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賞析:享受閲讀人生

來源:文萃谷 2.61W

雜文賞析:享受閲讀人生

雜文賞析:享受閲讀人生

記不清從何時開始,你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中,成為我生活的一種習慣。也許是小時候和同伴搶着看一本一兩毛錢的連環畫,也許是走親戚時側着頭看人家糊在泥土牆上的報紙的內容,也許是國小時從挖開的課桌面的小洞裏偷看金庸的武俠小説,記不清了,真的是記不清了。我只記得,只要有一本你——我鍾情的書,我就很滿足,很安靜,就很快樂,就很享受書中所有的喜怒哀樂。我知道,閲讀真的是我人生中很美好的事情。

高一時,以一篇《媽媽,我愛你》的徵文在寶雞市廣播電台獲獎,當時捧着作為獎品的四大名著,第一次深刻的體會到書的凝重,書的馨香。

讀大學時,盡情享受着作為中文系學生的優越,讀了大量的世界名著,從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到狄更斯的《霧都孤兒》,從哈代的《苔絲》到勃朗特的《呼嘯山莊》,當時我很信奉開卷有益,而且覺得大好的青春時光不盡力多看幾本書簡直對不起自己辛苦十幾年才蹦躂到的大學。

其實我自己也不清楚是閲讀的滋養還是天性的使然,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語文課堂成為了我的享受。我盡情享受着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工作的快樂。教學生那篇樑衡的《把欄杆拍遍》時,我引導學生從回憶辛棄疾的生平,到歷數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最後引導學生認真探究:“為什麼宋代成為了多產愛國詩人的年代,是什麼讓幾乎三分之一的宋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愛國詩篇”,在一次次的探究中,學生們牢牢記住了詩文的寫作背景,中國的朝代更迭,體會到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深刻內涵。

有人説我的課堂妙趣橫生,有人説我的課堂引經據典,更有人説我是中國史通。其實,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給自己一個定義。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學生眼中就有一千個張新宇張老師,我對於學生的評判不能做任何的判斷,但是,我的語文課堂帶給我的是生命的一次次狂歡,在和上千個名人對話中,在和祖國夢的實現者交流探討中,我實現着自己為人師的價值,我喜歡這樣的課堂,我深愛着我的語文。而我也深深的明白,是閲讀豐富着我的內涵,提升着我作為人師的魅力。

每帶一屆學生,我總會盡力的為他們訂閲《當代青年》、《讀者文摘》等優秀刊物。我以為,知識和儒雅是需要潛移默化的。利用自習的有限時間,我還會和他們交流讀書心得,給他們介紹我所讀到的優秀篇章。記得那次給學生讀了一篇名為《我奮鬥了十八年,才有機會和你一起喝咖啡》,聽得班上學生唏噓不止。對於這些職業學校的學生,他們明白自己就是奮鬥二十八年,也未必有資格能坐在上海的星巴克喝杯咖啡,因為他們已經錯失了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機會。適時的,我還介紹了一篇勵志的文章《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告訴他們:作為職業學校大學聯考單招班的學生,只有通過堅韌不拔的努力才有可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這些優秀的文章告訴我們:所有的結果都能找到原因,所有的結局都有它發展的歷程,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獲得成功。

我班上的學生已經面臨明年六月的大學聯考,作為當年被拒之高中門外,但還心存大學夢想的職業學校學生來説,這是他們的背水一戰。為了明年的大學聯考,我為他們買了許多勵志的書籍。我明白,他們缺乏的不是智力的提升,而是毅力的堅韌和目標的專一。在語文學習上,我強調學生的積累和整理。為了強化他們的目標意識,我就給他們講我讀書的例子。我把自己積累了十多年的一本本讀書筆記拿給他們看。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老師當年是怎樣的讀書積累,怎樣一步步成為他們認可並且喜歡的語文老師的。我告訴我的學生們:當年的自己沒有條件複印文章,沒錢買更多的書來看,所以看到好的文章,好的語句,就趕緊在專門準備的摘抄本上記下來,從本子裏看到的最早的《夜幕下的哈爾濱》、《半邊樓》,到以後的《高興》、《明朝的那些事》、《蛙》。我摘抄本上的一筆一劃都是自己讀書的歷程。

當然,我的學生們不可能完全瞭解他們的老師對於讀書的熱愛,但是他們應該明白,每一個課堂上才思敏捷、旁徵博引、引經據典的語文老師都是大量的吸取了前人書本里的精華,從而慢慢的融會貫通成為了自己的資本。沒有大量的閲讀積累,就沒有語文老師課堂上的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因為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獲得成功。

我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我要讓閲讀伴隨我的整個教書生涯,伴隨我生命的每個晨昏。這是我人生的選擇,我享受着我的閲讀人生。

熱門標籤