

⑷提出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並不意味着發展速度問題無足輕重。

如何理解:⑴黨的十七次人民代表大會進一步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既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準確把握,也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需求的科學分析。

⑵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不斷引發新的創新浪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更新換代的週期越發越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是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而且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

7、如何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⑴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十七次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提出的一個關係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質就是要求我們採取綜合措施,加快形成與觀察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方式。

⑵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世紀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新的基本途徑。

⑶【區域經濟是指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統籌區域發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統籌區域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關係現代化建設的全局,也關係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⑷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奮鬥目標。這是繼新世紀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以來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飛躍,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重要任務。

材料分析題

1。(1)這一判斷是正確的。因為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已經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務已經完成,而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

(2)因為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要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統治的任務,民族資產階級雖與它們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卻有着反對它們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無產階級應該爭取和團結的力量,所以稱為中間階級。

(3)劉少奇所作的中共八大政治報告對“國內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確的,因為此時國家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基本解決。

(4)即把私營工商業通過社會主義改造,改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對資本家進行思想改造,依據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2。 答題提示:(1)對外開放提高了我國貿易水平,提升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對外開放:這是深刻總結中國長期停滯落後的歷史教訓的結果;這是敏鋭把握當代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的結果;這是清醒判斷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國情和長遠發展目標的結果。

(2)第一,我國對外開放中還不太適應國際市場規則的一些要求,國際貿易摩擦增多。

第二,許多出口產品附加值低,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國際聲譽和口碑不好。第三,許多出口產品在國際上佔據一定位置,但由於對外依存度過高,缺乏相應的話語權,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第四,我國吸引外資佔國內總投資比重呈下降趨勢,利用外資的結構僵化,利用外資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3)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提高對外貿易效益,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切實維護國家利益。

3。 答題提示:

(1)第一,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基本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不具對抗性,集中表現為具體體制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因此,解決的辦法和途徑不是革命和階級鬥爭,而是改革。通過改革來自覺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實踐證明,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

(2)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途徑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證明和檢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3) 保持改革、發展、穩定在動態中相互協調和相互促進。發展是目的,改革是動力,穩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協調統一起來,在改革和發展中保持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